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082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docx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

专题九大国发展之路——国别史

●专题非常解读

一、专题概述:

当今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各方力量相互制衡,相互配合,共同前进。

在众多的力量中,美国、日本、俄国、英国、法国、德国的实力仍是不可小觑。

中国是其中重要的一股力量,但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

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这几个在当前社会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主要取决于它的综合国力,所以,我们应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向这些国家学习,使我们更好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专题出题频率非常高,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突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二、专题考点:

1.从命题侧重点来看:

美国历史(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罗斯福新政)、英国历史(资产阶级改革、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苏联)的历史是考查的重点。

2.复习大国的崛起时,尤其是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要注意学会对比分析。

结合中国历史横向比较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

●考点速查识记

一、英国

(5世纪中期,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从欧洲进入不列颠,建立起一些小王国。

9世纪早期开始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而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1640-1688年,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推翻了斯图亚特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A.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开始。

B.纳西比战役,击溃王军主力。

C.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D.50年代初,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E.1660年,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F.1688年,宫廷政变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资产阶级专政,从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2.英国的殖民扩张

16世纪晚期,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

17世纪,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新兴的殖民国家。

18世纪,英国战胜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工业革命(Industrialrevolution)

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而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海外市场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②从18世纪60年代,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创制(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利织布机),到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和完成,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机械师瓦特),它巩固了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英国

状况:

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三

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出

19世纪末原因

20世纪初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装备落后

组成三国协约(英法俄),对抗三国同盟(德奥意)

对外原因:

维护世界殖民强国地位,

以对付以德为首德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

参加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5.巴黎和会上的英国

①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1月,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共同主宰和会。

②参与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并分别与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③参加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参与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确立了华盛顿体系。

6.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战中、战后的英国

①战前:

对法西斯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纵容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8年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但最终自食恶果。

②战中:

二战爆发后,1939年3月对德宣战,其实是宣而不战;1940年5月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7月遭法西斯德国侵略(不列颠之战邱吉尔);1942年1月参与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0月主导阿拉曼战役胜利;1943年5月结束北非战役;1944年6月,与美组成盟军实施诺曼第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参与二战中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并与美、中共同发表著名的《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1943年)、雅尔塔会议(1945年)、波茨坦会议(1945年)。

③战后:

遭到削弱,迅速恢复发展经济,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东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进入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入1967年原来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的“欧洲共同体”组织;1973-1975年后经历了“滞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1949年“冷战”时期,加入美国倡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7.有关其他方面的英国

①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标志英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1905-1908年印度掀起新的反英运动,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的国民大会党提出印度“自治”,以提拉克为代表的国大党左翼在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1881年,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领导的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爆发,前后持续近20年。

③二战以后,亚非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1948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将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20世纪90年代,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基本被摧毁。

二、美国

1.北美独立战争

①背景: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遭到英国的殖民压制;统一的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使北美人民产生了民族独立意识。

②经过: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5年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结束。

③意义:

国内,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使美国赢得了独立;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④其它:

1787年美国宪法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

根据宪法华盛顿当选为首任美国总统。

2.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

开始:

18世纪90年代

发明: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成第一艘汽船。

完成:

19世纪上半期

影响:

美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居世界第四位。

3.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①背景:

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大种植园经济;焦点问题,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②导火线:

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③爆发:

1861年,南方挑起叛乱战争。

④经过:

失利,北方初期连连战败;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

⑤结果:

1865年,北方取得胜利。

林肯被刺(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⑥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

①经济发展概况:

迅速发展,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②经济发展原因:

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采用了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③外交方针:

“门户开放”政策。

④参加一战:

战争初期,保持中立;1917年,对德宣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势力大增,并取得胜利。

5.巴黎和会上的美国

①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共同主宰和会。

②参与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并分别与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③参加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参与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确立了华盛顿体系。

6.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②措施:

从金融业开始,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政府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偿;中心措施调整工业,1933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盲目竞争;新建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刺激消费。

③特点: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④评价:

“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成效,经济得到缓慢的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但是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

①战前:

和英国一样,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所谓中立政策。

②战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对日宣战;1942年1月,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6月,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1942年7月,和英军组成盟军,实施北非登陆;1944年6月6日,和英组成盟军,实施诺曼第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参与二战中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并与英、中共同发表著名的《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1943年)、雅尔塔会议(1945年)、波茨坦会议(1945年)。

③战后:

经济上,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压倒优势;军事上,拥有庞大的海陆空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④称霸:

欧洲,“冷战”政策(不付诸武力,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敌对行动和手段;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于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表现,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提出,军事上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亚洲,“热战”政策(直接发动侵略战争),1950-1953年侵略朝鲜失败,20世纪60年代-1973年,侵略越南失败,霸权政策严重受挫、干涉中国内政;独占日本,对日实行非军事化政策,中国革命胜利后,对日政策发生变化,开始扶植日本。

8.七八十年代的美国

①经济上:

七十年代,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欧共体、日本的挑战,共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七十年代后期,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明显缓慢。

②外交上:

随着冷战结束,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多极化在加速发展,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借口,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干涉他们的内政。

9.有关其他方面的美国

①南北战争前领土的扩张:

(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购买、抢占、吞并三种方式。

②美苏争霸:

表现,50年代,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制造核武器;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80年代,美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影响,严重威胁世界和平,给两国本身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

③1991年,发动海湾战争,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和不安。

三、法国

1.17-18世纪的殖民扩张

①概况:

对亚洲的扩张(印度);对美洲的扩张(新法兰西、路易斯安娜)。

②结果:

英法战争,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法国从罪恶的殖民掠夺中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背景: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等级制度和第三等级的革命要求;启蒙思想家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路易十六时出现了财政危机。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②经过:

