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382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

1004-4914(2008)06-239-02

  

  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我国乡村旅游出现较晚,1989年才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农旅合一”的特点,多分布于东部发达省份和大城市郊区,包括“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等多种发展形态。

近几年来其相关的研究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乡村旅游年”的提出,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农村和旅游业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内容涉及旅游扶贫、产品方面的研究、模式研究、客源市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分类等。

  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将乡村旅游(Rural?

torrism)定义为发毛在乡村的旅游活动。

其中“乡村性(Rr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因而乡村旅游应该是发生于乡村地区,建立在乡村世界里的特殊面貌,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旅游类活动。

而刘德廉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生活。

这种定义更符合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内涵。

  城郊型农村是指围绕于城市周围或附近的介于城市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之间的一种农村类型,其兼具二者特征,具有路程短、交通方便、易于到达、服务设施较为齐全、便于重复消费等优势。

  SWOT分析是指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进行的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濒临汾河,三面环山,海拔约800米,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太原市是有着25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即为北方重镇,避暑胜地,农业文化底蕴深厚。

  一、优势(S)

  1.政治优势。

近年来中共中央十分关注农村问题,“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件,不仅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重视和机遇,而且也为旅游业的发挥、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结合提供了依据和极好的政治机遇。

2006年,国家旅游主题提出了“乡村旅游年”,掀起了乡村旅游的热潮;

2007年,“城乡和谐游”旅游主题的提出,更是适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为我国乡村旅游的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成型化,并定将进而在我国农村“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太原市十一规划建议》提出: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坚持以城带乡,重视发展特色产业、绿色产业、观光农业,提高家业综合效益……”。

山西省旅游局在2006年也提出: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发布《山西省乡村旅游客栈服务规范》。

该规范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健康的道路。

  2.经济优势。

一般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产业的发达程度。

城郊型农村由于地理区位上受到大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一般高于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同时其生活方式、价值观、伦理观等更易受到城市的影响;

基础设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城市的辐射效应,较为完善,具有较强的旅游接待能力,位于太原市周围的村镇如晋源镇、小店镇、清徐等由于供给太原市的基本生活所需和其他的次级农村产品商品如洒类、醋类等,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

  3.区位优势。

区位对于区域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上看,太原市城郊型农村接近太原城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各级公路放射延伸,与太原市紧密相连,可进入性强。

  观察和抽样调查发现,在大中城市周边地区(不一定完全是城市郊区)200公里左右,是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高频出游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水平和教育年限的现实情况下,这种近程、短期、高频的出游行为,在上述领域中构成了游憩土地的利用密集地区。

参考这种理论研究成果,山西省城镇居民在出游率、旅游人均消费水平、文化娱乐消费水平均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短期旅游的可能性很大。

从我国的休假制度和太原市目前较低的消费水平来看,城效型农村更具有短期旅游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更加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4.客源优势。

旅游行为的实现决定于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和旅游偏好。

根据旅游者决策行为的最大效益原则,在相似的旅游产品中,旅游者一般会选择较近的旅游地。

  人口基数大。

在相似条件下,城郊型农村由于紧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具有其他农村无法比拟的客源优势。

2005年在太原市非农业人口达到210万,城镇人口比重为82.4%,这为太原市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经济收入增加。

经济的增长是影响出游次数和出游范围的主要因素之一。

“十五”时期,太原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2%。

2007年物价的上涨影响到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同时,新的休假制度的调整和小假期的增多,将可能促使人们将长距离的省外旅游调整为短距离的旅游,使乡村的客源增多。

  乡村旅游的认可度。

根据对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居民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9.1%r的被试对乡村旅游有兴趣,64.9%的选择去过并还会去;

18.8%的选择没有去过但想去;

仅有6.3%选择去过但不会再去;

仅有10.1%的认为自己从没想过去乡村旅游。

由此得出乡村旅游的认可度(指现实旅游者)为71.2%。

  二、劣势(W)

  1.具有一定的城市化。

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劣势在于兼具城市和农村双重性质,“乡村性”的程度随城市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

这种城市化的景观会减弱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客源市场流向其他景区或农村景观更好的区域。

