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09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docx

钳工实训教案中级

 

浙江化工技工学校

教案

专业:

机电

课程名称:

钳工实训

授课班级:

高二(6、7)班

主讲教师:

刘强林

 

2012年下学期

 

2012年下学期

课程名称

钳工实训

授课班级

机电(6、7)班

学生人数

主讲教师

刘强林

职称

辅导教师(职称)

教材、参考书及使用意见

《金工实习》、《钳工技能训练》

课程总进度计划:

本课程总计划课时,在第学期讲授,本学期共72课时,共4周,每周18学时。

周次

星期

讲课内容

习题课内容

授课人

1

钻模基座

刘强林

2

锉配凹凸

3

双R组合

4

配四方体锉

5

锉配四方体和六方体

课程考核(考试或考查)及成绩评定办法

1、每个人要通过单独操作实训考核,操作考核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笔试考核,单独操作实训成绩必须合格。

2、平时考核包括:

①作业:

规范、质量和守时。

图形、术语等符合行业规范,上交按时、态度认真。

作业折算成总成绩的xx%。

②实习任务:

如实、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③出勤:

出勤率折算成总成绩的xx%。

3、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xx%,操作考核与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xx%,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xx%。

期中进度检查

期末进度检查

学生

基本

情况

分析

参加过钳工实训,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

文化程度高,接受和理解能力强,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强,但厌烦枯燥单一课题,喜欢新花样。

以《金工实习》、《钳工工艺学》、《钳工技能基础训练》、《钳工技能等级习题集》为教材、参考书,结合职业岗位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编写教案,使学生专业方面学以致用,动手技能上收到够用实用的效果。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达到中级水平。

掌握综合工件的加工,更主要的是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扩展了学生的思路。

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让学生们真正的掌握这门技能。

对他们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 传授和自学的方式进行。

对每个工件做点评,让学生更加认识自己所做工件的失误和掌握最佳的加工方法。

对于实训中的理论知识讲重点抓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学习。

教案编写时间:

2012.9.6

课程名称

钳工实训

课程代码

总课时:

课时

理论课:

课时

实训:

课时

其他:

课时

课时

72

课程类别

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

技术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

教材:

《金工实习》

1、主要参考资料:

《钳工工艺学》、《钳工技能基础训练》、《钳工技能等级习题集》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工件的划线、加工及测量方法;

2.提高锉削和锯削的技能操作。

3.掌握曲面的锉削方法,以及R规检验方法和锉配方法。

4.錾削。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工件的划线、加工及测量方法

2.掌握曲面的锉削方法,以及R规检验方法和锉配方法

3.錾削

 

总第课时

授课题目:

钻模基座

知识目标、要求:

1.合理使用万能量角器。

2.划立体划线。

3.钻孔,复习三角函数。

技能目标:

1.巩固锉削。

2.根据相关尺寸,计算未知尺寸。

3.学会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找孔中心点,利用三角函数找点。

难点:

120°角的测量与找点

实习前准备:

材料A3

工量具:

锯弓,锯条,锉刀,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划针,样冲,锤,麻花钻,,90°角尺。

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巡回指导。

技能训练图:

 

 

工艺步骤:

1.下料后锉两个互相垂直面,并与大平面垂直的面为基准面。

2.看图,分析尺寸,划线,找出内120°角的交点。

利用三角函数计算。

3.根据,去除多余材,内120°钻排孔。

4.多测量把外形尺寸锉出

5.用立体划线找出两个Ø6的孔,打样冲。

钻孔,把Ø12孔钻出。

6.去毛刺,检测,达到要求。

工艺要求:

1.内120°上一边的Ø6孔必须与Ø12相通,并垂直与内120°角一边。

2.所有角度必须达到要求。

3.粗糙度为0.8的面要精锉,达到要求。

入门指导:

1.试钻:

钻孔时,先使钻头对准划线中心,钻出浅坑,观察是否与划线圆同心,准确无误后,继续钻削完成。

2.钻削通孔后,当孔快要钻穿时,应减少进给力,以免发生“啃刀”影响加工质量和折断钻头。

3.钻排孔两孔距离要密。

注意事项:

