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063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忆苦思甜的文章精选16篇情感文章正式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我穿的布鞋和棉鞋都是妈妈自己纳鞋底、粘鞋帮,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自己舍不得穿新鞋,上学时穿上,放学回家就换上哥哥穿破了的旧鞋出去玩。

那时脱下单衣就是棉衣,秋衣秋裤、毛衣毛裤都没有钱去买。

如今在穿上是应有尽有。

由于我是从那时候过来的那代人,所以从来不讲究穿什么名牌,随便穿身工作服就觉得很满足了。

  二、食。

我小时候真是过年才吃顿带肉馅的饺子,还不是一个肉丸的。

我第一顿吃肉丸饺子是我上班后去我师傅家拜年,我师娘为我包的纯牛肉馅的饺子,那真是一咬一篓油,我才明白饺子馅还有这么香的。

记得我八岁那年过生日,我妈怕我弟弟妹妹望见,偷摸给我煮个鸡蛋让我在门外吃。

虽然那个鸡蛋都有点放坏了,我吃的还是那么香,一辈子都忘不了。

如今能够说是天天过年,顿顿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女儿连饺子和牛奶都不爱吃、不爱喝了。

  三、住。

我小时候住平房没有暖气还通风不好,冬天冷的屋里脸盆中的水都冻成冰,夏天热的但是半夜无法睡觉。

如今住的比皇宫都舒服,冬暖夏凉,十分惬意。

  四、行。

我小时候上中学都是架步量,那时家里买不起自行车让我骑。

上班后还得托人走后门买辆自行车。

如今自行车都很少有人骑了,买私家车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我却对自行车情有独钟,因为我感觉到与过去相比,有辆自行车骑就个性满足了。

  五、用。

我小时候流行四大件,即:

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

谁家有这四大件就是令人羡慕的富裕家庭了。

我们家人口多,我爸一个人挣钱要养活九口人,根本买不起四大件。

等我上班后,收入多些,家里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我爸为我处对象给我花120元买块英格表,那是我们家历史上的最大花销了。

如今家用电器和家具等经常更新,生活用品品种齐全,真是用之不尽。

  六、玩。

我小时候玩的是杏核、烟盒、瓦片、铁圈、木尕、口袋等。

如今孩子们都玩网络游戏了。

大人玩的地方就更多了。

  七、劳动强度。

我上班时都是重体力劳动,挥锹、举镐、抡大锤、挑扁担。

手掌磨出泡,肩膀压破皮。

如今都是机械化、电气化,工人们不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了。

  忆苦思甜,今非昔比。

只有经过严寒的人才明白太阳的温暖。

为什么有许多年轻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受过艰苦的岁月,不明白这天的生活是如何幸福,才处处不知足,总觉得别人都对不起他们,总想让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到达最完美,把标准定的很高,也因此带来很多的烦恼。

  人应当知足常乐,就应当忆苦思甜。

我正因为常常与我小时候相比,我才有这天的个性高兴和个性满足。

  忆苦思甜的文章(三):

  在故事中忆苦思甜

  10月1日,我在电视里望见了庄严而又隆重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

我边看边计算着,奶奶今年69岁,而新中国是60华诞,那奶奶必须明白新中国是怎样成立的。

  我立刻跑去问奶奶。

我问奶奶:

奶奶,你望见过打仗吗?

奶奶自豪地说:

何止是见过,我还望见毛主席、邓小平等一些国家领导人呢!

我一听,更来劲了。

我不由得追问道:

他们长什么样阿?

毛主席长得壮壮的,说话声音响亮有力奶奶回答说。

  我打破沙锅问到底,我问道:

奶奶,那时候也吃大鱼大肉吗?

