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3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docx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精

恩平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恩平人口与计划生育状况调研报告

恩平市人口计生局吴永芳

2009年4月9日

按照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要求,我对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的现状和目前工作中的难点与破解方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本报告。

一、调研目标

了解当前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

根据平时工作调查,以及召开计生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计生干部座谈会,深入11个镇(街)和175个村(居)委会访谈了解,得出以下调查结论。

三、调研结果

(一)、工作亮点:

1、狠抓《末位预警通报制度》的落实,夯实经常性工作基础。

我市于2007年9月出台了《恩平市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重点工作任务情况末位预警通报制度》,促进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扎实开展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自2007年10月以来,每月由市人口计生局班子成员带队,组成两个工作组到11个镇(街)进行考核。

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抓检查,通过抓检查,我们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全市计生工作的动态,让各镇能清醒地找出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抓通报,通过抓通报,增强各级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计生工作必须经常抓,月月抓的思想;三是抓整改,通过抓整改把查找出来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制订整改方案,迅速抓好落实。

《末位预警制度》经一年来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我市人口出生4158人,出生率为8.24‰,自然增长率为2.84‰,计划生育率为93.24%,出生人口性别比113.67:

100。

2、狠抓计生集中服务行动,力促创“两无”活动深入开展。

我市把经常性工作与集中服务行动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住元旦、春节期间、清明前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假日的有利时段,组织各镇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开展春季和秋季计生集中服务行动,全力抓好二女户结扎、缺查两次对象的B检追踪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重点、难点工作。

通过集中服务行动,这些计划生育难点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落实,有效地遏制计划外生育,使创“两无”活动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跳跃式发展和进步。

统计至至2008年9月,我市“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街)”有7个,“无政策外出生村(居)委会”有99个。

全市共落实“四术”5125例,其中结扎885例(纯二女户结扎192例),上环3768例,补救措施472例。

与去年对比,经常性工作更加扎实,整体工作水平略有提升:

计划生育率提高了1.84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3.13个百分点,“无政策外多孩出生镇(街)”增加6个,“无政策外出生村(居)委会”增加42个,落实“四术”增加421例(其中纯二女扎增加16例)。

3、狠抓服务站硬件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我局积极争取省人口计生委的大力支持,筹集资金,按照省计生委对县级服务站“六统一”的要求,强化了计生服务站硬件、软件建设。

一是投入100多万对服务站进行全面改造装修,合理调整装修了宽敞舒适的服务大厅,按高标准改造装修手术室、检验室、消毒室、门诊室、婚育学校等功能室。

二是抓好计生系统科技大练兵的活动,以节育手术技能、计生业务、服务意识为培训内容,以集中培训、自学、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市服务站(所)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是支持镇级服务所配备优质的B超机。

我局积极争取省的支持筹资11万元,要求各镇(街)再各自筹1万元,为全市各镇新配备了一台质量较好的B超机,为开展优质服务提供设备的保证。

四是充分发挥服务站现有设备和技术资源,制订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为当年结扎的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提供价值350元的免费健康检查套餐,拓宽计生服务平台。

4、狠抓宣传工作落实,营造良好计生宣传氛围。

我市开展以“关爱女孩、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开展送医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街头咨询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并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爱女孩、共建和谐”家庭文化节大型文娱晚会,会上进行了“爱心卡”的首发仪式,所有当年结扎的独生子女和纯二女户都将获颁发“爱心卡”,凭卡在市计生服务站可享受价值350元的免费健康检查,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我们还筹资25万元制作178块规格为3米×2米的不锈钢宣传牌,安装在全市11个镇(街)的175个村(居)委会的交通要道上;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斥资在城区主要交通要道增添安装了一批精美计生宣传灯箱、大型宣传牌,有利于促进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工作难点:

1、二女户结扎难,多孩控制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受地理条件和婚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群众的婚育观念和现行的生育政策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村重男轻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长期以来,二女户结扎一直是我市计划生育发展的“瓶颈”所在,成为计划生育这个“天下第一难事”中的难中之难。

2、外出务工育龄对象的孕情监控较难。

流动人群计划生育管理是难点,据统计,2008年我市流出人口共15248人,其中已婚妇女5027人,因为流动人口基数大、随意性大,实施孕情监控难。

极少数流动人口认为,生两个是结扎,生三个也是结扎,不如多生一个再结扎。

因此,钻政策空子,躲进工厂、工地等管理薄弱的地方,偷生、抢生现象时有发生。

无论是流出地或流入地,孕情监测工作都十分困难。

可以说,流动人口是违法生育、多孩生育现象的温床,影响了计划生育整体水平。

3、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率低。

目前我市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还很低,社会抚养费征收已成为计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据统计,2004年-2006年,全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仅为16.49%,2007年征收率仅为5.38%,历年征收率仅为1.99%,与省提出要达到60%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以经济手段制约政策外生育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主要表现在:

一是受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不少群众对缴纳社会抚养费存在误解,认为这是计生部门的私自规定,是一种罚款;二是受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欠缺等影响,群众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意识不强,很少人把缴纳社会抚养费当作一种义务;三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基层征收人员没有依法征收,方法简单,随意性大;四是基层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综合工作机制,只靠计生部门“唱独角戏”,其它相关部门当“观众”,出现了调查难,取证难,执行难;五是征收标准提高,受经济条件制约,群众足额缴纳比较困难;六是部分基层执法部门怕激化群众矛盾,执法力度不够。

