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09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docx

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

中新食品区“三化统筹”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一、项目概况1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6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

四、项目的可行性12

第二章市场预测15

一、市场分析15

二、市场预测16

三、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19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22

一、建设规模22

二、产品方案22

三、质量标准22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25

一、项目建设地点选择25

二、项目建设地条件25

第五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28

一、技术方案28

二、产品特点30

三、主要设备方案32

四、工程方案32

第六章原材料与原料供应35

一、原料来源及运输方式35

二、燃料供应与运输方式35

第七章总图布置、运输、总体布局与公用辅助工程37

一、总图布置37

二、运输38

三、总体布局38

四、公用辅助工程39

第八章节能、节水与安全措施44

一、主要依据及标准44

二、节能44

三、节水45

四、消防与安全45

第九章环境影响与评价47

一、法规依据47

二、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48

三、环境保护措施48

四、环境影响评价49

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50

一、项目建设期管理50

二、项目运行期组织管理52

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55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56

一、投资估算56

二、资金筹措58

第十三章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61

一、项目财务评价61

二、财务评价结论65

三、社会效益68

四、生态效益68

第十四章风险分析70

一、主要风险分析识别70

二、风险程度分析及防范风险的措施70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72

一、招标范围72

二、招标组织形式72

三、招标方式72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74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74

二、建议75

附件77

一、附表77

二、附件77

三、附图77

中新吉林食品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大型合作项目。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见证了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项目签约仪式,省长王儒林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总裁科尔签署了《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食品区从概念规划步入实质操作阶段。

食品区最终将建成“四区一城”,即:

安全健康食品生产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三化统筹”示范区、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先行先试示范区,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和拥有30万人口的山水宜居生态城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距现在只有8年时间。

根据吉林省“十二五”城镇化规划,结合吉林市建成小康社会的“3、2、3”阶段划分,根据新加坡裕廊公司的城市总体规划,美国贝恩公司、荷兰合作银行对食品区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报告以及北京达华公司的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对食品区到2020年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的具体实施时间、步骤、建设项目及投资额进行具体安排和测算,力争到2020年实现预期的“三化统筹”建设目标。

主要指标:

按照《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标体系推算,食品区通过8年时间,到2020年,中新食品区1450平方公里控制区城乡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接轨和比较均衡的公共服务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城镇化水平。

到2020年,食品区城镇化率70%,城镇人口将达到16万人。

2.经济发展。

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GDP)313亿元,年均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25亿元,年均增长36%;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31亿元,年均增长75%;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61亿元,年均增长70%;规模工业总产值349亿元,年均增长5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0亿元,年均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617元以上,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303元以上,年均增长17%。

3.社会发展。

到2020年,食品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95%,食品区力争建成一所重点高中,建成一所职教中心,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建成一所标准化医院。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70%。

4.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到2020年,供水普及率达到95%,集中供热率达到85%,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人均居住面积达3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1平方米。

5.生态环境建设。

到2020年,中新食品城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92天,全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一、城镇化建设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用8年时间,在1450平方公里控制区内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进行城镇化建设,将中新食品城打造成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样板城。

通过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将1450平方公里控制区内的农民整体搬迁到57平方公里城区内,使农民变成市民,改变农民几千年来传统的经营和生活方式。

实现1450平方公里控制区内土地的集约经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为食品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

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做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

●总体目标:

根据2020年食品区城镇化率70%测算,食品区搬迁64个行政村、511个自然屯的160368人口,实现食品城人口集聚的目标。

57平方公里中新食品城内建设农民新居481.8万平方米,农民新居征地401.5万平方米,复垦耕地4668万平方米,置换可做为土地收储的建设用地指标4330万平方米。

农民新居建设资金投入120.45亿元,农民新居征地资金投入8.03亿元,复垦耕地资金投入22.3亿元,三项资金合计150.78亿元

详见附件1:

食品区城镇化建设基本情况表

●实施步骤: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8年整体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1、第一阶段(2013年-2015年):

(1)搬迁对象:

岔路河镇、万昌镇共21个行政村、179个自然屯。

(2)搬迁人口:

65678人。

(3)农民新居建筑面积:

按每人30平方米居住面积进行安置,农民新居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

(4)农民新居征地面积:

按建筑容积率1:

1.2计算,农民新居建设征地165万平方米。

(5)复垦耕地面积: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区域复垦耕地面积1739万平方米。

(6)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617万平方米。

(7)农民新居建设资金:

按每平方米2500元建筑成本计算,建设农民新居项目资金投入49.5亿元。

(其中公建设施、小区配套等资金投入5.94亿元)。

(8)农民新居征地资金:

按每平方米征地成本200元计算,征地资金投入3.3亿元。

(9)复垦耕地资金:

依据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所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2011年省政府批准的永吉县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经国土部门测算,复垦耕地成本为每平方米50元,土地复垦资金投入8.7亿元。

2、第二阶段(2016年-2017年):

(1)搬迁对象:

一拉溪镇18个行政村、135个自然屯。

(2)搬迁人口:

38603人。

(3)农民新居建筑面积:

按每人30平方米居住面积进行安置,农民新居建筑面积115.8万平方米。

(4)农民新居征地面积:

按建设容积率1:

1.2计算,农民新居建设征地96.5万平方米。

(5)复垦耕地面积: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区域复垦耕地面积1421万平方米。

(6)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321万平方米。

(7)农民新居建设资金:

按每平方米2500元建筑成本计算,建设农民新居项目资金投入29亿元。

(其中公建设施、小区配套等资金投入3.47亿元)。

(8)农民新居征地资金:

按每平方米征地成本200元计算,征地资金投入1.93亿元。

(9)复垦耕地资金:

依据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所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2011年省政府批准的永吉县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经国土部门测算,复垦耕地成本为每平方米50元,土地复垦资金投入6.6亿元。

3、第三阶段(2018年-2020年):

(1)搬迁对象:

双河镇、西阳镇、金家乡共25个行政村、197个自然屯。

(2)搬迁人口:

56087人。

(3)农民新居建筑面积:

按每人30平方米居住面积进行安置,农民新居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4)农民新居征地面积:

按建设容积率1:

1.2计算,农民新居建设征地140万平方米。

(5)复垦耕地面积: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区域复垦耕地面积1508万平方米。

(6)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402万平方米。

(7)农民新居建设资金:

按每平方米2500元建筑成本计算,建设农民新居项目资金投入42亿元。

(其中公建设施、小区配套等资金投入5.04亿元)。

(8)农民新居征地资金:

按每平方米征地成本200元计算,征地资金投入2.8亿元。

(9)复垦耕地资金:

依据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所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2011年省政府批准的永吉县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经国土部门测算,复垦耕地成本为每平方米50元,土地复垦资金投入7亿元。

二、农业现代化

随着食品区城镇化率的提高,1450平方公里控制区内的土地资源经营规模化与资本化将成为大势所趋。

通过新加坡直接、间接的参与管理,将会把食品区打造成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的高品质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最安全的种植、养殖业加工示范区。

●总体目标:

2013年至2020年,1450平方公里食品区控制区内,设立国际级、国家级的农业科研机构5户,主要建设8个种植、养殖基地。

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和养殖企业达到36个,总投资55亿元,总产值可实现115.6亿元,利税达16.39亿元。

详见附件2:

食品区农业现代化投资收益一览表

●建设方案:

1、稻米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稻米规模化种植基地,投资企业5家,总投资额5亿元,产值可实现11亿元,利税达1.65亿元;

2、玉米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玉米规模化种植基地,投资企业6家,总投资额10亿元,产值可实现21.6亿元,利税达3.24亿元;

3、绿色杂粮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绿色杂粮规模化种植基地,投资企业3家,总投资额2亿元,产值可实现5亿元,利税达0.75亿元;

4、有机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有机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投资企业4家,总投资额3亿元,产值可实现10亿元,利税达1.6亿元;

5、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基地,投资企业3家,总投资额6亿元,产值可实现15亿元,利税达2.25亿元;

6、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投资企业5家,总投资额8亿元,产值可实现15亿元,利税达1.8亿元;

7、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投资企业8家,总投资额16亿元,产值可实现30亿元,利税达3.9亿元;

8、水产品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将建成水产品规模化养殖基地,投资企业3家,总投资额5亿元,产值可实现8亿元,利税达1.2亿元。

三、工业化建设

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国家,所需食品的90%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粮食供应和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关乎新加坡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新加坡政府支持企业在海外建设粮食等食品基地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食品区的食品工业主要是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加工及深加工,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种植资源、现代养殖资源及长白山特色资源进行深加工。

●主要特点:

突出食品质量和安全,通过中新两国的共同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安全健康食品生产示范区。

具体为:

1、在园区建设模式上具有国际性。

中新两国间合作,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共同负责食品区开发建设管理。

2、在食品质量保障上具有推广性。

建立和实施可复制、推广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在产业选择定位上具有专业性。

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建立全产业链条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发展体系。

4、在管理体制机制上具有创新性。

建立起中新协调和省市县共同推进的食品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总体目标:

2013年至2020年,1450平方公里食品区控制区内,食品区食品加工重点项目137个,总投资571亿元,总产值可实现1002.3亿元,利税达178.3亿元。

详见附表3:

食品区工业化重点项目投资收益一览表

●发展思路:

根据荷兰合作银行对食品区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新吉林食品区要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加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国际品牌,坚持最高的品质和标准;要整合食品领域从农田到超市再到餐桌的价值链;促进农业的创新;通过农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改变现有农业生产的思维方式,促进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健康食物是最好的药品的概念,增加生产,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发展方向:

1、有机稻米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有机稻米、稻米饮料、稻谷壳深加工产品等;

2、有机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一是食品加工,形成种类多样的玉米食品。

例如特制玉米粉和胚粉、膨化食品、玉米片和玉米啤酒等。

二是饲料加工,加工成玉米籽粒、玉米秸秆、玉米麸皮等。

三是工业原料加工,玉米的工业制成品多达二三百种。

通过精深加工,可在食品、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中制造种类繁多的产品;

3、大豆产品及加工,重点开发浓缩蛋白和卵磷脂,浓缩蛋白又将主要开发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营养型浓缩蛋白、注射性浓缩蛋白等产品;

4、杂粮产品及加工,重点开发谷物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苏子加工产品;

5、肉禽类产品及加工,重点开发有机猪、肉牛深加工产品的开发;

6、长白山野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点发展人参产品如人参饮料、人参酒的开发,林蛙油及林蛙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鹿产品如鹿鞭、鹿胎、鹿骨、鹿筋、鹿血、鹿角盘的开发等。

●投资方案:

1、稻米深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稻米深加工项目16个,总投资额71.8亿元,产值可实现134.2亿元,利税达21.395亿元;

2、玉米深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玉米深加工项目8个,总投资额1.2亿元,产值可实现6亿元,利税达1.08亿元;

3、大豆深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大豆深加工项目11个,总投资额57.4亿元,产值可实现83.4亿元,利税达13.71亿元;

4、小杂粮深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小杂粮深加工项目11个,总投资额21.6亿元,产值可实现47.5亿元,利税达5.46亿元;

5、猪肉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猪肉加工项目6个,总投资额42.6亿元,产值可实现104亿元,利税达15.87亿元;

6、牛羊肉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牛羊肉加工项目4个,总投资额20亿元,产值可实现40.5亿元,利税达7.3亿元;

7、鸡肉和鸡蛋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鸡肉和鸡蛋加工项目5个,总投资额11.9亿元,产值可实现23.6亿元,利税达2.96亿元;

8、鹅、鸭、肉鸽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鹅、鸭、肉鸽加工项目3个,总投资额3亿元,产值可实现4.5亿元,利税达0.9亿元;

9、水产品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水产品加工项目3个,总投资额5亿元,产值可实现8.2亿元,利税达1.53亿元;

10、人参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人参加工项目9个,总投资额20.9亿元,产值可实现34.8亿元,利税达7.53亿元;

11、林蛙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林蛙加工项目3个,总投资额10.2亿元,产值可实现16.6亿元,利税达2.1亿元;

12、五味子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五味子加工项目5个,总投资额11.2亿元,产值可实现14.9亿元,利税达3.16亿元;

13、西洋参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西洋参加工项目3个,总投资额3.8亿元,年产值可实现6.3亿元,年利税达1.21亿元;

14、鹿产品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鹿产品加工项目12个,总投资额17.4亿元,产值可实现28亿元,利税达16亿元;

15、食用菌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食用菌加工项目13个,总投资额36.3亿元,产值可实现68.3亿元,利税达14.2亿元;

16、蜂产品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蜂产品加工项目10个,总投资额35.6亿元,产值可实现61.5亿元,利税达12.62亿元;

17、山野菜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山野菜加工项目2个,总投资额4.9亿元,产值可实现11.7亿元,利税达1.54亿元;

18、矿泉水生产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矿泉水生产项目1个,总投资额5.5亿元,产值可实现10亿元,利税达2.2亿元;

19、果品加工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果品加工项目4个,总投资额58.5亿元,产值可实现92亿元,利税达18亿元;

20、食品包装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果品加工项目2个,总投资额9.7亿元,产值可实现22.5亿元,利税达2.85亿元;

21、现代农产品物流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现代农产品物流项目1个,总投资额21.2亿元,产值可实现43.48亿元,利税达4.24亿元;

22、循环经济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循环经济项目4个,总投资额15.4亿元,产值可实现29.1亿元,利税达5.08亿元;