奶奶说:

别说是大鱼大肉,就连吃餐白米饭也是一种奢望。

当时,毛主席被敌人包围,出不去。

山上的野果,地上的野菜都被吃光了,实在是没东西吃。

就将皮带煮起来吃。

阿,我连声惊叹道。

  在这之后的日子,我天天放学回家,写好作业后就跑到奶奶那里听新中国成立的故事。

  从故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天幸福生活的来自不易,而我们许多人应对优越的生活时,还要挑三拣四,实属不就应。

  让我们从这天开始,从此刻开始,从自我开始,发奋图强,努力练就过硬的本领,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忆苦思甜的文章(四):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几年前,我与一位即将离开我们校园的实习老师交谈,说到了解放前的事情,包括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新中国解放的事情,让人费解和没趣的是,对方闭口不语,似乎不感兴趣,连脸上的肌肉也不颤动一下。

  眼见麻木,心有隐忧,当今的青少年有多少人明白共产党打下天下那段历史,又懂得多少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和感人的历史故事。

也许许多孩子不明白毛泽东、朱德等领袖人物,但他们从小就痴迷奥特曼、蜡笔小新和文娱大腕。

淡薄历史,忘本逐末,这就是时代的悲哀、教育的杯具。

  这让人想起我们小时候也就是70、80年代忆苦思甜的故事。

当时距新中国成立已有20多年,但中小校园很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校方找到那些苦大仇深的贫农老爷爷,声泪俱下诉说旧社会牛马不如的生活,控诉地主老财如何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贫下中农,在把台下说得哭声一片后,贫农爷爷会语重心长忠告我们说:

孩子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要好好学习才对得起革命先烈。

那时候,所有的人都明白新旧社会两重天,懂得共产党和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那个年代的祭扫烈士墓活动十分庄重,每逢清明节,我们就系上红领巾,身着素洁的衣服,托着花圈,列队来到烈士墓前。

校园请来老前辈讲述革命故事,地方是如何解放的,有多少解放军献出生命长眠于斯,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新生活这样祭奠英烈的活动年年开展,那些革命故事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大脑里,以至于大家最热爱、最崇拜的人是解放军,最完美的愿望是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可此刻,在坐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唱《绿军装的梦》这首歌,但很多同学都不理解歌词的含义。

像我们七、八十年代的男女青年对当兵的那种渴望,央求当兵的哥哥给我们讲部队的故事,教我们唱军歌的那种想当兵的强烈愿望深之又深。

可你们唱这首歌时,却把它当成玩笑来开。

没一点严肃性,穿上了军装也没什么激情,没有以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透过十天的军训,大部分小战士还是表现很不错的,被评为魅力士兵和优秀小战士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但也有个别小战士在军训过程中当了逃兵,他为什么当逃兵?

就是吃不了苦。

  最让人难忘的是,我们那时的学生时代不仅仅要忆苦,而且还要吃苦。

为了让之后人体味旧社会的困苦,校园组织师生吃忆苦餐,以班为单位,大家分头到野外采摘没有毒的苦野菜,然后切碎拌上玉米糊煮熟,一个班一锅,不准放盐放油,一丁点调料都不准放,而且规定每位同学都吃必须数量的忆苦餐,谁要是不吃或者偷偷倒掉,那就是阶级感情出了问题。

有了这样的规定,同学们就生吞硬咽下去,明明苦在嘴里,笑容依然挂在脸上。

这时候,老师就告诉同学们,旧社会吃的苦比这个苦多了。

  如今回想起来,过去那种忆苦思甜的教育方式有些呆板甚至诙谐,但教育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是铭心刻骨的。

看一下此刻的青少年吧,越来越多的人已没有新旧社会的概念,也不知甘苦之分和劳作的艰苦,一些人甚至以为眼下的好生活是与生俱来的。

在中小校园,民族发展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正在削弱,历史科目已趋于边缘化,一些校园淡薄历史到了让人恐慌的程度,以至于许多学生不知有汉,哪知魏晋。

不懂得历史,哪懂得饮水思源,也难有感恩情怀。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新中国成立的足迹,因为淡薄历史意味着背叛。

  我们振华职业校园在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自建校以来我们就将这天8月23日定为忆苦思甜日,10月18日定为感恩父母日,十六年来新生入校后军训这一必修课从来没有间断过。

大家明白军训用的这幅对联的含义吗?

