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17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这本书之前,印度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

到了近现代,印度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王舍城、那烂陀寺等都是根据这本书的记载而发掘的。

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

A.《西游记》B.《马可·波罗行纪》C.《大唐西域记》D.《史记》

2.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秦朝——孝文帝改革——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B.汉朝——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C.唐朝——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D.元朝——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

3.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4.学习了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

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分裂走向统一B.繁荣与开放C.文明的曙光D.巩固与危机

5.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A.释迦牟尼B.鉴真C.法显D.玄奘

6.四位同学在看完动画片《西游记》之后有如下叙述,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甲:

唐僧带回的除了经书还有佛像、花果种子

B.乙:

唐僧去的“西天”实际上是今天的印度半岛

C.丙:

别看他带回了这些经书,实际上没人看得懂,因为那都是梵文写成的

D.丁:

叹,你别说,唐朝的皇帝还真够开明的,外国的东西都敢学

7.下列作品具有“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特点的是()

A.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B.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王羲之的《兰亭序》

8.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状“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

9.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

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三征辽东

10.玄奘前往印度时,印度半岛被称为(  )

A.印度B.印尼C.天竺D.孟加拉

11.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  )

A.隋朝B.西汉C.唐朝D.秦朝

12.唐朝后期,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的是(  )

A.黄巢B.朱温C.杨国忠D.广平王

1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下不属于武则天施政措施的是()

A.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B.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

C.注重减轻人民负担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14.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创立进士科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5.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交融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 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6.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这些现象表明()

A.唐太宗比较重视发展生产B.唐太宗比较注重整顿吏治

C.唐太宗比较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D.唐太宗比较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17.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

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8.《资治通鉴》称隋文帝:

“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

”由此可见,隋文帝(  )

A.崇尚节俭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生活奢侈

19.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B.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内地节度使的权势得到极大削弱D.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0.“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

A.皇帝荒废朝政B.杨贵妃得宠C.发生灾荒D.节度使权利膨胀

21.唐朝时能从外地远距离、大批量运输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  )

A.都江堰的修筑B.筒车的创制C.赵州桥的建造D.大运河的开通

22.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  )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3.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

其原因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D.促进社会发展

24.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字体饱满,用笔肥厚粗拙,内含筋力。

下列属于颜真卿的作品是(  )

A.AB.BC.CD.D

25.如下图,1980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一套关于“鉴真东渡”题材的纪念邮票,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日本B.朝鲜C.台湾D.菲律宾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朝建立后的一天,在长安城内,一名官员,大声宣读朝廷的规定:

“从今以后,读书人参加考试,合格的就可以做官。

”对此,人群中议论纷纷。

材料二: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了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人群中高门权贵的子弟对新规定的态度是什么。

当时出身低微的读书人的态度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时期的这一发明,发挥了什么作用?

除此之外,你认为这一发明还有什么作用?

(3)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的考试制度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如下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河”指什么?

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该“河”的中心在哪里?

(3)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历史意义。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材料三黄巢起义后,宣布“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材料四“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毛泽东

请回答:

(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

写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和起止时间。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4)材料四是毛泽东对朱温的评价,概述朱温的主要事迹。

(5)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是否有关系?

试说明理由。

(6)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悟?

29.识图题

(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皇帝___________。

他曾经在早年帮助自己的父亲___________起兵太原,稳定新王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了“___________”的盛世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措施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

该人物的统治在当时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0.阅读下列材料:

唐朝政策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明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大唐风采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听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

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和同为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开放交流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部编版七下教材

(3)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

(4)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玄奘之前,印度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

到了近现代,印度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王舍城、那烂陀寺等都是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而发掘的。

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是玄奘西行天竺而写的;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D

【解析】A选项孝文帝改革属于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推行的汉化政策改革;B选项指南针发明于北宋时期,南宋时期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C选项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时期,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都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长安城里人口上百万。

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唐历史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长达326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对外实行开放政策,故隋唐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繁荣和开放的时代。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长安出发到达西域、印度的是玄奘;A项是印度佛教的创始人,B项是东渡到日本;C项法显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是东晋时期的人,时间不符合。

