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252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奶牛饲料与营养书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第三章奶牛营养代谢与调控

反刍动物在人类食物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奶牛给人们提供牛奶和牛肉时,奶牛消化道内存在着食物链上一个细小环节,那就是瘤胃微生物活动。

这是奶牛在自然生态环境中长期进化的结果。

成年奶牛身体高大,需要大量营养以维持生命和哺育后代,自然发育了能够贮存大量食物的消化道。

为了逃避天敌,它必须匆匆采食,然后躲在安全处将摄入的粗饲料吐出(逆呕),经咀嚼再吞咽,并利用瘤胃微生物消化(反刍),从而形成了能充分利用各种类型饲料的能力。

奶牛独特的消化系统使其与瘤胃微生物互利共生。

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利用奶牛瘤胃这样一个有利环境生存,降解植物细胞壁、纤维、非蛋白氮等,并利用降解物生产能量和蛋白来繁殖自身;

而奶牛则由此获得更丰富的营养,通过真胃消化和小肠吸收利用而维持生存,并大量生产牛奶。

多年来,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将奶牛产奶作为第一追求目标。

由于奶牛品种改良和饲养方式的改进,奶牛的生产性能越来越高,集约化饲养使奶牛日粮中含有很多有助于提高产奶量的精饲料(如淀粉和脂肪类高能量饲料以及饼粕等蛋白饲料),但是如果日粮配合不平衡或饲喂方法不当,奶牛身体健康、生产性能以及瘤胃功能都会因此受到损害。

因此,只有全面理解瘤胃功能及营养物质的消化生理过程,我们才能发挥奶牛复杂的消化系统的作用,维持正常的瘤胃环境,保持奶牛健康,提高生产水平。

第一节动植物体组成成分及其差异

在研究奶牛营养代谢和消化功能之前,有必要对动物体和植物体的体组织构成和转化作简单了解。

一、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元素构成

在已知的许多化学元素中,就植物和动物而言重要的只有20种。

其中碳、氢、氧、氮、钙和磷六种元素就占植物或动物体组成的98.5%;

其余的仅少量存在,由微量到0.5%不等。

这些元素在动植物体中都扮演着不同的作用。

其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

钾、硫、钠、氯、镁、铁、碘、氟、硅、锌、镍、钴、铜、锰和铬。

其中的一些虽然量很微,但却是维持生命和良好生长所不可缺少的。

有些元素在体内的功能至今尚未明了。

二、动物体和植物体的化合物差异

由以上元素结合在植物体内可形成大量不同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分为六类:

水、灰分、粗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也被称为醚浸出物)和维生素等其它化合物。

图3-1示意了在植物化合物分析时的分类情形。

水和灰分为无机化合物,其余的为易燃的有机化合物。

图3-1饲料养分的分类

(一)水

水,由氢和氧组成,是动植物所必须的化合物。

水在动植物体内的含量依动植物种类、生长时期、组织部位等不同而不同。

生长期植物含有70~80%的水分,在动物体则高达70~90%。

如从发育时期看,刚受精的牛胚水分在95%,新生犊牛74%,成年母牛60%;

从组织部位看,奶牛血浆含水90~92%,乳汁85.5%~89.5%,肌肉72~78%,骨头45%,而牙齿珐琅质含水仅5%。

水在动物体内有几个重要的功能:

它支持动物体组织以增强弹性和硬度,作为溶剂协助分解食物,运输食物和废物,维持体内渗透压,防止体温的过大变化。

水也可以分解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很容易与其他化合物结合。

任何影响水的正常摄入的因素,都会导致动物体的代谢紊乱。

因此,任何时候水都应大量供应动物。

(二)干物质

干物质是物质在100℃或100℃以上进行加热至恒重时的残留物。

损失的量代表湿度或水分。

干物质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灰分或矿物质:

是饲料中的无机物部分。

燃烧干物质,当有机物被烧尽时剩余的物质叫做灰分或矿物质。

一般地饲料中都含有相当多的灰分。

在动物体内骨的组成大部分为矿物质,而其它体组织的干物质,平均而言,矿物质含量为7.1%。

然而,人们并不明了这些无机物在体内的分配情况。

动物体内最可能缺乏的重要矿物质有钙、镁、钾、钠、铁、磷、氯、氟、碘、硫、铜和钴。

而硅、锰、镍和锌通常有足够的数量供应。

矿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是巨大的。

(1)它们为新组织,特别是骨骼和乳汁的形成提供矿物成分。

这对犊牛、生长母牛和泌乳母牛而言尤其重要。

(2)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渗透压。

细胞膜具有半透性,各种体组织细胞从淋巴以及相邻的其它细胞吸收营养,为了维持细胞原生质正常环境,淋巴液以及血液的渗透压必须保持基本的恒定。

稳定的渗透压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溶液中的矿物质。

(3)矿物质有助于维持体内必须的离子浓度。

如果不能维持正常的离子浓度,体内某些重要的反应将不会发生。

不同的矿物质解离和产生可保持理想的离子浓度。

(4)矿物质可维持体内的中性环境。

体内的分解代谢不断地产生酸性物质,尤其是碳酸盐和磷酸盐,易于增加血液的酸度。

由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则可起到部分的中和作用,其次血清中的盐类,尤其是磷酸钠、碳酸氢钠,在维持中性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

血液中有大量短链脂肪酸的盐类,对酸碱平衡也有重要影响。

(5)矿物质还有助于呼吸和代谢。

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到达身体各部的载体,而铁是血红蛋白有机的组成部分;

甲状腺素是甲状腺分泌的重要激素,可以影响全身细胞的代谢率,而碘是甲状腺素的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6)在某些物质进入溶液时,也需要矿物质的协助。

例如,特定的蛋白质只有在稀释的盐溶液中才可溶解。

一些矿物质也可帮助其消化,特别是脂肪和蛋白质,还有一些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中起作用。

其解离为离子的能力、导电能力,与生命化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有机物

有机物是干物质中除灰分以外的部分。

有机物可分为三个部分: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1.蛋白质:

饲料中的粗蛋白不能被人们直接测定。

通常的分析方法是测定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特殊的蛋白质系数,一般为6.25。

蛋白质的组成:

所有蛋白质都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有许多还含有硫、少数含有磷和铁。

蛋白质分子非常复杂,仅极少数组成被人们确知。

如血红蛋白的分子式为C758H1203O218N195S2Fe。

蛋白质结构:

一般地蛋白质分解时会产生氨基酸,这表明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

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没有两个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完全相同。

一些蛋白质含有动物体所没有的重要氨基酸。

这在营养学研究上很重要,因为单胃动物不能合成这些氨基酸,而它们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必须由饲料补给。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功能是肌肉的主要成分,同时修复活组织的消耗,供给奶牛产奶,也可用于提供能量。

非蛋白氮:

饲料中含有大量含氮物质,它们不构成蛋白,而且很少有复杂的分子结构。

这些化合物最重要的有酰胺、胺、氨基酸、尿素和核酸。

由于植物是利用这些化合物制造蛋白的,在幼嫩和生长期的植物体内可发现大量的此类化合物。

动物则是利用氨基酸在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非蛋白氮不能被单胃动物所利用,然而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可以利用这些含氮化合物合成完全蛋白质。

因此,即使饲料中不含这些氨基酸,非蛋白氮也可作为奶牛体内营养的一部分,在瘤胃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协助下将其转化为菌体蛋白质。

奶牛再消化这些细菌、纤毛虫等来保证蛋白质需要。

所以,对奶牛而言不必像猪鸡一样大量饲喂较高质量饲料蛋白质。

2.碳水化合物:

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饲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植物,碳水化合物构成其干物质的75%左右,成为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通常占日粮总能量的60%~70%),并是牛奶中脂类和乳糖的最初前体。

而动物体内则主要为葡萄糖和糖原,且只有较少的数量,约占身体结构的1%,存在于肝脏、肌肉和血液中。

碳水化合物可分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

纤维素是由许多β-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相连而成的直链多糖,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通常与木质素伴随存在或单一存在,粗饲料中纤维素含量为25%~40%,消化率约为65%;

半纤维素主要由聚戊糖和聚己糖所组成,半纤维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与木质素紧密联系,大量存在于植物的木质化部分;

