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052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docx

中国援建沙特圣城朝觐铁路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图来自网络

沙特圣城朝觐铁路

——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

工程总投资:

60亿美元

工程期限:

2009年——2013年

麦加禁寺建于公元638年,是伊斯兰第一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希贾兹地区的麦加城,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克尔白”的所在地,也是全世界穆斯林举行一年一度朝觐盛典的地方。

由于该寺区域内禁止非穆斯林入内,还禁止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故名禁寺。

自古以来,禁寺经历了多次扩建,目前的禁寺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规模和庄严肃穆的独特艺术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雄伟的清真寺。

清真寺总面积16万平方米,拥有7座宣礼塔和25道门,四周有一道高高的大理石围墙,院内可以同时容纳30万穆斯林做礼拜。

扩建后的禁寺分为三层,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经过两次扩建,可同时容纳77万人做祈祷。

寺内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石殿,称为天房,又叫做“克尔白”,传说是安拉住过的房子。

它是伊斯兰世界的心脏,对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伦理、政治、经济等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每年都有一二百万穆斯林花费巨额资财,不顾长途劳累,从遥远的地方来到这里朝觐,以表示自己是安拉的虔诚信徒。

2009年3月4日,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第十八局和沙特两家公司联合中标的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第一标段,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万豪酒店举行了签约仪式。

沙特财政大臣阿萨夫、运输大臣苏赖赛里和中国驻沙特大使杨洪林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该项目由沙特拉吉赫工程集团、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法国ALstom公司,三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共同承包,中标合同总金额约18亿美元。

其中公路桥27座,骆驼通道13座,涵洞320座。

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承建部分铁路和公路桥以及涵洞结构。

参加竞标的除拉吉赫联合体外还包括:

本.拉登联合体、沙特O.G联合体和沙特-日本联合体。

该项目第二标段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开标。

  麦加——麦地那高速铁路项目为沙特政府投资的双线电气化客运专线,主要目的是为麦加、吉达、麦地那三个城市间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可靠的客运方式,并将极大地方便朝觐穆斯林在麦加和麦地那两大伊斯兰教圣地间的交通。

项目线路全长约450公里,设计时速为360公里,总投资预计将达到60亿美元,建成后乘客从麦加到麦地那只需2个小时左右即可到达,从吉达到麦加则仅需半个小时。

预计年运送旅客1500万人次,将对麦加和麦地那两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为了保障朝觐活动顺利进行,沙特对朝觐的人数作出了限制,规定每年每100万穆斯林人口中,1000人可到沙特朝觐。

尽管如此,每年,特别是大朝觐期来临的时候,上百万的信徒从世界各地纷纷涌向沙特阿拉伯。

四周地上都是跪拜朝觐的人群。

穆斯林朝觐的交通难题

  麦加、麦地那是世界各国穆斯林心目中的圣地。

每年穆斯林朝觐的时候,麦加、麦地那都会迎来数以百万计的各国虔诚的穆斯林朝觐者。

所以,每年穆斯林朝觐的时候,就是沙特最为繁忙的时期。

但是,数百万人的交通问题一直困扰着国王和所有沙特人,在圣地建设高速铁路,成了沙特人最大的梦想。

  实际上,朝觐期间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沙特各界的重要难题之一。

每年朝觐到来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万的穆斯林涌进沙特。

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到沙特的第一站是红海城市吉达。

因为位于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是中东地区著名的空运中转枢纽,也是距麦加和麦地那最近的机场。

而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则是穆斯林前往朝觐必到的两个城市。

  由于距离不远不近,从吉达到麦加、麦地那或在麦加和麦地那之间往来没有设置航线。

因此,穆斯林在这三个城市之间往返,只能乘坐汽车。

据测算,麦加和麦地那之间的距离为450多公里,朝觐者乘车平均需要4至6个小时才能到达。

而吉达和麦加之间的距离约为78公里,乘车也至少需1个小时。

由于朝觐时需要多次往返于这三个城市,因此,朝觐期间数百万人乘车进行的公路大转移,成了沙特一道独特的景象。

  无论是大巴车、小轿车、卡车还是摩托车,都无一不挤满了身穿白色戒衣的朝觐者。

由于人多车少,几乎所有的车都是超载:

