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06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15篇文档格式.docx

  引导幼儿操作,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颜色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魔术师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

(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颜料,每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请在空白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个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请孩子们在混合颜色的时候要小心,注意不要把颜料洒在桌子、衣服或者记录表上,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帮助他们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好了,孩子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

通过实验,你用两种颜色搭配后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__颜色与__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__颜色”。

(出示三原色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红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紫色,黄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红颜色和黄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橙色。

  四、探索活动“间色变变变”

  引导幼儿操作,探索混合后的一种颜色和三原色混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刚才你们这些小魔术师可真棒啊,变出了那么多颜色,接下来,又增加难度了,请孩子们取出你变出来的绿色和红、黄、蓝三种颜色混合搭配,仔细观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请在记录表空白的圆圈内用你手中的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涂上相应的颜色。

在实验之前我想再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个人都有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好,现在就请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好了,孩子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你又发现了什么变化呢?

(出示搭配实例图)小魔术师们表演得真精彩,绿颜色与蓝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深绿色,黄颜色与绿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草绿色,红颜色和绿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赭红。

  五、幼儿根据取得的调色经验,操作涂色

现在每个小魔术师都来动一动手,给这幅美丽的风景画涂上漂亮的颜色,比一比,谁的本领大。

  幼儿人人动手,运用活动中取得的调色经验,给各种风景涂上相应的颜色

  活动延伸:

  三原色混合搭配出来的橙色和紫色,再和三原色分别搭配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把材料投放在科学区里,孩子们可以在区角活动的时候一起动手试一试,看一看。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2

  活动设计

  生活化科学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反映了科学经验与生活现象的完美结合,“顶一顶”来自于孩子们的自发游戏,一些物品顶在头上很好玩,做一个集体探究活动帮助孩子实现从“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谛悟其中奥妙”的无痕递进。

  1、探索“顶”的方法,感知不同物体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支点,积累使物体保持空中平衡的相关经验。

  2、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物的乐趣。

  3、感受顶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顶物在生活中的运用。

  1、杂技节目《顶物》PPT;

轻音乐《安妮的仙境》。

  2、幼儿操作材料:

①正方形纸板每人一张;

②不规则纸板每人一张;

③可以顶起来的生活用品若干;

④顶物的工具:

记号笔、牙膏盒、矿泉水瓶、彩色纸棒等。

  3、红绿小圆点每人2个;

水彩笔;

工具盒5只。

  一、设问引出,初次体验顶纸板。

  1、教师:

今天我们用纸板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谁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2、请个别幼儿尝试,师。

  二、第一次探索:

顶正方形纸板,发现神奇的点。

  1、交待操作要求:

用多种工具把正方形纸板顶起来。

  2、幼儿尝试顶纸板,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分享成功的经验

  4、引导幼儿发现神奇的点。

  三、第二次探索:

顶不规则纸板,寻找神奇的点。

  1、不一样的纸板,幼儿猜想并记录。

  2、尝试中找到神奇的点并记录。

  3、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4、:

只要找到神奇的点,就能把物品稳稳地顶起来。

  四、应用:

生活中的“顶一顶”。

  1、(出示PPT)观看杂技表演。

教师。

  2、学做杂技演员顶球,感知另一种动态的平衡。

  五、表演游戏:

我们也来“顶一顶”。

  1、幼儿自由组合生活用品尝试顶物。

  2、在音乐声中上台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3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

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

“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

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人活动:

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

小朋友们。

这是什么?

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

(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

(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

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

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

(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

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

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

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

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

(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

(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

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

(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

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

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

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

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

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

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

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

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曹艳)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4

  设计意图

  《老消防车的新工作》是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中的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引发了孩子对消防车的兴趣。

他们开始收集、交流自己对消防车、消防知识的了解,为此,我们带着孩子们参观了消防队,并请消防员介绍他们感兴趣的装备。

孩子们对消防车上的秘密知道得不少,感受到叔叔的勇敢,但是回来后,他们在照片上和活动录像上又发现新的问题,并且他们没有见过消防员灭火的真实场景,对叔叔自身的防护、他们的本领了解不够。

我还注意到,在主题目标中提到:

了解交通设施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我认为在此活动上可以迁移这个目标,让孩子发现体验消防工具和消防员之间的关系。

  另外,在日益重视的消防安全宣传“四进”活动中,越来越关注对提高孩子对消防安全的意识,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培养他们的抗御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个活动。

  1.在比较、讨论、共享中进一步激发对消防装备和消防员的秘密的兴趣。

  2.愿意将自己的想法积极的表达出来。

  录像、照片、联系好的消防叔叔和他的装备一套、工具若干、幼儿的服装一套、录音

  1.激发兴趣

  ①回忆上次在消防队里看到什么?

