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1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培训楼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计划竣工

质量目标

合格

送桩深度

-2.10m

桩类型

预制混凝土方桩

接桩形式

焊接

勘察单位

总包单位

备注

(附工程简介)

上海航空公司综合培训楼位于上海市航全路(近基地路),桩基础工程采用预制混凝土方桩,共计485套。

桩基工程量一览表

桩规格

桩数(根)

工程量(M3)

备注

综合培训楼

工程桩

JZHb-240-1515C

347

1665.6

JZHb-240-1313C

84

349.44

JZHb-240-1312C

54

216

合计

2231.04m3

二、编制依据

为了指导本工程的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编制本设计。

其编制依据如下:

2.1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桩位平面及桩基设计施工说明;

2.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5《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图集(03)SG409;

三、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内的原有道路请甲方用道渣进行铺垫使其厚度达到50cm左右,方可供桩车等大型车辆行驶;

施工场地的四周请开挖一条排水沟,以防止雨后场地内积水给施工带来不便

四、质量、安全、文明所确定的工作目标

4.1.质量:

不违反建设工程标准强制性条文要求,桩基工程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4.2安全:

不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为零。

4.3.文明:

施工不影响周边环境安全使用,无群众投诉,争创区文明标化工地。

五、主要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法及施工期间产品保护方案

5.1施工准备

5.1.1.施工前,应先对施工现场进行踏看,对地下、地面以上的障碍物有所了解并及时清除。

施工场地不平整的要进行平整,并沿施工现场挖好排水沟,做到畅通无积水。

熟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了解施工场区的地层情况。

5.1.2.根据设计承载力要求和施工要求,300T静力压桩机沉桩施工。

仔细核算工地临时用电设施是否能满足施工的用电要求。

如不能满足施工用电要求,应及时和业主、总包进行协调和解决。

5.1.3.熟悉了解和审查施工图纸及其设计文件,在此基础上搞好施工图设计交底。

了解和审查图纸要弄清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为便于贯彻实施,审查时还应对图纸是否存在错误、不明确或疑点进行检查,归纳后通过设计交底会议向设计单位提出,以求得更正、明确和意见统一。

对图纸检查的重点:

检查图纸是否完整有效;

技术参数、结构尺寸、标高数据图面反映是否清晰或有遗漏;

图与图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图纸要求的做法在实际施工操作中是否可行;

建筑框线现场实际施放及其与建筑红线关系是否和总平面图一致。

5.1.4.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施组由项目工程师向参与施工管理和参加施工的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机班长进行交底。

交底后将项目工程师签署的技术交底文件交技术组、施工员、质量员和各机机班长留存,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

同时,施工员应在施工前按工序和操作要点向各机班组成员再进行技术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时重点应注意:

交底要讲解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操作方法和技术措施;

交底必须贯彻施工验收规范、技术规程、工艺标准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要求。

将测量定位→调整垂直度→沉桩→焊接→送桩等主要工序过程中的施工操作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逐一加以细化和量化。

5.1.5.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各分项工程的协调性,拟建建筑物的角桩点由总包单位提供,我公司根据总包单位提供的角桩点做好复核标记。

认真做好施工现场测量基准点的接收核验工作。

为保证施工精度和自检方便,施工现场应建立施工方格控制网,所选择的纵、横主控制轴线必须引至施工区以外予以埋设固定。

待方格控制网建立完成,根据控制网再定出其他轴线,然后按设计桩位平面位置图所示位置逐一定出桩位。

桩位测量放样控制的重点:

做好施工方格控制网的闭合检查,闭合误差须符合测量规范要求。

为防止桩位定位出错,所定桩位之间尺寸必须由二人以上校验核对,并签字确认。

样桩数据计算稿应由技术负责复核无误后方可放样,并报请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沉桩。

根据测量放线点,用J2经纬仪和50m卷尺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桩位,测放桩位的样桩,采用Φ8钢筋或涂红色油漆作为醒目标记,经监理复核后才能施工。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为:

单排桩10mm,

群桩20mm。

压桩施工前,再次测量桩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校正无误后施工。

5.1.6.根据工程需要,提前做好施工用机械设备的计划报批和调拨工作,于开工前五日安排和组织调运进场。

工程队应责成专人于规定的开工日前,负责落实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安装调试试运转工作。

机械设备配置和控制的重点是:

设备选型合理,配套完善,机械性能状态经现场试运转验收,证明能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对用于实施监视和测量所需的器具(水准仪、经纬仪和50m钢卷尺)的符合性进行开工前的检查验收。

测量仪器控制的重点是:

自检无明显度量矢离和几何尺寸走样。

具备证明自身精度合格的《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且在有效期内。

5.1.7.材料采购控制的重点:

为避免不合格材料经非正规渠道流入施工现场,材料必须从合格供应商处购买。

同时,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

5.2.桩的验收:

为确保采购的预制管桩质量,管桩运至施工现场须码放整齐,施工方和业主方、总包方、监理共同进行外观检查验收,验收时必须提供桩的出厂合格证。

5.2.1.PHTC管桩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

本工程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每批桩进场由构件厂提供桩合格证,桩身标明生产日期,原材料质保书和复检报告,我方材料员进行现场验收。

5.2.1.1.粘皮和麻面: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度不大于10mm且应补修。

5.2.1.2.桩身合缝漏浆:

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

5.2.1.2.局部磕损:

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

5.2.1.3.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及纵向裂缝,但龟裂及水纹不在此限。

5.3.桩的运输及吊驳

5.3.1.预制桩的吊运和堆放

5.3.1.1.预制桩在运输堆放时的支点位置距桩二端均为0.2L(L为管桩长度)。

5.3.1.2.预制桩起吊时,强度必须达到70%,强度达到100%方可使用。

5.3.1.3.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堆放层数不得超过2层,预制桩进场后根据施工机台工作区域,按工程施工进度分批进场并送至施工机台近前端。

5.4.1.桩的接桩:

5.4.1.1.采用角铁手工焊接接桩。

焊缝应连续饱满,不得虚焊漏焊。

5.4.1.2.预埋件表面保持清洁。

5.4.1.3.拼缝间隙大于2mm时,必须在拼缝中用铁片填实焊牢,满足二级焊缝的要求。

5.4.1.4.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mm。

5.4.1.5.桩接头焊接完成后,焊缝在自然条件下冷却停歇时间1分锺以上方可继续沉桩。

5.4.1.6.接桩焊接按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5.5.桩的沉桩

5.5.1.预制方桩的沉桩:

5.5.1.1.桩身混凝土强度与龄期均达到要求后,方可沉桩。

5.5.1.2..桩插入土层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5.5.1.3.当遇到压桩力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暂停压桩,请示监理并分析原因,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方可继续沉桩。

5.5.1.4.桩顶标高允许偏差控制在±

50mm范围内,桩位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5.5.1.5.为便于控制送桩深度,应在沉桩范围60m外设置两个以上水准控制点。

5.5.1.6.送桩前进行中间验收,测定桩位实际偏差并做好记录。

5.6.垂直度控制:

5.6.1.在桩机的正面和侧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用J6经纬仪校准,待桩入土3m时再次校正垂直度,进入正常施工,确保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小于桩长的0.5%。

5.6.2.桩顶标高:

在送桩器上标好刻度线,控制标高线为长整线,标记应清晰、夺目。

根据现场的水准点高程,用DS3水准仪对准送桩器的刻度线控制桩顶标高,其偏差范围为±

50mm。

5.7.停沉桩标准:

沉桩以标高控制为主,单桩极限压力数值为第二停沉标准,遇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研究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5.7.1.桩身混凝土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5.7.2.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下沉、较大幅度位移;

5.7.3.沉桩阻力剧变;

5.7.4.其它异常情况;

5.8.工艺流程:

沉桩工艺流程:

