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00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十一word版含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线内不要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秋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检测卷

声现象

题号

总分

得分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得分

阅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图2-1-1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图2-1-1乙),说明能够传声。

甲乙

图2-1-1图2-1-2

2.声音在空气、钢管、水中传播时,按声音在其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

3.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图2-1-2),笛子发声是因为在振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4.2014年洛阳市5月28日发布了《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6月6日至6月8日和6月25、26日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不得超过45(填单位);其它时间教室外汽车喇叭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把教室门窗关起来,这是在减弱噪声。

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除此之外,声音还可以传递。

6.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个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7.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空气的振动所产生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两个黄鹂鸣翠柳

8.如图2-1-3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图2-1-3

9.声音在下列哪种环境中不能传播(  )

A.封闭的房间内B.月球上

C.海洋深处D.旷野中

10.甲声音波形如图2-1-4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图2-1-5中的哪一幅()

图2-1-4图2-1-5

11.2010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分别在准点新闻和《法制在线》两档节目中,以“声纹”比对,行骗者无所遁形”为题,分别播出福清警方利用“声纹”侦破特大诈骗案新闻。

这里的“声纹”指的是声音的()

A.振幅B.频率

C.音色D.响度

12.下列不是声波的利用的是()

A.探测海洋深度B.清洗钟表

C.击碎结石D.空中两飞机间加油

13.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的音调高B.噪声的响度大

C.乐音的音色好D.乐音也能成为噪声

14.下列属于神经性耳聋的是(  )

A.耳蜗损伤B.耳廓损伤C.听小骨损伤D.鼓膜损伤

三、实验探究题(15题6分,16题6分,共12分)

1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几乎听不见;

乙: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移动,笔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和。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

16.小明同学利用小鼓研究“响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将小鼓放在距离自己固定的位置不动,用鼓棒敲击鼓面,然后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弹跳的高度和声音的强弱。

并用照相机将小球跳到最高点时的情景记录下来,如图2-1-6所示。

已知(a)图是用最小的力敲击,听到的声音最弱;(c)图是用最大的力敲击,听到的声音最强。

通过以上的实验请你归纳总结。

图2-1-6

(1)敲击鼓面,鼓发出声响,泡沫粒跳起说明:

发声的物体在;

(2)由以上实验可以归纳说明: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

有关,具体的关系是。

四、简答题(17小题2分,18小题4分,共6分)

17.有些耳聋病人配有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什么?

 

18.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电子保险柜。

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子耳”,能听声音,还能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

比方,主人对它说:

“芝麻,芝麻!

开门!

”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

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

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

请回答:

(1)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

 

(2)由这个故事你联想到有哪些类似的应用。

 

五、综合应用题(共8分)

19.阅读下面两个表中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速度,回答题后的问题。

表一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表二

煤油(25℃)

1324m/s

3750m/s

水(20℃)

1500m/s

5000m/s

3230m/s

5200m/s

(1)仔细阅读表一中所列数据,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2)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声相隔2.41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有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此时温度大约为20℃)

 

(3)声音在10℃的水中传播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00m/s,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通过阅读两表,你还有什么发现?

(写出一条)

附加题(20题2分,21题5分,22题8分)

20.如图2-1-7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当齿轮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的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你判断的依据是:

21.小明做真空罩闹铃实验,如图2-1-8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3)推理过程:

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

(5)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

22.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利用声呐探测仪发出信号经0.6s便收到,如图2-1-9所示。

(1)估算出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是多少?

 

(2)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船上一气象学家将一只气球凑近耳朵听了听,马上向大家紧急报告:

“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依据是什么?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第二章声现象基础评价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解题思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解析:

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答案:

振动;液体(水)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属干基础题,难度较小。

2.【解题思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析:

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因为钢管、水、空气分别是固体、液体、气体,所以声音在其中传播速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钢管、水、空气。

答案:

钢管;水;空气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解题思路】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笛子发声,是由于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解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通过改变振动的空气中的长度来改变振动的频率,所以音调会发生变化。

答:

空气柱;音调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4.【解题思路】物理学中,我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分贝是我们刚刚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到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防治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析:

《中高考期间禁噪方案》规定了中高考期间各考点的噪声等级,即各考点的噪声不超过45分贝。

把门窗关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分贝;在传播过程中(通过阻断噪声传播)

点评:

记住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和分贝的几个数据经验。

有关噪声问题是声学中常见考点。

本题考查噪声的等级和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在现在的生活中,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要利用我们所学到的有关噪声的知识来减弱噪声,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是每个初中学生应该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5.【解题思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它们的区别是,从声音中可以了解到什么属于传递信息,从声音的作用看属于传递能量。

解析:

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即让人们了解车被人动了,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

信息;能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具体实例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这一特点的联系能力,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

6.【解题思路】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析:

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f=

=350Hz;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答案:

350;能

点评:

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7.【解题思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对各个选项中的发声体依次分析即可判断。

解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即青蛙发声是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故A错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所发出的声音是其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的叫声是通过鸣膜的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答案:

B

点评:

知道生活中常见声音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8.【解题思路】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析: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木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

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两个要素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这两个因素很容易混淆,要注意从决定因素上进行区别。

