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14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有民办在职教职工2389人,其中幼儿园1410人,中小学750人,中等职业学校229人。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0万㎡,其中幼儿园20万㎡,中小学100万㎡,遵义市职教园区40万㎡。

校舍建筑面积87万㎡,其中幼儿园10.8万㎡,中小学63.2万㎡,遵义市职教园区13万㎡。

XX年至XX年新增占地面积67万㎡,建筑面积47万㎡,完成投资12.6亿元,新增班级330个,新增学位14344个。

预计XX年新增占地面积34.2万㎡,建筑面积25.7万㎡,拟投资9.8亿元,新增班级427个,新增学位17980个。

  我区在未被列入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且自身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于XX年2月起在全区48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启动了营养餐改善计划。

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274万元,共13974名学生享受营养餐补助。

全区学校食堂食材实行“四统”原则,有效确保了食品卫生安全。

目前,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与卫生监督等部门大力配合,严格食品卫生标准进行管理,全区所有食堂全部达到C级餐饮许可证,其中:

16所学校食堂获得A级餐饮许可证,12所学校食堂获得B级餐饮许可证。

二是继续实施贫困学生饮用奶资助计划。

对城镇学校、民办学校、农村学校的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孤儿学生,每天免费供应1袋牛奶。

我区享受贫困学生饮用奶资助的学生每月约2550人,每年投入资金达75万余元。

  4.留守儿童救助情况

  全力保障留守儿童基本生活。

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留守儿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在校生,享受农村低保的按农村低保标准的20%进行增发低保金,享受城市低保的按城市标准的10%增发低保金;

农村留守儿童是计生对象的按农村低保标准的20%增发低保金;

单亲家庭成员,享受农村低保的按农村低保标准的20%进行增发,享受城市低保的按城市标准的10%增发低保金。

XX年8月,纳入农村低保救助对象的未成年人共1120人,纳入城市低保救助对象的未成年人共4756人。

  全力开展未成年人医疗救助。

加大对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的救助,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对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实施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截止XX年8月,医疗救助未成年人共55人,发放救助资金共21.7万元。

其中留守儿童16人,救助资金75832元。

临时救助留守儿童21人,发放救助金1.8万元。

  强化对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

认真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积极开展专项救助行动。

发现流浪儿童及时给予救助,同时联系监护人接回,并对流浪儿童进行跟踪回访,帮助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防止再度外出流浪。

截止目前,救助流浪未成年人15人,其中:

6-15周岁8人,全部联系父母并接回家中。

16-18周岁7人,已全部劝导返家。

无一人滞留救助站内。

  孤儿生活福利保障:

XX区现有集中供养孤儿88人,散居孤儿103人,农村孤儿33个。

为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儿童福利院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或身体较弱的儿童,给予家庭式寄养,目前寄养儿童为15名。

寄养儿童的管理工作由家庭寄养办公室统一管理,建立寄养儿童档案,定期走访寄养家庭,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情况,对于不利于儿童成长的寄养家庭进行及时调整。

对因残被遗弃的婴儿由专人负责照料,另外与散居孤儿监护人签订了协议,确保孤儿的生活得到精心照顾。

  5.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1402人,亲朋监护的有221人,无人监护的有21人。

留守儿童生活来源主要靠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963人,完全依靠政府救助的有75人。

留守儿童父母离异比例较大,单亲、父或母服刑、孤儿等情况均存在。

  二、XX区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做法

  加强领导,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机制。

XX年6月12日、6月15日全省和全市关爱留守儿童视频会议召开后,我区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立即对全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要求各镇、各相关部门全面开展留守儿童排查摸底和关爱服务工作,全面排查0到18周岁留守儿童。

同时,为确保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顺利推进,我区成立由区政府分管教育和民政的副区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区人社局、团区委、区妇联和区关工委等单位为成员的XX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我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领导。

  全面排查工作情况。

经过摸底排查,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截止到XX年7月17日,XX区留守儿童总人数为1644人,其中,监护情况差的留守儿童有88名。

  落实留守儿童社会救助。

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采取低保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多种救助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努力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

  加强教育管理和控辍保学。

第一,全面开展控辍保学。

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双线”责任制和“七长”负责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整班移交制度、学生排查报告制度、辍学生劝返复学制度”要求,认真开展控辍保学工作。

第二,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一是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管理机构,各中小学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相关管理机构,并明确学校党员干部、骨干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得到辅导、品德上得到培养、情感上得到关爱、生活上得到关怀。

二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严格规定各建设点按照《贵州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标准》要求,合理布局,设施建设达到“五有”,软件建设达到“五全”。

截止目前,XX区建文小学、中华小学、洛江小学、巷口镇中心学校、金鼎山镇中心学校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学校建设共筹措资金65.3万元,现已全部完成建设。

