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81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docx

丰乐镇创建生态乡镇技术报告doc

丰乐镇创建优美环境

建设规划

 

大庆市肇州县丰乐镇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十二月

目录

1总论3

1.1任务的由来3

1.2编制依据4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4

1.3.1规划指导思想4

1.3.2规划原则4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5

1.5技术路线5

1.6规划重点5

2基本概况5

2.1自然地理状况5

2.1.1地理位置5

2.1.2地貌特征6

2.1.3气候特征6

2.1.4水文特征6

2.1.5土壤、植被与野生动物7

2.2社会、经济状况7

2.2.1社会、经济的发展7

2.2.2农业生产现代化7

3现状调查与评价8

3.1调查内容及评价8

3.1.1农业污染源现状及评价8

3.1.2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8

3.1.3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8

3.1.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10

3.1.5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1

3.2调查方法12

3.3评价指标和方法12

4预测与目标确定.......13

4.1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及基准数据.13

4.2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13

4.2.1总目标13

4.2.2阶段目标13

5环境功能区划分15

5.1原则15

5.1.1遵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原则15

5.1.2遵循有利于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需求原则15

5.1.3遵循区域与类型划分相结合原则15

5.2划分方法及依据15

5.2.1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15

5.2.2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16

5.3类型16

6规划方案17

6.1措施17

6.2工程方案17

6.2.1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17

6.2.2乡镇景观生态建设规划17

6.2.3水环境规划18

6.2.4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方案19

6.2.5噪声污染控制方案19

6.2.6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20

6.3方案的比选方法20

6.4可达性分析20

6.4.1人口素质21

6.4.2产业结构21

6.4.3污染控制21

6.5保障措施22

7工作安排22

7.1组织领导22

7.2工作分工22

7.3时间进度22

7.4经费预算23

1总论

1.1创建意义

开展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推进丰乐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健康发展,加快高标准小康村的建设进程,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小城镇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编制了丰乐镇环境保护规划。

1.2编制规划依据

依国关于关环保生态法律为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发

[2000]11号);

13.《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14.《黑龙江省居民居住环境保护办法》;

15.《大庆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16.《丰乐镇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3.1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生态乡镇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突出工作重点,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推进生态全面建设

1.3.2基本原则

1.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的原则。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3.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的原则

4.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以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兼顾与其他专业规划的衔接、补充和完善。

5.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原则。

6.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

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1.4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

丰乐镇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135.2平方千米。

有耕地14.69万亩,草原面积2.8万亩,林地面积2.84万亩。

规划期限:

基准年:

2008年

近期:

2009-2010年

中期2011-2015年

远期:

2016-2030年

1.5技术路线

在全面调查收集资料、现状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确定规划目标,制定规划方案、规划实施计划及保障措施,编制规划的经费预算和筹集方式。

1.6规划重点

规划重点包括:

环境功能区划、生态产业规划、水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声环境规划、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划等。

2基本概况

2.1自然地理状况

2.1.1地理位置

丰乐镇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东部,是肇州县中心乡镇之一。

东与朝阳乡接壤,西与肇州镇、双发乡毗邻,南与托古乡相连,北靠永胜乡,幅员135.2平方公里。

丰乐镇下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52个自然屯。

3.1148万人口,与其它县、乡相比,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1.2地貌特征

丰乐镇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土地连片,有耕地14.69万亩,草原面积2.8万亩,林地28400亩,环境清新优美。

2.1.3气候特征

丰乐镇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夏季温热多雨,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大风多,秋季降温急剧,早霜时有发生。

年平均降水量为427.5mm,年平均蒸发量1635mm。

常年平均气温4.2℃,一年中最热为7月份,月平均气温23.3℃,最高气温37.4℃,最冷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18.5℃,最低气温-36.2℃,常年≥10℃积温2750℃。

无霜期平均为144天,最长为182天,最短128天,初霜期一般在9月,最早在9月16日。

总辐射量117.6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在2826.3小时左右,作物生长期日照时数为1328.7小时。

