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标点符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33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常用标点符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标点符号.docx

《常用标点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标点符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标点符号.docx

常用标点符号

常见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11种标点) 

 

(一)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

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

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

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不用顿号。

 

例4:

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

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

例如:

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

(略)例8:

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国的开国元勋。

例9: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醉了。

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

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

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

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

/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二)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

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

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三)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

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18: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只要有一个分句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

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例24:

(略)分条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四)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

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

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

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

事实证明:

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

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

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如果提示的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

本市的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6:

林则徐宣称: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 例28: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 例29: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句号 

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1:

(略)例2:

(略)例30:

请稍等一下。

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 

用法。

/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五)叹号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31:

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例32:

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33: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34:

“啊,啊!

”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

“救命啊!

救命啊!

”一个声音在呼喊。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

注意倒装 例35:

啊,这赠品是多么丰饶啊!

六)问号 

1、疑问句和语气不太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问号。

 例36:

你见过金丝猴吗?

 例37: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2、选择问一般只在末尾用一个问号。

 

例38:

你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区分连续问。

 

3、判断是否用问号看句子是否有疑问语气,而不应该看是否有疑问形式。

 例39:

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例40:

你问他还来不来。

 

例41:

文件下达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个艰巨的任务到底交给你,还是交给他。

这种情形往往是带有疑问词语的主谓短语作主语或作宾语。

 

主谓倒装的句子只在句末用一个句末点号。

 例42:

怎么了,你?

 例43:

出来吧,你们!

 例44:

真好看,这只猫。

 其他倒装句也是如此,如: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应该是这样,我想。

 

(七)引号 

1、完全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不完全引用的引文后如用点号放在引号外。

 例45: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 例46:

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所评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引文完整且独立成句,为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完整不独立,为不完全引用。

 

2、意引不用引号。

 例47:

小姑娘告诉我:

“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她都会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采珠宝的客人们。

”引用包括直引和意引。

/转述属于意引。

 

3、引文还有引文,里面用单引号。

 例48: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 4、引文的围要准确。

 

例49: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谱”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出现在天宇。

“哈雷慧星”/“拿来主义”/“希望工程” 

5、以地名来命名的厂、路、站、工程等均不需引号。

 

例50:

我过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并网发电。

“京广铁路”/“大亚湾核电站”/定州“北雁商城”

(八)括号 

1、句括号紧贴在被注释部分之后,如被注释部分这里需用点号,挪到括号后。

 例51:

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种”,或简称“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发现。

 

例52:

这就是中国猿人(全名“中国猿人种”,或简称“人”)。

 

例53:

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用句括号。

/句括号部文字末一般不用点号(叹号、问号除外)。

 

2、句外括号放在句末点号后。

 

例54: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即兴”。

)注释全句的用句外括号。

/句外括号部文字末点号要原样保留。

 

(九)省略号 

1、省略号不能和“等”之类词同时使用。

 

例55:

新中国的历史上无法抹去这些名字:

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立伟„„等。

列举各项和省略部分共作某词的修饰限制成分时,只能用“等”。

/“等”除表省略还可在列举尽后煞尾。

 

2、省略号前的列举一般不能少于三项。

 

例56:

在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等”前的列举不能少于两项。

(十)破折号 

1、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括号。

 

例57:

假如我有一首诗——不敢奢望一首以上——能像《唐诗三百首》的任何一首那样,为后世所认可,为子所传播,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例58:

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及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来世界的哲思。

如注释容较重要,需与正文一起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如注释容不重要,不需与正文一起读出,就用括号。

 

2、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冒号。

 

例59: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例20:

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

舞蹈、独唱、二重唱、杂技和相声。

用破折号注释,中间没有停顿或停顿很短,删去注释部分,句子仍完整;冒号表总分时,分说部分不能去掉,且冒号停顿时间较长。

 

3、要正确区分破折号和逗号。

 

例60:

我就是我——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

 

例: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破折号比逗号停顿时间长,强调作用强;破折号

多强调以后成分,而逗号多强调以前成分。

 

4、破折号不要和“是”等赘余。

 

例61: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十一)书名号 

1、 书名号标明书名、报名、刊名、篇章名、剧目名、歌曲名、文件名等。

 例62:

《红楼梦》/《语文报》/《读者》/《序言》/《小兵嘎》/《懂你》/<<标点符号用法》/“时空”/“理想”主题班会要区分引号和书名号。

/封面、书脊、书刊页、正文标题等都不用书名号。

 

2、书名的书名用单书名号;注意书名和篇名连用。

 例63:

《<宽容>序言》/《读〈石钟山记〉有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念奴娇·赤壁怀古》要分清书名围。

如:

“《》杂志”/“《同学》编辑部”/《琵琶行(并序)》 

 

说明:

问号、叹号兼有标号作用,破折号、省略号兼有点号作用,其特殊用法本表不涉及;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一、基本定义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

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述句: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

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

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

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二、用法简表

名称符号用法说明举例

句号①。

1.用于述句的末尾。

是中华人民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逗号,1.句子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用于句子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②;1.用于复句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

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

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华考上了大学;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③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④()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

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种”,或简称“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破折号──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

”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⑤……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连接号⑥—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亮传》。

书名号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雪芹。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专名号⑦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人也,字长卿

附注:

①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④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⑤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⑥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⑦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