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67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docx

小六秋季语文培优

 

第一讲基础知识——文学常识

【知识要点】

(一)名著知识:

1、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2、《诗经》:

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论语》: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4、《史记》:

司马迁编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资质通鉴》: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书名的意思是:

“鉴于往事,又资于治道”。

6、四大名著及作者:

《红楼梦》曹雪芹《水浒》施耐庵

《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

(二)名人知识:

1、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圣人:

茶圣:

陆羽诗圣:

杜甫

草圣:

张旭史圣:

司马迁

医圣:

张仲景画圣:

吴道子

酒圣:

杜康书圣:

王羲之

文圣:

孔丘武圣:

关羽

2、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的学说。

《论语》代表类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3、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

4、屈原:

名平,字原,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离骚》。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5、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被称为“诗仙”。

6、杜甫: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

7、“李杜”“小李杜”:

“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与杜牧。

8、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9、初唐四杰:

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其中最出名的为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他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广为流传。

10、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三)其他文学常识:

1、江南三大古楼:

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岁寒三友:

松、竹、梅

3、科考三元:

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4、殿试三甲:

状元、榜眼、探花

5、中国三大国粹:

京剧、中医、中国画

6、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尾联(七、八句)。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7、古代四大美人:

西施(沉鱼)西施浣沙、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杨玉环(闭月)贵妃醉酒、貂蝉(羞花)貂蝉拜月

8、文学四大体裁: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课堂精练】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   )。

 

A、《论语》   B、《庄子》   C、《礼记》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

A、慎于行    B、慎于思    C、慎于言 

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

A、知天命    B、耳顺     C、不惑 

4、“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根据(  )改写的词。

 

A、王之涣的《凉州词》 B、王翰的《凉州词》C、王昌龄的《出塞》D、王之涣的《出塞》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就是现在的(  )。

A.端午节   B.重阳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可怜”的意思是(  )。

 

A.可爱    B.怜惜    C.可惜    D.令人同情 

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  )的诗句。

A.孟浩然   B.贾岛    C.孟郊    D.杜牧 

8、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的文章。

 

A、文天祥  B、辛弃疾  C、范仲淹 

10、“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是(    )的诗句。

A、王勃   B、李白   C、白居易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A、春色   B、梨花   C、雪景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苏轼的(  )。

A、《江城子》    B、《水调歌头》    C、《念奴娇》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出自(  )。

 

A、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B、白居易《江南好》 C、杜牧《江南春》 D、白居易《忆江南》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15.《蚕妇》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绮”读(  )。

 

A、xǐ    B、yǐ    C、qǐ    D、qī

16、下面不是三国故事的是(  )。

 

A、赤壁大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17、在《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将是(  )。

     

A、吕布      B、关羽      C、赵云    D、典韦 

18、《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琵琶记》 

19、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  ) 

A、比赛    B、选取伴侣   C、通报消息   D、娱乐健身 

20、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时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

(  ) 

A、家弟、家妹     B、舍弟、舍妹   C、息弟、息妹  D、堂弟、弟妹

21、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22、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  )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23、鲁迅先生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24、三纲五常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25、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一本词话著作名叫( )。

 

A、《蕙风词话》    B、《人间词话》   C、《白雨斋词话》    D、《观堂林集》

26、下列四个朝代中,时间最靠前的是(  )。

 

A、北魏     B、南唐     C、西晋     D、北宋

27、《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

 

A、大雅     B、国风    C、小雅     D、颂

28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29、李白的诗风是(  )。

 

A、沉郁、雄浑  B、豪迈、奔放  C、通俗、易懂  D、狂傲,不训

30、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D、李白

31、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是(  )。

 

A、《左传》 B、《史记》 C、《国语》 D、《汉书》

32、《史记》属于什么体史书(  )。

  

A、断代体  B、编年体  C、记传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3、《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何人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  )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欧阳修 D、苏 轼  

3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  ) 

A、月亮       B、姻缘   C、寿命   D、太阳

3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白色一般表示(),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

A、忠勇侠义B、阴险奸诈C、铁面无私

36、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C、10米      D、30米

37、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 

A、50元      B、100元     C、200元     D、400元 

3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D、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39、在古代人们尊称对方的妻子( ) 

A、令爱      B、令正   C、令尊   D、令弟

4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下面哪位历史人物?