2.1.4水文特征

丰乐镇是个闭流区,境内无自然河流,地表水主要集中来源于大气降水,可供农业用水的含水层主要有三层,分别埋深35-55米(水层厚8-10米),埋深90-150米(水层厚7-10米),埋深90-175米(水层厚15-20米)。

我镇农业用水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以农田机电井灌溉为辅,农村人畜饮水以地下水为主。

2.1.5土壤、植被与野生动物

丰乐镇土壤类型主要以碳酸盐黑钙土和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57%和36.1%,土壤PH值6.8-8.9,黑土层厚度在0.2米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为2.45%,土壤中氮素、钾素比较缺乏,需注意培肥地力,提高有机质含量。

丰乐镇林地和农防林网面积28400亩。

林地和农防林网全部为人工林,林木以杨树为主,全镇森林覆盖率14%。

植被由中旱生、中盐生禾草和杂类草组成,主要植物有羊草、野古草、星星草、碱茅、等。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励精图治,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努力发展经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成为肇州县先进单位。

近年来丰乐镇各项事业得到长足进展。

镇内主要街道全部铺筑了白色路面,安装了路灯,铺筑了通往绥肇路的白色路面。

建起了卫生所、图书馆,镇内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到92%以上。

2.2.2农业生产现代化

依托自然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实现农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农业生产形成了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作物良种化种植、耕地机械化作业、农田喷灌化灌溉、牧业专业化养殖、林业生态化建设的生产格局。

3现状调查与评价

3.1调查内容及评价

3.1.1农业污染源现状及评价

丰乐镇现生态类型以农业耕种生态类型和人工森林生态类型为主。

多年来丰乐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人均耕地占有量稳定。

实施的农田节水灌溉和良种种植,使农业生产稳定高产,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连续多年实现了稳产高产。

多年持续的植树造林,使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地表风速明显降低。

据2008年统计,全镇耕地面积为14.69万亩。

全镇化肥施用量增加有机肥的作用,使土地普遍出现板结现象,给农业生产、粮食丰收造成很大的影响。

3.1.2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1.全镇的森林覆盖率为14%,远远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村边路旁及裸露地还需植树造林。

2.全镇耕地土壤的肥力下降,由于大量的施用化肥农药使耕地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

3.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我镇早春低温冷害现象比较严重,平均不到三年出现一次,这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3.1.3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生活污染调查与分析

生活污染主要来自居民生活污水、服务行业生活污水、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等。

居民生活污水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平房生活区生活污水,该区域无下水管网,室外旱厕,为无序排放,排放总量约占居民总生活污水排放量的5%(≤60%)。

第二部分为有下水管线楼房区生活污水,污水通过下水管线,进入化粪池,然后排入下水总管网,排放量约占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95%(≥40%)。

服务行业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进入下水管线。

下水管线污水铺设至镇南端,污水由总管线排入自然沟渠。

生活污水由管网引至沟渠——氧化沟,氧化降解、自然渗滤与蒸发。

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表3-2。

 

表3-1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项目

排放量

(万吨/年)

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排放途径

最终去向

COD

BOD5

无下水区

居民生活污水

1.10

1.31

0.98

无序排放

旱厕

无序排放

粪便集中收集

有排水区

居民生活污水

0.52

0.64

0.17

进入排水管网

自然沟渠氧化

服务业

生活污水

0.80

1.01

0.70

进入排水管网

企事业单位

生活污水

0.40

0.52

0.36

进入排水管网

合计

2.7

3.63

2.54

——

——

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根据地面水功能区划,水体水质类别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类标准,标准值见表3-3。

表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毫克/升)

项目

高锰酸盐指数≤

4

6

10

BOD5≤

3

4

6

NH3-N≤

0.5

1.0

1.5

DO≥

6

5

3

从水质监测结果看,地面水环境质量能够达到标准。

(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见表3-4),对丰乐镇水质进行分析评价。

评价因子选取pH值、高锰酸盐指数和NH3-N三项指标。

表3-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毫克/升)(pH除外)

项目

pH

6.5-8.5

高锰酸盐指数≤

1.0

2.0

3.0

NH3-N≤

0.02

0.02

0.2

表3-4地下水监测结果(毫克/升)(pH除外)

