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详解及述评.docx
《最新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详解及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详解及述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详解及述评
最新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详解及述评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车联网:
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思路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近年来,这一概念备受关注。
一般认为,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
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是能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
其中,车是车联网的核心载体,信息化是车联网的核心,基于车辆信息化的应用是车联网的本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智能、高效(省时)是车联网的主要目的。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功能、车联网关键技术及趋势、如何促进车联网产业协调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
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专家认为应该包括三方面:
一是信息服务,这已经为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广泛认知;二是安全,即提供车辆智能安全控制系统,保障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三是节能环保,即优化出行线路和驾驶行为,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效率,建立生态友好型交通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据了解,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车联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推广。
而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
车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另一方面,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车联网带来了社会及经济效应,必将在我国今后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车联网的发展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并且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也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但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整车厂、IT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企业对于车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车载信息服务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车联网对于提高车辆安全、经济、排放等性能的巨大潜力。
此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与不统一,也制约了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选自2013年12月9日《光明日报》)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因为它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近年来,这一概念备受人们关注。
B.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在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上,就车联网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
C.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该包括信息服务、安全和节能环保等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
D.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来发展车联网,但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还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使我国车联网产业无法迅速发展。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C项,信息来源于第②段,“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错,原文没有对三个方面中进行比较哪个更重要;“已经达成共识”错,原文是“这已经……广泛认知”。
A项,信息来源于第①段,只是顺序做了调整,意思没变。
B项,是对第②段第一句话进行了压缩,意思一样。
D项,信息来源于最后一段,意思基本一致。
2.关于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3分)
A.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发达国家 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获得了很大成就。
B.在我国,车联网技术的出现,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以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由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的。
C.因为面临诸多交通问题,车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对于我国来说在解决这些问题及车联网产业带来社会及经济效益方面比对于发达国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D. 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车联网,它带来了社会及经济效应,所以必将在我国今后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B项,该项信息来源于第③段,只调整了原文的顺序,意思大致一样。
A项,信息来源于第③段,“发达国家都投入了”错,主要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并非全部。
C项,是根据文意的分析和推断,但“更为重要”无依据。
D项,信息来自第③段,“带来了”错,将未然变已然,原文是“能够带来”。
3.下面选项不属于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现状的是( )(3分)
A.车联网的概念在近期受到比以往更强的关注,北京举办“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交流讨论了车联网技术使用的相关问题。
B.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因而车联网技术的使用显得很有意义。
C.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不但能解决中国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问题,而且可以为我国带来社会及经济效应。