不仅车内挤满了人,还有乘客索性坐在车顶之上,而更有甚者则敲碎吉普车的后窗,跨坐在后车窗上。

另外,还有很多没有挤上汽车的人只能徒步完成朝觐之旅。

旅途的劳顿让前来朝觐的穆斯林身心俱疲,一些年迈的朝觐者甚至会累得病倒。

  为了缓解朝觐期间的交通问题,2008年年初,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颁布国王令,决定启动圣地麦加-麦地那-吉达三座城市之间的高速铁路项目,为世界各国穆斯林的朝觐提供便利。

国王此令一出,立即赢得了各国穆斯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

2008年底,沙特政府制定了圣地区间轻轨铁路规划的最后方案。

朝觐中心委员会和朝觐最高委员会对此方案进行了讨论。

然后,沙特对该项目展开招标,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在激烈招标竞争中得胜。

  麦加轻轨项目起于加马拉站,经米纳、穆茨达里法赫,至终点阿拉法特站。

正线全长18.06公里,环形折返线长1.6公里,其中高架段长13.36公里。

全线共设9座车站,其中高架站7座,另设车辆段1座。

麦加轻轨的建设工期约22个月,由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独家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并负责三年的运营管理。

项目在2010年10月开通运营后,高峰时的运输能力约为每小时7.2万人,将极大缓解每年数百万穆斯林朝觐者在麦加朝觐期间的交通压力。

此次中国铁路建设总公司承建的朝觐铁路项目,是一个“交钥匙工程”,项目管理涵盖自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仿真、工程施工、到最后交付使用、索赔、营运及维护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整个站后系统总承包在国内公司还是首次。

由于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在沙特承建被誉为“中东第一高桥”的利雅得大桥工程业绩比较突出,深受沙特政府和业主的信赖。

在这次朝圣铁路招标中,该集团在众多国际公司的激烈竞争中一举夺魁。

麦加禁寺,壮观的朝圣场面。

圣城麦加和麦地那

麦加是沙特第三大城市,第一大宗教圣城,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西距红海岸边的吉达港90公里。

人口约37万(1976年)。

它座落在赛拉特山脉中段的易卜拉欣涸河的峡谷中,群山环抱,气候酷热干燥,海风不度麦加城。

这里没有奇花异草,景色也不迷人,但它作为宗教“圣城”却名声显赫。

它是伊斯兰教的摇篮,穆斯林的主教穆罕默德的诞生地。

穆罕默德于公元610年在这里创立了伊斯兰教,后来随着阿拉伯人疆域的开拓,伊斯兰教传布到周围许多国家。

为了适应当时阿拉伯半岛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穆罕默德把麦加的古莱什部落供奉的主神安拉奉为唯一的神,并把自己说成是安拉的使者。

公元623年他又把麦加定为穆斯林朝拜的方向,并在后来规定的五条宗教义务中,更加明确要求穆斯林每天要向麦加(方向)礼拜五次。

有能力的穆斯林一生至少要去麦加朝觐一次。

这样,麦加便逐渐成了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城,去麦加朝觐就成了每个穆斯林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和应尽的神圣义务。

凡到麦加朝觐过的人都可以得到“哈吉”(朝觐者)的尊称。

因此,世界各国的穆斯林,不分肤色、语言,不分官民、富贫,都渴望有到麦加朝觐的机会,有的贫苦教徒往往把毕生的积蓄用作朝觐的路费。

麦加城最重要而著名的圣地是大清真寺(也称“禁寺”),它座落在城中心,高达24米,有25道门,门上镶嵌着各种装饰品,此外还有6道小门和7座尖塔。

寺前广场的中央有一座巍峨的圣殿克尔自(意为“方形房屋”),也称天房(即真主安拉的房子)。

天房是一座高约16米的立体形石堂,自上而下蒙罩着一块印有花草的丝绸帷幕。

帷幕中间绕着一条腰带,腰带和门帘上用银线绣着《古兰经》文。

帷幕在每年举行朝觐活动时更换一次,这个传统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现代,埃及每年在朝觐季节里都照例派驼轿给天房送帷幕。

在天房外面的东南角,安放着一块玄石,相传是“先知”易卜拉欣遗留下来的,其实是一块陨石。

据传,克尔白圣殿是“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勒在公元前十八世纪建造的,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克尔白成为穆斯林的朝拜中心。

此外,麦加郊区的圣地还有阿拉法特山、希拉山、骚尔山及米那村等。

每到朝觐大典之际(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上旬),数以万计、十万计的朝觐者聚集在阿拉法特山,帐篷满山遍野,一望无际。

