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343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下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了解晶体的形成过程

烧杯、盐、棉线、滤网

放大镜及烧杯的使用要注意安全

1、分发材料,指导观察糖、盐、味精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并引导绘制图形。

2、介绍晶体是怎么形成的?

3、晶体制作方法的讲解及注意事项的说明。

1、放大镜观察糖、盐、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2、按照制作方法小组交流合作制作晶体。

3、实验总结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科学实验教案3

做一个简易显微镜

指导学生经历前人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制作显微镜,并尝试观察

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简易显微镜并用来观察物体

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青苔标本,花粉标本,纸筒,胶带,壁纸刀,手电筒,镜子

放大镜的倍数要不同

1、猜想怎样把物体放得更大

2、教师先出示实验材料及自制的显微镜,讲解制作步骤,实验要求,注意事项,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是显微镜;

用来观察物体。

1、学生分组实验

2、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制作,做好后观察物体。

3、记录实验结果,班内交流得出结论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科学实验教案4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兴趣

洋葱、清水,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磺酒、吸水纸、滴管、培养皿

不要伤手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切片制作方法,及操作步骤,边巡视边指导

1、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有什么不同?

2、介绍显微镜

3、用显微镜观察的洋葱表皮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用小刀将洋葱表成表皮剥下一薄层,用显微镜观察,制作洋葱切片,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调查好焦距观察,并画出细胞形状图

填好实验记录单,得出结论。

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

表皮内由一个个比较规划的多边形组成。

科学实验教案5

观察生物细胞

通过观察,生物细胞,使学生看到生物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并画图记录下来。

了解生物是有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叶表皮细胞装片,人血细胞装片,口腔黏膜细胞装片,显微镜。

不要损坏器材,认真记录

1、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明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出示生物细胞图片。

2、边巡视,边指导。

1、各组制定计划

2、学生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

3、张贴所画细胞,交流发现结论。

生命体有细胞组成的,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实验教案6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形态,行为特征.

显微镜,鱼缸里的水,吸水纸,干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图片或课件

要认真观察.

1、教师先出示,水中微生物的图片,明确任务,

2、制作装片的说明,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3、边巡视边指导。

1、制定实验计划,猜想显微镜下的微生物的形态

2、学生按要求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观察微生物时,边观察画图记录.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在水中生活着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科学实验教案7

混合沙和豆子

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原则。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筛网、沙、豆、两个杯子、一根筷子

用力不要太大,否则沙和豆子会跑到筛网外。

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边巡视,边指导。

1、猜想沙子和豆子混合后有什么变化

2、引导推导:

变化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怎么证实

3、混合实验

4、分离实验

分离出的和先前没混合的形态有没有变化

学生先观察混合前沙和豆子的特点并记录,预测混合后会怎样,沙和豆混合,搅拌,再观察描述并做记录,用筛网分离混合物,观察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

混合前后沙和豆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没有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观察白糖的变化

通过观察白糖的变化,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

会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一些物质在变化时即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不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不要烫手

1、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2、白糖加热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3、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先观察白糖特点,记录在表格中,再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

记录,最后从实验盒中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物质)

科学实验教案8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探索米饭甜味的原因。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

滴管不能打碎

1、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2、思考:

米饭是甜的么?

说明了什么?

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阅读课本30页资料。

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4、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

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5、思考:

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

是一种新物质么?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1、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米饭的味道。

2、阅读资料

3、根据要求分组实验,并归纳验证资料的结果

4、尝试总结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实验教案8

寻找淀粉的踪迹

利用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特点,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1、生活经验导入

2、老师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拿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和其他食物上,观察,说明了什么?

思考:

蓝色的物质还是米饭和淀粉吗?

是新物质吗?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制作神秘信件

淀粉遇碘酒变蓝

利用所学的淀粉遇碘酒变蓝的原理制作信件

淀粉、水、碘酒、纸

碘酒不要使用过多,注意不要弄到身上。

1、要求:

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让同学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

2、边巡视边指导

3、操作步骤:

先往脸盆中滴碘酒,能使水的颜色变成碘酒的颜色就可以了,颜色可以浓一些。

最后再把白纸放进去,过一会儿就可以看到字了。

1、学生制作信件

2、收到信的同学想办法看到写的字,小组讨论方法

3、运用的原理汇报。

利用了淀粉遇碘酒变蓝的原理

科学实验教案9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CO2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1、观察白醋和小苏打

2、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3、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4、引导学生验证实验,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将小苏打倒入白醋中,推测:

究竟产生产了什么气体?

怎么验证?

