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1788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楼宇自动化系统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马来西亚的双油塔,高453米;

第二高楼:

芝加哥的西尔斯楼,高443米;

此外:

“911”倒塌的美国的纽约世贸中心,高420米,84万㎡;

美国的纽约帝国大厦,高381米。

我国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末才逐渐被重视,但发展较快。

比较有名的是: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460米,95层,33万㎡

上海金贸大厦:

420米,88层,28万㎡

4、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见图1-2:

5、智能建筑的构成

1)3A建筑,见图1-3

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包括:

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安保系统、消防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车库管理系统、音响广播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包括:

事务处理系统、办公系统(如office套件)、决策支持系统(如炒股票的软件)、信息处理系统;

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包括:

卫星通信系统、共用天线系统、可是电话电视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楼内移动通信系统。

图1-33A智能建筑结构简图

2)5A建筑

见图1-4

图1-45A智能建筑结构简图

6、楼宇自动化的工程管理

1)楼宇自动化工程实施配合关系

见图1-5

图1-5楼宇自动化工程实施配合关系图

2)楼宇自动化工程操作步骤流程

见图1-6

图1-6楼宇自动化工程实施步骤流程图

7、设计依据

1)国家(际)标准

(1)EIA/TIA568A商业建筑物布线标准

EIA/T2A569建筑群管道和空间布线标准

(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中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3)厂家产品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总则

(4)院标

2)设计作业图

建筑作业图

结构作业图

给排水作业图

电气作业图

3)主管部门特殊要求

如供电局、电信局、消防总队等主管部门的特殊要求。

4)用户要求

(1)基本型设计等级

(2)增强型设计等级

(3)综合型设计等级

5)设备选型原则

(1)当前需要的用途

(2)附加的和未来的用途及用户扩展容量

(3)通用性

(4)改变灵活性

(5)电缆有效寿命的投资回报

(6)财政与安全上风险最小

(7)符合总线标准即开放式原则,支持众多厂家的产品及设备

8、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1)工作区子系统

2)水平布线子系统

3)垂直主干子系统

4)管理子系统

5)设备间子系统

6)建筑群主干子系统

9、施工布线方式

1)预埋管布线方式

采用金属或PVC塑料管预埋在现浇板、柱中,用出线盒引出。

2)吊顶内布线方式

100X50的线槽可纳75根用户线,50X25的线槽可纳20根用户线。

3)地面线槽布线方式

4)地毯下布线方式

采用厚度薄、性能好的扁带式电缆,布线方式方便、灵活,适用于局部少量的改建项目。

10、PDS与传统配线系统的比较

序号

PDS

传统的配线系统

1

一套统一的、单一综合系统支持

全部(图、文、声、数、像)

多系统,多网络,各系统独立,相互间无联系

2

现在将来兼容;

各厂商产品集成

兼容(仅需加相关的适配器或连接器,搭配方便

系统一旦确定就不能设备兼容,也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不可能作到将来兼容

3

移动、搬迁、改变等很方便,只需将设备插到另一个信号插座(I/O),需要时可在管理子系统中作相应的变动

移动、改变或升级将牵扯到整个线改变,甚至不可以改变

4

终端硬件可根据需要改变,并配置相应的配件,但线路可不变,并可灵活搭配

硬件变化布线也需改变

5

能满足各层次用户需要,可选择等级

一旦确定,不能选择等级

6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的性能价格比更有可比性;

所含系统的数量越多,初期投资相对可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性能落后,因此,性能价格比更低;

系统设备越多,初期投资越高

11、走出误区

1)建设3A、5A、7A级智能大厦的误区

2)投资额度的误区

3)屏蔽与非屏蔽的误区

4)缺乏合理验收机制

二、本讲重点

1、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

2、智能建筑的构成。

3、走出误区。

三、本讲难点

设计依据的确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利用。

四、教学组织过程

本讲的教学内容以讲授为主。

要做到观点概念正确,体系科学合理,注意把楼宇自动化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向传授给学生;

要做到课堂教学组织合理,逻辑严谨,因材施教,重点、难点突出,本讲在讲授11个知识点的同时,重点阐述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智能建筑的构成和走出误区的内容,针对设计依据这个难点,要把它分解为国家(际)标准、设计作业图、主管部门特殊要求、用户要求和设备选型原则这5个方面,并传授给学生各个方面的资料收集和使用方法,从而把难点化解并各个击破;

要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讲授清楚、语言简要,本讲从发展和趋势入手,得出了智能建筑的基本结构,再在智能建筑工程实施的角度,从业主到设计部门再到施工单位的思路阐述了有关基本概念,最后辨析了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从而走出误区;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交互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要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要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课后习题

1、智能建筑布线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何为智能家居系统?

