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562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第3章 章末达标检测.docx

高中生物一轮高效复习全套之第3章章末达标检测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11年汉中质检)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

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混入一些新鲜姜汁中,观察混合物15min后,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

注:

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根据以上姜汁使牛奶凝固的结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B.20℃和100℃时酶的活性低,是因为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缩小温度范围,增加温度梯度才可得到最适温度

解析:

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够使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而低温并不能破坏酶的结构。

答案:

B

2.(2011年孝感检测)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某酶

2mL

2mL

2mL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反应物

2mL

2mL

2mL

A.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解析:

由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在加入甲物质之前反应物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而加入甲物质之后Ⅱ、Ⅲ组反应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说明甲物质对酶的作用是激活而不是抑制。

Ⅰ组反应物的含量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说明60℃的高温使酶失活。

根据Ⅱ、Ⅲ组的单因子变量(pH不同),可以看出Ⅱ组的反应时间短于Ⅲ组,因此,该酶在碱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中性环境高。

从曲线Ⅱ可以看出,35min时,反应物消耗完了,而不是酶失去活性。

答案:

B

3.下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或酶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的曲线,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物质浓度代表的是反应物的浓度

B.图1中当反应进行到30min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

C.适当提高温度,物质浓度达到10mmol/L时所需要时间少于30min

D.图1表示在底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随酶的浓度增加的曲线

解析:

图1中的物质浓度代表的是生成物的浓度;当反应进行到30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反应速率为零;图2表示在底物浓度充足的条件下,反应速率随酶的浓度增加而增加的曲线。

答案:

C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相同

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D.酶在0℃左右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解析:

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是不同的;酶既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也能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低温可使酶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其分子结构,所以酶不会永久失活。

答案:

D

5.(2011年塘沽联考)下列有关ATP的生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B.少数特殊的叶绿素a不断地失、得电子的过程,电能转化成了ATP中的能量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等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解析: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一部分使H2O光解产生[H],一部分使ADP合成ATP;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都有能量的释放,第三阶段生成水时释放的能量最多;少数特殊的叶绿素a不断失、得电子的过程将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光合作用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光能,最终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呼吸作用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于化学能,在某些生物(如萤火虫)体内可以转化成光能;生产者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一部分自身利用,一部分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

因此生产者叶绿体合成的ATP量大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

答案:

C

6.(2011年太原质检)除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外,能够进行碳素同化作用的还有细菌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用下表表示:

类型

碳来源

能量来源

氢来源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O2

细菌光合作用

CO2

硫化氢等

化能合成作用

CO2

化学能

水等

综合上述三种情况,碳素同化作用的总方程式(通式)应当是(  )

A.CO2+2H2X

(CH2O)+2X+H2O

B.CO2+2H2S

(CH2O)+2S+H2O

C.CO2+2H2S

(CH2O)+2S+H2O

D.CO2+2H2X

(CH2O)+2X+H2O

解析:

碳素同化作用的总方程式(通式)中供体[H]应该是H2X,能量来源应当是光能或化学能。

答案:

A

7.(2011年南京模拟)在冬季的人工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不够会降低产量,而提供多余的光照还会浪费资金。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黑藻和台灯进行实验,初步探究合适的光照强度,实验结果记录统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控制的无关变量为光照强度、CO2、温度、黑藻数量等

B.实验记录的氧气量是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

C.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也在升高

D.为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应在100~500W范围内设置多组梯度进行实验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能力。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大小,实验结果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叫做因变量,其他变量都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黑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测得的氧气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在20~200W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升高,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也在升高,但光照强度达到500W时氧气量反而降低,说明适度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答案:

D

8.(2011年南京调研)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某一晴天的光合作用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

B.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

C.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a点,而不是b点

D.植物从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解析:

由题图可知,a点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cd段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CO2吸收量减少,de段光合作用上升是因为温度有所下降,关闭的气孔又张开了,f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时有机物积累最多,超过f点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有机物积累量又开始减少。

答案:

B

9.同位素示踪法是科学家研究有关生化反应的基本方法。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32P标记尿嘧啶,一段时间后在植物叶肉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物质,含放射性物质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B.有光条件下,14C标记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反应,在该结构中含14C的系列产物有14C3、糖类,该结构产生的含14C的产物全部在线粒体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用18O标记的水在适宜光照下浇灌植物一段时间后,空气中的水、O2、CO2含18O

D.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豚鼠的胰腺细胞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含放射性的物质依次出现在细胞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然后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解析:

尿嘧啶是RNA的成分,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中都有DNA,可以转录形成RNA,核糖体的成分之一就是RNA;CO2在叶肉细胞中首先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C5结合生成C3,继而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但这些有机物不会全部被有氧呼吸消耗掉。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H2O中的氧以O2的形式释放,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由反应式可知,H2O中的氧转移到产物CO2中。

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然后依次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经过加工,最后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

B

10.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

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生成量多

C.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解析: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代谢过程;在最适温度以下,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大,光合速率增大;在最适温度以上,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光合速率减弱。

答案:

D

11.