1.工件必须夹紧,特别在小工件上钻较大直径孔时装夹必须牢固,孔将钻穿时,要尽量减少进给力。

2.开动钻床前,应检查是否有钻夹头钥匙或斜铁插在钻轴上。

3.钻孔时不可用手和棉纱头或嘴吹来清除切悄,必须用毛刷清除。

4.操作者的头部不准与旋转着的主轴靠得太近,停止钻床时应让主轴自然停止,不可用手刹住,也不能用手反转制动。

5.严禁在钻床运转状态下装拆工件。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总第课时

授课题目:

锉配凹凸

知识目标、要求:

巩固对干分尺的了解和使用。

技能目标:

掌握具有对称度要求工件的划线、加工及测量方法;提高锉削和锯削的技能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的配合。

难点:

两件锯断后的配合能否达到小于等于0.06mm.

实习前准备:

材料:

A3

工具:

划针,样冲,錾子,锤子,锯弓,锯条,平锉,三角锉,Ø3mm麻花钻,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尺,90°角尺,千分尺,万能量角器。

 

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巡回指导

技能训练图:

加工工艺:

1.按图样要求锉削好外廓甚而,达到尺寸60±0.02mm,80±0.05mm,及垂直度和平等度要求。

2.按要求划出凹凸形体加工线,并钻工艺孔4-Ø3mm。

3.加工凹形面

(1)按划线锯去垂直一角,粗,细锉两垂直而根据80mm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60mm的尺寸误差值(本处应控制在80mm处实际尺寸减去20°-0.05mm的范围内),从而保证达到20°-0.05mm的尺寸要求;同样根据60mm处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40mm的尺寸要求;同样根据60mm处的实际尺寸,

通过控制40mm的尺寸误差(本处应控制在1/2×60处的实际尺寸加10+0.025-0.05范围内),从而保证在取得尺寸20°-0.05mm同时,又能保证其对称度在0.10mm内。

(2)按划线锯去另一垂直角,用上述方法控制并锉对尺寸20°-0.05mm至于凸形面的20°-0.05mm的尺寸要求可直接测量锉对。

4.加工凹形面。

(1)用钻头钻出排孔,并锯除凹形面的多余部分,然后粗锉至接触线条。

(2)细锉凹形顶端面,根据80mm处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60mm的尺寸误差值,从而保证达到凸形件端面的配合精度要求。

(3)细锉两侧垂直面,丙面同样根据外形60mm和凸形面20mm的实际尺寸,通过控制20mm的尺寸,通过控制20mm的尺寸误差值(如凸形面尺寸为19.95mm,一侧面必须控制1/2×60处尺寸减去10+0.05-0.05mm,而另一侧必须控制1/2×60处尺寸减去10+0.05-0.05mm,从而保证达到与凸形dm20mm的配合精度要求,同时也能保证其对称度精度在0.10mm内。

5.全部锐边倒角,并检查全部尺寸精度。

6.锯割,要求达到尺寸20±0.5mm,锯面平等度0.5mm,不能锯下,留有3mm不锯,最后修去锯口毛刺。

注意事项:

1.20mm凸形面加工时,只能先去掉一垂直料,待加工至所要求的尺寸公差后,才能去掉另一垂直料。

2.当实训件不允许直接配锉,而达到互配件的要求间隙,就必须认真控制凸凹件的尺寸误差。

3.必须控制好各面的垂直度。

4.在两面必须用三角锉锉削,防止锉刀一面碰坏另一垂直侧面。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总第课时

授课题目:

双R组合

知识目标、要求:

按图要求,划线,锉削,加工工件。

技能目标:

掌握曲面的锉削方法,以及R规检验方法和锉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配合间隙,均匀,翻转180°结合单边间隙<=0.05mm。

实习前准备:

台虎钳,游标卡尺,划规,划针,R规,锉刀,样冲等。

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巡回指导

技能训练图:

 

 

工艺步骤:

1.备料Ⅰ、Ⅱ件。

2.划毛坯线。

3.锯割下料。

4.粗精加工Ⅰ件按要求。

5.Ⅱ件划线,钻排孔。

6.粗加工Ⅱ件(留有余量0.5).

7.Ⅱ与Ⅰ相配,精加工。

8.倒棱,修光。

技术要求:

1.件Ⅱ为型接件Ⅰ配件。

2.翻转180°结合单边间隙不大于0.05.

