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2294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docx

秋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附精品知识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本册内容由“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覆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及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均指向联系与变化。

为了强化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四个单元均是从生活中的问题或自然现象开展研究,最终解决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及现象,呈现事物结构与功能、内部与外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统一,揭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科学观念。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光”:

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

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以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地形地貌的变化为主要内容。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按照其能量的来源可归纳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原因。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势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风化,风力、流水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单元从内因到外因,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及其变化,构建地形地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认知。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研究的主题是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计时问题。

本单元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研究太阳、水流、摆等的运动规律;经历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四年级人体呼吸与消化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

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相关器官的结构功能,理解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并由身体健康延伸到心理健康。

单元内容始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给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整个单元的学习是引导学生不断建构的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牢固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使其养成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第一单元“光”

科学概念目标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

能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验证光的传播方式。

●会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能利用镜面反射实验,推测反射光规律,并预测反射光位置。

●会做棱镜分光实验,能推测彩虹的颜色序列并制作彩色轮。

●能自制潜望镜并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光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地貌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多样的地形。

●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抗震防灾是有方法可循的。

●人类的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有些活动对地球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则是消极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整体样貌。

●能描述典型地形地貌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做出猜测。

●会做地震、火山喷发、风蚀岩石、降雨侵蚀土地以及植被对侵蚀的影响等模拟实验。

●会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来搜集信息,作为科学解释的证据。

●能基于搜集到的证据,运用科学思维,进行科学解释并展开科学论证,最终形成科学结论。

●能反思学习过程,不断调整、完善认知结构,感知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会用科学记录单的方式表达想法,作为学习反思、形成科学解释的重要依据。

科学态度目标

●具有不断探索地球表面形态变化原因真谛的兴趣与愿望。

●敢于提出猜想,并尝试通过实证的方式证明猜想的正误。

●具有尊重证据、乐于与同学基于证据展开科学论证的品质。

●愿意交流与反思,感受集体智慧的优势。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探索、了解自然带来的可能与便利。

●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应自觉保护环境。

3.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科学概念目标

●燃香、水流在-定情况下匀速变化,单摆具有等时性。

这些具有周期性运动特点的事物可以用来计时。

●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主要依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和记录燃香长度变化的信息。

●能辨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可变因素。

●能预测和测试怎样改变一个可变因索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能解释结果并能总结可变因素是如何改变、影响实验结果的。

●会用图表等记录、整理、交流信息。

●会设计、制作和改进“水钟”“摆钟”等简易计时器。

●能通过阅读和研究科学资料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探究时间以及计时工具的兴趣。

●意识到重复实验证实结果的重要性。

●欣赏前人在测量时间和解释自然现象方面所做的贡献。

●初步体验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社会的需求是计时工具发展的动力。

●体会计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意识到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4.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科学概念目标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各部分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骨、关节、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身体的各种运动。

●心脏、血管、血液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承担体内物质的运输。

●脑、脊髓、神经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它们相互配合,指挥人体对环境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脑是神经中枢,管理人体绝大部分的生命活动。

大脑可以帮助我们控制情绪。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

●身体的一个系统或器官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

●充足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愉悦的心情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

●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益于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利用有关数据对自已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估。

●能根据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有效信息获得问题的答案。

●能基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学习,用制作模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

●能运用模拟实验研究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系统内各器官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能基于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从系统和联系的角度分析保护脑及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身体的有效策略。

●能基于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特点及自己身体健康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身体健康行动计划。

科学态度目标

●对人体能协调有序地完成各种工作具有持续的研究兴趣。

●能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对自己体质健康状况做出真实而客观的判断。

●能真实描述自己的生活习惯,并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变自已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愿意与同学分享资料,在合作中构建新知。

●愿意与同学交流,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接受不同观点。

●能够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宣传海报、制作人体器官模型及制订健康行动计划。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

●知道珍爱自己的身体,保护身体健康。

●能够用所学的人体有关知识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形成健康生活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落实实验材料,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收集和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本册每个单元各有7个教学内容,共计28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一般需7课时,加上单元学习总结,每个单元需10课时,四个单元需40课时,期末复习一般需10课时,初步估计一学期需50课时左右。

