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67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根:

按来源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按形态分为细根(须根、纤维根)、块根(可食用的薯块)、粗根(大懒根、牛旁根、柴根)。

2、茎(蔓):

红薯的茎通称蔓或藤,长短、粗细、刚柔、颜色、节间疏密,分枝多、表面茸毛分布状况、含乳汁多少,均依不同品种而异。

茎有着地生根的习性,生产上就是利用这种再生能力进行繁殖的。

 

3、叶:

红薯的叶为单叶,只有叶片、叶柄、没有托叶,属不完全叶。

按形状分心脏形、掌状形、戟形、三角形、鸡爪形等,按颜色分绿色、褐色、紫色等。

4、花:

红薯花与牵牛花相似,花形较小。

开花习性受品种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甘薯是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达90%以上,自交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

5、果实(种子):

红薯的果实是圆形或扁圆开的蒴果,果皮幼嫩时为绿色或紫色,成熟时变成枯黄色或褐色。

每个蒴果含1—4粒种子(黄褐色或黑色)。

种子有圆形、半圆形和不规则三角形。

二、红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1、红薯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①块根萌芽与温度的关系:

萌芽最低温度16—18℃,适宜温度28—32℃,超过35℃萌芽受抑制。

②蔓叶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最适温度21—26℃,低于15℃生长停止,高于38℃生长受抑制。

③根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不定根的发生要求地温15℃以上,在15—30℃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发根越快。

块根形成的适宜地温21—29℃,低于20℃或高于32℃均不利块根形成;

块根膨大的适宜温度为22—23℃,膨大的最低温度为16—18℃。

2、红薯生长与光照的关系:

红薯是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光合作用。

晴朗天气多,块根产量高,阴雨天多、光照不足产量低。

3、红薯生长与水分的关系:

红薯耐旱力较强,蒸腾系数较小。

大田生长期间的耗水动态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在扎根还苗、分枝结薯阶段,生理需水较少,要求田间持水量60—70%;

分枝结薯至蔓叶生长高峰期间,生理需水较多,要求土壤最大持水量70—80%;

进入茎叶衰退期后,以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为宜。

4、红薯生长与养分的关系:

红薯吸肥力强,在瘠薄的土地上也可获得相当产量,但红薯是高产作物,需肥较多,只有供给充足的养分,才能充分发挥它的高产性能。

生产1000公斤鲜薯,需施纯氮肥(N)4—5公斤、磷肥(P205)2—3公斤、钾肥(K20)7—8公斤。

5、红薯生长与土壤的关系:

红薯耐酸碱能力较强,在土壤PH值4.2—8.3范围内均可生长,但以PH值6.5—7较为适宜。

土层深厚、通气爽水、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和壤土有利于红薯夺取高产。

三、红薯的生长发育时期。

红薯在生物学上属多年生作物,而生产上都是以茎蔓作为繁殖体的一年生作物。

根据红薯生长的特点,一般把红薯的生长划分为四个时期:

(1)发根返青期:

从栽插至根系基本形成时为止,约需时20天;

(2)分枝结薯期:

从根系基本形成至茎叶有一定数量、有效薯数基本稳定为止,约需时30天;

(3)茎叶盛长与薯块膨大期:

从封垄开始至生长最盛,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块根逐渐膨大。

约需时40—50天;

(4)薯块迅速膨大与茎叶渐衰期:

(指栽植90天以后);

茎叶缓慢生长至停滞生长,叶色出浓绿变成淡黄,薯块迅速膨大,需时30天以上。

四、红薯品种。

红心薯,特点是质地松软,色泽鲜艳;

食味松软香甜,没有筋;

维生素含量丰富,甜味适中;

皮薄,易剥离,品质好,单个肉质根重150克左右,每亩地产量3000公斤左右,成长期为90-120天,适应各种土壤,易管理,可种两茬。

紫心薯,特点是抗癌物质硒、碘和花青素含量高,香、粉型(低糖),带有香芋味;

皮薄,易剥离,品质好,单个肉质根重150克左右,每亩地产量2500-4000公斤,成长期为90-120天,适应各种土壤,易管理,此品种不可种两季。

白心薯,特点是淀粉含量高,粗纤维少,含维生素,外观漂亮,营养均衡,风味独特的“天然面包”;

