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201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309线临夏至大河家公路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4)沿线经过地区属黄河流域,主要地表径流有红水河、癿藏河、居集河、吹麻滩河、刘集河和黄河等,其余河沟主要为山谷冲沟。

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的搅动、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

只要落实好环保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避免含油污水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妥善处置桥梁基坑开挖的泥沙,同时采取各项水保措施,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期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影响。

(5)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公路服务设施废水。

(6)由于公路施工,必然会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及周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

沿线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声及环境空气敏感点49处,其中居民区33处、学校16处。

经预测全线33处居民区昼间近中远期均无超标,夜间近期3处超标、中期3处超标、远期9处超标,最大超标点出现在段家湾,远期夜间超标6.1dB(A)。

16处学校近期昼间8处超标,夜间无超标;

中期昼间9处超标,夜间1处超标;

远期昼间11处超标,夜间1处超标,最大超标点出现在田家小学,远期昼间超标10.1dB(A)。

(7)本项目施工期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的污染,以扬尘污染和沥青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

营运期对公路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以收费站使用的锅炉为主。

三、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一)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设计期。

在路线布设与方案比较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沿线城镇发展规划相配合,尽量节省耕地,减少与沿线电力、电讯、水利设施的干扰与拆迁。

根据沿线土地利用及人均占地情况,路线尽量占用耕作条件差、肥力差、产量低的耕地,选择村庄之间空隙较大、人均占地较多的地方通过。

合理设置桥涵的位置、长度和数量,与现有水系、排灌系统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凡路线跨越人工河沟的位置,桥涵布设以原有沟渠为基础,排、灌渠道分别设置桥涵。

水渠断面尺寸根据原有尺寸确定。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活动对居民造成的不利影响。

(2)施工期。

征地拆迁影响减缓措施:

本项目的征地和安置工作均由各区县政府负责,按有关政策标准由建设单位将征地拆迁款交至区县政府,区县政府成立协调小组落实执行。

首先制定出完整合理的征地、拆迁、安置计划及执行进度计划,并应在工程开工前完成。

对拆迁的建筑物,特别是居民住宅应认真分类统计,并充分听取沿线拆迁户的具体要求,采纳其合理意见,按政策妥善解决征地、拆迁后居民的生活问题,做好安置工作。

本项目拆迁户均在原乡镇安置,再安置时结合村镇规划统一建房地点,防止乱占地。

再安置的居民住房不低于现有水平或有所改善,使拆迁安置不降低受影响户的生活水平,对特困户、脆弱群体应予照顾支持。

对现有交通等基础设施影响减缓措施:

建设单位成立该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保通小组,制作诱导等各类标志牌,保证昼夜24小时之内有专人维护、疏导交通,也可和当地交警部门联系,请交警协助管理,使施工通车两不误。

利用已有道路,在适当位置设置告示,分流部分车辆绕道行驶,减轻车辆通行对施工的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可能做到半幅通车半幅施工,或设置必要的便道以保证车辆正常通行。

施工开工前对主要运输的地方道路作加固改造。

因工程需要局部阻隔道路时,需设置临时便道与原道路接通。

施工期材料、机械设施的运输对地方道路造成的损坏,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应及时修复,或将赔偿款交给当地公路管理部门修复。

承包商应与当地交通、公安部门充分协商,合理堆放建筑材料,加强交通运输管理,进行专门的施工期交通指挥疏导,尽量减少公路施工对现有交通的干扰。

同时要求承包商做好运输计划,筑路材料的运输避开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以免造成交通阻塞,并减少对沿线地区声、空气等环境影响,减少交通事故。

(二)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在设计中应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占用耕地。

路线方案应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不过大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注意与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少占耕地和高产田、林地。

(2)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本项目临时施工用地未占用基本农田,避免了对基本农田的破坏和影响。

公路建设用地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经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认真执行基本农田补偿制度。

