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031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补充教材备课用书金山夜戏Word格式.docx

三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

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锣鼓喧填

,一寺人皆起看。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

,翕然

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

,视为何许人

,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四)段旨:

寺中人夜半惊醒看戏,乍喜还惊、惊魂未定。

四 剧完将曙

,解缆

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崇祯二年:

公元一六二九年,时作者三十三岁。

崇祯,明思宗年号,思宗为明末代皇帝。

道:

取道、经过。

镇江:

地名,在江苏省西南,长江南岸。

明设有镇江府,即今镇江市。

兖:

音ㄧㄢˇ,即兖州。

明洪武十八年设兖府,治在滋阳(今山东省兖州市)。

当时张岱北上兖州,拟向在鲁王府做官的父亲拜寿。

日晡:

傍晚。

晡,音ㄅㄨ,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北固:

即北固山。

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有南、中、北三峰。

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

舣舟:

停船靠岸。

舣,音ㄧˇ,又作“檥”,让船靠岸。

江涛吞吐:

指月光被江上波涛吞进又吐出。

涛—ㄊㄠˊ,大波浪。

如:

江涛吞吐。

擣—ㄉㄠˇ,舂碎。

擣米。

筹—ㄔㄡˊ,谋划。

筹备。

畴—ㄔㄡˊ,田地。

绿野平畴。

踌—ㄔㄡˊ,犹豫的样子。

踌躇不前。

铸—ㄓㄨˋ,镕化金属,注入模型制成器物。

铸造钱币。

祷—ㄉㄠˇ,祈求。

默默祷告。

俦—ㄔㄡˊ,类。

俦类。

(朋友、同辈)

噀天为白:

将江面和天空喷洒成一片银白色。

噀,音ㄒㄩㄣˋ,喷。

噀—ㄒㄩㄣˋ,一作“潠”,喷。

噀天为白。

巽—ㄒㄩㄣˋ。

(1)卦名。

巽卦。

(2)卑顺、谦恭。

巽言。

选—ㄒㄩㄢˇ,拣择。

挑选。

撰—ㄓㄨㄢˋ,本作“譔”,著述。

撰写。

馔—ㄓㄨㄢˋ,泛指酒食菜肴。

珍馐异馔。

金山寺:

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金山上。

东晋时创建,为佛教禅宗名寺。

民间传说白蛇传金山寺即指此。

二鼓:

二更,晚上九点至十一点。

古时夜间击鼓报更,故以鼓为更的代称。

漆静:

漆黑寂静。

韩蕲王: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

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金朝名将兀朮率兵渡长江,次年韩世忠率八千人乘海船至镇江,扼长江断绝兀朮归路,困金兵四十八日。

据史传记载,韩世忠料敌必至金山寺探虚实,遂遣兵百人埋伏庙中,约定以击鼓为号。

后金兵果至,韩军喜,先鼓而出,擒获金兵数人,其余遁逃,兀朮坠马,狼狈而逃,故后世常以金山寺为抗金戏曲素材。

蕲,音ㄑㄧˊ。

喧填:

同“喧阗”,形容声音大得震天。

以手背摋眼翳:

用手背揉着模糊的睡眼。

摋,音ㄕㄚ,揉。

眼翳,本指眼球所生障蔽视线的白色薄膜,此指刚睡醒或想睡觉时视线模糊不清。

翳,音ㄧˋ。

翕然:

突然、忽然。

翕,音ㄒㄧˋ,迅速。

徐定睛:

慢慢地集中视线。

何许人:

什么地方的人、怎么样的人。

曙:

音ㄕㄨˋ,天亮。

解缆:

解开系缆。

缆,音ㄌㄢˇ,绳索。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写月光皎洁,上下一白的美景

视觉摹写、譬喻(略喻)、转化(拟人)

借代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视觉摹写、譬喻(明喻)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

写唱戏前的准备与地点

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说明所唱的戏目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描绘被吵醒的僧众形象,借以对比出作者旁若无人、放浪形骸的率性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视觉摹写

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

类叠(类字)