朝觐者的数量有时一年高达200多万。

近些年来,沙特阿拉伯又拨出巨款修缮这座圣城,并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物,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港也正在麦加西北80公里的地方兴建。

麦加愈益成为世界穆斯林向往之地,同时,一千多年来的朝觐活动也给麦加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崇高的地位。

麦地那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希贾兹境内,距麦加城北约450公里,人口约20万。

原名叶斯里卜,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在麦加始创时,遭到当地信仰多种神的古莱什部落贵族、富商的反对和迫害,穆罕默德令信徒分批迁往该地,公元622年他本人也秘密出走此地,改称麦地那,又称麦地那·乃比,意为“先知的城”。

在当地一些部落的支持下,穆罕默德继续传教、组织武装,后来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即第一个穆斯林国家,并以首都麦地那为基地,逐步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死于麦地那。

现在麦地那的主要圣地是先知寺,寺内有穆罕默德的墓。

因此,麦地那也成了世界各地穆斯林朝觐礼拜的圣地之一,向有伊斯兰教第二圣城之称。

2009年3月2日,中国北方车辆集团大连机车公司5台东风10DDB型内燃机车在大连港装船启运,出口到沙特。

这是该公司机车出口到伊朗、伊拉克之后,在中东地区开辟的第三个机车出口市场。

中国和沙特经贸关系

尽管世界经济动荡,但金融危机挡不住沙特的发展脚步。

沙特趁国际经济衰退、建筑成本降低的机会,决心全速推进发展项目。

  2008年初,沙特内阁决定2500个项目上马,其中包括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寺和麦加朝觐圣地的建设、军事和安全项目、食品和农业工程、教育和选派留学生出国及增加工资等,这些项目总耗资120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320亿美元)。

这其中还不包括耗资90亿沙特里亚尔的阿卜杜拉国王教育发展项目和成立耗资1亿里亚尔的教育发展控股公司及其他基建、科技、道路建设、交通运输、信息产业等。

加上先前曾报道的麦加和麦地那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总耗资达数千亿美元。

中国企业近年来在中东地区发展迅猛,中国通信制造巨头华为已成为麦加朝圣期间的最大通信供应商,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正与沙特的一家公司谈判在沙特兴建两家炼油厂的事宜。

目前沙特有62家中国公司,雇用了约1.5万名中国员工。

图为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承担改扩建的穆沙法跨海大桥旁,当地居民正悠闲的垂钓。

沙特也是中国第一大石油来源国,2008年中国从沙特进口了3637万吨石油,比上年增长38%,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20%。

此外,沙特也是中国机电产品、工程机械、IT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

由于中国企业在沙特大型EPC项目增多,带动了中国工程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

2008年中国和沙特的双边贸易额达到418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了64.7%;其中中国对沙特出口107.7亿美元,增长39%;自沙特进口310亿美元,增长76.6%。

目前沙特已连续8年成为我在中东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也连续数年成为沙特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美国。

1990年中沙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2.96亿美元。

自2000年以来,两国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1999年两国贸易额为18.5亿美元,2004年开始突破百亿美元大关(103亿美元),2006年突破200亿美元(201亿美元),到2008年则已超过400亿美元。

图为由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施工的迪拜曼特斯特高层写字楼。

在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沙特阿拉伯南北铁路工地,中央电视台摄像记者梁达,冒着45度的高温和滚滚黄沙,站在推土机上抓拍大型机械化施工场面。

中沙外交关系简述

2009年2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沙特,并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举行了会谈。

会后,两国签署了能源、卫生、检疫、交通、文化等领域5份合作协议。

这是继2006年胡主席访沙后,时隔三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再度访问沙特。

中沙两国虽然迟于1990年才正式建交,但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迅猛,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沙特对中国一度存有偏见和敌意,因此直到1990年7月才与中国建交,是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最晚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中沙建交后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飞跃式发展,既反映了沙特对外战略的重大变化以及阿卜杜拉国王的新外交思路,也显示了中国的日益崛起以及中国在沙特总体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对沙特而言,传统上沙特的外交轴心是沙美关系,安全上主要依赖美国,对外政策也追随美国,是美在中东及海湾的传统盟友和支柱。

但是,“9.11”事件后,由于多名劫机犯来自沙特,美国内掀起反沙浪潮,指责沙特哈瓦比主义豢养了本.拉登等恐怖分子,为此美大力向沙特施压,要求其进行民主政治改革,甚至通过减少从沙进口石油,限制沙特人入境等措施与沙特拉开距离,沙美盟友关系出现裂痕。