(3)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加大沿线绿化力度,在坡脚至路界(宽3m)有条件绿化的路段均进行绿化,以补偿公路修建对林地造成的损失;

建设单位应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办理占用林地审批手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加强林场植被的抚育工作。

除施工必须外,不随意砍伐植物;

施工单位和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坚决禁止捕猎任何野生动物;

减少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

(4)景观及绿化设计建议。

拟建公路沿线各类景观阈值指标一般,对外界干扰的忍受能力、同化能力和遭到破坏后的自我恢复能力较差,景观环境现状质量总体一般,公路设计中应加强景观专题设计,体现自然风光的景观特点。

(5)绿化措施。

本项目根据沿线植被生长特点,分别对路基边坡、养护工区、收费站等服务设施内执行“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带片结合,并用先前剥离的表层土覆盖进行绿化。

(6)临时用地保护措施。

全线共有取土场5处,占地9.49m2;

弃渣场3处,占地5.22hm2,取、弃土(渣)场占地类型均为荒草地。

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地貌特征、路基施工特点、以及取、弃土(渣)场的防护和恢复措施原则,对取土场进行了种植灌木和撒播草籽等恢复措施;

对于弃渣场主要采取下游设坝、砌石防护,坡面及坡顶撒播草籽恢复植被等措施,并且设有排水设施,共种植灌木恢复植被7.43hm2,撒播草籽恢复植被7.28hm2。

本项目临时工程包括预制场、拌合场、隧道施工作业面及施工便道等,共占地2.69hm2。

经过具体的防护和恢复措施后,共复垦1.35hm2、撒播草籽恢复植被1.34hm2。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拦水坝及各种通道、桥涵等构造物,尽量使路基路面污水不致直接排入农田而造成对当地水利资源的污染和危害。

大、中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

严禁将含有害物质的筑路材料堆放于民用水井、河沟附近,必要时设围栏,并设有蓬盖,防止雨水冲刷。

桥梁施工期必须加强管理,禁止生活垃圾和油污染物洒落入河床;

桥梁下部构造及防护基础工程的实施避开雨季,从基坑开挖的钻渣应运至陆上处置,禁止随意弃于河道及河滩地,保证暴雨时的行洪安全。

桥梁施工结束后将河床恢复原貌,防止河床变形或造成新的冲刷。

(3)营运期。

本项目全线设收费站兼养护工区1处,隧道管理站1处,产生的生活污水设化粪池集中处理。

可选用玻璃钢整体型的集成式生物化粪池,处理水可以用于绿化灌溉。

集成式生物化粪池体积小、安装方便快捷、造价低(只有老式化粪池的2/3还不到)、抗压强度高、抗酸碱、密封性好、无渗漏,能有效解决传统化粪池的污染渗漏等问题。

平时无需维护,储粪仓内粪渣杂物可1年以上清理1次。

收费站等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餐饮、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均要组织回收、分类,并且定期集中运往附近的城镇集中处置。

(4)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计划。

公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管理,除证件检查外,必要时应对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建设单位应编制详尽的应急计划,统一应急行动,明确应急责任人和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事故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环境噪声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期,将混合料拌合站、构件预制场设置在距居民集中点、学校200m外。

施工机械应尽量进行噪声控制,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

(2)由预测结果可知,全线33处居民区中有3处35户近中期超标,16处学校中有10处近中期超标,均采取隔声窗的降噪措施。

此外,拜家庄、红台乡等6处居民区和麻坝小学、柳沟乡阳山希望小学等2处学校仅远期超标,建议对其进行营运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适时采取防护措施。

(五)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1)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和灰土拌和站的选址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避开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并选在距离居民区300m外的下风向处。

本项目沥青拌和场周围300m范围内均没有敏感点;

对施工、运输道路表面采取硬化措施,或采取洒水等方法处理。

另外,施工便道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黑色路面以及铺设石屑、碎石路面,控制机动车轮碾压的影响,从根本上减少扬尘的污染。