引出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询问

  (说明:

1、语言上和第三者的互动对幼儿更是一种挑战。

2、由于消防车内部非常复杂,让幼儿寻找无疑存在一定障碍,如表述不清,时间上拖沓,专业性东西多。

与他们生活范围联系不强。

3、问题不是凭空想象的,只有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会产生问题。

他们提出的问题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这种认知冲突可以在交流分享中整合提升他们的经验。

  ②并提出消防车上有那么多用具可以帮忙,那消防员叔叔自己还需要带些东西吗?

  2.感知讨论:

  ①询问除了车上这些东西自己还要带东西吗?

  原来叔叔需要一些可以帮助他救人并且保护自己的东西,猜猜看哪些工具是叔叔需要的?

要这个做什么用?

  (说明1、选择5样东西比较适和幼儿,易于观察、比较。

2、体现一种经验的连续性有效性。

从提问到讨论,后一个活动成为前一个活动的递进。

  ②消防服。

(警铃想起)什么声音?

这个铃声是在告诉叔叔什么呢?

  今天我们来做小小消防员和叔叔比赛穿衣服好吗?

1.具体形象的比赛让幼儿真实感受到消防叔叔的速度,自然产生一种敬佩。

2.焦点集中,活动紧凑,孩子的兴趣更高。

  ③想想为什么叔叔穿得这么快?

  我穿上消防服提问:

我可以像叔叔一样救火出警了吗?

我要带上什么?

  这些东西我都带好了可以去吗?

你们上次看到叔叔训练些什么?

1..对孩子发现答案的再现和肯定,消防服为何穿得那么快。

2.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回忆可以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新受的东西让孩子反复体验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体验观摩

  ①看叔叔在做什么?

  ②:

原来他们还要天天练本领,这样在救火时既能飞快地赶到着火的地方,又能救助别人,保护自己。

你们想做消防员吗?

1.对先前若干问题的回应。

2.速度一个比一个快,感受消防叔叔的不寻常、不容易,激发孩子热爱叔叔的情感。

  1.注重孩子的经验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整个活动内容的交流讨论都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组合为新的经验。

在学习活动《消防叔叔了不起》之前,我们参观了消防队里的部分装备,孩子们对消防车和消防叔叔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消防员叔叔除了车上有救助别人的东西还要有自我防护的物品等。

  2.整个活动能注意多方面的整合,尤其是情感上的关爱、愉快体验;

数概念的组合:

数数叔叔一共要几样防护品、左边的大大、中间的小黑、右边的小小;

常识性的如水带的扁与粗的变化、工具的不同等。

  3.师生关系融和,互动自然,语言上比较幽默。

整个活动孩子的注意集中,主动性很高。

他们敢于提问,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4.学习活动中,层次清楚,环节紧扣,从孩子们的反应看出他们对消防工具、穿衣比赛,观看录像的兴趣是极高的,说明这几个点抓得好,目标达成。

  活动不足

  随机问题的处理和把握上不够灵活。

比如,活动中消防斧的安全性问题、叔叔需要的五样工具都是绑在皮带上的等我都可以提一提,纬度和触点再伸长些。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5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

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

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

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

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

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

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

(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

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

(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

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

(暗示幼儿:

空气无处不在。

  5.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形状、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

  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

  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

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

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我!

你们相信吗?

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

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

(呼吸困难、很不好受……)

  张开嘴巴,放开手后有什么感受呢?

(舒服一点……)

  (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开启幼儿,幼儿通过共同游戏,发表自己的见解。

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

(请1-2名幼儿回答。

  3.幼儿自由分成四组,讨论并记录。

  我们来个比赛,四人一组来找一找“谁需要空气”,你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也可以到我们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东西需要空气。

找到后就把它们画在记录表上,比比哪组找到的东西最多,好吗?

(与原有主题环境互动。

  4.讨论:

请每组幼儿介绍画好的记录表。

(幼儿协商讨论、参与积极。

  三、魔法空气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空气在发挥作用。

而且空气还有魔法哦!

