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098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楼宇集成系统工程技术方案2Word文件下载.doc

1.3.1温度条件

室外环境温度:

-40℃--38℃

室内温度:

-5℃--33℃

湿度:

30%--85%

1.3.2电源条件

所有设备和元器件的安装,必须符合和适应下列指标。

电压:

380V±

12%,3相,5线或220V±

15%,单相

频率:

50Hz±

1Hz

接地电阻要求:

≤4Ω(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确定)

1.4各系统的说明

本次办公中心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所有弱电系统线缆的铺设,含数据线、语音、部分弱电设备电源线、控制线、信号线、视频线等线缆。

(2)安全防范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

(3)会议管理系统

包括多功能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中心、视音频管理系统。

(4)楼宇自控系统

包括变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水排水系统、电梯系统、公共/泛光照明系统、通风排风系统。

(5)机房系统

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辅助机房、楼层配线间、控制室、UPS系统。

(6)计算机网络及安全管理系统

包括内、外、专网及其他涉密网络系统。

(7)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平台系统

包括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档案系统。

(8)其他系统

包括闭路电视子系统、公共广播与背景音乐子系统、信息导航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通信系统和纸质公文智能管理系统等。

1.5系统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中参照遵守了以下文献条例中的规定和精神: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9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民用闭路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划》GB02198-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和75-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108.1-9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工业企业公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120-88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79-85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

《电视接收机确保与电缆分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B12323-90

《CATV行业标准》GY/T121-95

《30MHz-1G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6510-8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EIA/TIA-5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

《30MHz-1G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GB11318-89

《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GY/T121.1995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131-1997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T180-2001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数据速率接口标准》CCITTISDSN及其它现行标准规范。

2.系统总体设计

2.1综合布线系统

2.1.1系统要求

办公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及语音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弱电设备电源线路、监控信号线路、其它控制信号线路及布线管路和桥架系统的布放和建设。

综合布线系统应保证实现办公中心办公楼内语音设备、各种计算机设备、各种网络互联设备及计算机桌面系统等在物理上和逻辑上的互连。

实现办公中心与外界各种线路连接。

2.1.2系统配置

在前楼和后楼的1-10层分别设2个配线间,地下设4个配线间,分别作为各楼层对应部位配线的会聚点。

计算机网络布线垂直部分采用多模光纤(支持万兆主干),水平部分采用6类双绞线解决方案,全部使用六类部件,其中内网采用屏蔽双绞线,领导办公室及会议室采用光纤直接连到计算机中心机房。

语音干缆采用5类大对数非屏蔽双绞线,水平子系统配线架选择6类模块式配线架,保密电话水平布线采用屏蔽线。

插座面板采用国标86系列面板,视安装位置采用双孔、单孔面板并加防尘保护,以颜色区分网络类别,每个信息点将均可应用于电话,也可应用于数据、图像等系统终端连接。

信息点分布原则:

(一组信息点包括2个屏蔽、2个非屏蔽)

(1)工作人员办公室设2组信息点(4个屏蔽、4个非屏蔽)计算;

(2)领导的办公室,设1组信息点和1个光纤接口及1套视音频线接口(需与监控等图像传输系统协同,下同);

(3)主要领导办公室及套间组各设1组信息点,分别设1个光纤接口及1套视音频线接口;

(4)100平方米以下的会议室在两侧分别设1组信息点和1个光纤接口及2套视音频线接口;

(5)100平方米以上的会议室在两侧分别设2组信息点和2个光纤接口及4套视音频线接口;

(6)其它区域信息点按需分布,保留充分的冗余。

各投标单位的信息点设计数量应不低于招标文件的最低要求。

甲方保留随时部分调整信息点设置数量和位置的权利。

布线系统所用主要材料、工具均应为一家企业的系列产品,并能够以不同的颜色(包括线缆、配线架、模块、面板、跳线等)来区分网络类别。

其它信号线、控制线、弱电电源线等按照各系统需要,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统一设计、施工。

布线工程还包括在办公中心前楼的东西两侧各建一个标准人孔,通过管路和金属桥架连接到中心机房,实现外界信号线的汇接。

2.1.3方案的设计

结构化布线系统(StructuredCablingSystems)是一个能够支持任何用户选择的话音、数据、图形图像应用的电信布线系统。

系统应能支持话音、图形、图像、数据多媒体、安全监控、传感等各种信息的传输,支持UTP、光纤、STP、同轴电缆等各种传输载体,支持多用户多类型产品的应用,支持高速网络的应用。

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能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屋的布线系统。