(2)对于收费站使用的锅炉,要求采用能够达到排放标准要求的环保锅炉,产生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可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六)隧道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洞口开挖时必须认真制订维护洞口稳定的具体措施,不得采用大面积开挖以免破坏洞口土体稳定,隧道进洞前应对边仰坡进行妥善防护或加固,及时做好截、排水沟,洞口施工易避开雨季和融雪期。

(2)合理处置不可用弃渣。

当隧道弃渣不满足本项目工程条件时,应利用施工便道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置。

弃渣场选择应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状况,以防破坏地表植被和阻断地表径流;

弃渣体积超过弃渣场的设计容量时应另选新的弃渣场,以防导致溃坝等安全隐患。

(3)隧道进出口洞门绿化以恢复性设计为原则,利用当地常见植物种,在开挖影响区域内进行自然式搭配种植,使恢复后景观尽可能趋近于原有景观。

(4)隧道施工前要调查好当地水文地质条件,防止由于施工对当地水文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对涌水隧道实施环境监控,严格控制水资源漏失。

在施工中一旦发生涌水等问题时,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配合其采取相应的封堵补救措施。

(5)隧道施工废水可采取沉淀处理后重复利用的方法,不仅能降低引水成本,又可减少对地表水体的污染。

在癿藏梁隧道口(两端)设置250m3的沉淀池、250m3的蓄水池和一个小型过滤池,施工废水处理后重复利用,不外排。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一)社会环境

(1)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临夏州所辖的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间接影响区为临夏州所辖的其他区县及其周边地区。

通过对沿线各乡镇地上、地下文物古迹的具体分布调查,本项目不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近年来,随着项目影响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项目直接影响区经济显著增长,但由于受社会、历史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较低。

项目直接影响区内居民收入水平并不乐观,人民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

(3)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干线公路网的建设、促进省际间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商品流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4)沿线规划主要为临夏市城市总体规划,本项目已被纳入临夏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道路交通规划,规划提高对外交通的公路等级,在临夏市规划区的路段桩号为AK0+000~AK1+500,长1.5km,相邻的用地规划为绿化用地、仓库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

且本项目为二级公路标准,不会对县城的远期发展造成分割。

本项目能够方便沿线居民出行,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完善该地区公路网的技术结构,便于乡镇对外交通联系和衔接,方便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更好地为沿线乡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5)全线共设平面交叉8处,可合理连接现有路网和规划道路,不会对现有公路造成交通干扰。

(6)本项目推荐方案共设置桥梁13座,其中新建桥梁12座(大桥146.5m/1座、中桥184.29m/5座、小桥110m/6座),完全利用大桥200m/1座,桥梁总长640.79m。

全线共设置涵洞208道,平均每公里2.79道。

全线设置较完整和系统的排水设施,防止路面水直接排入农灌系统,能够维持既有水利设施,确保水系畅通,对原水利排灌设施影响不大。

(7)公路建设中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和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不会对周边的人文遗迹造成破坏。

(8)本项目永久占地177.02hm2,其中大部分是耕地,所占耕地中旱地占永久占地的52.28%,水浇地占永久占地的16.95%;

其次是旧路占永久占地的20.38%;

荒地占永久占地的7.26%;

其余还有少量的宅基地、河滩和林地。

临时占地17.4hm2,其中旱地1.35hm2、荒草地16.05hm2。

拆迁建筑物17477m2,以砖木房、土木房为主。

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应按政策切实做好受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置工作。

拟建公路的路线方案得到了地方政府及沿线群众的支持,公路征地拆迁补偿按照国家及地方的政策法规,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因本项目而降低。

(二)生态环境

(1)拟建公路沿线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经过四个土地利用区划,分别为中部旱作农林牧区(Ⅰ区)、西南湿润农林牧区(Ⅱ区)、中部温寒二阴农林工副业区(Ⅲ区)和北部河谷平地粮食经济作物区(Ⅳ区)。