(  ) 

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D、关羽

41、梨园用来指代戏曲界,那么“杏林”指代的是() 

A、教育界    B、医学界  C、文艺界  D、桃园

42、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一词意思更接近?

 (  ) 

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   C、马马虎虎   D、谈笑风生

4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

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  )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D、军人

44、“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  ) 

A、十五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45、“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 

A、文章    B、书法    C、绘画     D、音乐

4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诗?

   (  )

A、三百首     B、三百零五首   C、二百首    D、三百一十五首

【课后巩固】

1.《少年闰土》、《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都是(),他原名(),被人民称作“”。

2.冰心的诗集《》和《》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3.《》是现当代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关于“四”

1、文房四宝:

()、()、()、()

2、文人四艺:

()、()、()、()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

4、古代年龄称谓

垂髫——()束发——()弱冠——()而立——()

不惑——()知命——()花甲——()古稀——()

耄耋(màodié)——()期颐——()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 李清照  

6、“豆蔻”是指(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第二讲现代文阅读技巧——概括文章内容及情节

【知识要点】

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抓住了一篇记叙文的故事情节,也就抓住了它的主要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二是根据提示补全文章的情节。

【技巧点拨】

1、通读全文,找出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然后用“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或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的格式进行概括。

2、读题,划分概括范围,明确概括对象。

3、对各个层次进行整理和概括主要内容。

4、寻找叙事线索。

结合线索理清文章的情节。

5、抓住场面描写。

文中的一个场面可能就是一个情节。

【例题精讲】

掌心化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丑得名副其实,肤黑牙突,大嘴暴睛,神情怪异,好像还没发育好的类人猿,又像《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那个鲇鱼怪。

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她,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也只给她漂亮的妹妹。

她从来都生活在被忽略的角落。

  在学校,丑女孩更是倍受歧视,坐在最后面,守着孤独的世界。

有一回,班里最靓的女生和她在狭窄的走廊遇上,一脸鄙夷,小心翼翼地挨着墙走,生怕被她碰着,哪怕是衣角。

丑女孩满怀愤懑,又无处诉说,回家躺在黑暗里咬牙切齿,酝酿复仇——她要买瓶硫酸,送给同班的靓女;甚至妹妹也要"变丑",逼着父母学会一视同仁。

  不是没有犹豫。

她一直善良,碰见走失的猫狗都会照顾。

于是,她蒙着纱巾,遮盖住丑陋的面孔,去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老师。

哪怕对方有丁点厌恶,都足以把她推下悬崖。

  老师眼神明净,声音柔和,鼓励她解下纱巾。

她踌躇地照做了。

老师微笑着起身,走过来,轻轻拥抱住她。

那一刻,陌生温暖的怀抱,化解了她身上的戾气,让她莫名落泪。

从此,丑女孩一改阴郁仇视的眼神,微笑的她最终被父母、同学接受。

  只需一个拥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乃至一生。

  平凡如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爱,相互鼓舞慰藉。

  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眼睛,被点了药水之后,刚才熟悉的世界陡然陷入黑暗。

身外一片人声扰攘,脚步杂乱,我却战战兢兢不敢举步,恍惚只觉面前横亘万丈深渊。

幸好有只手伸过来,轻轻把我送到长椅上坐定。

这只陌生的手让我渐渐安心,心情坦然。

  我的先生只是市井小人物,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深入骨髓。

他每月工资少得可怜,从不肯乱花一分钱,但是身上总是带着硬币,施与沿途乞讨的老人。

有一天,我们结伴回家,他看到一位老人在秋风中双手抱膝,脑袋低垂到胸前,瑟瑟颤抖,马上掏出零钱,又拉着我走到附近一家小吃店,买了几个热包子,放到老人面前。

他做这一切都很自然,并不骄矜自喜,反而觉得羞愧,羞愧自己能力不够,无法盖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个世界流行的是强者和超人,渺小如蝼蚁、脆弱似玻璃的小人物,更需要洞察幽微的眼睛,需要有力的手,带他们走出窘境。