军纪如绳校正身行心,训法如雨润物细无声。

透过军训像雨露滋润禾苗一样来校正同学们的身行心,让同学们懂得感恩,能吃苦赖捞,有节约意识。

但是在坐的有些孩子家里条件本来就不怎样样,每月生活费要花1000多元,其实生活费开销500元就够了,那么还有500元用到哪去了呢?

乱花,用着父母的血汗钱不心痛,这就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现。

大家要牢记董事长你们杨爸常说的一句话: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

  同学们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振华校园办学宗旨是什么?

一专多能,正身立业。

起初振华办学的宗旨是让更多的穷孩子有书读,让山里的娃儿有出路。

振华教育集团四位董事成员当初为什么这么想呢?

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个性穷,姊妹多,几个姐姐都是大的都嫁人了,劳动力少,没钱读书,你们的杨爸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就放弃了学业,当然他此刻的学历是大学本科学历,16岁就当兵入伍,在家里几兄弟裤子都是共着穿,冻天没鞋子穿,所以,他退伍后到公安局工作过,然后到北京政法大学深造,97年回家兄弟四人创办了校园要更多的让穷孩子有书读。

想起当初校园创办时的那种场景,他们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吃睡都在办公室,几张破办公桌白天用来办公,晚上当床用,但是黔城人们不理解办学者的艰辛,这天这个来吵,明天那个来闹,可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所以,你们的杨爸经常说的一句话有一种成功叫坚持。

孩子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明白,因为,我建校第二年就来到了振华与几个董事并肩战斗,能够说我是振华发展的鉴证人,校园一年一个新台阶,四个董事成员的那种工作作风,吃苦赖捞的精神,让我佩服的不想离开振华。

因为我家也跟他们家一样,姊妹多,很穷。

让我把一生当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听,76年我在

  这儿原黔阳师范读书时,那时我们读书国家每月发6元钱的生活费,一次校园端午放假我只剩3毛钱回家,我老家在土溪,当时还没通车,回家时从安江乘船到太平只要3毛钱的船票再走路到家,返校时我妈妈找遍了整个家只找到2毛钱给了我,怎样办?

连3毛钱的船费都不够,想来想去只好投机取巧碰碰运气,否则只好走路回校园了,辛好我回家的那张票还没丢,下船时船票被撕破了一头,所以我把撕破的那头用手挒住趁人多时将另一头给船上的人看,就这样蒙过上了船。

此刻想起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只得批评。

  孩子们,只有吃过苦的人才明白这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意,我们要好好珍惜。

我们要向四个董事成员学习,发奋图强,此刻有了自己的事业,拥有了几个亿的资产,出门开的是名牌小轿车,住的是别墅。

我们要想拥有这一切,务必从此刻起,认真学好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善于吃苦,懂得感恩,不懈努力,脚踏实地去奋斗!

去拼搏!

相信你们必须会成功。

大家是否有信心?

记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忆苦思甜的文章(五):

  湖南之旅的第二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情绪参观了毛主席故居和刘少奇主席故居。

  吃完早饭后,我们先去韶山。

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前生活过的地方。

刚下车,清醒的空气向我扑来,一路的劳累都抛之脑后。

走了一段路程后,我们来到了毛主席的故居。

一抬头,就看到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毛主席同志故居。

对面有两个湖,荷花湖和南岸湖。

我们参观了故居的厨房、卧室和牛栏

  我们来到了广场。

在宽阔的广场矗立着一尊巨大的毛主席雕像。

人们都在给毛主席雕像献花。

看到这场面,我也不由得跟着给毛主席献花的人们,心里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毛主席是我们全国人民最尊敬的领袖,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老人家给的。

俗话说得好:

吃水不忘挖井人。

你说,连挖井人我们都要感恩与铭记,又怎能忘记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呢?

  在那里,我们还吃了忆苦思甜饭,使我更加珍惜这天的幸福生活。

这一趟旅行我受益匪浅,受到了许多启发!