右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②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④过程

解析:

图中①过程是水的光解,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③过程C3的还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了[H]、ATP、丙酮酸;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答案:

D

12.(2011年德阳一诊)右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代表的物质是ADP、Pi

B.B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

C.A过程产生的O,用于C过程的第一阶段

D.B过程实现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解析:

通过图可以推出,A代表光反应,B代表暗反应,C代表呼吸作用,X为ATP,则A错。

B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则B错。

A过程产生的氧气可用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则C错。

答案:

D

13.(2011年汉沽模拟)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粗细相同的长条,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细胞液的平均浓度约为25g·L-1

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液浓度为30g·L-1~9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D.在溶液浓度为50g·L-1时,细胞均因过度发生质壁分离而死亡

解析:

马铃薯的原始长度为5cm,在蔗糖溶液浓度大约为30g·L-1时,长度不变,意味着溶液为等渗溶液。

超过30g·L-1之后,长度缩短,说明发生了细胞失水,且细胞壁也有一定的收缩。

超过50g·L-1之后,马铃薯条还有缩短,说明渗透作用失水更多,在溶液浓度为50g·L-1时细胞是活细胞。

答案:

C

14.(2011年成都调研)下列与矿质元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某矿质元素的含量可确定其是否为必需元素

B.植物缺磷时可首先观察到幼叶颜色异常,呈黄白色

C.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之一是土壤的通气状况

D.施肥后及时浇水能直接促进根系对矿质离子的主动运输过程

解析:

一种元素是不是必需元素,不是以含量来确定,而是以能不能影响到植物的生理活动来确定;磷元素是可再利用的元素,当缺磷时,老叶首先表现缺磷症状;土壤通气状况能影响根细胞的呼吸,从而影响对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施肥后浇水,肥料可溶解于水中成为离子状态,有利于吸收,但是对根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不能产生直接影响。

答案:

C

15.如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

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

A.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人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解析:

曲线表示“前者随后者的增大而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大,但前者起点不为0”,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符合该曲线,A项正确;底物浓度为0时,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为0,B项不符合;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速率为0,C项不符合;人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人红细胞对K+的吸收量与O2的浓度无关,D项不符合。

答案:

A

16.如图表示人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其中物质E代表一种或两种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①②③④⑤等过程的相关激素协同作用,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B.⑥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可以增加体内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的数量

C.⑧过程还需要一种固醇类物质作原料,如果此物质缺乏,将导致脂肪肝

D.在缺氧条件下,经过⑨过程产生的物质E是乳酸和CO2,释放的能量较少

解析:

图中的①③为血糖的来源,②④⑤为血糖的去路,调节血糖来源和去路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从而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脂蛋白的合成需要磷脂作原料;在人体内,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

B

17.(2011年南京联考)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体在禁食和安静条件下,a、b、c三种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据图可以判断三条曲线代表的营养物质分别是(  )

A.a为血游离氨基酸、b为血游离脂肪酸、c为血糖

B.a为血糖、b为血游离脂肪酸、c为肝糖元

C.a为血游离脂肪酸、b为血糖、c为肝糖元

D.a为蛋白质、b为血游离脂肪酸、c为肝糖元

解析:

据图可知,a物质的含量刚开始处于稳定状态,随后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后保持稳定,b物质含量持续上升后有趋于稳定的趋势,c物质的含量持续下降趋向于0,对比各选项只有B项中的各物质符合依次的变化趋势。

b为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用于氧化分解供能。

答案:

B

18.(2011年洛阳模拟)如图是人体内糖代谢过程的图解,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与a过程的酶有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分别分布在口腔和小肠中

B.完成b过程需要载体,也消耗能量

C.①一定是肝糖元,④可能是氨基酸

D.i过程一定发生在线粒体内

解析:

a是淀粉消化,需要淀粉酶和麦芽糖酶,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肠、胰淀粉酶和肠、胰麦芽糖酶;b是葡萄糖被吸收;根据c、d可逆,可以判断①是肝糖元,③是丙酮酸,所以④可以代表氨基酸;i过程表示丙酮酸分解,无氧条件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

D

19.(2011年重庆模拟)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对于缩小腹部脂肪细胞的尺寸很有帮助,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双管齐下,要比单纯节食效果好得多,以下是有关“健康、瘦身”的原因与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运动时脂肪代替糖类,成为主要的能源物质

B.合理饮食与加强锻炼可以防止肥胖,肥胖无需治疗

C.只要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人就不会发胖

D.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

解析:

糖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运动时糖类仍然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导致肥胖的原因除了摄入大于消耗外,还有内分泌失调和遗传等因素,由内分泌和遗传引起的肥胖需要治疗。

答案:

D

20.(2011年海淀模拟)科学家在被称为“九北”(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北纬9°)的漆黑的海底深处的火山口附近发现了“人丁兴旺”的生物群落。

这里的细菌能把有毒的废料当“早餐”,能利用硫化氢、铁、氢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来生产葡萄糖,从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这些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A.光能自养型