假如你碰到黑暗里挣扎的人,请不要背过身去,伸出一只手,就能给对方一个春天,让一颗心慢慢复苏。

即使对方并不知道你是谁,也会一直记得你掌心的温度。

  不以善小而不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轻轻的鼓励,都足以变成一个人心中的蜂飞蝶舞、水绿山蓝。

因为现实如此冰冷坚硬,人心更要柔软,好比掌心化雪,滴滴晶莹。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三则小故事,请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2.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模拟文中那位心理老师的口吻开导丑女孩。

(3分)

心理老师对女孩说:

3.第⑨段中“我”的先生当时为什么“并不骄矜自喜,反而觉得羞愧”?

(3分)

4.读完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掌心化雪”的含义的理解。

(4分)

5.仿照下面例句,结合文中丑女的遭遇,以“不以恶小而为之”开头,写一句话。

(3分)

  例句:

不以善小而不为--个温暖的眼神,一句轻轻的鼓励,都足以变成一个人心中的蜂飞蝶舞,水绿山蓝。

不以恶小而为之──

6.本文有不少精彩语言值得品味,请摘录两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简要的点评。

(4分)

(二)两碗牛肉面

上大学的那几年,我每逢双休日就在姨妈的小店里打工。

这并非为了生计,只是磨炼自己,体验一下生活。

记忆中,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顾客——父子俩。

父亲是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前方。

一个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

那男孩看上去有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带着几分书卷气,看上去是个学生。

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下,我去开票。

”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

”他大声地说道。

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

我诧异地看着他。

他歉意地笑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

“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

”我先是一怔,接着恍然大悟,他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囊中羞涩,又不愿让父亲知道。

我会意地冲他笑笑,开出票。

他脸上露出感激的神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

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

“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自己则端过那碗葱油面。

 老人却并不着急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一块牛肉,便往儿子碗里送。

 “吃,你多吃点。

”老人慈祥地说。

一双眼睛虽无神,皱纹密布的脸上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儿子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父亲夹过来的肉片,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碗里。

周而复始,父亲碗中的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的肉。

”老人感叹着。

一旁的我不禁汗颜,只是几片屈指可数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儿子这时趁机接话:

“爸,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快吃。

”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

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吃起碗里的素面。

 姨妈不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身边,静静地注视着这对父子。

厨房的小张端来一盘干切牛肉,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

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这父子俩的桌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四周,见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

“你们放错了吧?

我们没有要牛肉。

 姨妈微笑着走过去:

“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男孩笑笑,不再提问,又夹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直至目送他们出门。

 小张收碗时,突然轻声地叫起来。

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元,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

一时间,我和姨妈说不出话来,无声的叹息沉重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不曾忘记这对父子相濡以沫的一幕。

不知他们今天可好?

那样的儿子一定能为父亲和自己营造出一份温馨的生活。

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1.按要求学积累。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黝黑() 咀嚼()

②用下列双音节词造句。

歉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出现了多个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几个人都说了假话,谈谈你的理解。

①第(4)段中儿子为什么要对父亲说假话?

②第(10)段中儿子为什么又对父亲说假话?

③第(14)段中店主为什么也要对顾客说假话?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它要表现什么主旨?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4.“我”在文中是否可以不出场?

谈出你的理由。

5.把题目换成“父子深情”行不行,为什么?