其代表产品是建筑和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PDS)。

PDS和IBS(智能大楼布线系统)和IDS(工业布线系统)的差别是PDS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

根据办公中心结构化布线系统采用集中式网络管理的设计思想进行,把结构化布线系统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子系统

3)设备间子系统

其中管理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在本方案设计中并入水平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和信息插座所组成,通过插座既以引出电话也可以连接数据终端或其它传感器及弱电设备。

信息插座采用模块化设计,这种插座具有NEXT性能高、尺寸小、安装简便等特点,安装时可以采用垂直或水平安装角度。

工作区表面安装面板选择采用符合国标的86型表面安装面板,AMP的插座面板采用高品质聚乙烯材料制成,硬度、弹性适中,弧线型边框,带防尘盖,45度内置式斜角设计,可最大程度上保护插入的RJ45接头。

工作区设备连接线则建议采用AMP原装跳线,以便使整个布线系统达到最好的性能匹配。

AMP跳线提供了超强的性能,并通过了所有室外测试,AMP跳线有十种颜色,最长达到50英尺的十八种不同长度可供选择。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适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

在此工程中采用六类信息插座、六类跳线以及六类模块。

涉及到的工作区器件如下:

在安装方面,模块插座必须以面板或表面安装盒固定在墙壁上。

最常用为如下左图示的以标准英式面板固定在86底盒上。

以下右图显示通信接线盒与终端的接驳示例。

英式双口面板

终端的接驳示例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干线系统的作用是将主干子系统的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数据、图形图像等电子信息交换服务和话音传输服务将采用六类四对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

水平子系统种线缆用量的计算过程如下:

水平线缆平均长度=(最大距离+最小距离)÷

1.1+端接容限(6m)

每箱可布线缆数=每箱长度÷

水平线缆平均长度

线缆箱数=信息点÷

每箱可布线缆数

下图为水平子系统的布线图

上图为数据网络的布线图,

(3).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架(MDF)以及跳线组成,它将中心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或弱电主控制设备的输出线与干线子系统相连接,构成系统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环节;

同时通过配线架的跳线控制所有主配线架(MDF)的路由。

铜配线架采用AMP六类24口配线架将分别来自各配线路间的数据主干连接起来,通过服务器、网络设备和程控交换机控制各个建筑物之间数据传输。

110型100对鱼骨架110型线缆管理器

2.1.4产品选择、器件描述

根据需求,考虑到最优化的性能价格比,推荐采用美国“安普AMPNetconnectOpenCablingSystem”结构化综合布线产品中。

本方案主要根据EIA/TIA568B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ISO/IEC11801-2002布线标准等所说明的要求和《AMP综合大楼布线系统设计指南》来设计。

AMPNETCONNECT6类布线系统是一整套端到端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系统组件能够达到最佳的性能匹配;

6类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信道裕量,能够支持未来更高的网络应用;

6类系统可以支持更经济的千兆以太网解决方案-1000Base-TX,降低了千兆以网的综合建设成本;

AMPNETCONNECT6类系统最先通过了ETL实验室四连接100米通道测试。

1).六类双绞线:

六类双绞线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了六类电缆的同芯度,铜导体的直径公差在0.0002mm以内,绝缘外径偏差在0.01mm以内,同芯度达到96%以上,提高了电缆的回波损耗性能。

六类双绞线增加了电缆直径,从24AWG(美国线规,值越小直径越粗)改为23AWG,降低了信号衰减。

图表2六类双绞线

6类双绞线采用了经过一定比例预先扭绞的十字型塑料骨架,保持电缆结构的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线对之间的串扰,此外,6类双绞线单位长度的扭绞密度比超5类更为紧密,使近端串扰和抗干扰性能得到改善。

AMPNETCONNECT6类双绞线远超过6类标准TIA/EIA568-B.2-1的要求,可达到600MHZ的应用带宽。

2).信息插座:

六类信息插座金属针采用AMP独自专利技术的纳米镀金技术,插拔次数可以多达700余次;

信息插座金属针相互交叉,提高了信息插座在安装时由于线对纽绞破坏而降低的近端串绕性能。

语音和数据均采用六类的模块插座,使语音插座也能传输1000Mbps的高频信号。

3).工作区跳线:

分为两种。

一种是满足一般通讯要求的铜缆成品跳线,这种跳线的长度分别为4英尺、7英尺和10英尺。

其中4英尺和7英尺常跳线用于设备间,用于连接设备和配线架。

10英尺跳线用于工作区内设备和信息插座的连接。

2.1.5设备电源管线方式

动力配线要求

电力铺设线同弱电布线在横向部份可平行走线,但需分隔于不同的金属管槽中,进行良好屏蔽和接地。

电力铺设的AC插座应同信息插座的使用环境适配,以满足网络设备的供电需求。

信息线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走向之间距离不能小于如下距离:

强电类型

综合布线系统与强电系统的隔离距离

平行走线

垂直相交

低电压

AC<

42.4V

DC<

60V

无要求

低压

1000V

1500V

无绝缘条件下,至少50mm

绝缘或金属套管接地条件下,至少25mm

6mm绝缘条件下,在所有方向上至少大于25mm

高压

AC>

DC>

单芯强电线,至少450mm

多芯强电线,至少300mm

配线间电力配置

配线间的AC电源需求与其内部安装的设备数量有关。

配线间内至少应有两个供本系统专用的,符合一般办公室照明要求的220V/10A的电源插座。

根据接线间设备的供电需求,还需配置另外的带四个AC双排插座的20A专用线路,此设备不应和其它大型设备并联,并且最好连接至UPS电源上,以确保对设备的供电及电源环境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照明和UPS电源线应采用薄金属管进行屏蔽。

由于可能会产生偶然断路事故,因此不要有邻近的轻便开关来控制这些插座。

设备间弱电接地方式

应在设备间墙壁的相应位置设置接地铜排,经接地铜线与弱电设备做焊接或紧固的硬性连接,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欧。

2.1.6系统接口协调

综合布线负责整个工程的计算机网络缆、电话网络缆以及光缆的铺设,它为其它系统承包商提供平台。

2.2安全防范系统

2.2.1视频监控系统

2.2.1.1系统概述

对办公中心的重点部位(办公中心所有出入口、楼梯处、电梯内、领导所在楼层)、重点区域(办公中心四周的公共区域)进行监控,做到无死角。

重点部位(办公中心出入口)具有联动报警、录像功能。

2.2.1.2系统要求

根据监控系统的构成及工作环境,对系统设计做如下要求:

(1)在办公中心保卫处值班室设监控点,实现监看和控制。

(2)监控系统与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电视会议系统等相融合。

(3)按照相应标准,对相关系统设备采取防雷、防静电等相应保护措施,有效保护系统设备,提高系统操作的安全性。

(4)布线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同办公中心的综合布线系统一并考虑。

(5)系统的设备配置及选型要便于扩容,前端摄像设备设置美观,要考虑与整体装潢的效果。

(6)实现全天候昼夜24小时×

365天不间断运行。

(7)系统信号传输采用光纤传输。

2.2.1.3系统功能

(1)系统能够方便的管理各种类型摄像机,通过计算机网络还能管理各个摄像机。

(2)视频监控系统根据设定,其监视器按程序顺序或定时地切换图像,硬盘录像机按设定进行录像,以循环监视各重要场所并保存图像资料,同时,能在视频图像上叠加摄像机号、地址、时间等信息。

(3)各种操作程序均具有存储功能,当电源中断或关机时,所有编程设置均可保存。

(4)控制系统:

由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采用多媒体视频处理技术,具有视频图像显示、切换、存储、打印等功能。

(5)系统能够自动识别重点部位报警来源,自动切换报警区域的视频图像到指定的监视器,同时自动打开硬盘录像机进行实时录像。

(6)系统应具备与其它弱电子系统联动功能。

(7)监视器要选用高分辨率监视器,系统配备的硬盘录像机,能以多路彩色视频信号同时记录在数字硬盘录像机上,以单画面或多画面等多种模式显示、检索、回放纪录的视频图像,可以通过键盘对录像方式进行编程控制,设定或调整视频采样频率。

(8)系统采取微机、矩阵/控制系统,通过主机可实现万能切换、成组切换、系统口令操作、系统划分、自动序列编程、自动报警调用、报警显示、报警联动设置等众多先进的功能。

2.2.1.4系统配置

(1)系统全部采用彩色黑白自动转换摄像机,水平清晰度大于480线(日/夜型快球应达到18倍光学变焦,白天彩色最低照度0.7luX,夜晚黑白最低照度0.01lUX;

内置多协议解码器支持流行的通用协议(Manchester;

RS485)。

(2)配置系统数字硬盘录像机,实现同时对重点部位的前端摄像机数进行24小时实时录像,硬盘容量可以保证每路图像存储30天。

(3)支持16路PAL/NTSC制式视频信号,采用先进的硬件压缩,每路皆可实时每秒25帧CIF分辨率的视频压缩效果;

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码流回放时视频和音频保持同步,也可设置不用音频;

支持多种分辨率,日期和时间的位置、灰度可以设置,日期和时间自动增加;