有哪些组成部分?

进行系统建设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3、如何迅速的掌握这门课的精髓?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授专用于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火灾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设计选型和应用实例。

第二讲专用传感器

1、火灾的过程

如图2-1所示。

图2-1火灾过程及特点

2、发现火灾的途径

通过检测:

1)燃烧产生的烟雾或气体(用于初起阴火阶段)

2)环境温度或温度增加速度(用于火焰燃烧阶段)

3)燃烧产生的红外、紫外线辐射(用于全燃阶段)

3、火灾传感器分类及设计选型原则

1)用于初起、阴燃阶段:

感烟式探测器――离子感烟式探测器(烟雾微粒很小时);

光电子感烟式探测器(微粒较大时)

2)用于火焰燃烧阶段:

感温式探测器

3)用于全燃阶段:

感光式探测器(因为用于全燃阶段,故一般使用较少;

但是在大展厅或是电力设备和油库用的多,尤其是油库,用离子感烟探测器会误报)

4)另外,气体探测器用于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场合

4、火灾传感器探头及电路

1)离子感烟探测器

2)光电子感烟探测器

3)感温探测器

4)复合探测器

5、传统水池水位控制

6、水位传感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1)浮力式液位计

2)静压式液位计

3)电磁式液位计

4)复合式液位计

7、液位监视、报警与控制

如图2-2所示。

图2-2液位监视、报警与控制框图

1、发现火灾的途径。

2、复合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3、液位监视、报警与控制。

火灾传感器的设计选型。

要做到观点概念正确,体系科学合理,注意把火灾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领域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向传授给学生;

要做到课堂教学组织合理,逻辑严谨,因材施教,重点、难点突出,本讲在阐述7个知识点的同时,重点讲授发现火灾的途径、复合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液位监视、报警与控制的内容,针对火灾传感器的设计选型这个难点,要把它分解为火灾的过程、发现火灾的途径、火灾传感器的分类与各型号的特点等方面,从而把难点化解并各个击破;

要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讲授清楚、语言简要,本讲从火灾的过程入手,讲授发现火灾的途径、从而导出火灾传感器的分类及设计选型方法,然后是讲火灾传感器探头及电路的应用,并讲授水位传感器分类及工作原理和液位监视、报警与控制等知识点;

1、根据火灾传感器设计选型原则,为我校教学南楼和北楼选择火灾传感器。

2、根据课题讲授的方法,研究并开发一新型火灾复合探测器或复合式液位计。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从设计规范入手,阐述了FAS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本章学时分配】本章共二讲,每讲2学时

1、有关规范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修订版)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2003年版)

7)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63-92

8)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3-93(1999年版)

9)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0修订版)

10)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2年版)

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97年修订版)

1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1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99年修订版)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284-98

(以上按照一般使用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的设计

1)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详见表3-1

表3-1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

火焰探测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S(m2)

房间高度(h)(m)

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

房间坡度θ

θ≤15°

15°

<θ≤30°

θ>30°

A

(m2)

R

(m)

(m2)

感烟探测器

S≤80

h≤12

80

6.7

7.2

8.0

S>80

6<h≤12

100

120

9.9

h≤6

60

5.8

9.0

感温探测器

S≤30

h≤8

30

4.4

4.9

5.5

S>30

20

3.6

40

6.3

2)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

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安装间距。

3)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

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式中:

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

S——该探测区域面积(m2);

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宜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宜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宜取0.9~1.0。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的分级

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1)特级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

(2)一级

不超过100m的一类建筑(19层及以上)

地下民用建筑(使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及地铁、礼堂等重要场所)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重要民用建筑

(3)二级

高度不超过100m的二类建筑

地下民用建筑(使用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相对次要的民用建筑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分类及适用对象

(1)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

(2)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级保护对象;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

3)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

(1)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两台。

(2)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

(3)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4)当用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消防电梯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

(5)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4)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

(1)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

(2)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3)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控制信号,亦可进行联动控制。

(4)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专人值班的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

(5)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等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的布置。

5)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

(1)系统中至少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专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或至少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一台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

(2)系统应能集中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

(3)系统中设置的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在消防控制室内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6.2.5条的规定。

1、正确认识国家规范的重要性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的分级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分类及适用对象

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

要做到观点概念正确,体系科学合理,注意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向传授给学生;

要做到课堂教学组织合理,逻辑严谨,因材施教,重点、难点突出,本讲在讲授国家的有关消防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器的设计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等内容的同时,重点阐述正确认识国家规范的重要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的分级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分类及适用对象等内容,针对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的难点,先介绍有关基本概念及有关参数的选取方法,然后讲解计算公式,从而把难点化解并各个击破;

要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讲授清楚、语言简要,本讲从国家消防规范入手,从器件设计再到系统设计,让学生对火灾报警系统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1、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各以何特点?

