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19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docx

七年级数学公式定义概念汇总人教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定义:

1)正数:

比0大的数。

正数用正号“+”

2)负数:

比0小的数。

负数用负号“-”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注:

1)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如−2,代表的就是2的相反数。

(什么是相反:

如:

上下,左右,高低等)

2)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

3)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

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1.2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按有理数的性质符号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正分数

正分数有理数零

分数负整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数轴

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是: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相反数

定义: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如:

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注:

“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外完全相同。

(如:

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称为相反数。

是错的)

“两个数”是指相反数一定是成对出现。

(如:

-8是相反数。

是错的)

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到原点两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既这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代数定义:

若a+b=0,则a、b互为相反数;若

=-1,则a、b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和“相反数”在概念上的区别:

互为相反数意义: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有两个含义,是减号和负号)

相反数意义:

把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的相反数。

(例如-3,可以读作:

三的相反数;)

注:

1)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这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就可以了,若原数带有符号(不论正负),则应先添括号。

2)按照有理数乘法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如:

-[-(7)]=7; -(7)=-7-{-[-(7)]}=-7)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商为-1(0除外)

●绝对值

定义:

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用“||”来表示。

|b-a|或|a-b|表示数轴上表示a的点和表示b的点的距离。

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作|a|

代数定义: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为唯一的非负数

a(a>0)

用公式表示为:

|a|=0(a=0)

–a(a<0)

绝对值的计算规律: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如:

a、-a的绝对值等于|a|,a≠0)

2)若|a|=|b|,则a=b或a=-b.

3)若|a|+|b|=0,则|a|=0,且|b|=0.

●倒数

定义:

两数相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零没有倒数。

(如:

a的倒数是

(a≠0))

注: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和-1,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没有倒数;

求法:

颠倒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

如:

求分数的倒数(可约分的要约分):

的倒数是

;求整数倒数:

a的倒数是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

(-8)+(-3)=-(8+3)=-11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如:

(-8)+3=-(8-3)=-5;8+(-3)=5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5)两个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如:

8+(-8)=0

有理数加法口诀速记法:

同号相加一遍“到”;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0”正好。

注:

“同号”是指相同的符号+、-;“大小”是指加数的绝对值的大小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可以表示成: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0不能做除数)

1.5有理数的乘方

●定义: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中,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幂的符号法则: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近似数

1、科学计数法

定义:

1)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这个数的整数位数减1。

2、有效数字的定义:

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3、近似数的定义:

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者略少些),这一个数称之为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整式的定义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单项式:

由数与字母的积或字母与字母的积所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多项式:

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式

整式次数:

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项:

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常数项:

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

次数: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

3x的系数是3;

1)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字母因数,是正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是负数的单项式系数为-1。

 系数为1,

系数为-1。

2)如果只是一个数字,系数是本身。

如5的系数还是5。

单项式的次数:

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如:

6xy2 中字母x的次数是1,字母y的次数是2,则6xy2 的次数为1+2=3。

●多项式的项、常数项、次数

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常数项:

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

次数:

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如:

多项式6y2+2x+5有三项,分别是6y2、2x、5,其中5是常数项,6y2+2x+5是二次三项式

6y2+2x+5

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同类项的概念: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如:

4y与5y

字母相同

判定同类项的方法

相同字母指数相同

●合并同类项步骤:

1)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2)每一项都要带上符合果。

3)运用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把同类项合并(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找:

同类项

图解:

合并同类项的步骤移:

带符号

并:

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为便于多项式的运算,将多项式各项的位置按某一字母指数大小顺序重新排列。

若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如:

1-x-x2

若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如:

x2-x+1

注:

交换位置时,每一项都要带上符合,第一项前没有符合需要添加“+”

●去括号的法则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2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去括号,然后在合并同类项。

如2x-(6x-1)=2x-6x+1=-4x+1

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把每一个整式用括起来在加减号连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定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注:

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抓住三点:

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的次数都是1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

移项: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左边(右边)移到右边(左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方程的解:

使用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

就是求出使用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

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

7)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πR2h,V圆锥=

πR2h.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4.1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

即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

立体图形:

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

平面图形:

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

三视图:

左视图(从右面看),主(正)视图(从正面看),俯视图(从上面看)。

展开图:

一些立体图形由一些平面图形围城的,将他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

这样的平面图称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几何图形分为: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

三角形、圆形、四边形等。

4.2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

1)概念:

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的一条笔直的线。

如代数中的数轴,就是一条直线(它只规定了原点、方向和长度单位)。

2)基本性质: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也可以简单地说“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交点:

当两条不同的直线在一个公共点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他们的交点。

(两条直线相只有一个交点)

4)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5)线段公理:

联电动所有连接中,线段最短(两点间,线段最短)。

6)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射线

1)概念:

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特点: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无法测量长度。

线段

1)概念:

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2)基本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特点:

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任何一方延伸,可以度量,可以较长短。

4)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直线、射线、线段概念

类型

图形

端点数

延伸性

长度

直线

0

射线

1

一端无限延长

线段

2

两端无限延长

●表示方法

两个大写字母

ABABAB

直线AB或者直线BA射线AB线段AB

一个小写字母

mla

直线m射线l线段a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与面相接的地方是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面、线、点都是几何图形。

4.3角

●角的概念: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角度制及换算

1)角度制的概念: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2)角度制的换算:

1°=60′ 1′=60″ 1周角=360° 1平角=180° 1直角=90°

3)换算方法:

把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转化时必须逐级进行,“越级”转化容易出错。

●角的大小的比较:

1)叠合法,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在重合边的同旁进行比较;

2)度量法。

●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6、余角和补角:

(1)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余角的性质:

等角的余角相等;

等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