木质素并非碳水化合物,而是一种高分子苯基-丙烷衍生物的复杂聚合物,木质素常与半纤维素或纤维素伴随存在,共同作为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木质素不仅本身不被消化,而且还影响其他营养物的消化利用,植物愈老,木质素含量愈高。

寄居在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将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为奶牛提供能量。

同时,对于奶牛等反刍动物来说,粗糙的纤维能促进反刍,提高唾液的分泌量。

日粮中纤维的缺乏常引起乳脂含量降低和消化紊乱(例如真胃移位及瘤胃酸中毒等)。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分为水溶性(包括单糖、双糖、低聚糖和一些多糖)和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多糖(如淀粉)。

可溶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和双糖(蔗糖和乳糖),可在瘤胃中迅速发酵,并在某些饲料中占有相当比例(如糖蜜、糖用甜菜、高糖玉米粒以及乳清粉等)。

不同种类的牧草含糖量不同。

新鲜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含糖量差异较大,可达10%(以干物质为基础),而干草和青贮饲料则由于发酵和呼吸作用,糖含量较低。

同时,不同饲料所含的水溶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种类亦不相同,如温带牧草贮存在茎、叶中水溶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呋喃葡聚糖,而豆科植物则为半乳聚糖,β型葡聚糖已在大麦的糠麸中、燕麦及黑麦草的细胞壁中发现。

淀粉是谷物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贮存形式。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在瘤胃中迅速降解,并可提高奶牛日粮的能量水平,增加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

但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不能有效刺激反刍及唾液的产生,而且,过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还可能影响纤维的发酵。

据报道,日粮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超过45%~50%或少于25%~30%,均将影响产奶量。

脂肪:

在营养方面脂肪并没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重要,但也扮演一定作用。

肉畜可大量地合成并贮存脂肪,但在奶牛饲养中必须加以限制。

饲料中脂肪的测定,可采用乙醚提取法,使脂肪及其相关物质溶解,产生所谓的乙醚浸出物,不仅含有脂肪,而且含有色素、树脂、胶和蜡。

脂肪的结构: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

它们含有和碳水化合物相同的元素,但氧的比例较小,碳和氢的比例较大。

脂肪的功能:

动物体中的脂肪是能量的浓缩形式,由于它每单位重量含有比其它营养更多的能量,故是体内能量贮存的最适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也有特定的结构功能。

其它:

在植物还含有维生素、叶绿素、植物激素等其它营养成分,虽然量很微,但却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和激素也是动物体所必需的。

三、由元素到牛奶的转化

由元素到牛奶的转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链过程。

牵涉到自然界物质流(如碳、氮、磷、硫等)、能量流(如化学能、热能、生物能等)和信息流的走向和再生。

必须有处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同生态位上的生物体协同参与,共同完成。

植物(粮食和饲料作物)作为这一生物链的初级生产者,具有同化二氧化碳和固氮的作用,同时吸收各种矿物质元素,合成植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植物脂肪、蜡质等。

瘤胃微生物则既是消费者又是次级生产者,在这个食物链上起一个中间代谢者的作用,奶牛则为高级消费者,通过消化食糜和瘤胃微生物,最终合成牛奶,牛肉等复杂的高级食品,为人类享用。

从元素到牛奶,动植物体内元素及化合物转化情况可用图3-2简单示意:

图3-2从元素到牛奶,动植物体内元素及化合物的相互转化(PaulM.Reaves,etc.,1963.9)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奶牛等反刍动物的参与,可以使单胃动物和人类不能利用的大量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如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人类仅能利用其籽实部分,这仅相当于它们转化太阳能的25%。

其余75%(秸秆、秕壳等)就得白白浪费掉。

但若经奶牛利用,则70%可以被人类利用(如图3-3)。

图3-3草食动物在人类食物链的作用

当然,不同阶段的奶牛其转化饲料为体组织的效率不同,因饲料种类和诸多因素影响,某些成分也可有少许变动(如表3-1)。

表3-1不同阶段奶牛身体和牛奶成分的变化

年龄或体况

体重

脂肪

蛋白质

灰分

kg

%

初生犊牛

32

74.4

2.5

19.0

4.1

断奶犊牛

205

69.0

9.0

18.0

4.0

配种时母牛

500

60.0

17.5

4.5

优等阉牛

480

53.5

26.0

17.0

3.5

牛奶(含乳糖4.7%)