23、农业休闲游项目投资方案:

2013年至2020年,食品区新上农业休闲游项目1个,总投资额77.64亿元,产值可实现17.7亿元,利税达8.85亿元。

四、食品区2012年发展情况

1、中新合作。

一是食品区项目正式列入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JCBC)第八次会议议题。

二是与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全面合作深入推进,项目9月6日正式签约。

三是新加坡吉宝讯通公司投资20亿元的国际物流园项目今年3月签约,10月份开工建设。

四是中新合作的生猪产业化项目—中新成公司种猪扩繁厂、生猪屠宰加工厂已开工建设。

五是中新合作建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进。

2、招商引资。

新加坡吉宝讯通公司投资20亿元的国际物流园项目、中信逸百年公司投资5亿元的水稻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四川米老头公司投资2.1亿元的休闲膨化食品生产项目等6个项目已相继签约落地,将陆续开工建设。

泰国正大、德国巴斯夫、香港李锦记、内蒙古伊利、厦门轻工、上海顶味、深圳茂雄、北京红螺、中粮集团、京粮集团、吉粮集团等20余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3、项目建设。

今年食品区已开工建设项目共计14个,其中续建4个,新开工10个,年末竣工项目4个(基础设施2个)。

总投资41.8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5.75亿元,已完成投资7.23亿元。

项目主要包括中新成公司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项目、北京二商集团与吉林沃达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64亿元合作建设的紫苏系列产品项目、香港永德兴公司投资3.7亿元的保健品加工项目、吉林珍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5亿元的中成药保健品项等已开工的产业项目7个;污水厂、给水管线、原水管线、商住区起步区、国际物流园区(一期)等已开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

4、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中新食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编制完成,3月25日已原则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吉林岔路河中新食品城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012年4月18日吉林省环境保护厅予以正式批复。

二是完成了3平方公里食品加工园区剩余部分收尾工程筹建工作,园区内已建道路两旁及隔离带的植树绿化工作已全部完成。

共建设道路10公里,埋设雨污水管网17.5公里,供热管网14公里,燃气管网8公里,电力通讯管网各9.5公里。

三是园区外连接污水处理厂的雨污水管线、连接供热中心的供热管网以及总长度20公里的给水管线、原水管线等管网已全部铺设完毕。

四是1.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水解酸化池、反应池等各功能池的浇筑工作已基本结束,办公楼主体已完工,即将进入管线连接阶段。

五是5平方公里商住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5、无疫区建设。

按照国家农业部关于无疫区验收必须运行满24个月的要求,今年以来,永吉县全力筹备无疫区验收工作。

先后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预验收、书面评审、现场评审和网上公示,国家农业部于8月2日正式公告(农业部1811号),标志着吉林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已正式建成。

6、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未来食品区发展的重点,也是中新合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管委会成立了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办公室,与市项目办共同推进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二是与新加坡农粮科技私人有限公司(简称ATP公司)签订了谅解备忘录,ATP公司已编制完成《吉林现有食品安全体系评估及差距分析》报告。

三是市政府与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关于吉林中新食品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合作协议》,计划在食品区内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的检验检疫中心大楼,并在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争取了6300万元的实验室设备,预计今年年末到位;四是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已把食品区纳入省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五是与省、市商务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已将食品区可追溯体系建设纳入了吉林市申报全国第三批肉菜类可追溯体系试点城市范围;六是食品区申报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获得农业部正式批复。

七是食品区无疫区硬件建设所涉及的实验室、动物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公路动物监督检查站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7、体制机制及政策支持。

一是按照省委孙政才书记到食品区调研的指示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形成了《关于吉林中新食品区体制机制创新及政策支持有关问题的汇报》,围绕食品区战略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支持政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按照王守臣副省长对食品区调研及陈伟根副省长专题会议研究食品区问题时的指示意见,食品区与省直各相关部门开展对接,推进落实具体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是开展食品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前期工作。

近期,由省发改委牵头,中国发展研究院到食品区针对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实地调研,正在进行分析论证。

五、食品区2013年城镇化建设情况

在2012年的基础上,2013年将全面启动食品区城镇化建设。

分三个批次完成岔路河镇恒成号村、姜家村、岔路河村、一拉溪镇莲安村的农民新居建设任务,计划2013年10月30日交付使用。

详见附件4:

食品区2013年城镇化建设基本情况表

●总体目标:

搬迁2400户,9000人,建设农民新居27万平方米,农民新居征地22.5万平方米,复垦耕地63.29万平方米,置换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