它能让很多东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你们相信吗?

(教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并重。

  

(一)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介绍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并将图示张贴在表上,供幼儿在表格上作记录。

  1.空气能让水不从杯子里流出来。

谁想尝试一下它的本领?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

(实验材料:

空杯子、硬/薄纸片、水、盆。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在这个实验里,空气没有从上往下压,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纸片,气压很强,压住了水,让水不能从杯子里流出来。

薄纸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气托不住。

而厚纸片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纸片会被水泡软。

(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二)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幼儿再次实验

  1.空气还能让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湿呢!

想不想试试?

空杯子、水盆、毛巾。

杯子里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其实除了毛巾,空气占满了杯子。

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时,水进不去,毛巾不会被打湿。

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话,水就会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再把毛巾打湿。

  (三)实验“取弹珠”

  1.有个弹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弹珠拿出来而保证手不被打湿?

谁能帮帮我啊?

(幼儿:

用夹子夹、戴手套……)

可是我现在没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这些材料:

蜡烛、打火机、杯子、水、硬币。

不知道谁能用那些材料帮忙,帮我把弹珠取出来而保证手不会被打湿?

  2.幼儿分组尝试实验,教师不引导帮助,设置悬念让幼儿探索。

(设置足长为科探区作准备,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布置科探区

  我们把这个实验的材料放到探索区去做实验,我们一起想办法找答案。

  我们一起来布置“空气的秘密”吧!

你们需要老师帮忙吗?

(以幼儿为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6

  1、认识牛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牛的反刍现象。

  2、通过图片、视频和游戏活动,进一步获得与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意见。

  过程再现:

  播放牛的叫声,激趣,导入——幼儿两两合作,观察牛的照片,交流牛的外形——师幼共同小结——观看牛咀嚼的视频,了解牛吃东西的习性——在游戏“考考你”中,了解牛的相关知识——了解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观摩反思:

  1、科学活动分为两类:

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实验操作性的科学活动(即做中学)。

活动《认识牛》是典型的观察认知型的科学活动。

  2、从活动过程不难看出,此活动的大环节和以往认识动物的科学常规活动大同小异,都是先观察外形、再了解生活习性等,最后了解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

但是,从细节上来看,这堂课还是有挺多新意的。

  3、游戏“考考你”中,当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幼儿基本上都答出来了,分不清谁先谁后,因此每人得到一块糖果奖励。

教师非常睿智,及时调整了游戏规则,即:

会的人先举手,由第一个举手的人先回答,回答正确可得到奖励。

在这样的状态下,竞赛的实质才得以体现,幼儿才更有动力开动脑筋。

人人获奖的竞赛就不是竞赛。

  4、活动体现了综合性,它渗透了语言、数学领域。

例如:

在幼儿两两观察牛的照片时,教师提出了观察的方法——从头到脚观察,并按从头到脚的顺序进行讲述,渗透了语言;

在幼儿介绍牛的外形前先要指出自己观察的是PPT上第几行、第几张的照片,渗透了数学。

  5、这堂课还比较有时代气息,因为牛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个名词,它已经衍变出了形容词,“牛”就是“棒”的意思,体现了这个时代语言的一个特点。

  借鉴之处:

  1、采用两两合作观察照片的方式,而不是集体观察投影上的图片,优势在于:

一方面,这样可实现较短时间内观察对象的多样性,大大提高了一定时间内的信息量;

另一方面增加了同伴间的交流机会。

  2、将牛的生活习性常识设计成“考考你”的游戏,幼儿在抢答的过程中,愉快地了解到了关于牛的一些知识。

在游戏中学习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3、这次科学活动中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始终是平等和孩子对话,充当了一个好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幼儿的学习动机被较好地激发了出来。

这一点是我目前比较欠缺的,作为新教师,我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反馈还不是很积极、有效,非常值得我学习。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7

  1、发现状物品与蜘蛛结这一自然现象的关系,感知仿生学的奇妙。

  2、了解生活中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广泛应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眼大小合适的。

  1、蜘蛛织的课件。

幼儿用的小米、花生米、黄豆,眼大小不同的两张,一次性纸杯、碗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2、教师用的两张,黄豆、花生。

  3、收集的各类状物品若干(如纱窗、菜罩、蝇拍、羽毛球拍、发、纱布等)。

  

(一)演示课件“蜘蛛结”,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今天给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