D.我国车联网技术应用虽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条件,但并不成熟,因此还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使之有更好发展。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C项,这不是现状,而是车联网技术应用于推广的作用于价值。
该题关键是对题干意思的理解,应该是指“车联网的技术”的实施、具体应用、推广等在目前的状况。
A项,陈述的是当前研究的情况,而不是“应用与推广”。
B项,是“应用与推广”的原因,而不是现状。
D项,说的是推广的现状。
所以该题的题目的设置上不严密。
【试题述评】从命题的角度说,该题的命题难度很大,因此,高质量就更难做到。
本题选文与安徽卷一向的选文特点有差别,安徽卷一般是从学术著作上节选的,学术性较强,到目前为止,一般不选时文。
2013年前一般是围绕概念理解、结构思路、观点态度(或文意理解)设题,2013年将“概念理解”换成“句意理解”,题型上一般是两个正选题,一个逆选(选错误项)题。
该题在考点和题型设置上考虑不全面,三个题目基本上都是“信息筛选和整合”,而且是两个逆选题,降低了难度。
这是大家需注意到的。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
①盐策:
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
②骫(wêi):
曲,枉。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数过辄诵 过:
遍
B.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不行:
不去就任
C.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举:
推荐
D.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配:
陪衬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D
【试题分析】C项“配”:
比得上。
“配”最常用的义项就是“相当、匹敌”,现代汉语中还常说“你不配”。
A项“过”,“遍、次”的意思不常用;B项“不行”,根据上下文,容易判断解释是正确的。
C项“举”的“推荐、举荐”的意义也很常见。
5.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至是首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樊哙覆其盾于地
D. 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或因寄所托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A 项中的两个“以”都是连词,相当于“来”,表示顺承。
B项的第一个“焉”是代词,可译为“他”, 第二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 C项第一个“于”是引出比较的对象,可不译,第二个“于”是介词,译为“在”。
D项的第一个“因”意为“于是,因此”,第二个意思是“依,随着”。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庭坚幼时就聪明过人,读书很快就能背下来,他舅舅对他检测之后惊讶不已,认为他才智出众。
后来黄庭坚考中进士,他的文章才华深受文彦博、苏轼等人的赏识。
B.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但他处之泰然。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指使陈举抓住黄庭坚所作的《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来诬陷他,黄庭坚因此又被除名管制,于六十一岁时去世。
D.这篇传记前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物的生平、性格等方面,最后一段重点介绍他的文学方面的成就。
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较为真实地展示了传主的风貌。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该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已,并非赵挺之所指使。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0分)
(1)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3分)
译:
(2)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3分)
译:
(3)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4分)
译: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理解)。
【参考答案】
(1)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
(3分)
(2)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3分)
(3)后来又因为亲属的嫌隙,于是改官至戍州,黄庭坚对此泰然处之,丝毫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
(4分)
【试题分析】第
(1)句中的关键字词:
“庐”(建造房屋),“殆”(丧命),语句要通顺。
第
(2)句中的关键字词:
“对”(对答),“壮” (意动用法)。
语句要通顺。
第(3)句中的关键字词:
其中“嫌”(嫌隙),“移” (改官),“泊然” (淡然不在意的样子)。
语句要通顺。
附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年即机灵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
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考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李常很惊讶,认为他进步神速,一日千里。
后来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
熙宁初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
由于应试的文章等次为最优,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才学过人。
留他两次担任教职。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用平易之法治理该县。
当时上级下发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唯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过了一年,改任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衔。
《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遭母丧。
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察看母亲的脸色,衣不解带,等到(母亲)去世后,(黄庭坚)造房子在墓旁守孝,哀伤到生病几乎丧命。
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年,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又改任鄂州知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让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
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
黄庭坚回答道:
“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
”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
后来又因为亲属的嫌隙,于是改官至戍州,黄庭坚对此泰然处之,丝毫不把贬谪之事放在心上。
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
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用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征召他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官职,他都不去赴任,请求为郡官,得以任命为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隆观。