验桩吊桩机身调平沉桩接桩

沉桩送桩记录,沉桩时,各工序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止沉桩。

5.9.沉桩施工工序:

(见附图)

5.10.沉桩质量控制、中间验收及开挖注意事项

5.10.1.影响桩位偏移和垂直度的因素很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0.1.1.施工放样后应进行轴线与控制基准线、桩位与轴线、桩位与桩位之间关系的检查。

5.10.1.2.由于挤土效应造成地面变形,致使所放样桩位移,在沉桩前应校核。

5.10.1.3.沉桩过程中,桩尖遇到地下障碍物造成桩倾斜位移时,应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再施工。

5.10.1.4.桩机工作时机身应调平,同一根桩各工序应连续进行。

5.10.2.桩位控制:

桩位偏差和垂直度应符合GB50202-2002规范要求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上面盖有基础梁的桩

①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②沿基础梁中心线

100+0.01H

150+0.01H

2

桩数为1~3根或单排桩基中的桩

100

3

桩数为4~16根或桩基中的桩

1/2桩径或边长

4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①最外边的桩

②中间的桩

1/3桩径或边长

1/2个桩径或边长

5

桩的垂直度

<0.5%

5.10.3.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

5.10.3.1.按国标GB50202—2002规范要求,施工时对每根桩都应进行中间验收,由甲方或监理指派专人与我方共同进行,中间验收的内容包括:

桩的质量及外观尺寸、插桩时的倾斜度、接点处理、桩位移、桩顶标高等。

5.10.3.2.做好中间验收的同时,在以下方面应跟踪检查:

对中时桩位的复查、送桩时桩位移的复查、送桩完毕检查实际标高。

5.10.3.3.竣工验收在基坑开挖垫层浇筑好后由总包单位组织进行,我方实测桩的位移及桩顶标高,编制桩位竣工图,提交竣工资料。

5.10.4.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5.10.4.1.建议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以避免侧向土压力作用造成桩基位移。

5.10.4.2.注意挖土顺序与流向,以避免土体不均匀卸荷造成桩基位移。

5.10.4.3.建议机械挖至桩顶30cm时,采用人工清理,以避免挖掘机挖斗碰撞桩头。

六.周边环境保护措施

6.1.影响机理:

在饱和软粘土地区,压桩会引起很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由于其消散慢,易产生累积叠加,波及临近范围内的土体隆起和水平位移,对周围的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2.周边环境情况

施工场地南面距离航全路距离为10米左右,西面距离基地路为20米左右,在航全路和基地路上分布有二条煤气管道、一条上水管道和电话线路

6.3.防护措施

据我公司在上海饱和软粘土地区压桩施工监测资料分析,沉桩过程中土体变形最大部位在地面下15—30M。

而且挤土效应的大小和地基土的分布、组成及结构、构造,桩的大小、分布形式、沉桩的数量、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情况等有密切的关系,挤土影响范围为1—1.5倍的桩长范围.防护措施按场地的具体条件及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以减少由于沉桩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据我公司的多年施工经验,结合场地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拟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6.3.1.设置变形监测系统,进行信息化施工:

沉桩过程中建议建设方聘用有资质的监测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跟踪观测,观测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并及时报送我方,以变调整压桩流程和速率及协商进一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作到信息化施工。

6.3.2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及适当控制沉桩速率

实践证明,合理的沉桩流程及适当的控制沉桩速率均能减少沉桩施工的挤土效应,本工程总的原则为:

先施工靠近被保护对象处的桩,采取“封闭法”,并向背离被保护对象方向进行。

6.3.3.其他措施

建议甲方在桩基施工前在靠近航全路的场地南侧和靠近基地路的西侧开挖一条宽为2.5米深2米的防挤沟,沟内布置三排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呈品字形分布,应力释放孔孔径为300mm,间距1.0M,排距1.0M,成孔深度为16M,孔内填充黄砂。

以阻挡压桩产生的挤土应力对道路管线造成影响。

施工设备拟选用SBJ-70型钻具。

(具体布置见附图)