项目

监测结果

pH

6.80

高锰酸盐指数

0.7

NH3-N

0.0006

从三项指标的监测结果看,丰乐镇地下水水质为

类,水质状况优良。

水质指标反映为地下水环境化学组分的低背景含量,可适用于各种用途。

3.1.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丰乐镇现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燃煤型污染源,污染物来自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燃煤烟气排放。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丰乐镇为城镇区域,乡镇有居住区、一般商业区,其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同时,生态保育区,即森林区和草甸草原区以及农业生产区按一级标准控制。

标准值见表3-7。

 

表3-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毫克/标立方米)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

TSP

日平均

0.12

0.30

0.50

二氧化硫

SO2

日平均

一小时平均

0.05

0.15

0.15

0.50

0.12

0.24

二氧化氮

NO2

日平均

一小时平均

0.08

0.12

0.08

0.12

0.12

0.24

根据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见表3-7)分析,丰乐镇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完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环境质量良好。

其它区域在一级标准范围内。

3.1.5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噪声控制功能区划分

(1)划分原则:

①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证居民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②满足区域用地主导功能。

③有利于城镇规划和改造。

(2)噪声功能区划分和执行标准

根据丰乐镇的现状布局和规划布局,按区域功能划分为二类功能区:

类区。

一般住宅区和教育机关事业单位用地区。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的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

类区。

商业、金融、文体科技用地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标准》(GB3096-93)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2.噪声污染现状评价

肇州县环保局镇曾经对丰乐镇的地域噪声进行了监测,其监测结果为:

昼间声级为51.1-52.4dB(A),平均值51.7dB(A);夜间声级为42.6-46.7dB(A),平均值为44.1dB(A)。

根据丰乐镇镇现状的企业布局、文化娱乐场所和服务场所分布等因素,在考虑距离、屏障、空气衰减的情况下,噪声现状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各功能区的要求。

3.2调查方法

对全镇所有资源进行普查和抽样调查,然后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既要发展生产,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又要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3评价指标和方法

镇区内废水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主要来自居民生活污水、服务行业生活污水、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等),空气污染主要是锅炉、煤炉排放的燃煤焦炭烟气等。

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对居民生活污染源的管理,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都有明显的下降。

4预测与目标确定

4.1社会经济与环境指标及基准数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到2015年,龙丰乐镇的森林覆盖率、镇人均绿地占有率、新能源利用率等比例都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基础设施完善,公用事业发达,商贸繁荣。

另外,随着一些生态项目的实施,也使得丰乐镇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镇城的生态环境质量更好,将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和永续利用。

4.2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4.2.1总目标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为主导,构建集约、高效、持久、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系统。

把丰乐镇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人民生活富裕,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功能完善,社会高度文明的生态型镇。

4.2.2阶段目标

环境保护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分为近期阶段、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

2009-2010年。

社会经济发展、乡镇环境、辖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2.中期:

2011-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提高,乡镇环境、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成果得以加强和巩固,区域环境质量提高。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率先实现小康。

3.远期:

2016-2030年,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并不断完善,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小城镇。

(具体指标见表4-4。

表4-4规划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指标值

2010年

2015年

2030年

社会经济

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

≥2600

8000

10000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

≥5000

8500

10000

3

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完善

完善

完善

4

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

≥90%

100%

100%

5

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90%

100%

100%

6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

达到国家标准

达到国家标准

达到国家标准

7

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农田面积比例(%)

≥40%

50%

80%

乡镇建成区环境

8

地表水环境质量

III类

III类

III类

9

环境空气质量

II级

II级

II级

10

声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达到功能

区标准

达到功能

区标准

11

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100%

100%

100%

12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

100%

100%

13

生活污水处理率(%)

≥40%

95%

100%

1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10

15

20

15

道路绿化普及率(%)

≥90%

100%

100%

16

清洁能源普及率(%)

≥60%

80%

85%

17

集中供热率(%)

≥40%

80%

100%

乡镇辖区生态环境

18

森林覆盖率(%)

≥10%

20%

25%

19

农田林网化率(%)

≥60%

90%

100%

20

水土流失治理率(%)