故选D。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是根据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的情形,反映的是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由于唐僧在印度多年,熟悉梵文,因此不符合史实的是选项C,而其他三项ABD都符合史实;故选C。

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欧阳询。

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他著名的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碑铭》,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筒车又叫水转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筒车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

因此“它”的主要用途是农业生产,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曲辕犁、筒车。

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唐朝对外关系”,结合课本所学,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不少。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

B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是西汉时期的对外关系,A不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C不合题意;隋炀帝时三征辽东,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

玄奘前往印度时,印度半岛被称为天竺,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玄奘前往印度时”是解题的关键,,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当时印度称为天竺。

1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黄巢深受民众拥护,起义队伍发展到65万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无关。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即位以后,整顿吏治,裁减冗员,故此题选D。

1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因此创立进士科的皇帝是隋炀帝,故选B。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隋朝完成统一是在隋文帝时期,②大运河的开通是在隋炀帝时期,是在隋朝统一之后,不属于隋朝统一的条件,所以②表述错误,其他选项均正确,故选A。

1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特别注重任用贤才,材料中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都体现了唐太宗对人才的重用。

ABD项与材料内容涉及的角度不符。

故选C。

点睛:

关于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知识,需要重点掌握唐太宗采取的治国措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1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

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佛教。

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于古印度。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8.【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可知隋文帝重上节俭。

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崇尚节俭,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1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关于安史之乱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C;其余选项ABD都是正确的,故选C。

2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统治后期,节度使不仅拥有长期受自己控制的军队,还兼管着当地的民政、财赋,很快发展成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隋代大运河。

隋代开凿了一系列运河,西自大兴城(长安)起,北达草原郁,南至余杭。

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

所以唐朝运输大量粮食经洛阳到长安直接得益于大运河的开通。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被誉为“开元盛世”。

2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A、B、C三项是武则天在位期间的统治措施,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4.【答案】A

【解析】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A是其作品,故选A。

2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6.【答案】

(1)权贵子弟非常不满,因为他们失去了依靠门第做官的特权。

出身寒微的读书人非常高兴。

因为他们通过努力,有机会凭借真才实学做官。

(2)改善了用人制度。

还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3)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可以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比较合理。

建议在考试题型上应灵活多样,以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权贵子弟非常不满,因为他们失去了依靠门第做官的特权;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出身寒微的读书人非常高兴。

因为他们通过努力,有机会凭借真才实学做官;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实行,改善了用人制度。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3)开放性题目,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可以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比较合理。

建议在考试题型上应灵活多样,以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27.【答案】

(1)隋朝大运河.隋炀帝。

(2)洛阳。

(3)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意义: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解析】

(1)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赖通波”可知,这是是唐朝诗人皮日休描写隋朝大运河的诗句;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下令开凿的。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隋炀帝时期下令开凿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大运河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等。

28.【答案】

(1)安禄山和史思明。

755—763年。

(2)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安史之乱: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黄巢起义:

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有关系。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到唐朝后期,这一局面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社会动乱不堪,这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6)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反动叛乱,故被称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之久,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安史之乱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依据材料一“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时期朝政腐败,导致人民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就材料一“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由此得出:

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

(3)依据材料二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得出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依据材料三“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得出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4)依据课本所学,朱温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他逐渐控制了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5)依据课本所学,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到唐朝后期,这一局面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社会动乱不堪,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这是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

(6)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反映的是唐朝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导致唐朝逐渐走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

由此得出:

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故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29.【答案】

(1)李世民、李渊、贞观之治

(2)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626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因此,题干中空处依此填写:

李世民、李渊、贞观之治。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原来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晚年称皇帝,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因此,题干中空处依此填写: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唐太宗、武则天。

唐玄宗以前,唐朝经历了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0.【答案】

(1)唐太宗,人才。

(2)藏族,文成公主。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4)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统治者仁政的政策等。

【解析】

(1)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唐太宗即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在用人方面,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文成公主嫁入吐蕃。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活跃,典型事例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以上材料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以及统治者的政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