七、工程总体安排及总进度计划

7.1.施工现场必须具备“三通一平”,接通生活用水、将电引入施工现场总配电箱。

现场可使用的总电量为150KW。

7.2.排除低凹地积水并填平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7.3.根据本工程桩基的工程量和入土深度,我公司准备投入1台静力压桩机进行沉桩施工。

7.4.劳动力配备;

压桩机配备10人,包括桩机操作工、测量工、记录员、电焊工、桩工。

7.6.现场管理人员2人。

(施工员及机长)

7.7.本工程拟为24小时作业,沉桩工期计划20天。

施工准备工作不列入总进度计划。

7.8.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表,压桩期间,如遇停电、大风、大雨、桩二次搬运、地下障碍物和周围建筑物变形过大及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原因影响,工期相应顺延。

日历天

工作内容

自施工日起之公历天数

1020

测量定位、设备进场安装

压桩施工

退场

八、施工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保证措施

8.1.质量保证措施

桩基础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合同规定与施工图纸技术说明,在施工全过程中认真按工序质量指标控制施工质量,严格施工管理,执行工序交接审签制度。

针对本工程特点,施工质量措施要求如下:

8.1.1.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其他成员由技术负责、质检员及施工员和各工班长组成。

8.1.2.根据给定的角桩及水准点标高,做好桩位测量与复核控制点设定工作,将该点设于不受沉桩施工影响的地方,并做好保护工作。

8.1.3.桩位由施工单位按设计图纸由测量人员现场施放样桩,测量完成后,质量员应及时做好工程测量复核工作,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过程中测量员和沉桩工班对桩基轴线和每根桩位进行检查复核。

8.1.4.现场质检人员必须加强对施工操作过程的质量检查与巡视工作,对违章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现象的要及时纠正。

并协作施工员做好施工过程各工序的协调,配合确保沉桩的顺利进行。

8.1.5.质检员应在各工班之间完成工序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工作。

8.1.6.施工时对每根桩都应按国标GB50202-2002验收规范要求进行中间验收,由监理单位指派专业监理与我方共同进行。

中间验收的内容包括:

桩的质量及外观尺寸、插桩时的倾斜度、焊接质量、桩位移、桩顶标高等。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及时完成施工资料、原材料质量控制资料的整理编制。

8.1.7.每天向监理及业主汇报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情况。

8.1.8.对沉桩场地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合理安排沉桩施工流程,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及避免桩位偏移。

如沉桩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减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8.1.9.质量管理体系见图

8.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为了加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材料物资的安全保护、施工用电的安全保护、危险作业区的监控,应制定并落实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必须的安全技术措施。

要求每个施工人员自觉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措施落实状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地完成。

8.2.1.安全管理制度

8.2.1.1.安全责任制度

根据谁负责生产谁就负责安全的原则,针对工程特点和工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工地的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并对施工安全总负责。

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配合工地专职安全员实施安全技术交底和三级安全技术教育。

工地设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根据上述职责建立工地形成职责分明的安全监控管理网络。

形成上至项目经理、下至作业班长的工地安全生产组织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网络图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网络

项目经理

安全员

各作业点安全责任人

队长、机班长、操机工、电工、焊工、起重工、消防员

吊装卸运安全

设备结构安全

生活用电安全

防护设施安全

个人防护安全

电气安装安全

8.2.1.2.安全教育制度

(1)安全教育贯穿施工生产全过程,覆盖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确保未经安全生产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安全教育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操作者遵章守纪、自我保护和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3)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章制度,文明施工制度。

新工人必须接受公司项目部、施工队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及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保证持证上岗。

除进行一般安全知识教育外,重点是本工种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教育。

(5)节假日前后,上岗前,事故后,工作对象发生改变时,应进行针对性教育。

8.2.1.3.安全设施验收挂牌制度

施工机械设备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特定条件配备的。

为了保证设备符合施工安全规定的要求,必须由公司工程部会同项目部对施工设备的各点连接、旋转部份、横纵向移动、电箱接地、接零及保护装置等等,进行试车复查,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投入使用。