--

87.7

3.6

3.3

0.8

据M·

恩兹明格资料。

第二节奶牛的消化特征

一、奶牛的消化系统

与单胃动物相比,奶牛的消化系统较为复杂,主要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为口腔、咽部、食道、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小肠、盲肠、直肠和肛门(如图3-4)。

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腺、胆囊和肝脏。

瘤胃内微生物类群分泌大量的酶,参与饲料的消化,也可看作奶牛消化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如图3-4牛的消化系统

以下对几个重要部位分别加以叙述。

(一)口腔

奶牛口腔由唇、齿、舌以及上下颌、左右咀嚼肌等组成。

其中唇、齿、舌是重要的摄食器官;

齿、舌和咀嚼肌执行咀嚼功能,在舌咽的配合下完成吞咽过程。

奶牛的唇不灵活,亦无上门齿,仅有一层厚而坚韧的齿板结构。

幸运的是奶牛有长而灵活的舌头,其上还覆盖有许多粗糙的乳状突起(倒刺),适于卷食草料。

但由于奶牛采食粗放,很易将铁钉、短铁丝等粗硬杂物一并吞下,所以饲喂一定要格外小心。

(二)咽及食管

咽是控制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一个枢纽结构。

它开口于口腔,依次为食道、鼻咽孔、耳咽管及喉。

食管系指咽部至瘤胃之间的通道,成年奶牛长约1m,负责将咀嚼后的食物或水送入瘤胃,以及将瘤胃中未经消化的食糜通过逆呕再返回到口腔。

新生犊牛具有食管的延续部分--食管沟,可通过特殊的食管沟反射将乳汁直接送入瓣胃和真胃。

(三)胃

奶牛有四个胃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前三个胃室因没有胃腺分布和消化酶分泌,故合称前胃。

只有皱胃有消化腺,可分泌消化酶,类似于单位动物和人体的胃,故称真胃。

各胃室的连接及内部构造如图3-5。

成年奶牛胃总容积可达252L,各部分的平均容量为:

瘤胃202L,网胃8L,瓣胃19L,皱胃23L。

而加上小肠66L,盲肠10L,大肠28L,整个消化道总容积约为356L。

可见胃在整个消化系统中占有较大比例(约71%)。

这种结构使奶牛与单胃动物之间在营养学上存在两个主要区别。

其一是胃的总容积特别大,为容纳大量营养物质提供了足够空间;

其二是瘤胃内营养物质和厌氧的环境为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群体提供了十分理想的生存条件。

图3-5牛胃内部构造(西北农业大学等绘,家畜解剖图谱,1978)

1.瘤胃是奶牛接纳食物的第一胃室。

由背囊、腹囊和前后的背、腹盲囊构成,背囊和腹囊被柱状肌肉所分隔。

成年母牛瘤胃可容纳100~120kg饲料,自然状态下占据牛体整个腹部左侧和右侧下半部。

瘤胃借助柱状肌肉的收缩可进行规律性蠕动,瘤胃壁粘膜还有大量的瘤胃乳头,可大大增加瘤胃内壁的表面积。

这都有利于瘤胃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瘤胃最大的作用是它内部生存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原虫,它们可产生分解纤维素的胞外酶,从而帮助反刍动物发酵并消化纤维饲料,有“活体发酵罐”之称。

瘤胃微生物发酵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多聚物的结果,是将其转化为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的挥发性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形成菌体蛋白(含原生动物),这些作为营养再提供给宿主动物。