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间接流露出作者得意之情

语 译

一 崇祯二年中秋节后的那一天,我经过镇江前往兖州,傍晚时分,抵达北固山下,在渡口停船靠岸。

二 月光倾泻而下,像从袋子里倒出来,洒入江中一般,被江上波涛吞进又吐出,江上雾气吸收月光,把江面和天空喷洒成一片银白色。

我大感惊喜,便划船至金山寺,当时已是二更天,经过龙王堂,进入大殿,到处一片漆黑寂静。

松林间渗漏而下的月光,稀疏点点有如雪残留下的痕迹。

三 我呼唤仆人携带戏曲用具,在金山寺大殿中大张灯火,唱起韩世忠在金山寺及长江大战金兵的各种戏目。

敲锣打鼓之声大得震天,全寺的僧人都起床观看。

其中有老和尚用手背揉着模糊的睡眼,而其他僧人忽然张大嘴巴,打哈欠、发笑、打喷嚏各种动作都有,他们慢慢地集中视线,想看清楚唱戏的是什么人,因什么事、在什么时候来,但他们都不敢出声询问。

四 戏演完后,天就要亮了,我解开绳索航船渡江,寺僧一路跟到山下,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慢慢远去,弄不清楚唱戏的究竟是活人、是妖怪、或是神鬼。

赏 析

  金山夜戏记载张岱于崇祯二年北上向父亲拜寿,夜过金山寺,逸兴大发,于寺中恣意唱戏之情景。

短短一百七十余字,不论写景、叙事、写人,皆生动传神,文字虽精简,却能将当时寺中诸僧夜半惊醒看戏时,那种乍喜还惊及惊疑未定的气氛烘托成功。

而张岱当年率性狂放之名士作风亦表露无遗。

  文中以“倒囊入水”形容月光倾泻江上之状,而随着江面波浪吞吐,江上露气吸取月光,“噀天为白”,将江天喷洒成一片银白。

此水雾蒸腾、江天一色的银白世界,作者仅以短短数语勾勒,堪称清丽奇绝。

  至于描写月光透过树枝,疏疏朗朗映在地面有如残雪;

描绘寺中老僧揉眼张口,睡眼朦胧之酣态;

及描写戏罢寺人定睛目送张岱远去,满腹狐疑之神情。

凡此种种,刻划生动自然,足见作者描摹功力。

  题名金山夜戏,乃云于金山寺大唱夜戏;

然由文中透露之谐趣,与作者对寺僧谑而不虐的调侃观之,实有夜“戏”金山寺的意味。

选择韩世忠败金兵戏目,乃因其时其地、其情其景,使他联想韩世忠抗金故事,于是英气勃发,大唱战金山。

而当时关外则有虎视眈眈的清兵,清的前身是金,背后隐含的情操发人深思。

国学常识

一、各种时间的说法

23~01

01~03

03~05

05~07

07~09

0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五更

三更

四更

一更

二更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二、明代古文的重要流派

拟古派

主张

1.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2.试图摹拟秦、汉之文,以矫正明初以来空疏不学、平庸呆板的文风

代表人物

1.前七子: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2.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唐宋派

1.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褊狭主张

2.提倡唐宋古文,视道为文学之泉源

3.明确肯定唐宋古文八大家的地位

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公安派

1.反对复古、拟古

2.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的文学价值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兄弟都是湖北公安人)

竟陵派

用“幽深孤峭”来弥补公安派末流的肤浅轻佻

锺惺、谭元春(二人都是湖北竟陵人)

成语活用

●与戏相关的成语

1.人生如戏―人的一生如同一齣戏中情节,常有起伏变化,也常出人意料。

例人生如戏,不要顾虑太多,先用心扮演好目前的角色要紧。

2.非同儿戏―特别重要、严肃的事,不同于儿童的游戏玩笑。

例结婚是人生大事,非同儿戏,不可不慎重。

3.逢场作戏―随事应景,偶尔游戏玩耍。

例那个纨袴子弟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并没有投注真感情,妳千万不要误陷情海之中。

4.歹戏拖棚―比喻做得不好,时间却拉得特别长。

例他做起事来总是歹戏拖棚,耗时久,成效又差。

5.游戏人间―以放逸嬉戏的态度面对尘世的生活。

例武侠小说里,老顽童周通游戏人间的态度,令人既想发笑却又羡慕不已。

6.猴子扮戏―比喻违反本心而刻意去奉承、讨好他人。

例他常猴子扮戏,为的只是讨大家欢心。

文法修辞

一、摹写

1.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视觉)

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3.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二、类叠

1.视为

许人,以

时至。

(类字)

