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04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课影子

第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

第三课纸的再认识

第四课用眼卫生

第五课热空气会向上升吗

第六课弹弦听音

第七课泥石流

第八课怎样从室内撤离

第九课辨认方向

第十课火灾中的烟雾

第十一课校园尘降的研究

第十二课寻找夏天的足迹

三、本学期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研究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四、课时分配(注明总课时数)

本学期共计18课时

准备课(1课时)

第一课影子(2课时)

第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1课时)

第三课纸的再认识(2课时)

第四课用眼卫生(1课时)

第五课热空气会向上升吗(2课时)

第六课弹弦听音(1课时)

第七课泥石流(1课时)

第八课怎样从室内撤离(1课时)

第九课辨认方向(2课时)

第十课火灾中的烟雾(1课时)

第十一课校园尘降的研究(1课时)

第十二课寻找夏天的足迹(2课时)

五、学生情况分析

发探作为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

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

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鼓励性语言的施加。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因此在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变化,采取适时的鼓励与批评,帮助学生认真学习。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因此在放手让学生实验的同时,还应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动手操作的行为习惯,使整节课有条不紊的进行,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新知。

准备课(总第1课时)

一、课堂常规回想与要求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学期发探课基本要求,试验方法及实验用具准备规范。

二、新旧知识回顾与链接

(1)回忆旧知识,通过学生朗读,默读预习本学期所学知识与上学期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学生小组讨论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并举手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并板书。

三、开课前学期用品准备

(1)教师介绍本学期课程所需学具准备,并板书黑板上。

(2)学生将所需学具记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并回家进行准备。

(3)学生预习第一课所想内容并小组分工合作各自所需携带的实验用具。

四、师生互动交流

(1)教师带领学生交流寒假趣闻趣事。

(2)引导学生讨论其与上学期所学发探知识的联系。

(3)对于不会的问题,带领学生小组讨论并预习本学期新知,并小组讨论是否能解决所提问题。

课时备课(总第2课时)

第一课影子(第1课第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有关影子的实验、观察,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

(1)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的掌握。

(2)“实验三”影子与测量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手电筒、透明塑料板、橡皮、竹竿。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猜谜语引入本课:

跟我走,跟我站,跟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对了,这是影子。

在光线照射下,物体背光处会出现影子。

关于影子,人们研究了几千年,它可大有学问呢!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

产生影子的条件。

①将橡皮立在桌上,打开手电筒,从一侧照橡皮,出现了什么现象?

②关闭手电筒,再观察,前后两次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思考:

在这个实验中,影子出现与什么有关?

这是不是说明:

物体产生影子必须要有光源?

③、继续实验,拿掉橡皮,将透明塑料板立在桌子上,从一侧用手电筒照塑料板。

④、观察:

透明塑料板影子的情况。

实验是否说明物体要产生影子,这个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的物体,物体只有挡住部分光线,才会产生影子。

2、实验二:

影子哪去了(分小组实验)。

①把一块橡皮立在课桌中间,几名同学各拿手电站在周围。

②从一名同学开始,依次用手电照射橡皮,并保持住照射状态。

③全组同学观察橡皮产生影子的深浅程度。

当全组同学都打开手电后,橡皮周围较深的影子还有吗?

想一想,手术室里的灯光布局,与实验中有相同的地方吗?

说说看。

课时备课(总第3课时)

第一课影子(第1课第2课时)

第二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实验3:

影子与测量(按小组进行,测量旗杆高度)。

①在操场的旗杆前,将一根2米长的竹竿垂直竖立在地上,扶好作为标志物。

②分别测量竹竿和旗杆影子的长度。

③研究旗杆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通过竹竿与竹竿影子长度,你能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吗?

如果2米高的竹竿,影子长度是1米,旗杆(被测物)影子长度是7米,那么旗杆多高呢?