音调和结构及振动频率有关,音色和材料及结构有关。

9.【解题思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声音传播需要媒介,但空气、水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故封闭的房间内,海洋深处,旷野中都能传播声音;月球上不能传播声音,因为月球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0.【解题思路】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

答案:

B

点评: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

11.【解题思路】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人说话的特色是不同的。

解析:

因为每个人发声的特点都不同,即音色不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进行辨别不同人的说话,所以“声纹”记录的是人的音色。

答案:

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具体分析。

12.【解题思路】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所积累的生活中的实例回答此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

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

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解析:

本题可以通过肯定法进行选择。

通过第一章学习,我们知道空中两飞机加油应用的是相对运动中静止的关系,所以选D。

答案: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

13.【解题思路】乐音是指好听的、悦耳的声音.噪声是指难听的、刺耳的、妨碍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需要从两者定义的角度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即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即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所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解析:

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干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欢、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

噪声音调不一定高,也不一定响度大,乐音音调不一定低,也不一定响度小,A、B不合题意;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是由干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噪声和乐音不能比较音色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音乐是乐音,但是半夜12点的音乐就影响人们的休息,故也是噪声.所以音乐有时也能成为噪声,D符合题意。

答案:

D

点评:

噪声是由物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而乐音是由物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身边声音分类的掌握情况,需要对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加以强调。

14.【解题思路】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是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不易治疗;非神经性耳聋是传导障碍,容易治疗。

解析:

耳蜗在内耳,它的损伤是神经性损伤,故A说法正确;耳廓是收集声波的,它的损伤是传导性障碍,属于非神经性耳聋,故B说法不正确;听小骨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故C说法不正确;耳膜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故D说法不正确。

答案:

A

点评:

考查对人耳感知声音过程的了解,会区别人耳哪些结构损伤是神经性耳聋或非神经性耳聋。

三、实验探究题

15.【解题思路】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析:

甲: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乙: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丙: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丁: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答案:

(1)乙;丁;

(2)甲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丙说明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等知识进行解答。

16.【解题思路】从敲击鼓面时小球的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从小球跳动高度不同,反映出鼓面振动幅度不同。

解析:

(1)从敲击鼓面时小球的跳动,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2)从小球跳动高度不同,反映出鼓面振动幅度不同。

小球跳动高度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也就越大。

答案:

(1)振动;

(2)振动幅度,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实验对物体振动发声和响度与振动幅度关系的归纳和理解的能力。

四、简答题

17.【解题思路】配有助听器的耳聋病人只是传导性的障碍,只要声信号可以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听到声音。

骨传声能解决这一问题,该是骨传导的原理。

解析:

助听器是利用骨传声,即骨传导的原理工作的。

答:

助听器是利用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点评:

此题考查传声的介质——骨头,骨头实质上是固体,固体不但传很快且传声效果好。

因此,答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或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18.【解题思路】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靠音色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解析:

(1)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

电子耳如同人耳一样,能根据小偷和保险柜主人的音色不同来区分小偷和主人。

(2)类似的应用有:

银行的储蓄卡;智能门等。

答案:

见解析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及科学知识。

五、综合应用题

19.【解题思路】查找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有规律的;先利用v=

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再结合时间差计算声音在金属管内的传播速度,对应数据表找出金属管的材料。

根据声音在已有介质的温度下的传播速度的规律,推出未知规律。

解析:

(1)由图表可知: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其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2)由v=

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t1=

=2.58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2=t1-△t=2.58s-2.41s=0.17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2=

=5200m/s,查表知:

金属管是铁制成的。

答: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3)由于表一得出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从而推出声音在10℃的水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20℃的水中传播的速度;

(4)分析数据表得出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我们会发现:

①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②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点评:

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会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同时要注意提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猜想,推知新知的能力。

附加题

20.【解题思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析:

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纸片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由图可知,最下面的齿轮数最多,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最多,音调最高;最上面的齿轮数最少,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会振动次数最少,音调最低;

判断依据:

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也就是说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答案:

上面;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点评:

此题结合齿轮和纸片接触发声的实验考查了物体振动频率与其音调的关系,要切实理解掌握,是易错题目。

21.【解题思路】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1)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2)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空气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3)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

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

(4)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由于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因此,该实验采用了科学推理法。

答案:

(1)小;

(2)大;(3)小;(4)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传播需要介质);(5)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即推理法)

点评:

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真空铃实验,采用了理想法的研究思路。

22.【解题思路】

(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障碍物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海底障碍物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s=vt即可求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2)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它的波长很长,人耳无法听到次声;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出风暴是否来临;

(3)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使用声呐。

解:

(1)因为人发出信号遇到海底障碍物0.6s后接收到返回的波,所以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暗礁的时间为:

t=

×0.6s=0.3s,

则暗礁到船的距离:

s=vt=1530m/s×0.3s=459m;

(2)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风暴是否来临;

(3)地球和月球之间是真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用声呐技术无法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答:

(1)暗礁到船的距离是459m;

(2)风暴来临前一般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引起气球内空气振动,人耳能听到球内气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从而推测风暴是否来临;

(3)不能,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超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及其危害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提高分析这方面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