  忆苦思甜的文章(六):

  同学们,这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你们可明白,在我们爷爷辈的时候,有好多人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了,这都是一些爱慕虚荣的官造成,农民伯伯一年最多收粮只有三四百斤,而有些当官的为了比荣誉,虚报了个一千斤,当收粮食时,却没有那么多,连家里吃都不够,之后政府也不管了,而农民们没了吃的,只有去挖地下一种嚼起来有一点甜的草根,你也挖我也挖,之后连草根都没了;

大伙只有去吃树皮,而树皮吃了又没有营养,只能填饱肚子;

大伙没有办法,只能喝水,搞的大家身上那里肿一块那肿一块

  在那里也有个笑话:

一天,一些干部去农村,村长就用一点米煮了一锅粥,因为米不多,水很多,干部肚子饿了,只能喝一些,填饱肚子再说,在回去的路上,有个女的,不敢去有人的地方方便,只能忍着,这时有人说笑话解闷,那女的一笑,一下没忍住,就把裤子给尿湿了。

虽然这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了那时的经济状况确实很差阿。

  以前,有些人因吃不上饭而饿死,此刻,我们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我们必须要珍惜粮食,珍惜我们此刻幸福的生活。

  忆苦思甜的文章(七):

  列宁以前说过: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回忆以前的过去时,追寻已逝的历程路,常常会令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会令人感慨万端,若有所思的。

看如今忆从前,总是感觉到我们的以前和过去,是那样的苦难清贫,是那麽的清纯天真,是那样的无知混沌。

几十年的人生光阴,就这么不可思议的一步步的走了过来,应对着甜蜜蜜的生活,和谐融融的盛憬,也会重复絮叨起絮絮叨叨的絮语。

  童年的往事永久镌刻在我们的记忆,童年的旧事永久令人难以忘怀,童年的过去时总是让人魂牵梦萦。

小时候,常常听到老人们总是不厌其烦的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的讲述着自己的苦难童年往事,描述的如痴如醉,情真意切娓娓而动听,但童年的我们总感觉到是在听梦幻天书似的,神奇的探求其动人心弦的故事。

进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幻境,甚感好玩。

  不知不觉的我们也到了爱絮叨的年龄,也不例外的不由自主的向我们的孩子讲述起我们的以前沧海,如云往事和苦难历程。

这怕是遗传基因在代代相传作茧吧,忆苦是为了思甜,忆苦是情感的释放,忆苦是往事的怀念,忆苦是为了教育后人,听不听不要紧,我们的心依然如故。

  在人民公社群众化合作化年代,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要做的事,就是全村男女老少好几百人,统一集中在一齐,来一个忆苦思甜大烩餐。

生产队用好大的豆腐锅做那麽一大锅,从饲养室领来的麦皮肤子,拌些白萝卜丝,和些油盐蒸熟,每人一大碗,说这叫忆苦思甜饭,看谁吃的香甜,吃的津津有味,说明你对无产阶级有深厚感情,对万恶的旧社会有刻骨的仇恨,吃不下去,证明你思想深处阶级觉悟有问题。

谁都怕落伍而竞相咀嚼着,我们这些朦胧的孩童也好奇的跟着村民们大口大口的吞噬吞咽着苦涩而难以入肚的糠皮。

边吃边听着贫农老大伯控诉万恶旧社会的血泪史,歌颂新社会的完美生活,每年都是那几个人在诉苦,第一次听得人感动的痛哭流涕,第二次听着依然激动人心,第三次听着有些陈旧乏味,再往后就跟着背天书似的鹦鹉学舌,并校正其中那里叙述故事情节严重扭曲失误了,甚或偷偷摸摸傻笑甚觉好玩起来。

  其实那时的年月,在我们陕南陕北的山区,好多好多的人甚或连这样的东西也吃不到呢?