2、探索发现

1、产生影子的条件一是必须有光源,二是必须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部分光线。

两者具备,才能产生影子。

2、在太阳照射下,利用物体影子长短或方向能指导当前大约是什么时间。

由影子长度,我们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

3、探索延伸

1、三次试验中,影子什么时间最长?

什么时间最短?

2、在图书室中找出有关日晷的资料读一读。

五、教学反思:

组织好实践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课时备课(总第4课时)

第二课凿壁借光与光的直进原理(第2课第1课时)

通过实验,研究光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原理应用的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及问题的学习研究兴趣,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培养实验技能。

教学的难点是:

(1)关于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实验与分析。

(2)应用光的直进原理的实践活动。

纸、台灯等。

教师讲故事引入本课:

(凿壁借光的故事)

黑暗中能看到东西吗?

①、教师把两个鞋盒的一侧同位置各扎一个小孔,在一个鞋盒里放一块橡皮,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②、在另一个鞋盒里放一个亮的小手电,手电对准橡皮但不对小孔,盖严盒盖放在桌上。

③、全班同学按顺序到讲台,通过小孔向盒里看,哪个鞋盒能看见橡皮?

看不见橡皮的鞋盒里缺少了什么?

我们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什么?

光沿直线传播。

①、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透过直筒看前面灯光,怎样?

②、把纸筒弯折再看灯光。

怎样?

小结:

以上实验说明,光线实验直线传播的。

3、讨论:

光沿直线传播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测量、射击、栽树等(三点成一线)

(三)、探索发现

1、光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线的直进原理。

2、光的直进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应用,如瞄准射击、大地测量、农田水利施工等等都利用了光的直进原理。

(四)、探索延伸

用自己的话解释凿壁借光的科学道理。

(五)教学反思:

(1)组织好实践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各项实验要注意安全和用眼的卫生。

(2)实验要任每个同学都参与,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课时备课(总第5课时)

第三课:

纸的再认识(第3课第1课时)

通过对三种纸的对比试验,初步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几个特性。

初步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分辨纸张的纵向与横向是本课的难点。

2.掌握三个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会分析其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报纸、笔记本用纸、面巾纸、直尺、剪刀、放大镜、滴管等。

大家都知道、纸可以用来写字、包东西,用途很多。

特别是在学习中,我们更离不开纸。

那么,我们关于纸的学问你知道多少?

现在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了解纸张的几个特性吧!

一、实验一:

纸张撕扯的实验

①用尺在报纸的一个角画出一个长18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

②剪下这块纸,在纸上标明横向、竖向。

③把标有纵向报纸撕开。

同样把标有横向的报纸撕开。

④、撕报纸时,你感觉如何?

用放大镜观察纵向、横向的毛边,有什么不同?

⑤、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重复做撕纸的试验。

⑥、思考、观察:

试验中,同一种纸撕的较容易的纸边比撕的较费劲的纸边哪个比较整齐一些?

试着说说其中的道理。

二、实验二,纸张的抻拉实验。

1、用剪刀对三种类型的纸张按纵向和横向剪下两条。

2、紧紧捏住标有纵向的纸条,逐渐加大用力向两边抻,直至断裂。

同样抻横向纸条。

你感觉两次有区别吗?

哪个纸条要用力大些?

3、再用笔记本纸和面巾纸做实验,得到的结论与前面是否一样?

纸张的这一特性与纸张横向、纵向纤维的排列有关系吗?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三)教学反思:

课时备课(总第6课时)

纸的再认识(第3课第2课时)

(1)实验三,纸张的吸水性

1、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三种不同的纸张平放在桌上。

2、用滴管在三张纸片的中央各滴上红色的水。

3、观察那种纸上的水扩散的最快?

