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740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docx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及预防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

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

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膏都石膏枕,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

心血管疾病

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

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dyspnea)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

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

  胸部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

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1.运动性呼吸困难(exertionaldyspnea):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

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

  2.端坐呼吸(orthopnea):

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

不能平卧的机制是  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

心血管疾病

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  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

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paroxysmalnocturnaldyspnea):

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哮喘。

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

病人立即从卧位改变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状才能逐渐缓解。

  4.急性肺水肿(acutepulmonaryedema):

是最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者生命,需要急症急症处理。

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紫绀

  紫绀(cyanosis)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

体内还原血红

心血管疾病

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

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

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1.中心型:

指发生于心脏及肺脏器官水平的紫绀。

动脉血因氧饱和不足或混有过多的未经氧合的血液。

见于有右到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等,及因肺动脉压升高致间隔缺损晚发右至左分流。

肺脏病变致血液氧合障碍也是中心型紫绀的重要原因。

在重度心力衰竭时,肺脏淤血影响氧合产生中心型紫绀。

  中心型紫在运动时加重。

长期血氧不饱和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增多及杵状指趾。

  2.周边型紫绀:

见于周围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单位时间内组织摄取过多的血氧。

周边型紫绀在活动时并无明显加重。

  心力衰竭时血流缓慢,周边组织摄氧多。

因此其紫绀综合了两种形式。

眩晕

  眩晕(vertigo)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晕厥

  晕厥(syncope)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

心血管疾病

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

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最常见的引起晕厥的原因有:

  1.反射性晕厥:

最常见,约占各型晕厥总数的90%,大多数是通过血管迷走反射,导致心脏抑制和全身血管扩张,引起回心血流量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而导致脑缺血、缺氧引起晕厥。

它们多数系压力感受器反射弧传入通路上的功能障碍所致。

临床上常见有单纯性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晕厥、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咳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吞咽性晕厥等。

  2.心源性晕厥:

因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而发生的晕厥。

常见原因有:

①心律失常:

常见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纤颤等。

②心脏搏出障碍:

急性心包压塞、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左房粘液瘤、主动脉或颈动脉高度狭窄等。

  3.脑源性晕厥:

因脑部血循环障碍或脑神经组织病变所致的晕厥,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颈椎病、颅脑损伤后等。

  4.代谢性晕厥:

由于血液成份异常导致晕厥,常见于低血糖、

心血管疾病

一氧化碳中毒、呼衰时二氧化碳储留等。

  5.精神性晕厥:

癔病。

疲劳

  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

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

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

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心脏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  

心血管疾病

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

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

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给躯体供氧和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

简言之,心脏是通过从躯体收集乏氧血液,并将其泵入肺,在经过充分气体交换后,心脏将富氧血液泵到全身组织器官来完成其功能。

常见病种

冠心病和高血压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

心血管疾病

关。

其实不然。

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

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

那么,什么是冠心病呢?

冠心病就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了。

这种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

当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症状。

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

可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还因此而死亡。

这些都提醒我们,年轻虽然是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运动猝死

  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锻炼。

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

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

殊不知,这样做的危害更大。

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

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

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

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心绞痛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

其实不然。

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急性心肌梗死

  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

心血管疾病

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

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

可是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冠心病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

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

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

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

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

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

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血脂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他们认为这是胡乱用药。

其实不然。

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

例如,LDL-C为135mg/dL,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

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如舒降之、普拉固等,可起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这时候用降脂,其实是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是为了降血脂。

高血脂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

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

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

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

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

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

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雅祥心血管疾病指导方针》前言本书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专家和药学专家共同编写,系统阐述了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及用药进展。

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风湿病、冠心病、高血压、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等50余种常见病,按疾病概要、药物及评价、用药方案及处方等编排。

本书的特点是以病统药,简明实用,针对品种繁多的药物进行科学评价,明确提出各种疾病的首选药物、备选药物和最佳用药方案。

对心血管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医学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亦可供心血管疾病患者求医问药时参考。

预防四大危险因素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

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

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

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  美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

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

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盐的危害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

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

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

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

我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

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

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

蔬菜、水果。

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

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还要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并可应用以下食疗中药:

   1.山楂 每天吃1~2个山楂,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兼患高脂血症、冠心病者。

  2.大蒜 大蒜的有效成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降血脂、抗血凝,宜经常食用。

   3.海藻、海带 实验表明,二者均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可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冠心病患者宜常服食。

  4.莲子 有安心养神、补益脾肾的作用。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者,常服本品有益。

   5.龙眼肉 有补心脾、益气血的作用。

  6.玉米须 玉米须煎水饮服,有将压、利尿的作用。

   7.其他 银耳、黑木耳、茭白、草菇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可选择食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

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

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

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

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

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国际营养组织建议:

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

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

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

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

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

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铁是使氧气连结在血红素上的重要元素。

在肺部,吸入的氧气同红血球相结合,然后通过血管输送到各个器官。

所以,作为供氧媒介的重要组织部分,一旦供应量达不到需求,就会直接导致血液运氧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

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保健

前言

  心血管疾病饮食原则:

控制胆固醇:

不吃或尽量少吃蛋黄、动物脑髓和内脏以及甲壳类动物,如:

蚌、螺、蟹等;控制脂肪:

不吃或少吃动物油,吃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油食品);控制糖类:

不吃或少吃糖果,南瓜、蔗糖等含糖较多的东西。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

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

  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

  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

  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茄子

  保护心血管、降血压,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有软化血管的作用,还可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对防止小血管出血有一定作用。

三七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

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并可预防高血脂症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等疾病,是心血管类疾病最佳保健食品。

  

芹菜  芹菜是高纤维食物,它经肠内消化作用产生一种木质素或肠内脂的物质,这类物质是一种抗氧化剂,常吃芹菜,尤其是吃芹菜叶,对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十分有益,并有辅助治疗作用。

  

香蕉  用香蕉可治高血压,因它含钾量丰富,可平衡钠的不良作用,并促进细胞及组织生长。

用香蕉可治疗便秘,因它能促进肠胃蠕动。

  

猕猴桃  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

  

草莓  富含维生素和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木瓜  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用蜂蜜代替糖

  蔗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过多摄入蔗糖,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蛀牙、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因此,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以蜜代糖的方法减少蔗糖的摄入,既保健养生,又能达到调味的效果。

  蜂蜜的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单糖类的葡萄糖和果糖,不需要酶的分解,比蔗糖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研究表明,蜂蜜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蜂蜜能够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脑和血管功能;能促使肝细胞再生,对脂肪肝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消除疲劳,增强身体抵抗力。

此外,蜂蜜还有杀菌消毒、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护肤美容等功效,经常食用,不仅对牙齿无妨碍,还能在口腔内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表现类型

不同的表现类型大致反映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运动性呼吸困难(exertionaldyspnea):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

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

  

2.端坐呼吸(orthopnea):

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

不能平卧的机制是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

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

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paroxysmalnocturnaldyspnea):

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哮喘。

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

病人立即从卧位改变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状才能逐渐缓解。

  

4.急性肺水肿(acutepulmonaryedema):

是最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者生命,需要急症急症处理。

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急性肺水肿的机制是①肺脏和毛细血管内液体压力平衡急性失调。

肺毛细血管压力正常时低于10mmHg,肺水肿时高达25mmHg以上;②血浆蛋白含量降低;③肺淋巴回流障碍。

水份从肺毛细血管内渗出到肺间质,继而渗出到肺泡内,严重地影响了氧的交换。

渗出液中带有血球和气体,使咳出的痰呈现粉红色泡沫样。

  

咳嗽、咯血  胸部和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有咳嗽和咯血。

心脏导致的咳嗽和咯血表现及病理生理不同。

  .

1.咳嗽的病理生理及表现  

1.肺静脉高压。

多表现为干咳。

  

2.肺间质水肿或肺水肿。

表现为泡沫样痰,可能带有血液。

  

3.巨大左心房或动脉瘤压迫气管。

  

4.肺栓塞。

  

二.咯血的病理生理及表现  

1.肺静脉高压,支气管静脉和肺静脉间有吻合支,当肺静脉高压时累及支气管静脉,曲张的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

其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