分别适用于何对象?

2.试设计我校教学南楼和北楼的火灾探测器布置图。

1、自动灭火系统设计

目前主要采用的自动灭火系统为喷水灭火系统、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和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该知识点中先分别阐述这三种方案,然后比较他们的控制系统。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sprinklersystems)是指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并能在发生火灾时喷水的自动灭火系统。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类型

A、闭式系统(close-typesprinklersystem)

采用闭式洒水喷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如用于:

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和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观众厅、舞台上部。

B、雨淋系统(delugesystem)

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控制,自动开启雨淋报警阀和启动供水泵后,向开式洒水喷头供水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亦称开式系统。

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和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舞台的葡萄架下部

C、水幕系统(drenchersystems)

由开式洒水喷头或水幕喷头、雨淋报警阀组或感温雨淋阀,以及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成,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物的喷水系统。

超过1500个座位的剧院和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礼堂的舞台口,以及与舞台相连的侧台、后台的门窗洞口。

D、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combinedsprinkler-foamsystem)

配置供给泡沫混合液的设备后,组成既可喷水又可喷泡沫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适用的场所

A、遇水发生爆炸或加速燃烧的物品

B、遇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物品

C、洒水将导致喷溅或沸溢的液体

(3)喷头与障碍物的距离

应按以下公式确定:

a≥(e-200)+b

式中:

a—喷头与障碍物的水平距离(mm);

b—喷头溅水盘与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mm)

e—障碍物横截面的边长(mm)

2)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

卤代烷1301:

三氟一溴甲烷,化学分子式为CF3Br,1301依次代表化合物分子中所含碳、氟、氯、溴原子的数目。

(1)可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A、煤气、甲烷、乙烯等可燃气体火灾

B、甲醇、乙醇、丙酮、苯、煤油、汽油、柴油等甲、乙、丙类液体火灾

C、木材、纸张等固体火灾

D、变配电设备、发电机组、电缆等带电的设备及电气线路火灾

(2)不得用于扑救含有下列物质的火灾

A、硝化纤维、炸药、氧化氮、氟等无空气仍能迅速氧化的化学物质与强氧化剂

B、钾、钠、镁、钛、锆、铀、钚、氢化钾、氢化钠等活泼金属及其氢化物

C、某些过氧化物、联氨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

D、磷等易自燃的物质

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A、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B、液体火灾或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

C、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

D、电气火灾

(2)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A、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B、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

C、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控制系统

共同点:

自动灭火系统的以上三种方案均应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

不同点: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A、湿式、干式的闭式系统系统的喷头动作后,应由压力开关直接连锁自动启动供水泵。

雨淋系统、水幕系统和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火灾报警系统报警后,立即自动向配水管道供水。

B、快速排气电动阀,应在启动供水泵的同时开启。

C、消防控制室(盘)应能显示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信号阀、水泵、消防水池及水箱水位、有压气体管道气压,以及电源和备用动力等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反馈信号,并应能控制水泵、电磁阀、电动阀等的操作。

(2)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设计

A、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

手动控制装置应设在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钢瓶间内或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机械应急操作应能在一个地点完成施放卤代烷1301的全部动作。

手动操作点均应设明显的永久性标志。

B、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的操作和控制,应包括与该系统联动的开口自动关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C、备用贮存容器与主贮存容器,应联接于同一集流管上,并应设置能切换使用的装置。

(3)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

A、当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用于经常有人的保护场所时可不设自动控制。

B、自动控制应在接收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

根据人员疏散要求,宜延迟启动,但延迟时间不应大于30s。

C、手动操作装置应设在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并应能在一处完成系统启动的全部操作。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手动操作装置应设在保护对象附近。

2、火灾报警与联动控制的工程实现

1)火灾报警

A、传感器——楼层火灾报警箱声、光报警

B、传感器——消防中心声、光报警

C、音响

D、电源控制,疏散显示

2)联动控制

A、音响与广播启动

为避免混乱,也可分层启动或关闭。

B、电梯迫降至一层

消防电梯可用。

C、延迟一定时间后,正常供电电源跳闸,(避免火灾触电事故及火灾进一步扩大);

保留消防电源,(提供消防电梯、消防泵、通风机等)。

D、停电后,低压安全疏散指示灯联锁启动

(如“EXIT”、“出口”、“——>

”、“安全门”及“楼梯口”等)

E、启动消防水泵,喷淋灭火;

或启动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F、启动楼梯、走廊的消防排烟风机

G、关闭分区防火卷闸门,(防止火灾扩大)

3、FAS的现状及趋势

1)消防自动化大多呈独立状态。

2)有的FAS呈独立状态,但有与BAS联网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