  2.乡村旅游相对起步晚,产品单一化、周期短。

目前太原市城郊农村的乡村旅游仅处于起步阶段。

以观光农业和采摘为主。

大多农户还以为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在农忙季节只接待少数游客或不接待。

由于城郊型农村具有其他较高的收入来源,许多农户并未将旅游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投资宣传少,造成乡村旅游的周期短,档次低,难以形成规模。

  3.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完善。

尽管城郊型农村的基础设施较偏远农村好,但仍不完善,乡村旅游地(景区)水、电、通讯尚不配套,影响着开发进程和旅游质量。

住宿、餐饮、洗浴、厕所都存在着问题。

受传统习惯影响,农村的卫生环境较差,往往使旅游者望而生怯。

有的将住宿、餐饮等“旅店化”,使“乡村”的感觉无意中淡化,造成本土的特色丧失,旅游经历则大打扣折。

  

  三、机遇(O)

  1.国家对农村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旅游”、“和谐城乡游”主题的提出为城郊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乡村永远是中国大地上的主导景观。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已引起社会对乡村发展、乡村景观、乡村遗产、乡村旅游的广泛关注。

并感悟到乡村景观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紧迫性。

对落实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城郊型农村,面临着城市扩张引起的农用土地的减少、人口增多、剩余劳动力增多、乡村景观逐渐消失的问题、将城郊农村发展成为休闲、度假、康体、治疗等多位一体的旅游空间,将是保护乡村景观、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趋势。

城郊型农村应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2.政策机遇。

在《太原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旅游业被列为九大优势之一,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是其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

2005年先后制定了《山西省工农业旅游促进及示范评定实施办法》、《山西省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等,这将会大力推进城郊农村的乡村旅游发展。

  3.“休闲度假”热的兴起和回归自然的需求为城郊农村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人际淡泊等问题的出现,城市旅游者旅游价值观逐渐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返璞归真情怀日益浓厚,乡村旅游的兴起迎合了这种需求。

  此外,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也将为太原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抓住机遇,规划好太原城郊农村的乡村旅游,将会使其客源市场从省内走向周边省市,乃至全国。

  四、挑战(T)

  尽管城郊型农村因具有距离近、行游时间短、便于重复消费、景观复合型等特点,又适合了我国现行的休假制度,成为我国旅游市场上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好的新亮点,但仍然面临着其他区域发展乡村旅游的挑战。

随着山西省交通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农村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升温的城镇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在距太原市较远的乡村也开展各种现代农业观光、农家乐等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

其中太谷县对太原城郊农村的乡村旅游带来较大的冲击,太长高速、108国道等使太原市民在不足1小时内便可到达太谷的乡村,依托山西农业大学,太谷的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较高,为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保留了较多的“乡村性”,比城郊型农村更具有自然景观和更具有农村特色的农家小院,更为吸引游客,如东贾村成为山西省第一批获得“农家乐旅游示范点”村庄,邻近的郝村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对太原市城郊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此外,环境污染问题也为太原城郊乡村的发展带来挑战,环境破坏和污染成为破坏太原旅游形象的罪魁祸首之一。

尽管太原市政府为改变生态环境质量,做了极大的努力,但达到环境优美还需要整个市民包括周边乡村的共同努力。

  总之,乡村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发展趋势,城郊乡村旅游对于淡化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强社区参与、促业农业结构的调整、丰富城市旅游结构,强化城市形象等有多重意义,城郊型农村应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条件,进行合理规划,抓住机遇,抢先掌握市场,结合城市旅游,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注:

(项目来源:

山西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

太原城郊型农村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

200609006)]

  参考文献:

  1.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旅游学刊,2006

  2.曾本祥.中国扶贫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6

  3.李刚,徐红.影响我国可持续旅游扶贫效益的因子分析.旅游学刊,2006

  4.李伟.乡村旅游开发规划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

  5.范春.乡村旅游的开发.渝州大学学报,2002(5)

  6.罗明义.云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特点和模式.旅游学刊,2006

  7.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旅游学刊,2006

  8.谢彦君.以旅游城市作为客源市场研究乡村旅游的开发.财经问题研究,1999(11)

  9.栗陆军,王亮.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市场的特征研究――以长沙市周边乡村旅游为例.旅游学刊,2007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责编:

吕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