沿线生态保护目标主要是水浇地、旱地、基本农田、野生植被。

(2)依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属于陇中中部黄土丘陵农业生态亚区。

区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干旱少雨,植被稀疏。

自然植被为典型草原,残存少,常见优势植物有长芒草、短花针茅等。

山地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

该区人类活动强度大,土地垦殖系数高,自然植被破坏严重,为极强度水力侵蚀区,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为粮食、燃料、饲料和肥料具缺的地区。

(3)拟建公路经过沿线各乡镇耕作粗放,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等。

沿线水浇地主要集中在临夏市的枹罕镇和北部河谷平地粮食经济作物区的大河家镇,其余多数乡镇水浇地比例不足10%。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及拟建公路经过各乡镇里程和耕地分布面积,公路永久占用耕地比例不是很高。

从人均耕地减少面积看,都在0.02亩以下,占地影响不大。

永久占地不会改变沿线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结构。

(4)路线所经各乡镇除枹罕镇和大河家镇的基本农田保护率较低,其它9个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率均在70%以上。

本项目永久占地177.02hm2,其中耕地122.55hm2,经估算占用基本农田97.14hm2。

根据国家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定,应实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补偿方式主要采取在本区开荒造田或异地造田等途径进行补偿。

(5)结合沿线植被分布特点,全线共布设样方监测点位4个,调查结果显示,沿线均为当地乡土树种,乔木分布较少,隧道入口处有灌木林和小片有林地,其它路段除少量林粮间作的乔木树种外,植被类型以灌草为主,灌木以沙棘、大叶柳为主,草本以禾本科为主。

经沿线调查和访谈了解,沿线无保护级植物。

(6)根据多年资料、现场调查,以及对各级林业部门的走访调查,沿线没有国家及省级保护类野生动物。

公路沿线以农业生态为主,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农业区主要以爬虫类、小型啮齿类为主,以及部分当地鸟类,但较多的仍以家畜家禽为主,饲养的有牛、羊、马等。

(7)经估算,全线永久占地生物量损失按20年计算,共21391.11t;

临时占地生物量损失按3年计算,共73.74t。

(8)本项目在工可报告的基础上,设置取、弃土(渣)场进一步考虑了对沿线土石方的合理调运,包括相近路段及隧道弃土的合理调配利用。

经合理选址后共设取土场5处,共占用荒草地9.49hm2;

设弃渣场3处,共占用荒草地5.22hm2,取、弃土(渣)场均不涉及环境敏感地区。

(9)沿线5处取土场和3处弃渣场均无复垦条件,在施工结束后,各取土场根据周围环境特征,主要采取种植灌木和撒播草籽等绿化措施进行恢复;

弃渣场下游设浆砌块石挡渣墙防护,坡面及坡顶撒播草籽进行恢复。

沿线取、弃土(渣)场共种植灌木恢复植被7.43hm2,撒播草籽恢复植被7.28hm2。

(10)本项目除取、弃土(渣)外,其它临时工程包括预制场、拌合场、隧道施工作业面及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共占地2.69hm2,其中旱地1.35hm2,荒草地1.34hm2。

在施工结束后根据周边环境特点,采取合适的防护及恢复措施,共复垦1.35hm2、撒播草籽恢复植被1.34hm2。

(11)项目建设施工及营运期对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只要落实报告书中提到的占用耕地补偿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合理绿化,以及取、弃土(渣)场、其它临时用地的防护和恢复措施,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不会降低当地环境质量。

(三)水环境

(1)本项目沿线经过地区属黄河流域,主要地表径流有红水河、癿藏河、居集河、吹麻滩河、刘集河和黄河等,其余河沟主要为山谷冲沟。

(2)根据水质监测结果,红水河监测断面处水质较好,各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

此外,SS监测值较高,主要是河流水量较小、泥沙含量高引起的。

(3)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的搅动、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污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