周次

起止日期

预定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备注

1

9.1-9.4

始业教育课

2

9.5-9.11

1-1有关光的思考

1-2光是怎样传播的

机动

3

9.12-9.18

1-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4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机动

4

9.19-9.25

1-5认识棱镜

1-6光的反射现象

1-7制作一个潜望镜

5

9.26-10.2

第一单元学习总结

国庆节放假

6

10.3-10.9

2-1地球的表面

2-2地球的结构

机动

7

10.10-10.16

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机动

8

10.17-10.23

2-5风的作用

2-6水的作用

2-7总结我们的认识

9

10.24-10.30

第二单元学习总结

期中复习和检测

10

10.31-11.6

3-1时间在流逝

3-2用水计量时间

3-3我们的水钟

11

11.7-11.13

3-4机械摆钟

3-5摆的快慢

机动

12

11.14-11.20

3-6制作钟摆

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机动

13

11.21-11.27

第三单元学习总结

4-1我们的身体

14

11.28-12.4

4-2身体的运动

4-3心脏和血液

4-4身体的“总指挥”

15

12.5-12.11

4-5身体的“联络员”

4-6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

机动

16

12.12-12.18

4-7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第四单元学习总结

17

12.19-12.25

期末复习

18

12.26-1.1

期末复习

19

1.2-1.8

期末复习

20

1.9-1.15

期末复习

21

1.16-1.22

期末考核

注:

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2021年最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电灯、萤火虫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

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当白光进入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3、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4、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6、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

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7、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8、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9、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

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

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

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①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以构造运动为主,还会有地震、火山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让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水、风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得地形削高填低趋向平坦.”

4、我们现在看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沉积岩

砾岩、砂岩、页岩

变质岩

大理岩、板岩

5、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7、地震震级较大时会使地表形态重塑,由于地震成因不同,形成的新的地形也不同。

地震有很多类型,有的使地壳断裂,就形成了断崖,还有的使地壳隆起,形成了新的山丘,还有就是地壳断裂,形成峡谷,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有可能地壳下陷,使山丘变成平原。

8、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气温、重力、动植物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9、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叙尔特塞火山岛、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10、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

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但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11、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1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备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

14、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如敦煌地区的雅丹地貌是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

15、水的作用,降雨和河流会对地表产生影响,如黄土高原的沟壑是由于水(降雨)的作用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的。

16、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7、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8、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19、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20、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2、流水、风、冰川、海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23、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2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太阳光影子的变化)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

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细。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动的幅度)无关。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

1、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健康包括: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健康四方面内容。

3、从出生到死亡,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地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

4、影响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遗传、饮食习惯、营养、生长环境、运动锻炼等。

5、青少年时期,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会促使肌肉、骨骼发生变化。

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6、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大部分。

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7、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

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方式不同。

如肘关节和肩关节。

8、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

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9、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发育和运动又紧密关联着。

经常参加活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10、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脏、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11、在身体休息状态下,特别是睡眠的时候,氧气的需要量减少,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会

减少,心脏会得到较多的休息。

所以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2、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研究发现,人的心脏可容纳约0.5升的血液。

虽然心脏收缩时挤出来的血液不是所有的血,但也有一定的量。

假设挤出的量是0.2升,按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计算,钟从心脏送出的血量就约有15升,乘60,就可以知道一小时输出的血量约有

900升。

13、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

14、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

脑与脊髓相连。

脑和脊髓联系着的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脑是身体的“总指挥”,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脑的不同区域控制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15、我们的脑是柔软而又脆弱的,它需要颅骨来保护,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要让脑受到剧烈撞击。

16、脑需要适当的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大脑保持活力的前提,此外,学习一门功课时间过长,也会让大脑感到疲倦,这时适当地活动身体或是听听音乐,都可以让脑得到休息。

17、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

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18、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并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系统所组成。

全身各系统、器官和细胞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功能。

19、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当人体受到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

20、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情绪会损害身心健康。

21、人的情绪、意志、行为是可以控制的。

22、勇于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