3.加工面粗糙度<=1.6.

4.倒棱,孔口倒棱。

入门指导:

关于曲面圆弧件的划线,特别是确立以中心线划各R圆弧线的方法,以及曲面锉削方法的指导。

注意事项:

1.划线要清晰,按要求不要敲检验样冲。

2.锉外圆弧面时,不要只注意锉圆而忽略了基准面的重点度,以及横向的直线度。

3.在顺着圆弧锉时,锉刀翘下要大,才易于锉圆。

4.锉内圆弧时,横向锉削一定要把形体锉正,便于推锉圆弧面时锉光。

推锉圆弧时,锉刀要作一些转动,防止端部塌角。

5.圆弧锉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形体误差:

不呈多角形,半径过大过小,与基准面的垂直度误差大,加工位置尺寸不正确,表面粗糙度大,纹理不整齐。

练习时应该注意避免。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总第课时

授课题目:

锉配四方体

知识目标、要求:

1.四方体锉配方法。

2.四方体的形体误差对锉配的影响。

3.錾削。

技能目标:

1.掌握四方体锉配方法。

2.了解影响锉配精度的因素并掌握锉配误差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四方体的锉配方法。

难点:

锉配误差的检验和修正方法,錾削。

实习前准备:

材料A3

工具:

錾子,锉刀,锉弓,锯条,平锉,三角锉,直径4mm直柄麻花钻,游标高度尺,游标卡尺,90度直尺。

 

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巡回指导

技能训练图:

 

 

工艺步骤:

1.件Ⅰ件Ⅱ各锉互相垂直并与大平面垂直两面作为基准面。

2.把件Ⅰ件Ⅱ画线,确定各加工尺寸,把件Ⅰ锉好达到尺寸要求,作为基准体。

3.在件Ⅱ钻排孔,用扁錾子沿四周錾去余料,然后用方锉粗锉余量,每边留驻0.1-0.2mm作细锉用量。

4.试配,把件Ⅰ与件Ⅱ能无沉阻滞的推出。

5.各锐边去毛刺,倒棱。

工艺要求:

1.保证加工面精度。

2.达到互换的要求,并用手将件Ⅰ推出,推进无阻滞。

入门指导:

1.锤子的握法:

1)紧握法:

右手五指紧握锤柄,大拇指合在食指上,虎口对准锤头方向,木柄尾端露出马脚15-30mm,在挥锤和锤击过程中,五指紧握。

2)松握法:

只用大拇指和食指始终握紧锤柄,在挥锤时,小指。

无名指和中指则依次放松。

在捶击时,又以相反的次序收拢握紧。

2.錾子的握法:

1)正握法:

手心向下,腕部伸直,用中指,无名指握住錾子,小指自然合拢,食指和大拇指自然伸直地松靠,錾子头部伸出约20mm。

2)反握法:

手心向上,手指自然握住錾子。

手掌悬空。

3.挥锤方法:

1)腕挥。

反挥动手腕进行锤击运动,采用紧握法握锤,腕挥约50次每分钟。

用于錾削余量较小及錾削开始或结尾。

2)肘挥。

手腕和肘部一起挥动进行锤击。

采用松握法。

肘挥约40次每分钟,用于需要较大力錾削的工件。

3)臂挥。

手腕,肘和全臂一起挥动,其锤击力量大,用于需要大力錾削的工件。

4.錾削站立姿势。

为了充分发挥敲击力量,操作者必须保持正确的站立位置。

左脚跨前半步,两腿自然站立,人体重心稍微向后方,视线要落在工件切削部分。

锉配方法:

1.细锉一面,锉至接触划线线条。

达到平面纵横平直。

并与大平面垂直。

2.细第二面(第一个面的对面),达到与第一面平等。

与大平面垂直锉到要求尺寸,用四方块一侧试配,能较紧的塞入即可。

3.以上述方法锉好另两面。

4.精锉修整各面。

用透光法检查接触部位,进行修整。

四方体形体误差对锉配的影响:

1.当四方体各边尺寸出现误差,如配合各面的一处加工为25mm,另一处加工为24.95mm,且在一个位置锉配后取得零间隙,则转位90º作配入修整后,配合面之间将引起间隙扩大,其值为0.05mm。

2.当四方体一面有垂直误差,且在一个位置锉配后取得零间隙,则在转位180º作配入修整后则产生了附加间隙,将使四方体成为“平等四边开”。

3.当四方体有平等度误差时,在一个位置锉配后取得零间隙,则在转位180º作配入修整后,使四方体小尺寸一处产生配合间隙。

Δ1,Δ2.

