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34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9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B.高胆固醇血症

C.高血压病D.猫叫综合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

根据目前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可以将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类。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染色体上单个基因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涉及许多个基因和许多环境因素的疾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详解】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属于传染病,高胆固醇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A选项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A。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深海热裂口不属于生物圈

B.温室效应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C.臭氧减少会让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减退

D.野生生物会传播疾病,无需保护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导致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在距地球表面15-20千米处的平流层中,臭氧的含量非常丰富,它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正常,雨水的pH值一般都在6左右,不会低于5.6,目前有些地区的雨水的酸度已到了pH2-5。

由于水体污染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很多国家已采取措施,对江河湖海进行保护和治理,如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业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深海热裂口属于生物圈,A错误;

B、温室效应改变全球降雨格局,不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B错误;

C、臭氧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加,会让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减退,C正确;

D、野生生物会传播疾病,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防护,但是野生生物仍有其存在价值,野生生物在美学、科学和实用方面的价值近期和长远的价值很大,因此需保护野生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3.液泡膜上存在H+—ATP酶,能从细胞质中运输质子进入液泡,导致液泡的pH为5.5,细胞质pH为7.0~7.5。

液泡这种转运质子的运输方式属于()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

C.扩散D.胞吞

【答案】B

【解析】

【分析】

方式

跨膜运输

非跨膜运输

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胞吞

胞吐

条件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载体蛋白

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

能量

能量

【详解】液泡pH为5.5,酸性,细胞质pH为7.0~7.5,碱性,液泡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中,因此H+能从细胞质中进入液泡(低浓度到高浓度),该方式为主动转运。

故选B。

4.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特性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

B.酶的活性可能会损失

C.方便重复利用

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反应程度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

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

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但是活性降低,使用范围减小,技术还有发展空间。

【详解】A、固定化酶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不溶于水又有酶活性,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A正确;

B、在固定化的过程中,与其它介质的接触可能使酶的活性有所损失,B正确;

C、固定化酶便于和产物分离,方便重复利用,C正确;

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固定化酶的量有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彻底,与反应程度有关,D错误。

故选D。

5.下列有关HIV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

B.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

C.脂类膜镶嵌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D.HIV的RNA通过RNA复制形成前病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

HIV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因,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激活,前病毒复制出新的HIV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还可感染体内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脑细胞、巨噬细胞。

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免疫功能严重减退,便会招致一些平时对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无害的感染。

【详解】A、HIV遗传物质是RNA,RNA中文名称为核糖核酸,A正确;

B、HIV没有膜结构,外层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

C、脂类膜来自宿主细胞,但镶嵌有病毒编码的蛋白质,C正确;

D、HIV的RNA通过逆转录得到DNA,再通过转录得到RNA,翻译得到蛋白质,RNA和蛋白质组合形成新的病毒(前病毒),D错误。

故选D。

6.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是由于发生了()

A.染色体重复B.染色体缺失

C.染色体易位D.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狭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广义的基因重组包含转基因技术。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DNA分子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替换都可以引起核苷酸序列的变化,因而引起结构的改变,如A→a。

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和数目变异。

【详解】果蝇的X染色体某个区段发生重复时,复眼由正常的椭圆形变成条形的“棒眼”,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故选A。

7.下列有关不同脂质特性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

B.磷脂中的每个脂肪酸分子都有两条碳氢链

C.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D.植物蜡具有防止果实的水分过多蒸发及微生物侵袭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

磷脂中由含氮基团、磷酸基团、甘油和2分子脂肪酸组成。

【详解】A、苏丹Ⅲ染液可将油脂染成橙黄色,A正确;

B、磷脂中的甘油连接着两个脂肪酸分子,每个脂肪酸分子都有1条碳氢链,B错误;

C、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血液中的胆固醇过多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C正确;

D、植物蜡具有防止果实的水分过多蒸发及微生物侵袭的功能,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B。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种子发育成植株体现出胚细胞具有全能性

B.有一类基因在所有分化的细胞中都会表达

C.细胞癌变可能是细胞凋亡机制被破坏

D.衰老细胞的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向内折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详解】A、玉米种子已经是幼体(有胚芽、胚轴、胚根等),发育成植株不能体现胚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有一类基因在所有分化的细胞中都会表达,如呼吸酶基因,B正确;