(扩散的快慢与纸张的纤维长度和纤维之间紧密程度有关)

4、总结:

(2)探索发现

1、纸的特性之一:

沿着纸张纤维的大致方向撕纸比沿着纤维横巷撕纸更容易些,这是由于造纸纤维方向造成的。

2、纸的特性之二:

抻拉纸张,受力方向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垂直比与纸中纤维大致方向一致时,纸张更容易抻拉断裂。

3、纸的特性之三:

纤维长且纤维之间比较松散的纸比纤维短且纤维之间紧密的纸吸水性要更好一些。

(3)探索延伸

以“三种纸张透光性测试”为题设计两个实验方案。

并动手实验。

反思:

教师在课前按教材要求准备好实验器具及相关材料。

并对教材中的实验逐个亲自做2—3次,以便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课时备课(总第7课时)

第四课:

用眼卫生(第4课第1课时)

通过有趣的实验,探究人眼睛看东西时的视觉暂留现象。

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尝试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活动使学生提高科学用眼的自觉性,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拟定调查问卷和分析调查问卷是本课学习中的难点,教师要在课上统一完成,先讲明要求和操作方法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

视力情况调查表,收集有关视力保健的资料。

教师:

在人的感觉器官中,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

眼睛把看到的一切信息传送到大脑,使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

视力不好,会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许多麻烦。

因此,我们应该科学用眼,保护好我们的视力。

眼睛的用处

小组活动:

把眼睛蒙住,试着做一些事情,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观察思考:

若视力出现障碍,会给人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

眼睛的疲劳

①、眼睛距书1尺,定睛看侧视图(课本图5)1分钟,说说看后眼睛有什么感觉。

②、小组讨论:

图5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哪些特点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

小组讨论:

你有没有不好的用眼习惯?

如果有,想一想如何预防?

3、调查研究:

关于用眼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数据分析:

在调查的10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 

)多些的同学非常重视用眼卫生;

相反选择( 

)多些的同学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造成视力下降。

思考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的视力情况及视力保健是不是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科学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课时备课(总第8课时)

第五课:

热空气会上升吗(第5课第1课时)

通过实验,研究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用研究的结论解释一些生活实践中的现象。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做好分组试验的准备和指导。

纸杯、线绳、塑料袋、平衡尺、酒精灯、蜡烛、细木条、铁架台。

春天暖暖的阳光照在郊外的田野上,照在村舍的屋檐上,你能看到些什么?

如果你细心,会发现田野或屋檐上有淡淡的气流在袅袅地上升,这就是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体验热空气上升

①点燃蜡烛,放在讲台上。

②同学按顺序依次按以下两种方法做实验。

A: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注意距离,不要烧伤手)B:

把手放在蜡烛的侧方,体验手的感觉。

对比两次实验,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把手放在上方,感觉到一缕热气向上升起,并有灼热的感觉。

手放在侧面感觉不明显。

验证热空气上升

①教师实验,学生观察。

②拿一个薄膜塑料袋倒扣在蜡烛上方,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然后松开手。

③实验观察:

当手松开后,看到什么现象?

④思考问题:

手松开后塑料袋飞上去,是不是证明了热空气是往上升的?

课时备课(总第9课时)

热空气会上升吗(第5课第2课时)

纸杯、线绳、塑料袋、平衡尺、酒精灯、蜡烛、细木条、铁架台

(一)实验三:

热空气上升的道理

①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②在细木条上拴好细绳挂在铁架台上,木条两端各挂一个倒扣的纸杯,使两端处于平衡状态。

③给一端的纸杯口加热。

④思考:

在加热的过程中,被加热的纸杯向上翘起了,说明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思考与联想:

风是怎样形成的?

(二)探索发现

1、通过三个实验,研究了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及上升的道理。

2、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变轻会上升。

(三)探索延伸

想一想孔明灯是怎样升起来的?

热气球有是怎样升起来的?

(四)反思:

(1)教师要细心做好分组实验组织工作。

(2)安全教育要十分注意。

课时备课(总第10课时)

第六课:

弹弦听音(第6课第1课时)

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粗细、长短变化,研究音调变化的规律。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体验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的难点是实验的操作。

纸杯、曲别针、粗细线、小重物等。

潜艇是一种在水面下面进行作战活动的舰艇。

谁知道,潜艇为什么会自由的下沉和上浮呢?