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心意,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国家的灾祸感到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三年后,黄庭坚流放到永州,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被天下称为四学士。
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诗歌,四川和江西的君子士大夫都认为黄庭坚可比苏轼,所以称他们为“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的景的优美,因而给自己取别号为山谷道人。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8分)
【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①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
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
②傅黄:
涂染上黄颜色。
8、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
(4分)
答:
【试题立意】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堆”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1分)增加了景物的动态感,生动形象地渲染了对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的浓墨重彩;(1分)“染”字,拟人,以动写静,(1分)形象地描写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景象。
(1分)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即常说的“诗眼”的分析。
本曲用字讲究,第一句中的“堆”、“染”本都是动词,前面的都是表色彩的形容词,这样就化静为动,着色浓重,渲染了秋意。
注意答题规范,一般先结合句意释义,再分析表达效果。
9、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4分)
答: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作者开头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浓丽、高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2分)“点破”一词使小令情感一转,“几叶儿傅黄败柳”点染了浓郁的秋意秋色,透露出了悲秋之意,生发出作者领悟到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悲凉之感,增添了作品悠远的抒情意味。
(2分)
【试题分析】情感的把握是以真正读懂诗歌为前提的,所以要从文本出发,仔细阅读,并依据中国古典诗歌表情达意的一般方式去仔细解读。
考生还是能够读出先是喜悦(透过美景传达)后是悲秋(通过哀景表现)等基本意思的。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① 。
② ,
③ , ④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⑤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⑥ 。
(贾谊《过秦论》)
乙: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②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⑤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⑥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
能力层级A(识记)。
【参考答案】【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
能力层级A(识记)。
【参考答案】甲:
①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 ③致万乘之势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⑤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
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休说鲈鱼堪脍 ④烟光凝而暮山紫 ⑤石破天惊逗秋雨 ⑥叶上初阳干宿雨
【试题分析】为二选一的形式,本考点2012年的考试说明的要求虽然没有变化,但在例证性试题部分给出两个例题。
一为六选六,一为八选六的形式,删除了原来八选五的题型。
后来2013年就采用了这种题型,这次也保持了这种形式。
【试题述评】古代诗文考查的题型上一直较为稳定,变化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尤其是文言文,因为材料不同,阅读及做题的难度是不完全一样的。
《黄庭坚传》是一篇标准的史传类文本,阅读难度不大,考查点与高考一致。
高考已经几年没有选过标准的史传类文本了,值得重视。
诗歌鉴赏选的是一首元曲,也是高考一直没有选择的文本,所考查的侧重于语言和思想情感。
鉴赏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能够读懂;只要能读懂,思想情感的分析就不会有问题;语言等鉴赏还要注意答题的套路。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睁眼闭眼
叶延滨
⑴对唱二人转的小沈阳,说不上是喜欢还是厌烦,但他说的那话,让人忘不了:
一闭眼再一睁眼这一天就过去了,一闭眼再不睁眼这一辈子就过去了。
这话厉害,生活的节度和生命的长度,就在这睁眼闭眼间都说到了。
⑵认真想一下这个题目,还真耐人寻味。
睁眼闭眼间我们都怎么呐?
活着,为生活奔波,还要做一个又一个的梦。
活着,就是能吃能喝能喘气,光这样,活着也没有大的意思,所有的动物,小到蚂蚁蟑螂,大到鲸鱼犀牛,吃喝拉撒带喘气,都差不多。
差不多,所以有人活着活着就感到没劲。
穷了,没劲,连口好吃喝也没进嘴,白活了。
富了,也没劲,富了还叫穷,他妈的穷得只剩下钱了。
所以小沈阳的师父赵本山有理了,这活得没劲的痛苦就是两种状态:
一是人活着而钱没有了,二是人死了而钱却没花光。
⑶如果就是吃喝喘气,人的一生就这八个字,睁眼闭眼,有钱没钱。
嗨,够没劲了。
⑷但毕竟人不都这么活着,人活得有没有劲,关键在于有没有“想法”,通俗点说,有没有想头!
老辈人变成三个字,精、气、神。
⑸有了想法,人就活得五彩缤纷,这世界也就五光十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人都知道。
七十二行,天文地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宏观微观,科技哲学,林林总总,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深陷其中,红尘滚滚中身不由己,有想法的人也活得累,忙求学,忙成家,忙置业,忙发展,忙竞争,忙功名,忙忙碌碌一辈子,一眨眼就过去了!
什么叫一眨眼,也就是快速地睁眼闭眼一次耳!
⑹人生苦短,庸人也叹,英雄也叹,其中的甘苦滋味不一样。
⑺像动物一样,吃喝喘气一辈子,没劲,睁眼闭眼之间开支了全部生命;人在江湖,奋斗拼搏一辈子,够累,累得长吁一口气就仿佛刚明白人生苦短。
⑻于是有人说:
智者寿。
⑼我想,何谓智者?
我想,智者何来长寿?
⑽智者,就是有脑子的人,当他发现只会吃喝喘气与动物没有两样,他就要求自己活着也思考着,用脑子活着。
⑾智者,就是有自己脑子的人,当他发现只会按别人的嘴巴闯世界,就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就要求自己不仅要闯世界,还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个世界,睁眼看天下,闭眼想宇宙。
⑿智者必寿,因为他和动物比,多了一个脑袋,因为他和随波逐流的芸芸众生比,他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
这个长在自己肩膀上的脑袋是不是自己的脑袋,很多人没有想过,也不觉得是个问题,其实,从来就是个最关紧要的问题。
“你这个人怎么没脑子?
”别人这么说过你吗?
“我这个人听话,领导咋说就咋办!
”你自己这么表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