第一阶段(1789年7月14日-1792年8月),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标志着革命的爆发;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具有进步意义;1792年春,反击普奥同盟;1792年8月,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推翻君主统治。

第二阶段(1792年8月-1793年5月),1792年9月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初,处死路易十六。

第三阶段(1793年8月-1794年7月),雅格宾派把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7月,雅格宾派专政被颠覆。

3.法兰西第一帝国

①建立帝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巩固帝国:

制定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进行抗击反法同盟的战争,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③对外战争:

早期,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后期,具有侵略战争的性质,莱比锡一战失败,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

4.从1814年到1870年政权演变

波旁王朝复辟(1814-1830年)、七月王朝统治(1830-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建立)。

5.1848年二月革命

①原因:

金融贵族的腐朽统治,民不聊生;1847年,欧洲经济危机蔓延到法国。

②经过: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金融贵族的七月王朝,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6月工人起义失败。

③意义: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巴黎公社

①背景:

1870年9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第二帝国,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政权,向普军割地赔款。

②经过:

1871年3月18日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③建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871年5月下旬被扼杀在血泊中。

④意义:

巴黎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彻底的革命精神。

巴黎公社的历史功勋永载史册。

7.1804年,海地独立,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揭开拉美独立革命运动的序幕;19世纪上半期,法国完成工业革命。

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法国

①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四位。

②发展缓慢原因:

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过分依赖殖民地和资本大量输往国外,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③对外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加英法俄三国协约,对抗德奥意三国同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9.巴黎和会上的法国

①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1月,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共同主宰和会。

②参与签订对德《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并分别与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③参加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参与签订《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确立了华盛顿体系。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战中、战后的法国

①战前:

对法西斯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纵容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但最终自食恶果。

②战中:

二战爆发后,1939年3月对德宣战,其实是宣而不战;1940年5月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法国被德国占领并投降;戴高乐将军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抵抗法西斯侵略,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

③战后:

迅速恢复发展经济,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东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进入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67年,与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欧洲共同体”组织;1973-1975年后经历了“滞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下来;1949年“冷战”时期,加入美国倡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四、日本

1.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

①时间: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隋唐进行改革。

②意义: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将军掌握了国家政权,天皇成为傀儡,将军的政厅叫幕府,从此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3.明治维新

①背景:

幕府危机,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并处于封建割据下的封建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新型地主、商人与武士产生了改变幕府统治、改变现状的愿望。

民族危机,1853年,美国率先敲开了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接踵而至,民族矛盾尖锐。

②倒幕:

武士成为倒幕的领导力量,1868年在京都附近的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③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⑤评价: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的日本

①对外经济状况:

竭力对外进行扩张,开拓市场,掠夺资源,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攫取巨额赔款,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并成为战胜国之一。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日本

①巴黎和会上的日本:

签订《凡尔赛和约》,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引发了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签订对奥、匈、土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②华盛顿会议上的日本:

签订英、法、日、美《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被打破。

③对待中国的问题:

将胶州湾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从而使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

①战前:

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

A.原因:

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深重,要迅速摆脱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以军部为主力的法西斯好战势力迅速抬头。

B.经过:

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为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

C.影响: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摆脱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战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侵占了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1942年,中途岛战役中,遭受美军重挫;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至此宣告结束。

③战后:

A.战后概况:

经济上陷于崩溃;政治上处于美军占领;外交上美对日实行严厉的非军事化政策。

B.经济恢复:

二战结束至五十年代中期;原因,美国对日政策巨变,放宽了对日处罚;是美国侵略朝鲜的后方基地;美军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

C.高速发展:

时间,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程度,至七十年代初,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欧共体、美国构成三足鼎立局面。

五、德国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

①战前:

A.经济状况: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位于二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原因:

更多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西门子:

有轨电车、卡尔·本次:

内燃机);德国的统一,普法战争中法国得到巨额赔款。

C.外交:

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加入德奥意三国同盟对抗英法俄三国协约,疯狂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造成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发,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②战中: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后,以此为借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协约国宣战;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主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大会战,德国宣告速战速决计划破产;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成为战争的转折点;1918年,德国国内爆发十一月革命,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

③战后:

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A.领土: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B.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十万人;莱茵河东岸五十千米内,不得设防。

C.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D.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

④影响:

加剧德国与得胜国之间的矛盾,埋下了德国复仇主义的种子。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

①法西斯上台

A.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激化社会矛盾,政治危机十分严重,以希特勒为头子的法西斯纳粹党趁势壮大,垄断资产阶级决意让希特勒上台。

B.上台: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后又任国家元首,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内外政策:

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迫害共产党人(季米特洛夫);建立法西斯独裁,残酷迫害犹太人,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

对外,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将陆军扩展为六十万人;1937年和意大利、日本三国结成法西斯侵略性的军事政治轴心国集团。

②逐步挑起战争:

1936-1939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进军莱茵非武装区;1938年,签订慕尼黑协定;1939年,吞并奥地利、割占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③战中:

声东击西,占领西欧(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等);发动对英国的空中闪击战,但受到挫折;1941年6月,突袭苏联,二战战火扩大;开辟北非战场,但不断失败;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从防御走向失败;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④战后:

根据雅尔塔会议协议,战败的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后分别建立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以后联邦德国经历了经济恢复和黄金发展时期,民主德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67年,联邦德国和法国、意大利等六国发起建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六、俄国(苏联)

1.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

①背景:

政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6世纪中期,莫斯科公国发展为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成为第一位俄国沙皇);经济,盛行农奴制,工商业发展极为缓慢。

②目的:

摆脱落后状态,把俄国变为近代强国。

③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学习西方近代文化,推行学校教育。

④评价:

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2.1861年改革

①背景:

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农奴制束缚,发展缓慢;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危及沙皇专制。

②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内容: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④特点:

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