8.2.1.4.安全检查制度

施工过程中,应把定期例行安全检查和不定期的专业安全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定期检查由项目经理负责实施,每星期一次。

检查内容为工地的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措施三个方面。

要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讲评,或表扬或提出整改措施。

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应根据工程开展实际情况确定,由公司分管安全的责任人组织实施。

8.3.安全技术措施

8.3.1.安全员、电焊工、电工、吊车工、汽吊指挥工等特殊工种须持证上岗,杜绝无证操作。

8.3.2.施工现场要张贴悬挂醒目的安全宣传标语、标牌。

8.3.3.开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安全工作大检查,验收合格方可开工。

8.3.4.现场电缆线架空或埋地布设,各种电器控制须设漏电保护装置。

8.3.5.电器线路及靠电运转的施工机械修理须断电进行,并挂警示牌。

8.3.6.进入施工现场须戴安全帽,登高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8.3.7.外露传动装置系统须有防护网罩。

8.3.8.经常检查各种传动、升降、电器、机械系统以及吊臂、吊绳、吊钩等关键部位的安全性、牢固性,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8.3.9.吊装区域和危险作业场所,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8.3.10.焊工作业应自觉遵守“十不烧”和相关操作规程,动火作业时应保证安全距离。

明火

作业要有动火操作证,现场应有动火监护人。

动火完毕及时切断电源、气源,清理动火现场。

8.3.11.切实保护好各种电线、电器,如有破损、漏电应及时处理。

8.3.12.宿舍、工棚内不准乱按乱拉电线、电器,不准擅自使用非生产用电加热器具,不准用

电炉、煤油炉、电炒锅等烧蒸食物,不准用大功率照明灯取暖或烘烤衣服。

8.4安全应急方案

8.4.1.在施工期间,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成员由现场管理人员及各作业班组长组成。

8.4.2.施工现场常备医药箱,储存一些必须的医疗卫生用品及药品,以备急需。

8.4.3.进场施工前,详细了解工地周边的环境情况。

了解各医疗设施所处的地理位置,工地常备交通工具,以便及时运输。

8.4.4.常用的“火警119”、“匪警110”、“急救中心120”联系电话应书写悬挂于醒目的位置,若遇应急事件发生可及时取得联系。

8.5.文明保证措施

8.5.1.场容场貌

8.5.1.1.工地实行围墙封闭施工。

8.5.1.2.工地上设置具有企业特色的标志及文明宣传标语。

8.5.1.3.工地的作业、库房、堆场、生活、办公、道路等功能区域分布合理有序,场容场貌整洁文明。

8.5.1.4.设置醒目安全标志。

8.5.1.5.设置“七牌一图”施工标志。

8.5.1.6.工地做到三通一平、排水畅通。

8.5.2.工地卫生

8.5.2.1.生活“五有”设施齐全。

8.5.2.2.除四害、排水、排污畅通。

8.5.2.3.宿舍等整齐清洁。

8.5.2.4.食堂达到卫生要求。

8.5.2.5.生活垃圾管理专人化。

8.5.3.文明建设

8.5.3.1.做好工地文明宣传工作。

8.5.3.2.加强工地治安综合治理,做到目标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治安规范,措施有力。

8.5.3.3.施工期间与地区合作,开展共建文明活动,降低施工噪音,努力做到施工不扰民。

8.5.3.4.健全防火安全措施。

九、施工方案及主要机械设备计划及用电计划

9.1.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生产、质量、安全、材料、文明管理网络体系进入施工现场后迅速正常运转,各负其责,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目标能有效实施。

9.2.项目工程师和施工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流程,具体落实本机台的施工面和工程量,并根据生产计划制定供桩计划。

9.3.现场准备

9.3.1.施工现场必须具备“三通一平”。

9.3.2.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并备足易损零配件。

9.3.4.各种安全设施与施工用标识、标牌齐全。

9.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