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074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2.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前冲刺套.doc

原创平台

2012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二)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N-14Na-23Mg-2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B.水车汲水灌溉C.太阳能供热D.风力发电

2.将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食醋C.芝麻油D.蔗糖

3.蛋白质是人体必须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下列菜肴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是()

A.麻辣豆腐B.凉拌黄瓜C.炒青菜D.红烧粉丝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核心筒。

其中钢筋混凝土属于()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5.下列液体中酸性最强的是()

A.柠檬汁(pH=2~3)B.酱油(pH=4~5)

C.牛奶(pH=6~7)D.鸡蛋清(pH=7~8)

6.加油站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ABCD

7.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8.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

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进行排气

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

D.为避免了尘土进入,豪华装修完的房屋立即入住后必须关闭门窗

9.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0.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溶质成分不变但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是

()

A.浓氨水B.浓盐酸C.浓硫酸D.氢氧化钙溶液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聚乙烯薄膜不宜用于包装食品B.淀粉溶液遇碘呈现蓝色

C.工业酒精能用于勾兑饮用酒D.吸烟使人精神振奋,有益健康

12.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是()

A.N2OB.NOC.NO2D.N2

13.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现有甲、乙两容器,分别充有CH4和NH3,已知两容器中,原子个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A、3:

4B、15:

4C、4:

5D、1:

1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Fe(Fe2O3)——过量稀盐酸、过滤

C.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D.NaOH溶液(Na2CO3)——适量Ca(OH)2溶液,过滤

15.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A.Fe(NO3)2、AgNO3B.Cu(NO3)2、Fe(NO3)2

C.Fe(NO3)2D.AgNO3、Cu(NO3)2、Fe(NO3)2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错选、多选不给分。

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和MgO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40%,则NaOH和MgO的质量一定相等

B.某KNO3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b

C.一种溶液和一种固体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D.将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加入到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18.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并注入相同的足量稀盐酸,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边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镁和铝,则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A.先偏向左,最后偏向右B.先偏向右,最后平衡

C.先偏向右,最后偏向左D.先偏向左,最后平衡

19.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NH4+、Ba2+、Cl-、CO32-、SO42-。

现取两份2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0.68g;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Ba2+一定不存在,NH4+一定存在B.CO32-一定存在

C.Na+一定不存在D.Cl-一定不存在

20.做好环境消毒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过氧乙酸(CH3COOOH)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4:

3

D.19%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4%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2分)

21.(4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磷元素;

(2)3个亚铁离子;

(3)3个氢氧根离子;(4)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___。

22.(4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常用来做干燥剂的氧化物是;

(3)蓝色且难溶于水的碱是;(4)常用来制波尔多液的盐。

23.(5分)在2008年3月24日的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现场,最高女祭司手中取火用的火炬中,用来充当引火之物的引子是折叠好的电影胶片。

而在早期取火仪式中,火炬中填充的是干草。

如今之所以偏爱胶片,是因为胶片是以硝酸纤维素为主要成分,比干草更易燃。

最高女祭司采集圣火成功之后,首先用手中的火炬引燃了一旁的火种罐,火种罐中盛放的是希腊当地的特产橄榄油。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燃烧的条件,胶片是;

(2)干草的着火点(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胶片的着火点;

(3)硝酸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7O2(ONO2)3,下列有关硝酸纤维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其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

7:

11:

3

B.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7

C.它是一种有机物

D.它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4)橄榄油中含有多种物质,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70-80%,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6-9%,棕榈酸(饱和脂肪酸):

7-15%,另外还含有维生素A和E。

油酸的化学式为C18H3402。

①橄榄油是(选填“纯净物”、“混合物”)。

②油酸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4.(4分)结合图1和图2回答问题:

在t1℃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

解现象如图1所示,

(1)要使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即可)。

(2)图2中a、b分别表示上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表示的是(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曲线。

在℃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25.(5分)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二氧化氯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该物质的化学式为,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消毒能力的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奥运会游泳、跳水等运动项目在“水立方”举行,比赛池中的水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按照物质的分类,下列某种消毒剂与其他三种消毒剂不属于同一类的是(填序号)。

A.Cl2B.KMnO4C.Ca(OH)2D.CuSO4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26.(4分)如图所示,加热碳酸氢钠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壁上有水珠,同时试管内留下一种白色的盐类物质,

