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085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缓解大陆台资企业融资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的信用紧缩更是加剧了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压力。

由于大陆地区融资高度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创业板、二板等股权融资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欠发达,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直接融资管道满足资金需要,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就成为台资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至关重要的选项。

为满足台资企业的资金需求,大陆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措施。

在银行贷款方面,1980年代大陆政府就提出大陆银行可以对台资企业发放贷款。

20世纪90年代初为台商投资提供了固定资产专项配套资金,金额达人民币3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大陆主要银行对台资企业融资总额达到了23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银行对台资企业的融资额每家均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近三四年,大陆主要银行为大陆台资企业累计提供了融资7000多亿元人民币,涉及台资企业6300多家/次。

2007年,与国台办签有合作协议的国家开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台资企业融资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国家开发银行向91个项目发放贷款83.53亿人民币,2006年、2007年两年共实现发放149.12亿元,完成了5年300亿元计划的49.7%。

华夏银行共有18家分行向61家台资企业提供授信,授信总额20.45亿元人民币,台资企业实际使用11.47亿元,2006、2007两年,华夏银行共向台资企业提供授信总额51.86亿元人民币。

国台办发布台湾农民创业园及对台资企业融资情况,

与世界其它地区相同,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普遍较低,而更愿意发放金额较大的企业贷款。

从上述台资企业贷款资料来看,也体现了这一特征。

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的户均贷款金额9000多万元人民币,华夏银行的平均单个客户的授信额度在3300万元人民币左右,实际使用金额为户均1600万左右。

从近3、4年全国的资料看,大陆主要银行对台资企业的户均(笔均)贷款额度竟然高达1.1亿元人民币以上。

可见,大陆商业银行更愿意给一些实力雄厚、信誉较高的大中型台资企业发放贷款,对中小型台资企业融资的贡献度不高。

因此,尽管大陆政府和金融机构已经对台资企业发放大量的贷款,台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现象仍然相当严重。

大部分台资中小企业无法在大陆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融资依赖于岛内金融机构或第三地金融机构。

因此,重视台资中小企业面临的贷款难困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陆台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导致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因素既有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般共性的因素,也有它们自身的一些特殊原因。

(一)台资企业的复制群居链集群模式加剧了企业与大陆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困扰银行贷款的最重要因素莫过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种种原因,台资中小企业与大陆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对称程度相当严重,使大陆银行在面对台资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时表现出应有的谨慎。

台资企业的复制群居产业链的投资模式导致台资企业与外部经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使信用提供者无法较为便利地获取台资企业的信用信息。

台资企业往往以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同时移居,以企业网络的形式进入大陆投资,通常只形成了台资企业间的网络,与本地企业间的融合较少;

台资制造企业采购非本地化,仍从台湾进口,台资企业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

台商仍与岛内原材料、机器供货商等上游企业以及其它支撑体系保持着相当紧密地“供货商——生产——贸易商”的网络关系。

调查表明,这些企业仍然从台湾进口其生产所需的60.1%的原材料和76.9%的机器设备,而仅有19.6%的原料和5.5%的机器购自于当地;

而且,台资在大陆企业常常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生产过程看,大约67%的既在大陆又在台湾生产的企业将高附加值的生产留在台湾,而仅有7.2%的该类企业在大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从营销和产品研发来看,企业接受订单、获取信息、产品开发、研制和试验以及销售活动都主要集中在台湾,仅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企业在大陆开展这些活动刘孟达,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P161-162

大陆商业银行对于这种神秘的产业链内部的交易信息很难征集,同时对其准确性与可靠性也必然存有疑虑。

考虑到台资企业产权结构形式及与台湾地区母公司之间频繁的资金往来状况及银行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状况,回避风险而惜贷是商业银行经济理性的表现。

(二)台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良好的抵押物品

不少台资中小企业是作为围绕龙头企业投资的配套企业,经营范围单一,规模较小,投资金额不高。

根据大陆商务部统计,2000-2007年台商投资大陆企业的平均投资金额不高,近三年来更是有下降趋势,仅为500多万美元。

见.表1。

表12000-2007大陆台资企业平均单件投资金额

年份

个数

总金额(亿美元)

单件金额(亿美元)

2000

3108

23

0.0074

2001

4214

29.8

0.0071

2002

4853

39.7

0.0082

2003

4495

33.8

0.0075

2004

4002

31.2

0.0078

2005

3907

21.6

0.0055

2006

3752

21.4

0.0057

2007

3299

17.7

0.0054

资料来源:

商务部网站

同时,为节约投资成本及及时转身的便利,台资中小企业往往选择租赁厂房,企业固定资产规模不大,且表现为相对不固定的机器设备等资产。

因此,无法为获取融资提供良好的抵押物品。

在大陆商业银行传统上特别重视第二还款来源的经营理念下,大大地增加了获得贷款的难度。

(三)台资企业具有明显的游拓习性,根植性差,增加了银行对风险的担忧

部分大陆台资企业体现了很强的游拓习性,产业根植于当地的决心不强。

以东莞IT产业为例,东莞在80年代接受来自台湾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计算机制造业的产业集群。

在IT制造业方面,方圆25公里以内已经形成PC生产95%的配套能力,但是这些台资IT企业并未真正嵌入当地,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差,游拓性明显。

1990年代后,大量的当地IT企业北移,向长三角的苏州、昆山等地转移。

企业的游拓性增加了银行对其逃废银行债务的担心,使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更加谨慎。

(四)两岸政治、经济、司法合作程度不高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近十年来,两岸在政治、经济、司法等方面的合作进展不大,无法联合对在大陆地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金融诈骗等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违约贷款回收率,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在贷款违约时的风险。

(五)一夜破产现象时有发生,台资中小企业的总体信用水平不高

大陆地区的台资中小企业良莠不齐,不少企业的诚信意识不高,在大量拖欠货款或工资后企业主一夜之间卷款而走的情况时间报导,在公众和银行中造成恶劣印象。

同时,很多台资中小企业密集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价值增值能力不强,盈利能力差,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内外资所得税统一、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强,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的跳票事件、信用卡债问题、执政者贪腐现象等事件在大陆的广泛传播,降低了大陆商业银行对台资企业主诚信度的评价,基于企业家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估的重要性,这一点的影响不容忽视。

(六)台资金融机构未能伴随台资企业同行,缺少信息知根知底的长期合作伙伴

中小企业贷款往往取决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了解程度,关系式贷款的管理模式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政治因素,对台商知根知底的台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前来大陆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是导致部分在台湾资信度较高的中小企业(或其母公司拥有较高的资信水平)在大陆无法获得贷款支持的重要原因。

(七)大陆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为中小企业贷款配套的服务机构欠发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国有金融为主体的大陆金融体系习惯于为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一方面,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数量、规模仍然较为滞后,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应;

另一方面,作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重要支撑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发达,无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充足的担保服务。

以国开行的台资企业贷款项目而言,项目进度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足够的担保公司为台资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八)两岸金融制度、政策、管理模式及商业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两岸的长期隔绝状况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使两岸在金融制度、政策、管理模式及商业文化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台商对大陆金融政策、法规及操作模式了解不够,无法更好地满足大陆商业银行的要求,从而增加了获得贷款的难度。

三、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当前解决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当务之急

通过对导致大陆台资企业贷款难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短期之内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通过海峡两岸各方的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台资中小企业的贷款难的情况一定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一)解决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几条可能路径

解决贷款难问题的可能路径选择有几个:

一是,陆资商业银行增加贷款,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很难改变,担保机构不发达等因素使其难有作为;

二是在大陆的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由于其可以同时在两岸开业,能够了解台资企业台湾母公司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业务创新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担保或抵押,因此可以使其相对陆资商业银行具有一定优势。

但是,传统的批发业务的经营定位及其相对较少的机构数量使其不可能为数量众多的台资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是台资商业银行,目前,依据台湾“两岸金融业务往来办法”规定,台湾银行业可经由OBU对大陆的台资企业,进行授信融资,亦可经由OBU对大陆的台资企业,提供“应收帐款承购”服务,部分台资银行透过在香港设立的财务公司,多年来在两岸三地金融市场,扮演对台资企业融资的重要角色,而大型台资银行多半均设有香港分行,可藉由香港分行提供服务并与大陆台资企业保持联系苏金丰,台资银行业在大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但是,由于两岸金融开放需要假以时日,虽然已经有70家银行通过OBU模式成为台商资金运作的中心之一巴曙松,间接、迂回模式下的两岸金融合作:

消除不对称,

,但是要为大陆台资中小企业提供便利仍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不过,从中长期而言,大陆台资企业在台母公司与台资银行已有长期往来关系,与台资银行容易沟通,亦习惯与台资银行往来,而台资银行对这些企业的信用情况亦较为了解,因此,在台资银行进入大陆地区后将成为为台资企业提供融资的主要力量。

(二)台资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

上述的三个路径都很难在短期内产生明显作用,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解决具有长期性。

