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255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肥料生产和应用现状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

据2004年的统计,生物肥料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如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等已成为肥料的主力军,其用量超过150万t,约占我国生物肥料年产量的3o%,而这一数字还呈不断上升趋势。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人,微生物的作用和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将会更为突显。

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含义、特点、标准类型及研究、行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土壤生物肥力、微生物在土壤生物肥力形成和维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1.定义:

微生物肥料[2](英文名称:

microbialmanure)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活细胞制备而成的肥料。

主要有根瘤菌剂、固氮菌剂、磷细菌剂、抗生菌剂、复合菌剂等。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生物肥料制品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

一方面从狭义上讲,仅仅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来促进植物吸收养分,提高产量、质量等(以研究的很彻底的根瘤菌为主);

另一方面,一些微生物不仅从提高植物营养物的供应量,还可以分泌植物激素等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等(以PGPR菌肥为主)。

2.特点类型、标准及作用:

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而微生物本身又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等特点。

此方面知,可以不断地分离、纯化、鉴定、复壮等方法保持并不断提高微生物菌的活力,更大可以用到转基因技术等挑选并培育优良品种,甚至创造符合需要的新品种。

从资源环保方面,我们又可以做到利用微生物肥料的无毒、无害的性质来减少化肥的施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微生物肥料的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传统的和现代的两种。

传统的微生物肥料重在提供营养元素和改良土壤环境(固氮菌等),现代的微生物肥料是在当代的农业环境下产生的,单一的菌肥已不再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7],微生物肥料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故由单一肥和复合肥构成(多由抗生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等组成,可查询PGPR复合菌肥知)。

成品技术指标对各种菌肥的液体固体和颗粒3种剂型均作出了规定其中液体的活菌数》5~12亿/ml,固体活菌数为》1~3亿/ml,颗粒活菌数为》1~2亿/ml,这规定对细菌是适宜的但对个体较大的真菌往往不易达到。

有效活菌数[10]作为菌肥的最主要指标应根据各具体菌株的肥效繁殖速度和一般存活时间等来确定即它应由各生产厂根据本厂的菌株组来确定应是各企业的产品质量指标而不能作为一般定义的菌肥的国家统一质量指标。

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主要靠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完成。

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物质转化和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

因此,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及周围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包括温度、水分、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土壤中其他土著微生物的排斥作用等。

赵兰凤等[4]通过盆栽试验,以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肥作为对照,研究了生物复混肥施用量对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及玉米和油麦菜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生物复混肥的施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

张辉等[5]通过对比化肥、有机肥、生物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田间试验效果,表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同时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速效养分的释放。

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用于拌种、作物蘸根、叶面喷施、秸秆腐解和堆肥发酵等。

作为一项新的农业措施,其在改善作物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6]。

微生物肥料旨在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改善植物根际微生物环境,改善土壤,提高肥力;

提高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提高植物自身抗逆性、减少病虫害;

增大产量,提高质量;

减少化肥施用量,保护环境。

3.微生物肥料发展的主要技术趋势:

1)微生物肥料品种类型不断增加:

PGPR是研究热点[11],根瘤菌肥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豆科作物和牧草。

微生物肥料研制使用的微生物种类包括了细菌、真菌、放线菌;

产品用途有溶磷、解钾、促生、防病、秸秆腐熟等各种类型,PGPR具有营养、促生、防病、降解土壤污染物的多项功能。

是当前微生物肥料研究的热点。

发达国家重点致力于筛选和利用生物技术构建高效PGPR菌株,研制由PGPR功能的新的新型微生物肥料。

2)加强微生物肥料环保应用研究:

可以以农牧结合为核心,建立农业良性循环生态体系;

同时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杜绝污染,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

还可以实施IPM技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改良农艺措施,推广优质抗虫品种和开展病虫检测预报,完善绿色植保服务体系。

4.生产及应用现状

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流程大体如:

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

当然,这种生产工艺投资大,成本高,菌种不易控制。

所以,在现代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中利用高活性菌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普通复合肥中,提高肥效(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现状及必然性分析

  目前,虽然我国微生物肥料[3]生产尚存在产品活菌数低、品种少、效果不稳定、成本和价格较高等问题。

此外,该产业中存在大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和知识产权受侵害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生物肥料产业化进程,削弱了种植户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积极性。