2.不知

人、

怪、

鬼。

三、譬喻

1.月光(如)倒囊入水。

(略喻)

2.林下漏月光,疏疏

残雪。

(明喻)

四、转化

●江涛

,露气

之,

天为白。

(拟人)

五、借代

●移舟过金山寺,已

矣。

(二鼓借指二更,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题解补充注释(配合P48)

1.小品文 小品,文体名,为随笔、杂感等短小文章的通称。

特点是深入浅出,或夹叙夹议地讲述一些道理,或简明生动地记叙一件事情。

※相关学习

  小品文,简称“小品”,是对短小隽美的文艺性散文的总称。

“小品”一词,源自佛家,佛家把佛经分为大品、小品。

所谓大品,是指整部佛经;

而小品,则是指节略本的佛经。

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但一直到了明代中叶,始把“小品”一词引进文学写作,正式确立小品的文章体裁。

  小品文主要的文体特征有二:

一、内容简略。

刘孝标在世说新语文学篇中对“小品”的注释是:

“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

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

”“小品”一词既然源自节略本佛经,“简略”当然就是小品文的重要特征。

二、篇章短小,一般是三、五百个字,至多约一千字左右。

夏丏尊先生说:

“不是长篇的,才可谓之小品。

”(文章作法)

  中国小品文的写作,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

鲁迅在杂谈小品文中便认为,史记的伯夷列传和屈原贾生列传,“除去了引用的骚赋,其实也不过是小品”。

(且介亭杂文二集)

  魏晋以来,蔑视礼教,崇尚通俗的风气,更促进了小品文的成长,出现像世说新语、水经注这样的小品文集。

  唐宋两代,经过两次古文运动,扫荡了六朝以来靡丽的骈文,确定散文的主体地位,更为小品文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佳作纷纷问世,如韩愈、柳宗元、欧阳脩、苏轼等人,都有许多小品文名篇。

  明代,是小品文的繁盛时期,特别是明代晚期,小品文的写作成为当时文学成就的重要标志,小品文作家、选集大量涌现,如公安三袁、竟陵锺谭、张岱等。

至此,小品文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正式确立。

  小品文的写作要点有三:

一,选材要从细处着眼:

小品文特重描写,唯有从细部、琐屑处才能发现材料。

二,表达灵活多变,可以依据需求,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不拘一格。

三,语言要注意生动活泼,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作者补充注释(配合P48)

1.公安派 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他们认为,文学应该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反对崇古非今。

创作上,他们反对明代中叶由前、后七子所提倡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而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主张用清新活泼、平易近人的文学语言来写作。

这种主张的确在“反复古”、“反道学”上产生极大的影响。

2.竟陵派 明代后期与公安派同时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锺惺、谭元春二人,合称“锺谭”。

因为他们是湖北竟陵人,故称“竟陵派”。

竟陵派也以“性灵”之说来反对拟古主义,看法与公安派一致。

但他们认为公安派末流的文风趋于“俚俗”,于是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创作中常用僻字、押险韵,故意颠倒字句,使得作品艰涩隐晦,意义费解。

※结构表

放荡不羁

事件背景

时间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日晡

自信潇洒

空间

余道镇江往兖,……至北固,舣舟江口

游兴大发

所见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所为

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

所感

皆漆静。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金山夜戏

准备

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

内容

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影响

一寺人皆起看

形象

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心态

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事件尾声

作者

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僧人

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课文深入鉴赏

  本文记叙张岱一次行经北固江口而小驻金山寺大唱夜戏的情景。

文中写景摹人鲜明生动,读之令人有身历其境之感。

文笔幽默恣肆,张岱高亢的游兴也随之跃然纸上。

  首段开门见山,只用两句话,就把出游的季节、时间和地点,交代得既清楚又准确。

此为事件发生背景,非文章重点,故用笔极省。

  第二段,依照游览的路线而写,其中既有客观景物记实(夜雾中江面之美),又有主观意念流泄(张岱的独特感受),文字清丽缥缈,颇富艺术感染力。

透过文字,我们所看到的画面是:

在波动不已的江面上,月光上下浮跃。

月光彷彿倾囊而入水中一般,被江涛吞进又吐出,然后被江面雾气吸走,随着雾气蒸腾上升,直喷云天;

