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09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docx

精品《积的变化规律》教案全套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固始七小:

秦大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例4及做一做,完成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现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积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2.在数学问题中如何运用?

二,解疑合探;

教学例4研究问题,                    

师:

老师这有两组题,请你们在答题纸上写出结果,看谁口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答题纸上填好。

师:

谁来汇报结果?

板书每道算式的积。

师:

观察这两组题,看看有什么相同点?

生1:

左边一组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6,右边一组算式的第二个因数都是4;生2:

一个因数相同,另一数不同;

师: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是怎么变化的?

积又是怎么变化的?

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再把你的发现说给四人小组成员听,比比哪个小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教师巡视。

2、 发现规律,全班汇报。

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1) 左边一组

生1: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

生2:

(课件点击出现左边一组三道算式题)我观察了第①和第②两个算式,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课件点击出现说:

2扩大10倍是20,12扩大10倍是120。

)我还观察了第②和第③两个算式,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课件点击出现说:

20扩大10倍是200,120扩大10倍是1200。

生3:

我观察了第①和第③两个算式,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100倍,积也扩大100倍。

(课件点击出现说:

2扩大100倍是20,12扩大100倍是1200。

(课件)

6×    2     = 12          

 ×100↓×10    ↓×10 ×100

扩大100倍  扩大10倍  扩大10倍 扩大100倍

6×   20     = 120

      ↓×10    ↓×10

      扩大10倍  扩大10倍

6×   200    = 1200  

师:

那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左边一组的规律吗?

生1: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

生2: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100倍,积也扩大100的倍。

生3: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

如果第二个因数扩大5倍,积会怎么样?

生:

积也会扩大5倍。

师:

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板书:

6×10=) 6乘10等于多少?

(板书:

60)12扩大几倍是60?

(2) 右边一组

生1: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不断变小,积也不断变小。

生2:

(课件点击出现第二组三道算式题)我观察了第①和第②两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也缩小2倍。

(课件点击出现说:

80缩小2倍是40,320缩小2倍是160。

)我还观察了第②和第③两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缩小2倍,积也缩小2倍。

(课件点击出现说:

40缩小2倍是20,160缩小2倍是80。

生3:

我观察了第①和第③两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也缩小4倍。

(课件点击出现说:

80缩小4倍是20,320缩小4倍是80。

生4: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也缩小2倍。

第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也缩小4倍。

师:

谁能像刚才那样用一句话总结右边一组的规律?

生: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 概括规律。

师:

想想,你能将我们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句话吗?

3、 师:

你们能按刚才发现的规律接着往下分别写两道题吗?

写完后和同桌交流交流你是怎么根据规律往下写的。

反馈(展示台)师:

谁来说说?

4、 小结。

师:

刚才我们发现的就是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三,质疑再探:

二、 应用规律,巩固练习。

师:

下面我们就要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一次智力大比拼,准备好了吗?

1、 教科书第56页“做一做”。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 24×50=  8×25=

(课件点击出现答案)反馈师:

说说每个算式的积是怎么想出来的。

师:

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课件点击出现第2题)

2、已知12×20=240,你能按照积的变化规律编出两道乘法算式,并直接写出各题的积吗?

反馈(展示台)师:

谁来介绍你写的乘法算式,看看谁勇敢?

师:

运用积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快速计算,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 完成练习九第1题。

(课件点击出现练习九第1题)谁来读题?

你能运用刚才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反馈师:

说说你的方法?

(课件点击出现答案)

生:

时间不变,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路程也是货车的2倍。

师:

再过一天2004年就要结束了,这一年你有什么变化?

美化、亮化工程使我们的城市旧貌换颜,

到处新建休闲广场和绿化带,让我们市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老师家旁边的一块绿地今年也扩建了,我们来看看。

3、 完成练习九第2题。

(课件点击出现练习九第2题)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师:

(课件点击出现)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是什么意思?

生:

扩大后长方形的宽是24米。

(课件点击出现下图)

师:

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答题纸上。

反馈(展示台)生:

560÷8=70(米)  70×24=1680(平方米)

师: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560×3=1680(平方米)师(追问):

说说你的想法?

生:

长不变,宽扩大3倍,面积也扩大3倍。

师:

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师:

昨天老师在一家商场前看到了这样一张海报。

(课件点击出现好消息)促销是商家的一种销售手段,你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生:

打折、赠送、抽奖。

师:

还有捆绑式促销。

5、 完成练习九第4题。

(课件点击出现练习九第4题)

苹果5元:

3千克   香蕉10元:

2千克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师: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

苹果5元:

3千克  香蕉10元:

2千克师:

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

妈妈打算买6千克苹果和4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

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很快算出应付多少钱?

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馈师:

应付多少钱?

生:

苹果3千克5元,买6千克10元, 香蕉2千克10元,买4千克20元,一共应付30元。

师:

和你们算得一样吗?

师:

你们真厉害,老师还要考考你们。

5、(课件点击出现)找出规律再填空。

16×17=272           16×170=(    )

16×34=(   )      8×17 =(    )

16×51=(   )      32×17=(    )

师:

已知16×17=272,请你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做在答题纸上。

6、 机动完成练习九第5题。

(课件点击出现)师:

这道题做完的同学思考。

四拓展延伸;

算一算,想一想。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24=432

(18÷2)×(24×2)=     (18×3)×(24÷3)= 

(课件点击出现答案)

三、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课后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说课

1、说课内容:

本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8页例4。

2教材分析: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①研究问题:

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②归纳规律:

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③验证规律:

引导学生再举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展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4、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埋、归纳和判断等能力。

5、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规律并能应用。

二、说教法、学法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

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多次形成学习高潮。

2、体现规律的形成的全过程。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

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

我将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

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一2操作感知,探究规律一3多层训练,巩固规律—一4总结知识;自我评价等。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明确目标。

一、歌曲引入、激趣启思。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过程中发现的规律(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大敢猜想,使学生对探究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的。

理高潮。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创设情境:

(二)研究问题、发现规律: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

为了分散难点;我安排三个层次:

1、出示问题:

6×2=126×20=1206×200=12003、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

【三】验证规律:

【四】概括规律:

【五】应用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