支持透明LOGO或非透明LOGO,支持透明通道传输,特别适合于集中监控;

支持水印(WATER-MASK)技术。

(4)所有目标防护区摄像机图像输入主控室的矩阵主机,配置与摄像机数量相同的彩色监视器和1台42寸液晶电视机,在视频矩阵的视频输出上不仅可以调看所有摄像机的图像,还可调看画面分割器合成的分割图像。

(5)控制矩阵的视频输入和输出路数应留有余地。

(6)所有电梯轿箱内配置摄像机,配置消防通讯系统,并可以叠加相应楼层等信号,以便于监视电梯当前的运行状态,满足相关要求。

2.2.2防盗入侵系统

2.2.2.1防盗入侵报警系统概述

防盗入侵报警系统采用红外、微波探测器,与报警主机联网,采取总线报警方式,对整个办公中心的重要场所进行周界区域防范,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切换显示及录像。

报警探头主要分布在办公中心周边、各楼层、领导办公室、财务室等,报警主机设在监控室。

2.2.2.2系统要求

(1)在办公中心的重点部位设置探头,与视频监控系统配合,实现报警联动功能。

(2)在办公中心主要领导办公室设置紧急报警按钮,若有紧急情况,可通过紧急按钮向保卫处报警。

同时设置领导与秘书的单向呼叫系统。

2.2.2.3系统功能

报警主机,可与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和控制主机及其控制管理软件联动操作,并可通过标准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接口,与巡更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等系统的控制主机联网,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流与共享,协调各系统的运行,构成综合安全防范体系。

(1)防区报警收集器与控制主机相连接并实时进行通讯。

(2)为用户提供现场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现场视频图像。

弹出报警位置的电子地图、声音信号等。

(3)线路发生短路或断路、非法撬开时,报警控制器应发出报警,并能显示线路故障信息。

(4)系统支持人工、手动方式的报警响应。

(5)系统将对报警信号采取自动和手动响应措施一一记录在案(包括响应的方法、时间、日期),生成日志文件,以备日后查询。

(6)系统设备应支持多总线式的连接方式。

(7)一旦收到报警信号,报警控制主机及时发出声、光信号提醒保安人员注意。

并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联动,记录报警时间和地点等信息。

(8)报警管理系统可界定白天和夜间工作两种模式,并自动切换工作模式。

(9)系统可根据不同的设防区域,按照当时的实际需求,单独设防或撤防,互不干扰。

2.2.2.4系统配置

(1)报警系统主要由多媒体控制软件、报警主机、报警接口、报警探测器和警灯、警号等组成。

(2)报警系统的前端设备主要由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和紧急报警按钮等组成,且每个报警探测器作为1个独立的防区,以方便迅速识别报警位置。

(3)办公区的报警主机,都应采用总线制报警主机,且能分别提供足够数量的独立防区。

2.2.3门禁系统

对办公中心内的主机房、辅机房、配线间、控制室、机要机房采用门禁系统,可对出入人员进行权限设置、更改、取消、恢复。

2.2.3.1系统要求

本门禁系统采用联网式门禁系统。

门禁管理中心设在办公中心管理部门。

2.2.3.2系统功能

联网门禁系统由控制器、感应式读卡器、发卡器和电锁组成,读卡方式属非接触读卡方式,PC主机和控制器之间的通讯采用加密传输方式。

传输距离应大于1000m。

系统设备应支持多总线式的连接方式。

系统可以实现与视频监控,防盗入侵的联动,与消防系统的联动,并详细说明软、硬件接口的形式和通讯协议。

可对人员出入进行权限设置、更改、取消、恢复。

对有些重要房间只有特定的卡,特定的权限才能进入。

可实现遥控开门(从管理中心电脑开门)

门禁管理系统相关控制设备具有防撬、掉线报警等功能,以防止蓄意的恶性破坏;

系统至少可以存储出入记录10000条。

系统可方便升级。

每个串口可控32个以上控制器,支持3000个持卡人。

实时检测系统中所有硬件的状态,如有故障可实时在电脑上显示。

系统可与消防系统联动,在火灾发生时,打开所有或预先设定的门,此系统可与报警系统联动,产生防盗报警后,系统可立即封锁相关的门。

2.2.3.3系统配置

本工程应采用非接触式读写卡;

办公区内所有办公性质的房间和区域均设联网式门禁,门禁配套锁具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的质量、性能考虑;

本系统原则上一人一卡,卡片发行后,可以在有效范围内进行各类授权操作。

系统暂按300张卡设计。

2.2.4停车场管理系统

2.2.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