此际四周白茫茫一片,江天不分。

江波动荡、江景绝美,让张岱有了暂驻念头,于是“移舟过金山寺”。

接着,张岱描写经过龙王堂和大殿的第一印象——到处是一片漆黑与寂静,为下文僧人看戏埋下伏笔。

最后,再以简笔描摹他在漆黑、寂静中所看到的美:

松林泼洒下的月光,犹如疏朗的残雪。

在短短篇幅中,本段写出动态与静态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这正代表张岱具有发现美的眼光。

  第三段为本文核心,仍然采用由外而内、层层逼近的写法。

首先,写张岱情之所极、兴之所致,叫仆人搬戏具、张灯火,就在金山寺大殿唱起戏来,唱的是韩蕲王在金山寺及长江大战金兵的戏码。

而演出的戏码正与现实情景存有巧妙的的连结,反映出当时明朝军队与清兵对峙,战局处于劣势的处境。

虚实交织相映,也投射出张岱看似游戏人间,其实存在某种坚定信念的心志。

  接着,写锣鼓喧天扰醒了庙里僧人,纷纷起身,此为明写;

文字背后却暗暗写出:

张岱那种放浪形骸、旁若无人,率性自得的真性情。

最后特写老僧拭着眼、翕然张口的酣态,以及随之而至的僧人各种滑稽的情状,说他们心中有疑却“皆不敢问”,除了是明写僧众的痴憨外,更可见张岱当下得意的神采。

  照理说,接下来应该极力描写戏怎么个唱法、演法,以及僧众受到戏剧渲染影响的经过。

此际只是剧幕刚启,好戏还在后头呢!

可是文章却突然来一个休止符——“剧完”,转而叙起唱完后的情景,进入第四段。

  第四段,写戏唱完了,天色渐明,他们一行人解开船缆要渡江而去。

这时,庙里僧众也尾随跟到山脚下,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慢慢远去。

从前来到离去,对僧众而言,只有疑惑,没有解答,“不知是人、是怪、是鬼”,张岱戏谑之情溢于言表。

为何无故入寺,却又刻意调侃对方,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文中既生动描写了金山夜戏的情景,也记下了张岱等人在夜深人静的金山寺里对僧人并无恶意的戏弄。

或许,这只是张岱一场有意无意的顽皮游戏。

※课文问题引导

1.“金山夜戏”发生的时空背景为何?

答:

时间: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夜间。

空间:

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

2.作者既已“舣舟江口”,触发他“大惊喜”,因而再度游江的缘由为何?

是江上月夜美景所使然,即“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3.针对“金山夜戏”,作者是如何介绍的?

先说明准备经过,即“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

接着介绍所唱戏目,即“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最后提到唱戏的影响,即“一寺人皆起看。

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4.透过本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何种性格与心情?

从文中可见作者旁若无人、放浪形骸的率真性情以及戏谑得意之情。

※教学资源补充

一、张岱戏瘾成癖

  张岱是一个负有奇才的作家,除了小品文成就非凡外,他在戏曲方面造诣尤深,戏曲评论散见于陶庵梦忆等书中,时有精辟独到之见。

同时,张岱也是一个戏曲作家,可惜他的戏曲作品未能流传下来。

远山堂曲品记录张岱有乔坐衙一剧,并列入“逸品”中,赞曰:

“慧眼文人,才一游戏词场,便堪夺王(实甫)、关(汉卿)之席”。

根据祁彪佳研究,此剧大约是感叹人生,寻梦无着的悲慨流露。

张岱写戏,不过是偶然为之,因此说他“游戏词场”,但他热爱戏曲艺术却是显而易见。

本文金山夜戏便足以说明他的戏瘾之大。

二、“梦”之于张岱

  张岱著作等身,包罗万象。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这两本书,堪称是他的代表作。

二书成于明亡之后,书中追忆昔日生活情怀、西湖旧日风光,结构精巧,文笔清新优美,寓含故国之思。

令人好奇的是,这两本书不约而同地冠上“梦忆”、“梦寻”之名。

梦,对张岱而言究竟有何意义?

  梦,是会消失的。

梦里的痛苦会消失,醒来是欢乐的;

同样的,梦里的欢乐也会消失,醒来却是痛苦的。

张岱自小家世显赫,为人傲岸,曾经享受过许多美好的时光;

国破家亡后,也曾遭遇许多不堪。

这种感受不就像“梦”一样吗?

