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04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docx

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案

第十四讲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三一轮复习)

第一课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当堂达标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高考考点

学习目标

高考展望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识记:

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理解:

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的措施。

(重点、难点)

3.应用:

学会对一个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和方法。

(难点)

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或德国鲁尔区等典型的区域能源综合开发及循环利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展示能源与我们生产生活关系的图片——离不开能源资源。

考点一:

能源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一)能源的分类

[情境导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更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你会对能源进行分类吗?

[自主复习]人类使用的能源很多,能源是如何分类的?

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完成下表:

(学生讨论填表)

分类标准

类型

概念

主要能源举例

按性质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

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

按基本形态

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能源

 

经过人类一次开发而转换成的能源

 

按利用状况

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利用,利用技术成熟的能源

 

现在才被人类利用或改变了原来的利用方式的能源

按形成和来源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来自天体间引力能

[诱导点拨]

按基本形态: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得到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等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所得到的另一种形态的能源。

如如电力、汽油、焦炭等

(二)资源开发条件

[学法指导]课件展示:

[自主归纳]1.多媒体展示“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山西省主要煤田和煤矿分布图”及以下两则材料,请学生归纳概括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自然条件。

材料一:

全国有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山西大同煤田是全国极为宝贵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主要用于燃烧发电)产地;山西河东煤田则是世界少有、国内罕见的优质主焦煤(主要用于冶炼钢铁)基地。

材料二:

山西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多媒体呈现如下材料,请同学们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1)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年)图:

(2)我国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情况(单位:

亿吨标准煤)

时间

能源生产量

能源消费量

2000年

10.7

13

2002年

14

15

2003年

14.5

15.2

(3)“我国主要工业中心与城市分布图”

(4)“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

[诱导点拨]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典例解剖1](2010·四川文综)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

读图回答7~8题。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①省天然气比例较其他省份大,为四川省;②省原油比例较大,为黑龙江省;③省水电所占比例较其他省份大,水电主要是黄河上游的水能开发,为甘肃省;④省煤和石油比例大,应为河北。

(1)题,四省能源结构以矿物能源为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较多,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和降低酸雨的危害。

(2)题,四川省水能资源丰富,但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

【答案】

(1)C 

(2)D

 

考点二: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治理保护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成就

[合作学习]展示“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山西省能源的转换图”及“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图”,结合课本P48~49内容学生讨论并归纳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成就。

[诱导点拨]

[要点提醒]山西能源工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又要兼顾生态效益。

2.问题

[思维提升]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要了解能源基地优越的开发条件及其已取得的成就,还需清楚其开发建设的不利条件。

[合作探究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还面临一些重大问题,请同学们阅读学案中下列材料,探讨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首先,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水资源总量贫乏,与全国年平均水资源量相比较,本区大部分属于干旱地区。

第二,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黄河给予区域开发更多利用水资源的机会,但是黄河水不稳定,其利用受全流域总体配水制约,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黄河断流问题逐渐加剧,严重威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

第三,水资源损耗日益加大。

随着大型能源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工业耗水,特别是火电工业与有色金属工业耗水加大;另一方面人口聚集,水浇地及居民耗水也会大幅度增加,再加上降水不稳定和水土流失,水量平衡很难保证。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建设了内蒙古引黄和山西引黄入晋工程,其中山西引黄入晋工程分南北两部分,南干输水工程主要为太原输水,北干输水工程向大同、平朔输水。

其次,交通运力不足。

中国能源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距,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又进一步从需求上拉大了这种差异,出现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现象。

铁路运输是我国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运力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田区的开采和缺煤地区的经济发展。

目前主要的运煤东西通道,通往东北的有集通线和京包—京沈线、滨洲线三条主干线;通往华北的有四条大干线:

京包—京沈线和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

南北运煤通道自西而东有: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以及以海港为枢纽的沿海运煤通道。

国家在不断改进和增加运煤通道和运输能力的同时,还重点建设火电和煤化工基地,将原煤转化成二次能源——电,通过空中电网输送出去,或转化成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出去,从而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大大缓解交通运力的紧张状况。

最后,水土流失问题。

这里本来就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加上大面积露天开采,水土流失与风蚀沙化必将加速,因此土地恢复与保护任务十分艰巨。

[诱导点拨]存在问题:

1.交通运力不足

2.水资源短缺

3.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情境导入]山西是资源大省,却还不是经济强省,为实现山西煤炭工业的持续发展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合作学习]多媒体展示“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思考讨论:

1.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背景是怎样的?