(4)路面径流(主要是初期雨水)对沿线地表水的影响甚微,不会改变原有的水质类别。

(5)本项目全线设收费站兼养护工区1处,隧道管理站1处,产生的生活污水设置集成式生物化粪池集中处理,定期清理。

(6)营运期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较低,因此类突发性事故一旦发生其危害性极大,且其发生具有随机性,可结合桥梁、隧道设计,从工程和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来降低该类事故的发生率。

同时要求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做好应急计划,在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够及时与当地公安、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医药,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将污染影响降为最低。

(四)声环境

(1)经现场踏勘和环境现状调查,沿线公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有声及环境空气敏感点49处,其中居民区33处、学校16处。

全线49处敏感点中有10处位于新建路段(8处居民区、2处学校)、39处位于利用现有路改造路段(25处居民区、14处学校)。

(2)公路沿线噪声来源主要为生活噪声和现有交通噪声,沿线居民区监测期间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均能满足2类标准的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16所学校中有15所学校能满足1类标准的要求[昼间55dB(A),夜间45dB(A)],仅茨滩小学昼间的监测值略有超标,最大超标0.8dB(A),主要是受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影响。

除学校外,当地的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上良好。

(3)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具有强度高、时期短的特点。

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并加强施工机械的操作、管理等措施可以减轻噪声影响程度,施工结束后影响自然消失。

(4)经预测,全线33处居民区昼间近中远期均无超标,夜间近期3处超标、中期3处超标、远期9处超标,最大超标点出现在段家湾,远期夜间超标6.1dB(A)。

(5)本项目的降噪措施均为隔声窗,全线加装居民隔声窗3处35户,10处学校加装隔声窗。

(6)随着未来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的交通量可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建议加强中远期监测,以便针对超标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根据达标控制距离,规划部门在制定规划时在噪声超标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居民、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

(五)环境空气

(1)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表明,监测点环境空气质量较好,NO2、TSP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

(2)施工作业必然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但这种污染是短期的,工程结束后,这种污染将逐渐减轻并消失。

(3)本项目1处收费站兼养护工区拟设置额定热功率为0.7MW(1t/h)的型煤锅炉,锅炉烟囱高度不低于25m,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能够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Ⅱ时段的标准。

(六)隧道工程

(1)本项目路线方案共设置隧道1座,为癿藏梁隧道,长830m。

(2)隧道施工建设影响主要表现在隧洞开挖直接造成的植被破坏、施工弃渣、景观影响以及施工破坏地下含水层而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等。

建议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维护洞口稳定、减少隧道弃渣量、合理处置不可用弃渣、减少隧道施工对周围植被的破坏,并且对隧道洞门进行绿化、美化设计。

(3)根据不同隧道的工程量,隧道每天的施工废水产生量在200~400m3之间。

隧道施工废水中污染物成分简单,主要为小颗粒悬浮物,经沉淀、过滤处理后重复利用,不外排。

(4)隧道施工中根据进一步的水文地质钻探资料,排堵结合,以减少地下水的渗漏。

(5)为了保持洞内良好的施工环境,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做好施工时的通风工作。

营运期设置配套齐全的安全报警、救援设备,制定周密有效的与监控、通风系统联动的应急方案,能够迅速将灾害控制在最小限度,减少连锁反应,降低事故引发的严重后果。

(七)评价结论

临夏至大河家公路是S309线的组成部分,是甘肃省临夏市连接青海省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甘肃省西南少数民族自治县积石山县通往临夏州与省会兰州市的最为重要的通道之一。

由于现有旧路等级低,沿线有不少急弯、小半径回头曲线和陡坡路段,交通事故多,安全隐患大。

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长以及大、重型交通车辆的增多,现有公路状况已远远不能满足该路段交通需要,同时也制约着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对现有公路的改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商品流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项目建设施工及营运期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水环境、声环境以及环境空气都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减轻或消除,并能为环境所接受,能够满足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不会降低当地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0

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