皮薄,易剥离,品质好,单个肉质根重150克左右,每亩地产量3000-4000公斤,成长期为90-120天,适应各种土壤,易管理,可种两茬。

黄金薯,特点是胡萝卜素含量高,软甜型,略带胡萝卜味;

皮薄,易剥离,品质好,单个肉质根重150克左右,每亩地产量5000公斤左右,成长期为90-120天,适应各种土壤,易管理,可种两茬。

粉香薯,特点是皮红色,薯肉微黄,食味香甜、质地细腻,粗纤维少,口感粉糯香甜,风味佳、浓;

该产品淀粉含量较高,栗香味浓厚;

单个肉质根重150克左右,每亩地产量5000公斤左右,成长期为90-120天,适应各种土壤,易管理,可种两茬。

五、红薯的栽培技术。

(一)培育嫩壮苗。

许多红薯产区的农民习惯采用茎蔓多年连续繁苗的方式种植甘薯,这是造成甘薯品种种性退化和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薯苗素质与产量关系很大。

苗壮,则薯苗插后早发根、结薯早、抗逆性强、生长快;

而老蔓、弱苗迟发根,茎叶生长慢、抗逆性差。

据试验,壮苗与弱苗分别采用相同的栽培技术,不管是在肥力中等田块还是肥力较好的田块中种植时,壮苗比弱苗增产均在20%以上。

因此,培育壮苗是取得红薯高产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薯块育苗的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排灌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

在苗床管理上要做好剪苗假植,施肥催苗等工作,以培育出茎粗、节短,无病虫害、顶叶平齐、叶片厚绿的嫩壮苗。

1、排种:

薯块育苗时宜选用大小适中(单薯重以200—300克为宜)、整齐均匀,无病虫、无伤口,无冷害的薯块作种。

育苗床宽为1—1.2米,长度视需要而定,一般每育50公斤种薯可供苗0.9—1.5万株,栽插3—4亩,平均每亩大田用种量约10—25公斤,排种期掌握在插植前100天左右。

2、育苗:

当薯种长出的苗长度达25—30厘米时即进行假植繁苗,并在假值苗节数达到6—10个节位时进行摘心打顶促分枝。

3、施肥促壮苗:

在计划采苗期(种植前)5—8天薄施速效氮肥培育嫩苗壮苗,并在薯苗长度达25—30厘米及时采苗种植。

(二)选地、整地与起畦。

1、选地。

宜选用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

红薯高产土壤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养分充足,通气性强。

2、科学施肥。

(1)土壤肥力中等以上耕地:

亩施尿素25—30公斤(N:

12—14公斤),普磷30—50公斤(P205:

4.0—6.5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K20:

20—25公斤);

(2)土壤肥力一般的耕地:

亩施尿素30—45公斤(N:

14—21公斤),普磷35—55公斤(P205:

4.6—7.0公斤),硫酸钾40—50公斤(K20:

25—30公斤)。

掌握“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

试验表明,亩产3000公斤鲜薯需施优质农家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作底肥,追肥则以氮素肥为主。

根据长势长相分期施用。

一般栽后5—7天追施促苗肥,亩施碳铵5—8公斤,30—40天后追壮株肥,亩施碳铵80—100公斤;

后期看苗追施促薯肥,亩施水粪10—15担。

提倡根外喷肥,亩用尿素0.5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兑水30—40公斤在傍晚喷施。

施足基肥。

整地时应施足基肥(约30%的总施氮量、20%的总施钾量和100%的磷肥),并结合亩施用3.6%杀虫颗粒剂2.5kg防治地下害虫。

3、起畦。

起畦种植既有利于雨季排水,还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并且能使白天吸热快,提高地温,夜间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红薯生长和根系积累养分。

好的土地还要结合深耕起畦种植,才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而获得高产。

起畦时应尽量做到畦沟窄深,无“硬心”等。

畦距一般1.1—1.3米(包括畦沟),畦高0.3—0.4米,并且选用东西走向,以便使红薯接收到更好的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

(三)种植。

1、选用顶端壮苗栽植。

顶端壮苗茎粗,叶大苗重,生长健壮,具有顶端优势,营养器官发达,抗逆力强,栽后返青快,扎根早,膨大块,产量高。

试验证明:

采用顶端壮苗栽插比温床剪苗或用其它杂苗一般增产10%。

2、田间插植:

甘薯的种植方法有直插、斜插、水平插、钓钩插、改良水平插等多种方法,宜根据土地的位置、地下水和种植季节的降雨情况而定。

栽插方法对薯苗发根成活、薯块形成与膨大均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掌握栽植深度,使薯苗入土各节都处在土质疏松、通气性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里生长结薯。

长度20—25厘米的顶端壮苗一般有7—8片叶,栽插时地上留3—4片叶左右,其余4—5片叶插入土内为宜。

为了防止栽插后叶片干枯,栽插时浇足定苗水。

3、合理密植。

甘薯插植的密度秋植甘薯每亩3000—4000株,冬植甘薯每亩4000—5000株较为合理,并参考不同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的高低和季节灵活掌握。

高垅密植。

垅作种植能够加厚土层,增大土壤受光面积,昼夜温差大,扩大根系活动范围,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同化物质的积累和运转,以及块根迅速膨大提高产量。

一般垄高30—40cm,每垄栽插两行,夏秋薯亩栽5000株左右,采用斜插或平插,薯苗入土3—5cm,3个节,压土要紧实,以提高成苗率。

(四)田间管理。

红薯是旱地块根作物,需肥量大,又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同时整个生育期都忌土壤渍水。

因此,根据红薯的生长特点进行管理才能保持红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生长而获得高产。

1、发根还苗期至分枝结薯期管理:

这一时期是红薯的定根返青阶段,需水量不多,消耗养分少,因此,重点是查苗补缺保全苗。

一般在插植后5天内做好查苗补栽,并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薯苗的成活率。

插植后15天左右根据长势及时补施苗肥(总氮、钾肥总用量的20%左右),对补栽的苗适当多施。

2、分枝结薯期至茎叶盛长期管理:

这一时期是分枝长苗、根系生长和结薯阶段,重点是进行控蔓促分枝。

在插植后40—45天前,需水量不多,田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在茎叶封垄后,需水量最多,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0%—80%;

因此,应酌情灌:

“跑马水”。

要看苗追施促薯肥:

在插植后60天前后结合大培土重施钾肥,一般亩施草木灰100公斤或硫酸钾6公斤(约占总用量的60%);

氮肥,用尿素5公斤(总用量的50%)。

防止陡长,对茎叶旺长,叶色浓绿,叶柄过长,毛根和柴根过多的陡长苗,采取提蔓,方法是将薯蔓轻轻提起,后放回原地,同时结合中耕,打蔓尖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改善通风条件,抑制茎叶生长,促进块根膨大,切忌翻蔓,翻蔓易损伤基叶,降低养分制造能力,打乱叶片均匀分布,减弱叶片光合效能,影响养分运转与积累常造成减产。

并注意防治虫害(甘薯主要的害虫有卷叶虫、甘薯天蛾、斜纹夜蛾、小象鼻虫等,小象鼻虫可用80%敌百虫500倍液浇灌蔓头1-2次;

其它害虫可用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杀螟松1000倍液,于午后喷洒)。

3、茎叶盛长至薯块膨大期管理。

这一时期是薯块膨大、营养充分向快根积累的重要时期,重点是通过水分管理保持甘薯地上部和下下部的平衡生长期,以防止水分过多造成生长过旺。

因此,要注意疏通沟渠,做到涝排渍水、旱灌跑马水,并注意防治虫害。

4、薯块膨大期至收获前的管理:

这一时期主要是块根淀粉积累的重要时期。

薯块盛长期,从茎叶生长高峰直到成熟,基叶生长渐慢,叶色转淡,继而停止生长。

生长中心转为薯块盛长。

对叶片发黄早衰田块,及时施用长蔓肥。

一般的施粪水15-20担,方法顺垄顶裂缝浇灌。

或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500克兑水40公斤根外喷施2次。

同时要清沟排渍,防止烂薯。

或在植后90天前后,若地上部生长势较弱,亩用少量氮肥(约2公斤尿素)冲水淋施或喷施以防止早衰,同旱注意适时灌跑马水。

收获前20—30天一般不灌水,以利于甘薯的收获贮藏。

(五)适时收获。

红薯薯块生长的临界温度为15℃,9℃以下就会造成冻害,宜在气温降至于15℃左右开始收获。

12℃左右收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