将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将收集气体倒在正燃烧的蜡烛上,观察现象。

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科学实验教案10

铁生锈了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钉生锈。

知道铁生锈的原因。

瓶子,铁钉,空气,水,盐水,肥皂水,油,醋等

要注意合作

1、出示生活实物图片

2、观察锈与铁形成对比认识

锈是否是铁,与铁的特性有神么区别

3、探索铁锈形成的原因

1、学生把铁钉放在水中,一半水一半空气,空气中,醋中,盐水中观察一周后的变化。

2、交流实验结构得出结论

铁生锈所需要的条件主要是水,空气和酸,盐,碱

科学实验教案11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铁钉不要全部浸入溶液。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演示配制硫酸溶液,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观察反应,记录表格中;

把铁钉浸入溶液约2分钟,拿出再观察记录,思考,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分析现象,思考是什么变化,得出结论。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

科学实验教案12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探索铁生锈的速度,研究控制生锈速度的方法,理解生活中防锈的措施。

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两个试管、两个铁钉、清水、盐水。

要培养学生致用的意识。

1、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将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另一枚铁钉一半浸在盐水里,一半暴露在空气中,让学生预测,哪枚生锈快?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布置课外活动,课外探究

1、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小组讨论:

根据铁生锈条件,对生锈速度进行探究应该怎样设计实验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科学实验教案13

制作饮料

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注意配制的比例。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

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

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2、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

3、要求:

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4、品尝后谈谈体会。

1、根据配料和实验要求,分组分工制作饮料。

2、互相品尝给予评价

3、总结发生了什么变化,里面的气体是什么。

通过制作汽水感知这一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科学实验教案14

月球的公转

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初步了解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的。

有关月球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月相图片

分组合作中分工要明确,资料总结要有条理

1、请同学翻查资料整理月球的发现过程。

2、观察课件及挂图交流汇总一下月球有哪些特点。

3、月球与地球的区别

4、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观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了解月球公转。

1、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小组交流总结资料内容。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信息,探索月球公转及月球的特点。

科学实验教案15

月相的成因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是有规律的

初步学习种用模型解释自然现象,了解月相在一个月中的不同形状

月相变化演示器,月球模型

实验中,让几个学生同时处于地球的位置,同时观察记录,并比较结果。

老师演示实验,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何变化,并尝试绘制”

说明注意事项。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观察明亮部分有何变化。

并绘制月相变化图。

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上半月亮面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下半月相反。

科学实验教案16

我们来造环形山

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并做出有根据的推测。

建造月球环形山模型,并推测环形山的成因。

水、细石子、皮球、小铁球、玻璃球、注射哭,细胶管,水、卷尺等

模拟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环形山类似的特点。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提出任务;

按设定的方法,造环形山;

1、喷水法:

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记录。

2、撞击法:

用重球砸向沙堆,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

1、学生观察,交流想法

2、根据自己制定的方法,小组为单位制定环形山。

3、评价

环形山特点:

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成因:

火山喷发源,撞击源。

科学实验教案17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三球仪,月球模型,手电筒,地球头饰,观察记录表

对体影,半影不需深入研究,所用挡亮物体要比被挡物体小

1、认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和特点

2、根据日食和月食的特点,你猜想日食是怎么形成的

3、引导学生假设

4、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提出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进行模拟实验,并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据实验现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看到太阳一部分或全看不到,发生日食。

而月食则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处于影子中的人只看到太阳一部分或全看不到。

科学实验教案18

行星的排列

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行星的排列。

按一定比例数据进行处理,并用一定材料建立太阳系模型。

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太阳系图片或模型。

要先了解太阳系再建模型。

教师先出示八大行星数据表,了解有关数据,将橡皮泥粘在铁丝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尝试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尝试组合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两组数据建模型,组织学生建模。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分析,并按要求活动。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白天体系体。

科学实验教案19

北斗星座模型

用建模型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

制作北斗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边长50厘米正方形纸板、线、橡皮泥、手电、屏

要画下图形。

老教师先出示实验材料,提出实验任务,用纸板,细线,橡皮泥做一个模型,投影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小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细线下端,把模型放到投影机当中,转动模型,先从四个角度照射模型,引导观察。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将橡皮泥球的影子画在本子上,分析影子图,得出结论。

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科学实验教案20

垃圾填埋模拟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垃圾填埋对环境的危害

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并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白砂石子1-1.3cm,张纸巾2团,红墨水,可乐瓶制作的喷壶或浇花喷壶

要将自己设计介绍给大家

1、老师分发实验材料,出示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播放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2、简单的垃圾填埋实验。

学生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分析观察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进行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填埋垃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危害

科学实验教案21

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污水经过复杂的处理可以使用

做污水净化实验

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生活污水,自来水各一杯,废旧可乐瓶,细沙子

教师出示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资料,再出示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引导学生观察;

用插图介绍沉淀,过滤方法,进一步观察比较;

制作过滤装置实验。

1、制定实验计划,交流计划

2、分析污水处理的几道程序,都有什么作用

3、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做好记录,分析,比较,净化前后的水有什么区别。

4、汇报情

污水经过处理,一般可以无害地回归环境,还有一些污水处理后,也不能作为饮用水,只能作其他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