B.化能自养型

C.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的混合型

D.异养型

解析:

由题目中信息“漆黑的海底”可以排除A、C选项;由于这些细菌“能利用硫化氢、铁、氢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来生产葡萄糖”,因此可判定属于化能自养型。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2分)为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步骤:

①取两支大小相同的洁净试管编号为1、2;

②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1mL20%新鲜肝脏研磨液。

分别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

③将2号试管中的肝脏研磨液加入到1号试管中,振荡摇匀,再置于100℃恒温水浴5分钟,结果未观察到气泡产生。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果分析:

该同学在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交流讨论:

同学们推测实验中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有三个原因。

为了验证推断,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方案①:

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2mL3%新鲜过氧化氢溶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②:

将上述试管温度缓慢降至37℃左右,若此过程中无气泡产生,再向试管中加入1mL新鲜的20%新鲜肝脏研磨液,观察,仍无气泡产生,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

方案③:

若方案①和方案②现象同时成立,则说明________。

(4)在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需控制______等无关变量。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三点:

①高温会使酶失活,即使再降低温度,其活性也不会恢复;②过氧化氢属于不稳定化合物,即使没有酶的催化,在高温下也会分解;③影响酶活性的其他因素要尽量控制在适宜的条件下,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

答案:

(1)探究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高温能否使过氧化氢酶失活)

(2)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或高温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或高温既能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又能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

答案合理即可]

(3)方案①:

高温使过氧化氢酶变性 方案②:

高温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答案合理即可) 方案③:

高温既能使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又能使过氧化氢(在与酶混合前)全部分解(答案合理即可)(4)pH(如答其他答案时必须要包含pH)

22.(8分)(2011年保定摸底)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丙图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一种物质的某种形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细胞是________细胞,该区域的细胞中参与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有________,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ATP的结构有________。

(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是________,其伸缩性比________小,而且是________性的。

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_______。

(3)能进行细胞分裂的是________图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时期是________期,这表明在该时期大量进行了________的合成。

(4)在________图细胞中能观察到图丙所示图像,该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条,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

(5)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能进行________,图乙细胞能进行________。

(填入编号)

①DNA的复制 ②DNA的转录和翻译 ③色素的形成 ④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

解析:

(1)红枫叶肉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较大的液泡,而根尖生长点细胞不具有大液泡,由此可以断定甲图细胞表示红枫叶肉细胞,乙图细胞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

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二者都是参与能量转换的细胞器。

能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ATP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其发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二是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大量失水,使原生质体体积缩小。

(3)图丙中主要展示的是染色体,该物质出现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当观察到该图时,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4)2和4为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要么是相同基因,要么是等位基因。

(5)红枫叶肉细胞不进行分裂,因此不会发生DNA的复制;根尖生长点细胞不含色素,因此不会进行色素的形成。

答案:

(1)红枫叶肉 叶绿体、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细胞壁 原生质层 全透 甲 (3)乙 分裂间 蛋白质 (4)乙 4 aaBB或aaBb (5)②③④ ①②④

23.(12分)(2011年郑州质检)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甲所示,细胞呼吸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M点的含义是________。

在L点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是________mol/h。

(2)乙图反映的是在黑暗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细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及CO2的释放情况,当外界O2浓度为10%时,该植物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________。

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CO2释放量的相对值大约为0.4,而O2吸收量的相对值大约为0.1。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影响甲图中a曲线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绘制下列有关曲线图:

①甲图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在甲图中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提示: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O2的吸收量和O2释放量的关系可用方程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表示)

②在乙图中绘出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浓度的关系。

解析:

甲图中M点表示CO2净吸收量为0,说明此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L点时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量等于依据曲线读出的CO2净消耗量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之和,即1mol/h。

乙图中当外界O2浓度为10%时该植物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说明此O2浓度下植物进行单纯的有氧呼吸,当CO2释放量的相对值为0.4,O2吸收量的相对值为0.1时,无氧呼吸CO2释放的相对值为0.3,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为0.15,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为0.1/6,所以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为有氧呼吸的9倍。

甲图中的P点表示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而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因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吸收量与O2释放量相等,故两曲线应关于x轴对称;绘无氧呼吸CO2释放量曲线时应注意曲线的起止点,曲线应起始于纵坐标的1.0,止于横坐标的10%,并且曲线要下凹。

答案:

(1)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0

(2)只进行有氧呼吸 9 温度

(3)参见下图两条曲线

24.(8分)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代谢示意图(各种反应均有相应的酶催化)。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人研究发现空腹喝牛奶后,人体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

(1)由图1可知,牛奶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多种氨基酸,经吸收进入人体后其最主要的代谢途径是______,因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能否满足机体的需要。

图2所示为空腹时,丙氨酸由肌肉进入肝脏后,主要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作用,并进一步产生了葡萄糖等物质。

(2)请你设计实验,证实空腹喝牛奶时,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否真的不能充分利用。

①提出问题:

空腹喝下的牛奶中的蛋白质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