小时候我以前在陕南商州祖籍故乡住过一段时日,常年累月吃不到馒头的人们,整日喝的全是清澈见底的稀玉米籽稀饭,喝的人呀,肚皮几乎鼓胀的要撑破似的,但还喝不够,喝不饱,有好多次,我和与我年龄相差无几的小表外甥,喝完稀玉米籽,两人对面坐在门框的门槛儿,大口喘着粗气,一动不敢动的,我表外甥对我说:

舅舅,我不敢说话,一说话肚子就痛,我说我也不敢说话呀,因为我们喝清水似的喝的胃已接近极限了。

不喝吧!

肚子里饿的发慌难受。

也有一种补充的东西,是用嫩玉米芯和稻糠皮,及麦肤皮研磨成面,把它炒熟,用软柿子混合而成所谓的炒面,用一点点开水绞拌成干团状的,水多了就分散成四散不粘合的什么也不是了,也就吃不成了,甜甜的特涩特涩的,实在难以下咽,但不吃鼓皮似的空胀胀胃腔确实需要硬料填充呀。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想这救命的绝活怕早已失传了吧,又有几人能记起呢?

  其实,人类社会在其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本来就是从初级走向高级,从原始走向礼貌,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苦难走向幸福的。

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中,必然会迈向更丰溢丰盈的时代,必然会创造出更完美的物质财富来。

我们这天甚感完美的生活,过那麽几十年后,对我们现阶段的孩童来说,也会是苦难的童年旧事,也会和现今的我们一样,重复着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忆苦思甜方式,也会重复着絮絮叨叨的絮叨絮语。

  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过去时就是神奇不可想象的故事,对于以前沧海的人来说,永久都有絮叨不完的童年旧事。

  忆苦思甜是不会失传的!

因为这也是故事流传下延的一种方式。

  忆苦思甜的文章(八):

  金秋十月,我怀着崇敬的情绪到了歌乐山。

我们先到了歌乐山博物馆,在那里有汉奸的恶行的记载还有共产党的叔叔壮烈牺牲的故事、小小共产党员在监狱的经历和烈士遗物

  随后我们又去了白公馆。

谁曾想过,在这个挺不错的别墅里,竟关着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

我注视着这个别墅,彷佛看到了大屠杀时国民党的猖狂和共产党烈士的顽强不屈。

  大家阿!

虽然我们祖国正在发展,正在强大。

但不要忘了国耻,我们就应随时警惕!

  忆苦思甜的文章(九):

  回忆起六年来的种种,很苦很艰难,但是一旦回忆起来却如吃了蜜糖般。

  那段最苦的日子是期末,因为我们快要升初中了,那时候的作业,简直多得要命,语文除了抄书就是抄书,数学卷子也多得满天飞。

每一天看着老师在黑板上潇洒的写上几行字,然后拂袖而去,留下我们叫苦连天,奋笔疾书。

那时候的作业,经常写到深夜十二点,写完后不顾一切地向心爱的床奔去,第二天早晨还要很早起床,读那些早已背熟的课文、笔记。

苦是很苦,但是七十个人在一块才发现写作业也是那么的欢乐。

嘻嘻哈哈、说说笑笑,时间仿佛一块压缩饼干,被时间老人啃了个精光。

作业写的也是那麽的速度,经常几个人比赛写作业,看谁写的快,看谁写的好,经常会有一个人大呼我写完喽!

然后高兴地手舞足蹈。

换来全班的怒目而视,最后,群众大笑,视老师如无物。

  老师等着全班,叫那个先写完的过去,检查作业。

老师连正眼也没看他,丢下本子,冷冷丢下一句话;

重写此人愣住,犹如掉进冰窟。

朝着老师远去的背影,唱道;

你快回来!

我一个人承受不了!