≥60%

100%

100%

21

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

≤260

200

150

22

规模化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

≥80%

100%

100%

2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85%

100%

100%

24

农膜回收率(%)

≥90%

100%

100%

5环境功能区划分

5.1原则

5.1.1遵循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原则

5.1.2遵循有利于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需求原则

5.1.3遵循区域与类型划分相结合原则

5.2划分方法及依据

5.2.1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1.水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按照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依据地面水水域施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按照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确定大气环境质量区分为三类。

Ⅰ类区 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Ⅱ类区 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

Ⅲ类区 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枢纽、干线等。

5.2.2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依据

1.自然特征:

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土壤以及动植物群落等自然属性。

2.社会经济特征和发展需求:

主要包括交通区位、土地利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产业特征等。

5.3类型

根据丰乐镇现状和未来发展,辖区划分为三个环境功能区:

镇建设区、农业生产区和生态保育区。

1.镇建设区:

镇建设区又分为商贸区、居住区二个类型区。

(1)商贸区:

位于镇所在地的中心地带,为商业和金融活动集中区域,包括大型公用建筑、公用设施以及文化、文教卫生机构等。

(2)居住区:

位于镇四周,镇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以普通的规范平房为主,开发居民楼房住宅为辅。

2.农业生产区:

为农业生产活动集中区域,人为干扰与自然过程相伴生,属半自然景观类型。

农业生产区在乡镇外,是粮、油、蔬菜等农作物与瓜果、药材等经济作物结合种植区。

3.生态保育区:

为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良好区域。

分为草原区和人工林区。

草原区:

为辖区西端。

人工林区:

为乡镇农村的人工农田防护林区。

6规划方案

6.1措施

丰乐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措施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推行资源综合利用,谁污染谁治理,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继续规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改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城镇建设以绿化、美化为中心,充分考虑城镇景观建设。

6.2工程方案

6.2.1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

丰乐镇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已具规模,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农田防护林建设方面,主要以科学设置林带走向,林带间距和林带宽度,合理选择和配置树种。

主林带走向垂直主要风频高的风向,即林带呈东北偏东—西南偏西方向,副林带垂直于主林带,构成林网。

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应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按适地适树原则,首先应选择速生、抗病虫害、耐寒品种,使其在短期内发挥较好的防护作用。

同时要注重营造混交林,提高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可选择小叶杨、青杨、小黑杨等树种。

6.2.2乡镇景观生态建设规划

景观建设要维护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控制乡镇无序扩张。

在保护和建立乡土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林木、农田与乡镇环境协调统一,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相得益彰、互惠共生的乡镇总体景观格局,构建有东北特点的城镇景观,创建自然美和人文美并重的现代乡镇。

1.乡镇交通绿色廊道体系建设

(1)主要交通绿色廊道建设

主要交通绿色廊道以绥肇路、宋朝路为纽带,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沿道路两侧应考虑布置一定宽度的草地,从而降低冬季公路雪害。

(2)次要交通绿色廊道建设

次要交通为各村庄。

实施绿化时,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取优势物种和先锋物种,如白杨、旱柳、榆树、丁香等。

6.2.3水环境规划

1.污染源控制

(1)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养殖场要采取干法清粪工艺,废水实施清污分流,粪便贮存设施要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

规模化养殖粪便应尽量用于制造沼气,解决居民生活能源,同时沼气渣可以用于农田,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废物的再生与利用。

(2)开展农厕改造:

在全镇范围各行政村,结合村屯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进行农厕改造,建设卫生厕所和公共厕所,解决村屯农厕脏、乱、差问题。

2.污水治理方案

(1)污水处理厂

根据丰乐镇以居民生活废水及企事业单位生活污水排放污染物为主,布局集中的特点,污水治理应铺设地下排水管网,采用集中治理方法处理,处理工艺采用由管网引至沟渠——氧化沟,氧化降解、自然渗滤与蒸发。

对集约化养殖场污水应采用单独处理方法,经过发酵等无害化处理后直接施用于农田,不在污水集中处理之列。

(2)位置、占地面积

根据城镇功能分区及布局、全年主导风向、地势地貌特征,污水处理氧化沟布置在现镇的南部,这样可避免全年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