三是积极展开教育辅导,坚持开展“四个优先”真情关爱活动。

坚持学习上优先辅导,坚持生活上优先照顾,坚持活动上优先安排,优先参加评先评优。

  健全政府、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关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政府关爱责任体系。

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集民政、教育、各镇等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二是落实家庭关爱主体责任。

强化家长和监护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村家庭教育观念意识。

各学校通过安装亲情电话、开通亲情视频等,为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搭建“面对面”交流情感平台,有效缓解相互思念之苦,让家长放心、儿童舒心。

三是建立社会关爱体系。

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帮扶体系,进一步加大对涉及妇女儿童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

另一方面,着力打造“留守儿童之家”、“一米阳光、温暖校园”、“城乡少年宫”建设,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举办“七彩夏日·

伴我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公益夏令营等活动,通过开展兴趣课堂、心理辅导、家访、文体汇演等公益项目,拓展了孩子们兴趣特长,进一步帮助留守儿童增加自信心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爱国、爱党、爱家乡的坚定信念。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1.生活保障问题:

父母在留守儿童的饮食照顾方面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式的态度,吃好是不敢奢求,吃饱就行。

使得部分留守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有些父母外出打工从不寄钱给孩子,生活来源单纯依靠政府方面救助。

没有针对困境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2.身心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性格孤僻,行为怪异。

(3)逆反心理严重。

有的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

  3.人身安全问题:

尚未建立留守儿童安全保卫体系。

学校课堂未定期开展“法制、安全讲堂”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保护意识。

  四、问题形成的原因

  1.家庭方面

  家庭的贫困,导致孩子的父母被迫离家外出打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另外,外出打工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临时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2.学校方面

  多数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由于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亲情,特别需要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

留守儿童的长期存在要求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察觉,耐心引导,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保障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

然而,由于学校缺乏制度性的安排,以及老师个人时间、精力的限制,使得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许多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好”学生而忽视或放弃对“差”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我行我素、行为随意。

另外,很多教师、帮扶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没有和留守儿童真诚沟通,只一味注重孩子学习、生活情况,没有深入孩子内心,洞悉孩子心理变化。

但如何从心理关怀角度走进留守儿童内心仍是一个难题,及时跟进孩子心理状况力度不够。

  3.部门方面

  政府部门职责划分不明,落实不好,协调不足,针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有效措施还不够。

救急难资金筹资渠道单一,很大程度上依赖上级资金补助,没有将留守儿童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相关儿童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规模小。

  4.社会方面

  社会大环境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乡村社会保障未能有效建立,使得农民经济收入难以支付生活基本支出,不得不依靠外出务工平衡生活支出的缺口。

经济政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一些即便资源富有的乡村也没有留住当地劳动力的产业,当地村民不得不抛下孩子外出务工,并且不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较低,难以支付把孩子带在身边的经济成本。

  社会力量整合不到位,留守儿童监护网络机制还未建立,没有发挥留守儿童监护人、临时监护人、代理家长、邻里乡亲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作用。

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教育管理,优化教育环境。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和留守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

积极动员和组织学校教职员工、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尽力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讲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转换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增强适应能力。

对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行为失范、违纪违法的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管理方案,有的放矢做好矫治和帮教工作。

  二是筑牢留守儿童救助屏障。

广泛筹措资金,不断加大留守儿童公共服务投入,为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服务管理和关爱工作筑牢屏障。

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筹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是整合政策,织牢网底,完善留守儿童社会救助体系。

充分整合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慈善关爱、儿童福利等救助政策,加快建立困难困境留守儿童救助保护制度,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急难问题导致生活陷入困境、面临生存危机的家庭和儿童,给予急难救助。

重点要在镇、村、组、邻居等建立关爱监护的网络机制,保证在校外、节假日等及时掌握关爱监护对象的信息,第一时间关爱监护到位。

  四是联合整治,净化环境,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加大对各中小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强力清理学校周边及留守儿童密集区域网吧、电子游戏场所,清理黄色、暴力、低俗的读物等,进一步优化留守儿童生存环境。

  五是拓展本地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

积极鼓励劳动力就地创业,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

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教育引导本地企业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工资福利待遇,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创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六是部门齐联动,构建留守儿童安全保卫体系。

XX区留守儿童85%以上是在辖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上学,留守儿童的主体实施工作是在学校,在各中心小学、乡镇中学均安装远程监控系统,与红岗区110指挥中心联网设立监控平台,实行了24小时全天候安全监控,如:

把学生食堂纳入了监控,有效保障学生的食品安全。

延长偏远地区客运班线,保障留守儿童的交通需求。

利用学校课堂定期开展“法制、安全讲堂”,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和保护意识。

  七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多形式关爱留守儿童。

积极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做好流动人口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随访和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校外辅导站、“四点半学校”、城乡小朋友手拉手、“五老”帮扶、“代理家长”等形式全方位、多方面关爱留守儿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