然后全班哄笑

  手写的很酸,腿也很麻,但是笑容丝毫不减。

很苦的日子,我们却过得有生有色,越是在逆境中,我们就活得越精彩。

  苦中的日子里蕴含着丝丝甜味,我们像逆风飞扬的天使,什么也遮不住生命里的绚烂,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我们就应把握住现实的完美,越是艰苦的日子越能快乐,然后在记忆里,慢慢的、忆苦思甜

  忆苦思甜的文章(十):

  忆苦

  初中的学习生活比我想象中辛苦的多。

初中五花八门的科目比小学多得多了,学习负担自然而然比小学更重啦。

但是,我觉得,我们走进校园的目的就是学习,不要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向它低头,要克服这一点点困难。

  在新的班级体中,我发现身边的同学都不一样了。

我有一个科目的成绩在原点上按地不动,别的同学都奋力猛追,进步了一大截。

我想,我没有进步的原因是对新的环境还感到十分的陌生。

但是最重要的毕竟还是我自己的原因,我因为自己没有新的理想,仍旧没有摆脱小学的习气。

到了初中,就应焕然一新。

而我却没有。

我将小学的作风带到了初中来。

这一个月来的生活,回忆起来,我反省到了自己的很多方面都有不足。

  我在叹息,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一眨眼,一个多月就一晃而过了,回忆起刚进初中的那个懵懂的我,在这一个多月的初中时光里竟然学到了这么多。

我进入了初中,开始了初中学习的生涯,有了新的目标。

我长大了。

在这一个多月中,我尝到了初中生的滋味。

  如今,迈进了中学的大门,我才明白了这一深刻的含义。

的确,中学是小学学习生涯之后的第二个起跑线。

站在这一条新的起跑线上,我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我要继续努力,我的让斗志重新站起来,在这一新的起点上进发。

  思甜

  初中的学习生活比我想象中快乐的多。

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把同学们都带动了起来,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了起来,课本的知识自然而然地也学得飞快。

初中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也丰富过小学学习的知识,把我紧紧地吸引住了,简直让我连移动一下位子也不行,不会使我在课堂上走神。

不仅仅仅只是在课堂上面,我在课堂之外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使我感到很快乐。

  我学到了怎样样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一个学习计划能够保证我科学地安排时间,提高我自身的学习效率,使我的学习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

这就是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如果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就会使我们在学习中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更上一层楼。

  忆苦思甜的文章(十一):

  忆苦思甜的故事

  因为吃鹌鹑蛋,联想起鸽子蛋;

因为鸽子蛋,又联想起了少年时代亲历的忆苦思甜运动。

  搞忆苦思甜运动的时候,我还是个懵懂少年,世上的许多事情,知之甚少;

几十年之后,更是忘记得一干二净。

但是,村里忆苦思甜会上的一些情景,却记忆犹新。

  在村小学举行的忆苦思甜会,是一天晚间进行的,地点是祠堂小学的一间教室里。

村干部显然事先没有做功课,遴选上台讲话的人选。

会议开始后,临时抓差。

想当然地以为自家没有土地的农村无产阶级雇农,是旧社会最苦大仇深的人。

于是让村里唯一的雇农我的一位邻居大爷上台忆苦。

这位邻居大爷眼睛有毛病,眼珠子上翻,露出眼底毛细血管。

他百般推辞,不能获准,只好走上台去。

不料,他上台之后,翻着白眼,说出这样的话来:

旧社会好阿!

东家五日请我吃一厨(餐)肉,十日喝一厨酒。

自然,没等他说完,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村干部将其赶下了讲台。

事后,我听父亲说,这位邻居大爷虽然划的是雇农成分,但旧社会他是作头,大概是长工头头的意思吧。

  接下来,村民几番起哄,让谁谁上台。

不是压根不敢上台,就是上台后讲不出苦来。

眼看着忆苦思甜会要开不下去了,当过兵的村长只好挺身而出。

果然,他讲了一个旧社会受苦的故事。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村长小时候,似乎是因为家里穷,培育水稻秧苗的谷种备得不够多。

为了不让自家的水田抛荒,他爷爷决定带着儿时的他,趁着夜色去邻村一个地主家的秧田里偷一些秧苗。

爷孙俩正在地主家秧田里偷拔水稻秧苗的时候,被老地主发现了,爷孙俩拔腿便跑。

村长少年时代,身体灵活,跑得快;

他爷爷上了年岁,跑得慢些,虽然没有被老地主抓住,但是,老地主从秧苗田里抓起的一把烂泥,却糊上了他爷爷的一只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