2.山西构筑的三条产业链分别是什么?

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3.煤炭的综合利用效果如何?

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诱导点拨]能源综合利用

能源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能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

如山西煤炭的综合利用。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情境导入]出示“山西能源基地(1986年至2000年)工业投资结构情况图”,

[合作学习]1.山西能源基地注重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原因(即必要性)?

2.读图思考并回答:

(1)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

(2)由此能否分析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诱导点拨]环境保护与治理

1.必要性

①开采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

②综合利用进程中污染环境

2.方法和手段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三废”的治理

[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上[合作探究2][合作探究3]

[合作探究2]根据已学知识,结合以下材料,探讨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资料一:

资料二: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1.3%,其中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80%左右。

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状况较为严重,增加了能源消耗。

资料三:

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国之大事”。

随着化石燃料不断被消耗,包括石油和煤炭在内的传统化石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对能源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

随着国内对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供求矛盾越发尖锐,由此引发的能源安全问题让人堪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平说,中国能源供求矛盾更多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

近年来,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企,这加剧了大家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担忧。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石油和原油进口量增加,对外依存度双破55%。

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超过20%,进口量大幅攀升,对外依存度快速升至24%。

 

[合作探究3]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枣庄,也是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可如今,它已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今后,类似的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出路何在?

(可参考“山东:

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转型”——中央台新闻联播2012年12月17日视频)

 

[典例解剖2](2010·山东)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下图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

(1)~

(2)题。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解析】

(1)据图可知,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单位GDP能耗在2004~2005年略有上升,其余时间均在下降,因此其变化趋势是下降。

原因主要有:

能源利用率提高、高能耗产业减少等。

(2)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是煤炭比重最大,石油、天然气和水电比重较低。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除了煤炭资源还有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等。

因此,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方向应减少污染严重的煤炭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水电和天然气的比重。

【答案】

(1)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2)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典例解剖3】(2011·重庆)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下图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大同是我国传统的煤炭工业区,煤炭外运至秦皇岛的铁路干线是线________(限填图中的一个铁路编号)。

该地大量使用煤炭产生的SO2形成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石窟造成损害,试从减少SO2排放以保护石窟的角度提出该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

【解析】大同煤炭外运主要借助我国的运煤专线大秦线。

减少SO2排放的措施主要从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回答。

【答案】③ 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企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规律技巧总结]煤矿的开发利用,难免要大面积开挖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使地表沙尘增加,污染大气等。

复垦会恢复植被,减轻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

面对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要针对当地自然环境的背景以及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关问题,请同学们做好归纳,并结合相关的新闻报道,拟出一条适合山西能源基地发展的可行之路。

[板书设计]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能源的分类

二、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一)自然条件

1.储量丰富

2.分布范围广

3.煤种齐全

4.煤质优良

5.开采条件好

(二)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广阔

2.交通便利

三、能源基地建设

(一)成就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扩大晋煤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二)存在问题

1.交通运力不足

2.水资源短缺

3.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开放初期:

2.产业结构调整:

(1)条件:

(2)三条产业链:

3.意义:

五、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必要性

(二)方法手段

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加强“三废”的治理

【课后作业】完成高考总复习“分层作业”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能力提升部分;预习第二课“流域的综合开发”。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讲练结合,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基本上完成课堂目标的要求。

由于此课内容难度不大,大部分知识点学生反馈较好。

优:

注重图表的应用,强化学生从“第二语言”中提取归纳知识点;

补充课外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注重分析问题方法的总结。

缺:

课堂时间有点紧张,个别环节应做适当删减,衔接更紧凑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