2.网胃是奶牛的第二胃室。

由瘤---网褶将其与瘤胃分开。

网胃由许多形似蜂巢的网状小房构成,故又称“蜂巢胃”。

瘤胃和网胃功能相近,其间的内容物可相互交流,故又可合称瘤网胃。

网胃有控制瘤胃食糜流出的作用,只有当食糜颗粒的直径小于1~2mm时,方可流入瓣胃。

3.瓣胃为奶牛的第三胃室,呈圆形。

其间由100多片瓣胃叶构成,俗称“百叶”。

其作用类似一个过滤器,主要是重吸收食糜中的水分、有机酸和部分矿物质,同时对食糜起研磨和进一步发酵的作用。

4.皱胃是奶牛的第四胃室,由胃体部、胃底部和幽门部组成,内壁折叠形成许多皱褶,由于它富含腺体,可分泌盐酸和大量的消化酶,可对饲料营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消化和吸收。

(四)肠道

奶牛肠道主要由小肠、结肠、盲肠和直肠组成。

其中小肠特别发达,成年母牛长约35~40m,主要负责营养物质的吸收;

结肠长10~11m,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盲肠是小肠和结肠联结处支生的一盲囊,长不足1m,内有微生物活动,但由于瘤胃的存在,其作用不像单胃动物的那么重要。

总之,由于牛的肠道较长,约为体长的27倍,加之胃发达,食物在消化道内存留时间较长,因此,奶牛对饲料营养的利用率很高。

二、奶牛的消化生理过程和特殊现象

消化一词,就其狭义而言,是指在动物体内将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纤维等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足以能被动物吸收的微小单位的过程。

在奶牛而言,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物理消化、微生物消化和皱胃化学酶消化三个方面的活动。

为了方便起见,下面按部位分区分别叙述。

(一)口腔区

饲料在奶牛的口腔内主要进行物理消化。

在口腔区所发生的三个物理过程是采食、咀嚼和开始吞咽。

牛采食时,舌头拉长伸出口外,利用粗糙的乳状突起将草料卷入口腔,由唇、齿配合将长草扯断或切断。

在咀嚼肌牵拉下,由臼齿将食物反复咀嚼、磨碎、搅拌,混之以唾液浸润,参之以少量的酶类消化,形成即将下咽的食团,由舌运至口腔后部。

这时,产生随意或不随意的吞咽反射。

当食团通过咽部时,由于喉的反射性关闭而使呼吸暂时停止,最后完成吞咽而使食团进入胃区。

在这个过程中,牛的舌头起了三重作用:

(1)舌的运动可将食物送到口腔不同部位以供咀嚼,并使之与唾液混合最后形成食团;

(2)舌面的味蕾可为奶牛选择性摄食提供一种神经调节,如食物适口性不良,味蕾的神经冲动会使奶牛做出停止采食的反应;

相反,适口性好的食物会刺激奶牛的食欲而大量采食。

牛的舌尖和舌的后部味蕾丰富而中部甚少;

(3)舌将充分咀嚼和调制的食团送达口腔后部刺激咽部神经感受器,触发吞咽过程并将食团咽下。

在口腔消化中,唾液腺功不可没。

唾液腺是可分泌唾液的网状组织。

主要的三对唾液腺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由于采食和反刍,使奶牛每天咀嚼40000~45000次,分泌唾液达100余升。

唾液对消化所起的作用包括:

(1)润滑作用。

唾液有助于咀嚼、形成食团和吞咽;

(2)缓冲作用。

唾液中含有大量碳酸氢盐可作为缓冲剂,在调节瘤胃pH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营养作用。

唾液含有相当多的尿素、粘蛋白、磷、镁、氯等矿物元素,可作为营养被瘤胃微生物利用;

(4)消泡作用。

唾液可起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有助于防止瘤胃气体大量积聚而臌胀。

(5)唾液可溶解饲料的许多化学物质而能使味蕾产生味觉;

(6)唾液对口腔粘膜有保护作用。

(二)咽及食道区

饲料在咽及食道区很少停留,也谈不上进行消化。

如前所述,咽的结构复杂,吞咽时,鼻咽孔由于软腭上举而反射性关闭,会厌软骨受舌根后移的压力翻转将喉盖住,这样可使食物进入食道而防止任何饲料进入气管。

食道仅是一个起输送作用的肌肉管道,其肌肉组织在神经支配下可产生单向的蠕动(包括采食时的下行蠕动和反刍时的上行逆呕)。

(三)胃区

饲料的消化主要在胃区进行。

物理消化、微生物消化和皱胃化学酶消化三个方面的活动在胃区均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饲料的消化是这三个方面相互交织、综合作用的生理过程。