(1)通过该实验可知热稳定性强弱

为NaHCO3热稳定性(填“大于”或“小于”)Na2CO3热稳定性;

(2)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3)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浑浊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倒吸,应进行的操作是。

27.(7分)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探究氨气性质。

查阅资料得到氨气的一些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易液化得液氨;极易溶于水。

(1)将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合加热可以用于制备氨气,请从上图中选择装置用于制备该气体,试管中的化学反应是(填写化学方程式),若采用装置D来收集氨气,气体应从端进入。

(2)装置C能够形成红色的喷泉,这说明了氨气具有、的性质。

(3)实验室模拟合成氨的实验中,先将氮气和氢气通过E装置,E装置的作用除了使氢气和氮气气流稳定以及使气体充分混合外,还有的作用;装置F用于合成氨,铂丝作为催化剂可反复使用,这是因为。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28.(5分)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把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填在表中的空格内。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

溶液无色透明,没有沉淀物

原粉末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

(2)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盐酸

有气泡产生

肯定有的物质是。

(3)另取

(1)中少量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原粉末中肯定还有的物质是。

可能有的物质是。

(4)在(3)中滴加稀硝酸

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9.(5分)学习化学要求熟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以下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常温下,丁为黑色固体,戊为紫红色金属。

农业上常用F改良酸性土壤。

常温下,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

(1)写出A、F和G的化学式:

AFG

(2)写出高温条件下B分解为C和D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H和E在加热条件下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

六、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7分)

30.

(1)(3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

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g,水mL(水的密度是1g/cm3);称量氢氧化钠时(填“能”或“不能”)放在纸上称量。

(2)(6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

【猜想】

甲:

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

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

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①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②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设计】

③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

方滴一些植物油。

 

④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

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

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

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方案一:

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

方案二:

将滴有酚酞试液的质量分数大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3)(8分)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向上述所配制的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知所用的NaOH固体已变质。

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所以氢氧化钠应该保存。

(2分)

【提出问题】所用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

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分)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点说明:

在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量(填“相等”或“大于”或“小于”。

(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A2.C3.A4..D5.A6.B7.A8.A9.A10.C

11.B12.B13.C14.B15.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意。

错选、多选不给分。

有二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16.D17.BD18.C19.AB20.B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21.

(1)P

(2)3Fe2+(3)3OH-(4)(OH)3

22.

(1)CH4

(2)CaO(3)Cu(OH)2(4)CuSO4

23.

(1)可燃物

(2)高于(3)A(4)①混合物②2C18H34O2+51O2点燃36CO2+34H2O

24.

(1)加水或升温

(2)甲t2(3)降温结晶

25.

(1)ClO2+4

(2)CaO+H2O=Ca(OH)2放热(3)A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1分)

26.

(1)小于

(2)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3)CO2+Ca(OH)2=CaCO3↓+H2O(4)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27.

(1)ACa(OH)2+2NH4Cl加热CaCl2+2H2O+2NH3↑2

(2)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3)干燥气体或吸收水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五、推断题(每空1分,共10分)

28.

(1)CuSO4CaCO3

(2)Na2CO3(3)(4)Na2SO4NaNO3

29.

(1)H2OCa(OH)2NH3

(2)CaCO3高温CaO+CO2↑

(3)CuO+CO加热Cu+CO2

六、综合题(除计算题为4分,其余每空为1分,共17分)

30.

(1)150850不能

(2)①若酚酞试剂变质,就不可能出现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现象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可使酚酞试剂变红

③排出水中溶解的氧气隔绝空气

④方案一:

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方案二:

溶液变红说明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3)CO2+2NaOH=Na2CO3+H2O密封

(4)解:

(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44

x2.2g

106:

44=x:

2.2gx=5.3g(3分)

样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1.2g—5.3g/21.2g×100%=75%(1分)

(5)NaOH相等

2012学年度考前练兵模拟化学试卷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海水淡化B.氢气吹肥皂泡C.煤燃烧D.干冰升华

2..关于下图理解错误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结合成分子

B.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

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C.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

D.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相对原子质量

4.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水是最清洁的水源B.经常饮用蒸馏水身体有益

C.农家肥易造成农田污染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5.常温下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

HCOOHCO↑+H2O。

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酸生成CO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实验中应先加热CuO,后通入CO气体

C.硬质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

D.硬质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反应后减小

6.2012年2月3日,四川省宜宾市某煤矿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

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

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

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