C、细胞癌变可能是细胞凋亡机制被破坏,癌变的细胞无限增殖,不能发生正常凋亡,C正确;

D、衰老细胞的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向内折叠,许多酶活性降低,D正确。

故选A。

9.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雌性杜泊羊注射相关激素促其超数排卵

B.乙过程的目的是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的成熟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相同成分的培养液

D.丁过程中应注射免疫抑制剂避免普通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体外受精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

成熟的精子需获能处理。

精子和卵子受精后,受精卵需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潜力,质量较好的胚胎可移入受体母畜的生殖道内继续发育成熟。

【详解】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雌性杜泊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促其超数排卵,A正确;

B、乙过程的目的是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使成熟的精子获能,这样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便可受精,B错误;

C、丙过程与乙过程中应采用不同成分的培养液,满足其不同的生理需求,C错误;

D、普通绵羊对植入胚胎不会产生排斥反应(免疫耐受),丁过程中无需注射免疫抑制剂,D错误。

故选A。

10.下列关于核糖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

B.抗体是由浆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

C.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可快速合成多条肽链

D.核糖体在完成一条mRNA的翻译后两个亚基立即被降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

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

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A错误;

B、抗体是分泌蛋白,由浆细胞中附着的核糖体合成,B错误;

C、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可快速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

D、核糖体在完成一条mRNA的翻译后大小亚基会分离,不会立即被降解,D错误。

故选C。

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前,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广口瓶后需振荡混匀

B.实验选用的温水温度为30℃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D.拔掉塞子后如能闻到酒味,说明一定有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需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消耗O2产生CO2,厌氧呼吸以葡萄糖为底物,产生CO2和酒精。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A、实验开始前,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广口瓶后需振荡混匀,增大酵母菌与葡萄糖的接触,使其快速繁殖,A正确;

B、实验选用的温水温度为30℃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25-30℃)内,B正确;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需氧呼吸产生CO2,厌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C错误;

D、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拔掉塞子后如能闻到酒味,说明一定有酵母菌进行了厌氧呼吸,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神经元及其膜上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膜上特定的通道蛋白是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

B.多个小电位叠加到一定阀值可以产生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D.动作电位会因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刺激神经元,神经元会兴奋,达到阈刺激,会引起膜去极化,Na+内流,膜内正电荷越来越多,导致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反极化状态,这样的一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到达动作电位的峰值后,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外流,使得膜内外重新恢复为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该过程称为复极化,有时K+外流过多,还会发生超极化。

【详解】A、神经元膜上特定的通道蛋白是产生电位变化的基础,钠离子通道蛋白使得膜外的钠离子内流,钾离子通道蛋白使得膜内的钾离子外流,A正确;

B、小电位不能传播,多个小电位叠加到一定阀值可以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

C、动作电位的传导具有不衰减性,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C正确;

D、动作电位的“全或无”是指只要达到阈刺激,动作电位便可产生,而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也不会改变,若达不到阈刺激,不会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D。

13.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①形成②时,RNA聚合酶可使DNA双螺旋解开

C.②和③之间既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

D.③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

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

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①为DNA,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使得脱氧核苷酸连成脱氧核苷酸链,A正确;

B、①形成②为转录,RNA聚合酶有解旋的功能,可使DNA双螺旋解开,B正确;

C、②为mRNA,③为tRNA,两者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当tRNA离开时有氢键的破坏,C正确;

D、②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

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是新物种

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

D.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种是生物最小的分类单位,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关键看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能够交配并且后代可育的,属于同一个物种。

种群,是指同一时间和空间同一物种的集合体,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也是进化和繁殖的单位。

物种的形成方式有同地和异地之分,异地即地理隔离,同地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变为四倍体,也可以产生新的物种。

【详解】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致使两种群基因库差异较大,再也无法进行交流,即产生新的物种,A正确;

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不育,不能称为一个物种,B错误;

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如二倍体加倍变成四倍体,四倍体即是一个新的物种,C正确;

D、一个新物种在不同的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种群,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D正确。

故选B。

15.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外施ACC有利于果实生长

B.果实成熟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都增强

C.果实经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后可延长贮藏时间

D.旱涝等不利的环境条件都可能增加乙烯的生物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

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

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

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

【详解】A、外施ACC有利于乙烯的生成,而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赤霉素促进果实生长,A错误;