他是依靠什么原理工作的呢?

琴弦振动与音调变化

1、制作实验器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①、在第一个纸杯底中心扎一个小孔。

②、将细绳一端先打一个节,然后每隔15厘米左右再打两个节扣。

③、在细绳的另一端系上一个曲别针并拉入杯内。

2、实验一:

线绳的松紧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①将纸杯放在耳边进行试验。

②在配重杯里放进3个小重物挂在线绳上。

③用手弹动线绳,感觉并记住此时的音调。

⑤小结:

随着线绳逐渐绷紧,弹出的音调逐渐升高。

3、实验二:

琴弦的长短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随着绷紧的线绳逐渐变短,弹出的声音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4、实验三,琴弦的粗细变化与音调变化的规律

你发现粗弦和细弦产生的音调变化了吗?

由细琴弦变成粗琴弦后,弹出的音调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

我们做了改变琴弦松与紧、长与短、粗与细的三个听音实验。

我们发现,当琴弦由松变紧、由长变短、由粗变细时,发出的音调都升高了。

回家找一把二胡拉一拉,定一定音调。

感觉一下音调的高低。

(1)组织好实验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2)关于实验用杯,将纸杯换成薄塑料杯,实验效果会更好。

课时备课(总第11课时)

第七课:

泥石流(第7课第1课时)

通过模拟泥石流的形成的实验,研究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防灾办法。

(1)培养学生对预防自然灾害知识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研究事物的科学精神。

(2)对泥石流自然灾害的预防。

(1)学生对泥石流成因的实验和认识。

小铲子、矿泉水瓶子、一块草皮、长木板、塑料盆。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很多泥石流,大的泥石流会吞没村庄,矿山,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二)学习新课,泥石流的成因与预防:

1、制作山体模型

①、在木板A和木板B上放入潮湿的土,压实,形成坚固层。

②、分别在两块木板上用松散的土覆盖。

③、在木板B的松散土上覆盖一层草皮。

④、在木板A上和木板B上放一些小饰物,模拟地面建筑物。

探讨泥石流的成因:

①、把木板A放在塑料盆里,成25度状,从高处浇水,观察斜坡上松散土的情况。

②、思考:

这是不是说明,突然的水量会造成斜坡上的松散土和地表上的建筑物向下滑动,形成泥石流?

③、小结:

证明了植树、种草能固坡,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泥石流的成因,学习了预防泥石流的一些方法。

如果山坡上树木或植被很少,土壤松软,一旦大暴雨来临,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四)探索延伸

根据泥石流的成因,考虑以下办法:

1、在山谷处修坝,减缓水的流速。

2、在山坡上植树固坡。

3、修导流堤,将山水分流,以减少水量。

组织好实验活动是本课较为困难的地方,教师要细心做好组织工作。

课时备课(总第12课时)

第八课:

怎样从室内撤离(第8课第1课时)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遇险时快速撤离的办法。

研究本班防灾撤离预案,并按预案演习。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发现有序撤离比盲目撤离生存几率大。

2.教学难点:

设计班级遇险安全预案并演练。

纸盒、圆形塑料盒、棉线、剪刀、表。

三、教学过程:

我们在教室上课,发生了突然事件,需要紧急撤离,我们怎样做才能科学、合理、快速地撤离教室,确保生命安全呢?

让我们做一个模拟实验研究一下吧!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制作活动器材

①、在纸盒上剪出两个圆洞。

②、将棉线剪成等长5段,用中药丸塑料盒分别扣住棉线的一端,代表遇险人员。

1、实验一,快速撤离实验

①、将5个中药丸塑料盒放入一个安全扣。

棉线一端留在纸盒外,5名同学各捏住一个药丸塑料盒的棉线。

②、由组长发口令,每个同学都把中药盒往外拽,看谁拽得快。

③、如果事先规定好顺序,当听到口令时,按顺序拽出,看看要用多少时间?

2、实验二,实地演练撤离

①、分小组,并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