张岱领悟到人生一切无非是“一番梦呓”。

在许多文章里,他清楚表明心中的矛盾与反省,既有对过去的忏悔,又有对往昔的留恋;

既想摆脱过去与现实所加诸的精神负担,却又知道自己无法挣脱名利之心。

所谓“梦忆”、“梦寻”,就是他检视这些往事的方式,既美好又痛苦。

评 量

一、单一选择题

((B))1.下列“ ”中的字,形、音、义的说明完全正确的是 (A)“翕”然张口:

音ㄧˋ,迅速 (B)“舣”舟江口:

音ㄧˇ,让船靠岸 (C)以手背“摋”眼翳:

音ㄕㄚ,挖除 (D)余道镇江往“兖”:

音ㄉㄨㄟˋ,即兖州。

1.(A)音ㄒㄧˋ。

(C)揉。

(D)音ㄧㄢˇ。

((B))2.以下“ ”中形近字的读音,两两相同的选项是 (A)“噀”天为白/珍馐异

“馔” (B)田“埂”小路/从中作“梗” (C)“弹”尽援绝/“殚”精竭虑 (D)江“涛”吞吐/默默祈“祷”。

2.(A)ㄒㄩㄣˋ/ㄓㄨㄢˋ。

(B)皆音ㄍㄥˇ。

(C)ㄉㄢˋ/ㄉㄢ。

(D)ㄊㄠˊ/ㄉㄠˇ。

((D))3.下列“ ”中所代表的时间,请依一日时序之先后,选出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

(甲)“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丙)自此“人定”恒来,鸡鸣辄去(丁)鸡鸣洛城里,禁门“平旦”开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甲)(丁)(乙) (D)(丁)(乙)(甲)(丙)。

3.“日晡”:

下午三时至五时。

“午”:

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人定”:

晚上九时至十一时。

“平旦”:

凌晨三时至五时。

(丁)出自鲍照代放歌行。

((C))4.下列文句无法表现出独特的景物观照的是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C)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D)苏隄度六桥,隄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4.(A)传统文学中,秋是忧愁的季节,而杜牧反爱秋日,认为秋天生机盎然。

出自杜牧山行。

(B)作者强调前去湖心亭乃是“独往”,呈现个人的与众不同。

出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C)叙述当年气候异常,造成梅花与杏花、桃花相继开放的奇观。

引文尚不足以凸显作者独特的审美观。

出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D)从“不若此时之为清胜”看出作者喜游之时与众人不同。

出自明张京元湖上小记苏隄。

译注:

苏隄上有六座桥,隄两旁全种桃花柳树,落叶遍地,想象二、三月时,柳叶桃花茂盛,充满游客,一定比不上此时的清爽。

(阗,音ㄊㄧㄢˊ,充满。

((B))5.金山夜戏一文中,“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二句所描写的主题是 (A)树林的幽暗 (B)稀疏的月光 (C)地面的残雪 (D)周遭的谧静。

5.(B)本句为譬喻句,以“稀疏的残雪”比喻穿透林梢的皎洁月光。

((D))6.崇祯二年张岱在金山寺“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之心情意绪为 (A)酬神之作,虔诚专一 (B)梦回故乡,心情激动 (C)英雄气短,同病相怜 (D)英气勃发,昐国事可为。

((D))7.有关金山夜戏一文,下列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以“倒囊入水”形容月光倾泻江上之状 (B)写演戏时锣鼓喧填,暗写自己旁若无人、放浪形骸 (C)描绘寺中老僧揉眼张口,睡眼朦胧的酣态,人物描写生动传神 (D)文章精简,将寺僧看戏开怀形态描绘生动。

7.(D)寺僧从睡梦中被吵醒,满腹狐疑,惊魂未定。

((B))8.某本介绍作家的书籍,在封面中提到: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我

一梦。

晚明小品文大家一生的浮华与苍凉,在梦与忆的交错摆荡间,沉淀国破家亡、往事如烟的感慨。

”书中介绍的作家最可能是 (A)归有光 (B)袁宏道 (C)张岱 (D)顾炎武。

8.归有光、袁宏道并未经历国破家亡,顾炎武并非小品文大家,故以张岱最适宜。

((B))9.“才人游记”的特色是富于情趣,这种游记不一定要抒情或说理,但通常能表现作者独特的审美观或心灵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