这种长期性的其实也是必然的,首先台商的业态形式的改变需要假以时日,在现行的业态状况下,大陆金融机构与台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很难减轻,因此大规模增加贷款具有难度;

其次,台资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进入在短期内也难以成行。

台资金融机构经营性分支机构全面进入大陆需要两岸两会通过谈判签署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签订后才可以使两岸银行相互设立子行、分行及相互参股。

而这需要等到两会在明年上半年的第三次会谈,且未必一定能够达成协议;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而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困难等因素将使部分台商经营风险困难,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大陆商业银行对它们的贷款。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应当成为解决台资企业贷款难的当务之急

台资企业融资问题的紧迫性与上述三种路径的长期性之间存在的矛盾必须通过其它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

我们认为,建立台资或有台资参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是一种有效途径。

由于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高风险特征,因此,只有可以通过担保机制等手段转嫁所面临的风险才有可能在短期内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为饱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台资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通过信用担保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是国际通行做法,它通过风险承担的方式减轻或消除信贷机构的违约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发展。

在当前的环境下,它是唯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积极作用的有效手段。

1.大陆现有担保公司的缺陷使其很难担当解困的重任

目前,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大陆地区信用担保机构达到3729家,其中省级544家,占14.59%,地市级及以下3185家,政府完全出资703家,参与出资682家,合计占34.14%。

担保公司资金总额1774.08亿元,累计担保企业70万户,累计担保资金总额1.35万亿元,累计担保145万笔,其中小于等于800万元的136万笔,占93.8%,金额8775.39亿,占65.01%,小于等于100万元的97.5万笔,占67.24%。

2007年当年担保5049.05亿元,受保企业21.65万户,户均担保额为233万元,实现收入118.85亿元,其中保费收入72.54亿元。

担保机构平均代偿率1.07%,损失率0.075%。

2007年注册资本在一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为528家,户数占比14.16%,资本金占比达53.99%。

2007年度全国担保业发展报告,狄娜,

但是大陆担保公司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放大倍数低、经营管理不规范、违规经营现象严重等现象。

2007年底,3729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额仅为1730.26亿元,实收资本总额1692.11亿元,户均资本金额仅4758万元,尚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担保公司总体放大倍数不足3倍(5049.05亿元/1730.26亿元)。

近年来,一些担保企业经营状况令人担忧,某些省份能够正常经营的担保公司很少,且亏损面大,担保信用不足,据调查,62%的受访担保机构认为难以靠担保费收入维持生存发展,20%的受访者认为可以勉强维持,只有12%的受访者可以正常经营发展2007年-2008年中国担保业深度发展研究报告,锦秋财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2008.7

有些担保企业注册成立后,由于存在抽逃、挪用资本金等违规经营现象,造成资本金不实或者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严重削弱了实际担保能力;

还有一些担保机构涉嫌通过关联交易骗取银行贷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145号

因此,以大陆现有担保公司的实力,依靠现有陆资担保公司为台资中小企业贷款大量提供担保在短期内也较难实现。

2.尽快建立台资或合资担保公司是缓解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选择

成立台资担保公司或合资担保公司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选择。

首先,台湾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实践;

其次,台资的参与对于消除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具有显著作用。

信用担保与贷款一样也需要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本质上也是需要“关系式”担保。

因此,应该将信用担保机构的西进作为两岸金融合作的主要突破口,率先取得突破,从而为大陆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大陆台资企业协会应该采取积极行动,帮助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支持。

目前,台资企业可以考虑成立行业或区域性的合作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或者采取企业互保的方式实现信用增级,而成立台资企业作为主要出资人的信用担保公司则应该作为近期台商应该采取的重大应对措施。

3.选择信用担保公司作为救急对策具有可行性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在大陆实际上并没有作为金融机构来管理(从成立的审批及管理机关等方面可以看出),因此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进入大陆或在大陆台资企业组建信用担保公司的门槛不高,加上台湾地区在信用担保公司发展上所具有的成功经验和良好的国际声誉,将此作为两岸金融合作的突破口,并以此解决大陆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应急之策必然能够得到台湾、大陆两地政府和企业界的热烈欢迎,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局。

总之,只要措施得力,统筹安排,远近兼顾,在两岸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大陆台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化解,并未两岸和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台办发布台湾农民创业园及对台资企业融资情况,

2.刘孟达,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P161-162

3.苏金丰,台资银行业在大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4.巴曙松,间接、迂回模式下的两岸金融合作:

5.2007年度全国担保业发展报告,狄娜,

6.2007年-2008年中国担保业深度发展研究报告,锦秋财智咨询(北京)有限公司,2008.7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145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