在此背景下,沙特对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决心不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决意推行多元外交战略,加强与欧盟、俄罗斯以及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的关系,以摆脱、减轻对美的依赖。

而发展与亚洲的关系被称为“东向”政策,其中与中国的关系则是重中之重。

对沙特而言,中国是安理会五常之一,长期执行对阿友好政策,支持阿拉伯世界的正义事业,是靠得住,信得过的真诚朋友。

同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跃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扩展。

中国的庞大市场,尤其是能源需求,还有中国的发展模式,都吸引着沙特。

2005年8月,阿卜杜拉继任国王后,其多元化外交路线更加明显,并将对华关系作为新的战略重点。

阿卜杜拉国王明确指出,“沙特的未来在中国”。

正因为如此,阿卜杜拉国王上任后不久,就将首次正式出访的国家选定为中国。

2006年1月,阿卜杜拉成功访华,这也是沙特国王首次访问中国。

对中国而言,沙特不仅是海湾大国,也是重要的能源战略伙伴。

沙特号称世界“石油王国”,拥有全球第一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的19%,日产量近1000万桶原油,这与缺乏能源的中国正好形成优势互补。

此外,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数年增长,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黄金期,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增,在地区和国际舞台影响力不断扩大。

尤其是沙特拥有的庞大的石油美元以及主权财富基金使其在国际金融界的地位日益上升。

去年底,阿卜杜拉国王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唯一领导人参加了世界金融峰会,凸显了沙特的金融实力。

图为2008年由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中标承建的沙特南北铁路第二标段施工现场,该项目全长458公里,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它是中国企业目前在沙特参与建设的第一个铁路项目。

这条全长2400公里的铁路建成后,沙特北部的铝土等矿产将“搭乘火车源源不断的送往沙特东部的港口”,再“坐船走向海外”。

因此,中沙两国关系越走越近,很大程度上源于双方具有的共同政治需求和强大的经济互补性。

也正因为此,中沙建交以来,尤其是2006年两国元首成功互访后,双边关系发展突飞猛进,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目前,中国公司在沙特有能源、水泥、铝、交通等多个项目,涉及资金近百亿美元。

其中,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美元,在沙特吉赞经济城建设年产100万吨电解铝厂。

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主要工程承包市场。

2007年中沙签署了工程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结束了中国建筑企业在沙特只能从事建筑分包的历史。

2008年双方又签署了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文件,这将对中国企业进入沙特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08年1月,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中石化签署框架协议,以各占50%的股权比例在天津合资建立大型石化项目,预计年产聚乙烯60万吨,乙二醇40万吨,投资17亿美元。

此外,双方还在金融、科技、文教、卫生、宗教、体育和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

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沙特政府慷慨提供了6000万美元援助,成为中沙友谊的一段佳话,充分体现了沙特国王和沙特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可以相信,中沙战略性合作关系前景看好。

沙特阿拉伯概况

【国名】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ofSaudiArabia),缩写SA。

“沙特”取自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之名,在阿拉伯语中,为“幸福”之意;“阿拉伯”一词,为“沙漠”之意。

“沙特阿拉伯”即为“幸福的沙漠”。

【面积】2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新疆、青海面积总和,排名世界第14名),拥有阿拉伯半岛80%的领土,海岸线长2437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人口】2460万(与台湾省相当,排名世界第45名),其中沙特公民约占70%。

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

【首都】利雅得(Riyadh),人口约500万。

夏都为塔伊夫;外交之都为吉达(第二大城市);宗教之都为麦加。

【国家元首】国王兼首相、国民卫队司令:

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AbdullahBinAbdul-Aziz),生于1924年,1964年,任国民卫队司令,1975年被任命为第二副首相,1982年6月,被立为王储兼第一副首相和国民卫队司令,2005年8月1日继任国王。

【沙特简史】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一些继承者建立阿拉伯帝国,八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中国史书称为“大食”。

十一世纪开始衰落,十六世纪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

十九世纪英国侵入,当时分汉志和内志两部分。

190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率领一队人马从其家族避难地科威特出发,从敌对的拉希德家族(Al-Rashid)手中一举夺回利雅得。