另外,生产微生物肥料需要先进的机械设备,具备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条件(如专用的造粒设备、干燥设备等),只有研制和生产微生物肥料专用的机械设备,才能有效推动微生物肥料加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大量优质的微生物肥料。

但是,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已跻身世界先进行业,所用菌种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单一菌种肥料外,多菌种和多功能之间的复合以及菌剂与有机和无机物料混合的生物肥料应用越来越广泛。

施用微生物肥料作为一项新的农业措施用于拌种、作物沾根、叶面喷施、秸秆腐熟和堆肥发酵等方面,在改善作物品质、提供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

同时,国家也应进一步完善微生物肥料产品的检验登记及行业标准,政策上大力扶持微生物肥料研发团队,加强微生物肥料在推广环节中的力度,广泛开展科普宣传,为微生物肥料向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从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发展微生物肥料是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也是我国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的现实需要,更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9]。

因此,大力推广微生物肥料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势所趋。

5.发展趋势(前景):

国内外微生物的研究应用都是从在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

我国从国外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制剂以来,先后推广使用“5406”抗生菌肥料、固氮绿藻肥料、VA菌根以及作为拌种剂的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

我国的的微生物肥料行业[3]经过了将近60年的时间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产业,其发展趋势大体为四个方面[8]:

1)由豆科作物接种剂向非豆科用肥方面发展

微生物肥料起源于豆科作物专用根瘤菌接种剂,但我国豆科植物种植面积小且其接种剂易老化变异,故不能形成规模化,因此我国微生物类肥料正在向非豆科粮食类菌剂转化。

2)由单一菌种向复合菌种方面发展

固氮类根瘤菌单一菌种只能对豆科类植物接种,不足以满足现在植物的营养需求,因此研究开发利用固氮菌、解钾菌、解磷菌等制成复合菌种同时向植物提供氮磷钾。

3)由单功能向多功能方面发展

微生物肥料正在由单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提供更多的效应。

4)由无芽孢菌向芽孢菌种方面发展

无芽孢菌抗逆性低,制成液体剂或吸附剂都不耐储存难以形成商品渠道。

因此,微生物肥料今后的发展必然在剂型上要有革新,要求菌种的更新换代.即应选用抗逆性高、能长时间储存的芽孢杆菌属。

6.今后的研究方向:

微生物肥料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质量上、肥效慢、专性强、使用面短、存储短期、易失效等方面,因此今后的研究方面应向以下方面:

1)研究固氮的分子基础,提高固氮能力。

2)利用DNA分子重组技术,改造共生菌,提高其肥效。

3)产生有用的微生物菌株合成铁载体,阻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4)完善微生物肥料肥料的产品标准[9],加强对微生物肥料的质量监督和管理。

总之,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我国微生物肥料必然会有相应的发展,它将成为绿色用肥而进入市场,成为新兴的绿色产业,拥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俊,姜昕,李力,等.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与土壤生物肥力的维持[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4):

1-5.

2.微生物肥料(百度百科).

3.生物肥料的研究----论文----.

4.赵兰凤,李华兴,缑武龙.生物复混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J].土壤,2009,41

(2):

248-252.

5.张辉,李维炯,倪永珍.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

(1):

37-40.

6.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我国微生物肥料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

(1):

l4-l8.

7.薛景珍.对生物肥料的发展和生产应用巾存在阿题的讨论见:

葛诚主编.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其发展.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55~60.

8.吴建峰,林先贵.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9.张红菊.科技日报《规范微生物市场的肥料标准》.中国农业科学院.

10.肖利萍,钟显亮《菌肥特性和微生物肥料标准的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2

11.赵鸿飞《微生物肥料研究和开发的进展》.安徽农学通报,AnhuiA.Sci.Bul1.2006,1

Microbialfertilizerproductionandapplicationsituationanddevelopmenttrend

AbstractBecausetherearemanydifferentkindsofgerms,functionaldiversity,researchandapplicationofpotentialistremendous.BasedonsyntheticanalysisofthemeaningofmicrobialfertilizersinChina,thecharacteristic,thestandardtypeandresearch,industrydevelopmenttrendwasintroducedonthebasisofsoilorganismsfertility,andcorerolemicroorganisms,andlooksforwardto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inourcountryagoodapplicationprospect.

KeywordsMicrobialfertilizer;

Kentucky;

spores;

soilfertility;

Compoundfertilizer;

Applicationstatus;

Developmentprospec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