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150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茶叶出口现状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长江上游。

占据着四川盆地绝大部分。

这块美丽而神奇的盆地,西被青藏高原扼控,东有长江三峡之险,南为云贵高原所拱卫,北是秦岭巴山屏障。

四川省地形西高东低,大致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氛围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四川茶文化。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

西汉时,茶是四川的特产,曾通过进贡传到京城长安,原来我国古代四川东鄂西就是茶树的发祥地,而这里正是三皇五帝最早生息之地。

神农氏是“三苗”、“九黎”部族之首领。

在《史记?

吴起传》与《说苑》等古籍中有“三苗氏,衡山在其南,岐山其北,左洞庭之坡,右彭蠡之川”的记载,这说明神农氏的部族发源在四川东部和湖北西部山区,这正是今日大神农架的地域。

  随着国际上贸易保护壁垒的不断加强,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拦截,加之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四川茶叶出口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如何就四川省茶叶自身的发展情况,找出一条内增竞争力,外抵壁垒的出路是当务之急。

  一、四川茶叶的出口现状

  四川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出口创汇有过辉煌的历史。

1986年,四川茶叶自营出口1.13万吨,创汇1275万美元,名列全国第二。

2004年,四川茶园面积达到209万亩,居全国第四,产量8.6万吨,列全国第五,茶叶总产值12亿元。

但是2003年四川省茶叶自营出口却仅有111吨,2004年130吨,2005年204吨。

而在2004年,四川所产茶叶以原材料供应到外省再出口的数量却达到了6000吨。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四川省的茶叶产量目前约占全国的10%,但出口值仅占全国的0.41%。

在官方的中国十大名茶排行榜上,川茶是名落孙山。

四川的出口状况与其产茶大省的身份不相匹配。

  二、四川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分析

  1.四川茶叶生产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生产水平较低,质量不能适应消费新需求

  四川目前虽然已有产值过亿元的茶叶生产企业有2家,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但大量的茶叶生产企业依旧是加工设备陈旧简陋、工艺粗糙、管理水平低下,茶叶品质难以达到出口茶叶质量要求。

据统计,此前两年,四川省茶叶初制厂、家庭式加工作坊多达1万余家。

近年来,四川商检部门在对四川省出口茶叶的检测中,还不时发现三氯杀螨醇、DDT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情况。

由于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四川省内茶叶出口企业甚至遭遇这样尴尬:

货物运抵日本后,被对方检验部门要求作退运处理,最后不得不就地销毁。

四川省内目前执行的茶叶农残留限量标准本身低于欧盟标准,与日本标准也不尽一致,如不及时解决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将严重阻碍四川茶叶的出口。

  

(2)品牌建设跟不上市场需要

  四川茶叶总体缺乏品牌经营意识,商标的重要性和作用被长期忽视。

川茶商标如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难与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相比,而与英国“立顿”、日本“三得利”的知名度差距更为明显。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中国名茶的前十名的排行榜上,没有川茶的身影。

另外,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盗用知名品牌,又制约了四川名牌茶的形成。

因为没有品牌,四川每年有大量的茶叶成为原料到他省包装后再出口。

  (3)产品单一,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据调查,除了农残、重金属超标等基础性问题外,川茶在出口种类和出口市场上的缺陷也逐年显现。

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曾是四川省茶叶出口的鼎盛时期,出口茶类以红茶为主。

而上世纪末国际茶叶市场“红改绿”之风日渐盛行之后,川茶出口开始大幅萎缩。

目前,四川省出口茶类主要是绿茶,且只有单一的蒸青绿茶,主要外销日本。

  (4)四川茶叶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四川大多茶叶生产企业根本没有外贸人才,而四川省内几家从事茶叶代理出口的公司也基本是业务多年不变。

人才和市场的缺失,使生产和市场脱节,信息滞后,产品总是对不上路,大大的制约了四川茶叶的自营出口。

  2.四川茶叶出口面临的外部问题

  

(1)国际市场茶叶产品质量要求趋严,绿色壁垒不断出现

  2005年8月1日起,欧盟启动新的农残检验标准,对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比例从30毫克/公斤调整为0.01毫克/公斤,限量标准一下比原来紧缩了3000倍。