在1913至1926年间,阿卜杜勒-阿齐兹相继征服了内志(纳季德)和汉志(希贾兹)两部分领土。

1926年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齐兹成为其统治的领土上的国王。

1927年5月20日签署的《吉达条约》使得沙特阿拉伯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

1932年9月22日,沙特阿拉伯正式宣布统一。

建国初期,沙特是一个极端贫穷落后的封建王国,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

除原始的游牧业和小手工业外,经济一片空白,财政来源主要依靠朝觐收入。

1938年3月3日,西方石油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地底下所发现的石油永远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政治】沙特是君主制王国,禁止政党活动。

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

国王亦称“真主的仆人”。

国王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有权任命、解散或改组内阁,有权立、废王储,解散协商会议,有权批准和否决内阁会议决议及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协议。

1992年3月1日,法赫德国王颁布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阿拉伯王国由其缔造者阿卜杜勒-阿齐兹·拉赫曼·费萨尔·沙特国王的子孙中的优秀者出任国王。

【经济】2008年GDP约4400亿美元(与广东省相当),石油工业是沙特经济的主要支柱,为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

近年来,沙受益于国际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收入丰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政府大力建设和改造国内基础和生产设施,继续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劳动力沙特化和经济私有化,努力扩大采矿和轻工业等非石油产业,鼓励发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积极吸引外资,保护民族经济。

2005年12月,沙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约一半人口从事游牧,放养骆驼、绵羊、山羊、马。

四分之一人口从事农业,耕地不到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一,散布在各绿洲中。

农产品有椰枣、小麦、大麦、蔬菜、水果。

【军事】武装部队建于1964年,最高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决策机关。

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为穆罕默德·萨利赫·哈马迪上将。

军队分正规军和国民部队。

正规军平时实行志愿兵役制,战时实行义务兵役制,一般兵种服役期两年,特殊兵种服役三年。

武装部队总兵力约10.6万人,其中陆军约7.3万人,编3个装甲旅、1个空降旅、1个步兵旅、1个王室警卫团、23个炮兵营;海军约1.1万人,组成红海和波斯湾两支舰队;空军约1.8万人,编攻击机中队、截击机中队等。

此外还有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特种安全部队和海上警卫队等。

【交通】境内计有公路152044公里(2000年),铁路1392公里(2006年),机场213座(2007年)。

麦加禁寺俯瞰

麦加禁寺

天房

天房是伊斯兰教的圣地

伊斯兰教第二圣寺——麦地那先知寺

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23年迁徙到麦地那后建立的清真寺称为“先知寺”,该寺为清真寺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奠基了基础。

先知寺建立初,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总面积约为70>60腕尺。

四周的墙用土坯砌成,顶棚由椰枣树枝搭放,地面铺沙土。

先知寺规模虽小,建筑也简陋,但已具备了清真寺的基本要素,集宗教、社会功能于一体,成为后来所有清真寺的榜样。

先知在清真寺里教授《古兰经》及相关教律,还在清真寺里化解纠纷、审判案件、颁布法令,指挥军事。

可见,先知寺不仅是伊斯兰史上最早的学校,而且也初具司法仲裁、军事指挥等其他功能。

不久,仿照先知寺的模式,穆斯林在伊拉克的巴士拉和库法相继建起了类似的清真寺。

到倭马亚朝,清真寺在数量、规模、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清真寺建筑成为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

因此先知寺是当时进行宗教、政治、军事、外交等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在发挥清真寺功能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伊斯兰教第二圣寺——麦地那先知寺

阿克萨清真寺(灰顶)是伊斯兰第三大圣寺,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先知寺,位于耶路撒冷。

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

著名的“先知登霄”说,就是指在这里发生的奇迹。

先知和初起的穆斯林迁徙到麦地那之后一直朝着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礼拜,在过了十六七个月后,才又奉主之命将礼拜朝向改为禁寺。

由于远寺处在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圣地内,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宗教冲突和流血事件,特别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侵占耶路撒冷后不断拆毁阿克萨清真寺周围的大部分建筑,1969年8月21日又放火烧毁了清真寺的主要建筑,连宣讲台都化为灰烬,从而激起了阿拉伯人民和世界穆斯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阿克萨烈士旅”名称来源于此。

附:

萨赫莱清真寺(金顶)因为就在阿克萨清真寺左近,萨赫莱清真寺显眼而阿克萨清真寺尊贵,连专业书籍如中国大百科全书都会弄混淆。

视频:

麦加朝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