1.反刍活动

反刍是反刍动物一种独特的生理活动或现象,也是瘤胃中进行的主要的物理消化。

前已述及,奶牛天生采食粗放,饲料未经充分咀嚼便匆匆咽下。

但饲料咽下并不等于完成了采食全过程而可以进入后段消化,饲料能否顺利通过瘤胃还要受食团颗粒大小的控制。

因此,作为对采食的补偿奶牛发展了反刍功能。

奶牛反刍多发生于采食半小时以后,贯穿于两次采食之间。

反刍时,奶牛自瘤胃逆出食团至口腔并反复咀嚼,每个食团经咀嚼约1分钟后再咽下。

奶牛每天的反刍时间为8小时或更多。

反刍花费的时间因日粮的性质而不同。

粗糙而含纤维多的日粮需用反刍时间较长,而优质牧草含纤维较少无需经过过多咀嚼即可快速通过瘤胃。

反复咀嚼并不能提高消化率,但它可以使奶牛由瘤胃进入后段消化道的食物数量大大增加,因为饲料颗粒必须经过反刍、咀嚼才可以减小到能够通过瘤网胃的程度而排空。

2.瘤网胃微生物消化

这是饲料在胃区进行的重要消化活动之一。

我们已经知道瘤胃是一个大的发酵罐,其内生活着大量细菌、原虫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密切组织、相互制约形成了复杂的瘤网胃生态系统,分别消化不同类型的饲料和养分。

因此,日粮种类与性质、饲喂方式、饲料颗粒大小、饲喂次数、季节等各种外界和人为因素都会影响瘤网胃微生物的活动和产物量。

简单地说,瘤网胃微生物主要起着两方面的作用:

(1)在瘤网胃微生物的作用下,饲料内约70~80%的可消化干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网胃内消化,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CO2、CH4和NH3,并合成微生物蛋白质,为奶牛提供60~80%的能量需要。

(2)瘤网胃微生物与宿主之间有着真正的共生关系,它们利用自身产生的各种酶类将奶牛采食的饲料分解,然后合成完全蛋白质(含有所有的必须氨基酸)、维生素C、K和所有的B族维生素,最后又为奶牛所利用。

因此,瘤胃(包括网胃)的消化代谢在反刍家畜的整个消化代谢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嗳气:

这也是反刍动物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

由于瘤胃微生物的连续发酵活动,使得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比单胃动物多得多的气体,主要为NH3、CO2、CH4等。

NH3可以被瘤胃壁吸收或被瘤网胃微生物进一步利用合成氨基酸,而CO2和CH4等除一小部分可通过瘤胃壁被吸收入血经肺呼吸排出外,大部分则必须经嗳气及时排出。

奶牛在正常情况下,嗳气可自由排出,但在春秋季节饲喂大量青草(尤其是含有大量苜蓿等豆科牧草)时,或高产奶牛泌乳盛期饲喂高精料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嗳气情况,以免发生瘤胃臌胀。

3.皱胃化学酶消化

在这方面与单胃动物基本相似。

皱胃的胃底部和幽门部分布有丰富的腺体,可分泌多种胃蛋白酶原和脂肪酶,同时大量分泌胃液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和脂肪酶,从而将来自于前胃的食糜连同微生物一起消化分解,并部分吸收入血送达肝脏。

随着消化的进程推动食糜继续下行至小肠。

新生犊牛前三胃很小,消化主要靠真胃,与其说是反刍动物还不如说像单胃动物。

犊牛摄取奶汁通常绕过第一、二胃室,经由食管沟直接进入皱胃,这时皱胃产生能够消化乳汁的凝乳酶和其他化合物。

如果犊牛喝奶过快或呛奶,则奶汁可能进入不能得到适当消化的瘤胃而引起犊牛消化系统失调。

另外,犊牛哺乳也会补偿因瘤胃功能不全而需要从体外摄取的某些必须氨基酸、维生素。

随着犊牛逐渐啃食饲草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