4.当四方体有平面误差,配合后则产生喇叭口。

注意事项:

锉配:

1.配锉件的划线要准确,线条要细而清晰。

两口端必须一次划出。

2.为得到转位互相的配合精度,基准四方体的三组尺寸误差尽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必须控制在配合间隙的1/2范围内),其垂直度,平行度误差也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且要求将尺寸公差做在上限,使锉配时有可能作微量的修正。

3.锉配时的修锉部位,应在透光后再从具体情况考虑,合理确定。

避免仅根据局部试配情况就进行修锉,造成配合而局部出现过大间隙。

4.不能用榔头敲击,退出不能直接用榔头和硬金属敲击。

防止将配面咬毛和锉配工作敲毛。

錾:

1.錾子.锤子头部出现毛刺时,应及时磨去,以防伤手。

2.錾子、锤子放置时不能露出钳台,以免掉下伤脚。

3.起錾子,角度和力度应控制适当,避免打滑而伤手。

4.錾悄不得用手擦或嘴吹,应用刷子清除。

5.錾、锤子不得与量具放置在一处,避免损坏量具。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总第课时

授课题目:

锉配四方体和六方体

知识目标、要求:

1.巩固四方体的形体误差对锉配的影响。

2.六边开的锉削方法。

技能目标:

掌握锉配四方体与六角体及锉配精度的误差检验和修正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自制内90º旺角样板与内外120º量角样板。

难点:

锉配误差的检验和修正方法。

实习前准备:

材料A390mm×70mm×15mm60mm×60mm×15mm

工量具:

锯弓,錾子,锤子,平锉,三角锉,刀口形直尺,千分尺,锯条,锉刀,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划针,样冲,锤,Φ4mm直柄麻花钻,钢直尺,90°角尺。

 

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巡回指导

技能训练图:

 

 

工艺步骤:

1.按图样要求加工件1外四方体的六个面。

2.按图样要求加式件2外六角体。

3.锉配内四方体。

1)修整外形基准面A,B,使其互相垂直并与大平面垂直。

2)以A,B两面为基准,按图样要求划线,并用加工好的四方体校核所划线条的正确性。

3)钻排孔,用扁錾沿四周錾去余料,然后用方锉锉余量,每边留0.1-0.2mm作为细锉余量。

4)细锉每一面,锉削至接触划线线条,达到平面度,并与B面平等及与大平面垂直。

5)细锉第二面,达到与第一面平等,接近30mm尺寸时,可用四方体按图所示方法进行试配,应使其较紧地塞入,以留有修整余量。

6)细锉第三面,锉削至接触划线线条,达到平面度,并与大平面垂直,及与A面平行,最后用自制角度样板检查修整。

7)细锉第四面,达到与第三面平行,用四方体试配,使较紧地塞入。

8)精锉修整各面,即用四方体认向配锉,用透光法检查接触部位,进行修整。

当四方体完稿后采用透光和涂色相结合的方法检查接触部位,然后逐步达到配合要求。

最后作转位互换的修整,达到转们互换的要求,用手将四方体推出和推进应无阻滞。

9)各锐边去毛刺、倒棱并检查配合精度。

 

4.锉配内六角。

1)按外六角的实际尺寸,在件3划出内六角开加工线,并用外六角体样核。

2)在内六角体中心扩钻或用排孔去除内六角体大部分加工余量余量余料。

3)粗锉内六角体各面,至接近划线线条,使每边留有0.1-0.2mm余量精锉。

用120º量角样板检查清角,以外六角体做认向整体试配,利用透光和涂色法修整,达到互换配合要求。

4)对锉配件各棱边去毛刺并复查。

注意事项:

1.各内平面要与大平面垂直,防止配合后产生喇叭口。

2.锉配时,必须认向修配以达到配合精度要求。

3.试配时,不可用锤子敲击,防止锉配面“咬毛”或将工件“敲毛”。

 

课后自我总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