4、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问题如不及时遏制,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由于孕前型管理不到位以及医疗部门对B超机的使用监管不力等原因,致使我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2004年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30.14:

100,2005年为121.52:

100,2006年为122.73:

100,2007年为116.80:

100,2008年为113.67:

100,几年来均高于103-107:

100的正常值,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成为我市计生工作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五期”教育开展难度大。

“五期”教育对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提高广大育龄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我市抓好婚育学校建设,创新宣传教育基地,办好“五期”教育班,同时在各中学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进一步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计划生育应知应会率。

检查督促各镇(街)婚育学校每年的新婚、孕产期班办4期,育儿期班办2期,更年期和党员干部教育班办1期,并与各所属中学协调办好青春期教育。

但因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出的育龄妇女多,特别是长年举家外出的多,由于路途远,工作忙,时间难凑上,导致参加“五期”教育办班人数不多,开展难度大。

2、经费投入不足,对外出务工的育龄夫妇追踪力度不够。

由于财政困难,市镇两级投入计生的经费不足,“四术”经费缺口较大,镇级计生办日常运作困难,个别镇外出追踪B检和落实“四术”的经费都难以解决,有个别镇计生办日常运作的经费都难以保障,而我市人口流动频繁,数量大,部分常年外出育龄妇女难以管理,成为计划外生育的隐患人群。

调查中发现的政策外生育对象中,外出躲避生育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说明加大对外出躲避户的追踪力度,是解决政策外生育、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计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对外出务工的育龄夫妇追踪力度不够,影响了计生生育率的提高。

3、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较低,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根据恩平人口计生局在2008年9月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市有村居干部1109人,村委会计生干部月平均工资356元,享受买社保待遇的仅仅201人。

工资待遇较低,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

4、部门综合治理力度不够。

我市近年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在新形势下,由于种种原因,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个别部门单位在具体执行计划生育“一证先行”和综合治理过程中有时出现不协调的情况,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呈现弱化趋势,表现在五方面:

一是对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个别部门错误地认为计生工作只是计生部门的事,没有正确处理好部门行政执法与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关系。

二是个别单位只强调部门法规、制度和单位利益,未能自觉执行计划生育“一证先行,无证否办”制度。

有的单位强调经济利益,放松了对计划生育“一证先行”制度的把关,出现管理漏洞。

三是个别部门对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不严。

有个别的干部职工未能自觉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和妇检。

四是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不到位。

个别部门单位对流入本单位的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工作抓得不严,只管招工,没有真正落实管理责任。

5、利益导向机制还不够完善。

我市逐步加大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优惠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制定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系列优惠帮扶措施,但仅仅限于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户对象每月80元奖励、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和节育奖、农村独生子女和纯二女在初中升高中时给予加10分的优惠奖励政策,很明显,利益导向普及的面还不广。

(四)结论与建议

1、在民政婚姻登记中心设立计生宣传教育基地。

民政婚姻登记中心是一块很好的宣传基地,我局拟与民政部门作好沟通,利用婚姻登记夫妻都在场的有利时机,在婚姻登记中心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

整个登记流程大约有半个小时,利用好登记的空隙时间,播放计生政策和婚育知识的录像,印发计生宣传小册子,在协助做好晚婚晚育教育,普及婚前教育的同时,也做好人口计生宣传工作。

2、成立市级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

到目前为止,11个镇(街)都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和工作基础,已经全部建立了计生工作动态奖励制度,大部分有经济能力的村(居)也建立了奖励制度,但由于经济能力较差,制订奖罚的标准不高,有个别镇(街)或村兑现不及时或无法兑现,导致奖励机制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由于我市市级经济较困难,未能出台市级层级动态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调动各级,尤其村(居)计生工作积极性,扎实抓好经常性工作,夯实基础,建议市政府从2009年度开始,每年拿出120万元,建立市级层级动态奖励机制。

120万元是直接与175个村(居)委会971名干部的每月工作任务挂钩(预计100元/人·月),按实绩计奖,多劳多得,解决干部干多干少不一样的问题。

3、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对外出务工育龄夫妇的管理制度。

按照“一法一例”的规定与要求,加大计生经费投入力度,确保计生行政办公、计生“四术”、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对外出务工育龄夫妇的管理制度。

4、强化卫生部门、公安部门的综合治理职责。

公安局要严格把好计划生育证明关。

办理新生儿入户、户口迁移,要凭户籍地镇(街)计生办的证明方能办理。

要配合计生部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和违法施行计划生育手术行为,对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卫生局要把好孕检登记关、《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关、B超关、手术关、防疫接种登记关。

5、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制订落实有利于女孩成长和计划生育女儿家庭的优惠扶持政策,严格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和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

如农业部门优先帮助、支持贫困计划生育二女户实施扶贫项目,积极支持计划生育纯女户发展经济;民政部门采取多种形式为女孩和计划生育女儿户提供社会救助;教育部门积极提高女孩的入学率,落实农村独生女、纯二女升高中加10分的优惠政策;劳动保障部门拓宽妇女就业门路,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等,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利益导向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