而硫丹作为一种有机氯类杀虫剂在我国茶叶作物上被广泛应用。

即将来到的2006年5月29日,茶叶进口大国日本将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276项。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负责人认为,国外市场茶叶产品标准日渐苛刻,已对企业出口造成影响。

  

(2)国际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四川茶叶原来的定位不能很好满足消费者需要

  茶叶的消费需求和格局由传统的泡饮方式向优质、新型、方便和保健的方式转变。

绿茶市场在不断扩大,销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茶类结构趋向多元化。

随着医学界对茶多酚保健效应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的证实,茶叶有效提取物的开发利用将会步入医学和食品领域,尤其是在美、英、日、中等研究较多的国家,其他还有茶皂素等内含物的提取和应用,都给茶叶的综合利用带来广阔的前景。

同时也给以传统方式制作茶叶的四川茶叶带来挑战。

  (3)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使得茶叶的出口价格日益增高,减弱了茶叶的竞争能力。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放弃了盯住单一美元的做法,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人民币开始向上小幅升值。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茶叶的外币价格提高,减弱了四川茶叶得出口竞争能力。

  三、提高四川茶叶出口水平的对策分析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对绿茶的需求在增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占有世界绿茶绝对份额的中国和主产名优绿茶的四川来说,是难得的机遇。

另外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沿海传统产茶省份的茶叶生产环境正在改变,而四川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决定了川茶具有后发制人的竞争潜力。

扩大四川茶叶出口是一个牵涉农、工、贸多方面的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一起努力,对症下药。

  因此我们认为四川茶叶出口水平的提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茶叶的生产源头抓起,将农、工、贸相结合,保证茶叶的品质质量

  川茶的症结就在于是千军万马产茶、千企万厂制茶、千品万牌卖茶,停留在以小生产方式发展大产业的阶段。

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招商或给予相关企业资金支持,通过企业和茶农的结盟的方式实现茶叶种植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从而也保证了茶叶的质量和应对绿色壁垒的问题。

具体讲,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农签订种植、收购协议,茶农按照茶叶加工企业的要求种植茶叶,同时茶叶加工企业按照保护价格收购茶农的茶叶,同时茶叶加工公司要向茶农提供茶叶种植采摘的技术指导。

  2.加强四川茶叶品牌的打造,提升川茶的品牌价值

  四川茶叶属于四川主要的出口土特产品之一。

传统的观点认为土特产品应该特别注重其土味,其实不然,“土特”是一种文化,该保留的东西要保留,但也需要更新,没有新意就不可能迎合消费者,不可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四川茶叶应该在保留特色的同时要结合出口市场当地的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打造出既有丰富历史内涵同时也融合现代元素的品牌形象。

这包括对茶叶功效的再认识、茶叶的包装、茶叶的营销要素的综合运用。

包括广告的设计、销售渠道的设计、促销活动的开展等多方面

  3.是加强外贸人才的培养,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人才是一切的关键,人才缺失会导致产品和市场信息的缺失,使生产和市场出现脱节。

在目前的四川茶叶出口企业里,真正能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用市场信息来指导生产的人才非常欠缺。

因此,只有加大人才的培养利用,让人才去叩击市场,才会有“芝麻开门”的效果。

  4.调整茶叶出口的结构,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川茶出口应当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四川省内茶叶内含物比浙江茶叶丰富,制成绿茶茶味较重,适合西非、中亚等市场需求。

川茶应当在巩固对日本蒸青绿茶出口的同时,积极发展对西非、中亚市场的炒青绿茶出口,拓展绿茶出口市场;

而宜宾等地的功夫红茶、红碎茶等产品曾在欧美受到欢迎,当前应恢复出口渠道,组织相应产品生产和出口;

尝试高香茶、花茶等特种茶和定牌小包装茶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

  除此以外是转变传统产销观念,适应市场新要求,也是非常必要。

目前,围绕产品多样性和安全性而产生的国际市场新需求已经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提高,政府更是把食品安全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来要求。

各种形势都在逼迫茶叶生产企业们要转变以往的产销观念,适应市场消费要求。

这既是压力,又是革新的动力。

  作者:

王小兰 陈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