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1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7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docx

赢在起点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

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

单元测试(学案2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2.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A.①④⑤B.②④⑤

C.②③⑤D.③④⑤

3.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如下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5.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A.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⑥①③④⑤

C.②⑥①④③⑤D.②⑥①④⑤③

6.甲、乙图示真核细胞内两种物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所示过程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B.甲所示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C.DNA分子解旋时,甲所示过程不需要解旋酶,乙需要解旋酶

D.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7.一个不含放射性元素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及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体内连续繁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比例是()

A.100%、100%B.25%、50%

C.50%、50%D.25%、0

8.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0%、0        B.50%、50%

C.50%、100%D.100%、100%

9.如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碱基有1个

C.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10.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

A.3 900B.3 420C.4 420D.4 900

11.(2012·莆田质检)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艾弗里的实验设置了对照,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没有对照

D.二者都诱发了DNA突变

12.(2011·浙江金华十校4月联考)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高温处理过的S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1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

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14.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

A.R型细菌与S型细菌DNA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用S型细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

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菌落和R型菌落

D.格里菲思用活R型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5.(2012·辽宁抚顺一模)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RNA不是

B.噬菌体复制扩增时,利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合成外壳蛋白

C.野生型的噬菌体在侵染细菌之前,需在血浆中添加含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进行培养

D.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充分搅拌离心后在上清液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16.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17.(2012·山东淄博一模)用噬菌体侵染被3H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将会(  )

A.随细菌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8.下图表示科研人员验证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烟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

B.烟草细胞细胞膜有RNA的载体

C.感染病毒的蛋白质和TMV的相同

D.接种的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

19.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

20.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结果说明具有侵染作用

C.c、d两过程表示用TMV的外壳和HRV的RNA组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烟叶感染车前草病毒的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21.下列关于DNA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G与C这一对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越大

B.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C.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

D.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进行

22.(2012·孝感市一中检测)若下图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分子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眼基因含有多个核糖核苷酸B.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白眼基因位于细胞质内D.白眼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碱基

23.(2012·东营检测)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24%是胞嘧啶,则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胞嘧啶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A.26%、22%B.24%、28%

C.14%、11%D.11%、14%

2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5.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片段分子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若该DNA分子中碱基对任意排列,碱基对排列方式少于4p种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1(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6.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D.DNA分子的复制需要R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

27.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

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

图中表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28.关于如图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NA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②处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75%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A+T)/(G+C)的比例及其排列顺序上

29.(2012·广州模拟)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30.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乙表示DNA的复制 ②共有5种碱基 ③共有8种核苷酸 ④1和2在组成上的不同只体现在五碳糖上 ⑤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中不会发生甲→乙的过程

A.②④B.①④⑤

C.②③D.①③⑤

31.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B.该过程需要含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C.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32.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

请根据图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

B.③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

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33.(2012·合肥一中四模)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转录,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位是细胞核

B.从化学结构上看,图中的2和5相同

C.若已知a链上形成e链的功能段中碱基比例为:

A∶T∶G∶C=1∶2∶3∶4,则形成e链的碱基比是U∶A∶G∶C=1∶2∶3∶4

D.通过该过程,遗传信息由a传递到了e上,再由e传递到蛋白质上

34.(2012·郑州一中期末)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35.以下是某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有水生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B.①上面所有的碱基都可以和③上相应的碱基配对

C.①上通常可以相继结合多个②

D.④形成后即进入高尔基体加工,然后分泌出细胞

3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在对患者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在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发生替换的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其结构的基因中发生了个别碱基的替换。

分析以上材料可得出(  )

A.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基因结构发生变化,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

D.如果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化,则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37.右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该过程表明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种多肽链

D.该过程中几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不一定相同

38右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B.催化过程②的酶是解旋酶

C.过程③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a→b

D.多肽链从核糖体上脱落后便具有生物活性

39.(2012·沈阳四校阶段测试)关于下图所示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进行①过程,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溶液中

B.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⑤过程

C.③④⑥过程常见于RNA病毒侵入细胞时

D.细胞中①④过程的发生都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

40.如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在细胞核,⑥的合成与核仁有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共40分)

41(2012·陕西西安质检)下图表示某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片段:

(1)图中1表示________,2表示________。

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

(2)3有____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________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N废物的是________。

42.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

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实验探究)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完全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

现在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

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

(2)实验材料:

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放射性探测显微仪等。

(3)实验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第一步:

编号。

取基本培养基两个,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

设置对比实验。

在培养基甲中加入适量的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乙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培养。

在甲、乙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系,放到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让细胞增殖。

第四步:

观察。

分别取出培养基甲、乙中的细胞,用放射性探测显微仪探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期结果

①培养基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培养基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______,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

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_______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

(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①基因均正常)生了8个小孩都是正常的,最可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基因与性状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3)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会使人患________症。

(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来控制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故C选项符合题意。

2A【解析】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故A选项符合题意。

3C【解析】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需用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培养才能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A选项错误;实验中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使一些含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检测到32P,B选项错误;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仍吸附在细菌表面而存在于沉淀物中,C选项正确;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缺少蛋白质进入细菌细胞的对照实验,D选项错误。

故C选项符合题意。

4D【解析】由于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不是,所以“杂种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后,在植物细胞中产生的新一代病毒性状是由提供核酸的乙病毒的核酸所决定的,应与乙病毒相近。

故D选项符合题意。

5C【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是先制备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再用两类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分别检测两实验组的放射性。

故C选项符合题意。

6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甲图所示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产生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乙图所示为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产生单链RNA的转录过程,故A选项错误。

DNA分子复制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选项错误。

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均需要解旋酶参与,故C选项错误。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每时每刻都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转录、翻译过程贯穿于细胞周期的始终,因此乙图所示过程可起始多次,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D选项符合题意。

7A【解析】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增殖时,DNA半保留复制所需要的原料脱氧核苷酸完全由细菌提供,合成蛋白质所需要的原料氨基酸也完全由细菌提供。

复制三次得到的8个DNA分子中仅有两个是其中一条链不含有32P,但是所有DNA分子中都含有32P,全部噬菌体中都含有15N。

故A选项符合题意。

8D【解析】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复制,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都含有一个DNA分子,该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

则最后形成的四个精子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5N、14N标记的链。

故D选项符合题意。

9A【解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