【课后巩固】

寡言者自重——凸凹

      我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居家过日子,他只是微笑,从不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的母亲却特别能说。

母亲絮叨的时候,父亲自然烦,就去担水,把水缸担满之后,就浇庭院里的丝瓜葫芦,总之是不让自己闲着。

他觉得劳动才是大事,有足够的理由使他免听母亲的 B(窃窃私语、闲言碎语)。

母亲知道他的用心,很是生气,对我们说,你们的父亲是个十足的大坏蛋,他懂得怎么折磨人。

  母亲总能从我们身上找到缺点,不停地管教。

我们非常不耐烦,逆反之下学会了顶嘴。

母亲求助于父亲,埋怨他不尽父亲职责、不给她撑腰。

父亲摇头一笑,他总觉得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长出来的,树大自直。

母亲就不依不饶,逼着他发威。

经不住母亲地纠缠,他终于发威了,但不针对具体的人,只是暴跳起来,锅碗瓢盆一顿乱摔,一片破碎。

这既是为了震慑我们,也是为了 B(敲山震虎、装腔作势)。

母亲和我们一道,不敢吭声。

  沉默的父亲多技艺,他有一般山里男人所没有的能力。

  父亲很会爬树。

山里的树不剪枝,就疯长,能长到几丈高。

村前就有三株,一棵核桃、一棵柿子、一棵香椿。

收获时,只有父亲能爬上去,别的男人只好在树下叹息。

核桃、柿子自然归公,香椿就例外了,它属于能征服它的人。

每年三月,香椿发芽,树高冠阔,一树碧绿鲜嫩,让站在树下的人垂涎欲滴。

男人们想爬上去,采折珍奇,以快朵颐,更重要的是博妇人欢心与敬重。

然而一个个无功而返,无奈之下,大骂爹娘。

父亲最后登场。

他把竹竿和篮子拴在绳子的一头,另一头绑在腰间,就开始爬树。

他的身姿像猫,前腿伸后腿蹬,转眼的工夫就爬进了树冠。

妇人们一片惊呼,这个男人可真是了不得!

父亲解下腰间的绳子,把竹竿和篮子抻上来,不紧不慢地作业。

不一会儿,树底下就有了一大片嫩香椿。

一见到收获如此之多,妇人们变欢呼为愤怒,因为她们此时省悟到,香椿长在树上,算是公有,即便是谁也吃不到嘴里,变老而废,但有均等的痛惜。

然而一旦有人采到,就属于他个人,就有了独占的喜悦,这真是不能容忍。

她们开始嫉恨父亲,认为他是村里最自私的人。

  香椿采净,父亲下树。

看着妇人们那一双双不友好的眼睛,父亲摇头一笑,开始捡拾他的所得。

他按照在场的人数,把香椿分成均等的份数,他只拿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淡然离开。

妇人们拿到了香椿,望着父亲的背影,觉得他是村里最好的男人。

  后来,村里人选父亲做了支书,因为他们觉得父亲就像长在高处的香椿,不采下来,任其变老而废,的确可惜。

父亲当支书之后,更是沉默寡言。

他认为对的,只是埋头做,让别人不好意思不跟随他做。

  到了我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我要住校,家里添了一笔不小的现金开销,而他又不忍心从村里多拿一分一厘,就断然放弃了支书的职务,做了挖煤的窑工。

乡亲们为此感到心痛,觉得做好人所承受的是比别人多得多的沉重。

他们真心希望他的后代能有大好前程。

我考上大学之后,乡亲们自发地吹起唢呐、擂起牛皮大鼓把我送到山外的车站,那个阵势像自家在办送亲迎娶的大事。

  现在看来,父亲的沉默寡言反倒成就了他的人生。

因为不善言说,所以就专心做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习惯,就变成了品格。

           (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②—⑥段,请参照所给示例,概括与父亲有关的事。

(4分)

(1)面对母亲的絮叨,父亲默默地劳动。

(2)(3)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A、B两处。

(2分)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③段、第⑥段两处父亲“摇头一笑”时的心理。

(3分)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