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果实成熟时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的活性都增强,B正确;

C、果实经ACC合成酶抑制剂处理后可减弱乙烯的合成,可以延长贮藏时间,C正确;

D、旱涝等不利的环境条件都可能增加乙烯的生物合成,促进果实的成熟,D正确。

故选A。

16.用棉签蘸取不同液体分别涂抹在淀粉-琼脂块的5个圆点位置,然后将其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

24h后取出加入碘液(棕黄色)处理,观察圆点的颜色变化如下表:

圆点

处理圆点的液体

清水

煮沸的新鲜唾液

与盐酸混合的新鲜唾液

新鲜唾液

2%蔗糖酶溶液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

蓝黑色

蓝黑色

蓝黑色

红棕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圆点④处含有糊精

B.引起圆点②③显色反应的原因是不同的

C.圆点⑤处的颜色为蓝黑色

D.该实验验证了淀粉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成糊精,而糊精遇碘变红,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成麦芽糖,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色。

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详解】A、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成糊精,而糊精遇碘变红,因此圆点④处含有糊精,A正确;

B、淀粉遇碘变成蓝黑色,引起圆点②③显色反应的原因是不同的,②是因为高温使酶失活,③是因为强酸使酶失活,B正确;

C、蔗糖酶不能降解淀粉,圆点⑤处的颜色为蓝黑色,C正确;

D、该实验验证了淀粉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没有验证其高效性,D错误。

故选D。

17.下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基因型为AaBbDdee)处于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B.此细胞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3和4因着丝粒分裂移向细胞两极

D.细胞中B与b、B与B分别在MⅠ、MⅡ期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受精卵及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其上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位基因随之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

【详解】A、1或2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A和a),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ee,而3上有E、e,说明E为基因突变而来,因此此细胞可能发生过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A正确;

B、此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染色体3和4的着丝粒并未分裂,C错误;

D、细胞中B与b在MⅠ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B与B在MⅡ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确。

故选C。

18.G0期是细胞分裂完成数次后暂时停止分裂所处的时期,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细胞周期为G0→G1→S→G2→M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处于G0期细胞

C.G0期细胞

染色体数目与G2期相同

D.赤霉素可促进休眠的种子细胞进人G0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体细胞分为两种,一种能继续分裂的,一种为高度分化后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的细胞。

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

【详解】A、G0期是细胞分裂完成数次后暂时停止分裂所处的时期,一个完整细胞周期为G1→S→G2→M,A错误;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不是G0期细胞,B错误;

C、G0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G2期相同,都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

D、赤霉素促进萌发,可促进休眠的种子细胞进人G1期,D错误。

故选C。

19.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

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

【详解】A、气候影响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会随着气候的改变而改变,A正确;

B、同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有的较大,有的较少,B正确;

C、环境容纳量由环境决定,不会随着种群年龄结构的改变而改变,C错误;

D、顶极群落中的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出生率与死亡率接近,D正确。

故选C。

20.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M/m和N/n)控制,M对m、N对n完全显性,其中M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

N基因控制褐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

用纯合的黑色和褐色亲本杂交,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F1个体的毛色呈黑色

B.若F1测交,后代一定有白色个体

C

若F2中黑色和褐色之和接近1/2,则白色个体没有纯合子

D.若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则F2表现型之比为9:

3:

3: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用纯合的黑色(MMnn)和褐色亲本(mmNN)杂交,F1(MmNn)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上,则F2表现型为10白色(9M_N_、1mmnn)∶3黑色(3M_nn)∶3褐色(3mmN_);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表现型为2白色(2MmNn)∶1黑色(1MMnn3M_nn)∶1褐色(1mmNN)。

【详解】A、当M、N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说明不能正常翻译,因此M、N同时存在的时候为白色,即F1个体的毛色呈白色,A错误;

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测交,后代理论为1黑色(Mmnn)∶1褐色(mmNn),不会出现白色个体,B错误;

C、若F2中黑色和褐色之和接近1/2,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白色个体为MmNn,没有纯合子,C正确;

D、若F2中白色个体基因型有5种,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表现型之比为10白色(9M_N_、1mmnn)∶3黑色(3M_nn)∶3褐色(3mmN_),D错误。

故选C。

2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系列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B.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不遵循卡伽夫法则

C.用DNA聚合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DNA是无法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两种类型。

其中S型细菌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