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346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认识唐三彩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这幅作品的勾线工细劲健,着色富丽匀净,特别是“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版面介绍与教学建议:

本课安排有作品《捣练图》整体介绍、各局部分析,并设置了以下栏目:

“仕女画”解释、“宋徽宗赵估”介绍、“同时期(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画家小传”和“思考与讨论”等,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的是向学生提供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教师可同时展示《捣练图》和西方古代人物画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对它们不同的绘画创作意图、表现方式、使用材料、绘画技巧及整体绘画效果等进行比较,讨论“《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进一步理解东西方绘画所体现的不同的审美特征。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捣练图》和教材中刊登的、同时期表现女性形象的其他艺术作品,了解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如教材中张首的《掳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替花仕女图》和《三彩女立佣》等,以及其他的唐代人物形象;

也可以用唐代的人物造型

与其他朝代的人物造型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可设置一些题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各组围绕一个专题,通过上网查询、图书阅读等方式,收集与这个专题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如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画家张首和他的作品的信息等。

在课上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

这样,从对一幅画的鉴赏人手,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学生学到的是美术欣赏的方法。

本课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能否从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角度评价这幅作品。

2.用短语填写下表,对《捣练图》作简要评析:

作者及年代

属于什么画种

构图样式

绘画技法

色彩

精彩细节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师生一起分析《捣练图》,使学生对于我国唐代的绘画题材与风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以点带面,通过对《捣练图》的欣赏使学生对于唐代的时代背景、审美标准、绘画发展、以及当时的总体文化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课的设计与串讲中要很好地把握好课的条理与节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电脑、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在课前可以展示一些与唐代有关系的文物图片

(2)、引入新课:

再出示一组唐代的特色建筑物、文物、绘画作品的图片,同时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名字:

大雁塔、“开元通宝”货币、三彩骆驼俑、敦煌壁画、簪花仕女图。

让学生根据图片总结:

这些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唐代的作品)

通过图片所反映的唐代都有什么特色呢?

(人们生活很安逸,在佛教、诗歌、经济、贸易等许多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大雁塔:

在唐代,佛教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是唐玄类西行取经还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宣扬佛法,都发生在这个时期,所以唐代的佛教文化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普及。

“开元通宝”货币:

唐代的经济也是在空前的发展,从当时货币的样式到普及制作,充分显示出唐代时期人们生活的富有与经济上的繁荣。

三彩骆驼俑:

用是一种陪伴死者的随葬品,“唐三彩”是在武则天时期得到的发展,是唐代陶瓷上的创举,所谓的“三彩”是以铅为熔剂制成的其中以黄(赭)、绿、蓝为主色施于白底胎上。

从上面表现的人物来看,人物多为西域等地的商人,所以充分显示出唐代商贸的发达,

“丝绸古道”也是在这个时期成型的。

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

唐代佛教的盛行也使得艺术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佛教氛围,我国各地佛教建筑、雕像、壁画的大面积出现,使得在人们心中产生了一种佛教文化。

“西方净土变”画面表现了在西方极乐世界中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画面中的伎乐天的形象生动多姿,特别是其中的“反弹琵琶”造型更是敦煌壁画中的精品,画面中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

(3)、《替花仕女图》:

盛唐时期的工笔重彩代表作,画面表现盛唐时期几位头替大花的贵族妇女在私家庭院中闲庭漫步的情景,画面人物体态丰肥,衣着华丽,动作轻柔舒展。

绘画技法娴熟,色彩浓艳又不失和谐。

通过看这幅作品。

带领学生在图上寻找他们认为怪异的装扮:

学生提问:

人物面部的眉毛比较有特点,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解释:

唐代追求“以胖为美”的审美准则,所以人物的种种设计都是由它的美学的原理构成的。

唐代人比较胖,每个人的脸型都是圆脸,大家想想看,在一个很大的脸上画一个细细的柳叶眉好看吗?

(学生回答:

当然不好看,主要是不协调。

)那么这种眉毛画在脸上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与人物的圆脸产生形象上的呼应。

)所以聪明的唐代人就以雄蛾子的触角得到了启发,发明了“蛾眉”,为的就是在脸上和脸型呼应。

在唐代妇女的生活十分单调,每天只是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单调的活动,化装便是她们每天的重要消遣。

各种新鲜的发式便是妇女们日常花功夫捉摸的地方。

高髻便是在唐代妇女发式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在《章怀太子墓壁画》、《执扇仕女图》中均有较多的表现。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头上先用假发把头发垫高,然后用真头发包在外面,使得头发高高的立于头上,体现出人物的高耸的头型,既提高了人物的身高,又使得雍容、华丽的发替得以展示。

而在高髻上替花更突出了这个特点,收到了雍容华贵的效果。

在每个人物的面部,还体现了古代妇女的主要化妆方法,其中在每个主要人物的面部都有黄金花子的体现,“花子”是古代妇女的常见的装饰物,在古代的名篇《木兰辞》中就讲到:

“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其中的“花黄”便是这里提到的花子。

它是一种用金箔剪刻出的装饰图案,通常贴于前额、两鬓的位置,花子在敦煌壁画中也有大量的出现。

看过了每个人物的头部装饰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人物身上的表现。

首先受到人物身材、地理位置的条件决定,画面中人物主要的服装材料都是纱质服装,这不但透气性好,还很轻盈,在画面中画家以十分写实的手法,表现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服装中大量的花卉图案充满了富贵的气息,层层的晕染加上细致的勾描表现出层层的图案从纱的下面隐隐的露出来的效果。

最后带学生分析画面的人物动作以及画面构图方法,再让学生体会画面中的人物是什么样的心态?

在我国的古代,许多妇女在外表上看过着十分富有的生活,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她们的生活还是十分寂寞与无聊的,所以在《替花仕女图》中每个人物都是在拈花、逗狗、戏蝴蝶……从外表看来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实际上她们内心的空虚、寂寞是今天的人们无法理解的,我们只能通过绘画作品来洞悉她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感受到作为古代的妇女可悲、可怜的心灵世界……

(4)、看过了《替花仕女图》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唐代另一位绘画高手张首的作品《捣练图》。

这是一张反映唐代劳动妇女生活的画面,主要表现的是在丝织品作坊中的劳动场面,一共表现了十二个人,有中年妇女、年轻女子以及五、六岁的小女孩儿,她们对于劳动有着不同的反应:

有的认真工作;

有的正在休息;

还有的在劳动环境中嬉戏、玩耍……

让学生分析画面中的人物动作,劳动内容。

让学生分析对比《捣练图》与《替花仕女图》在题材、人物上的差异。

最后由学生总结两件作品在艺术上的贡献,我们通过了解两件作品了解了唐代文化的哪些方面?

通过课件进行展示、总结。

最后布置课下观察作业:

到生活中去寻找唐代的艺术品,看看能否利用课上的分析方法去解读它们,能否取用独立的眼光去发现藏在艺术品细节中的信息,做一个会发现美、会体会

美的学生。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以点带面的方法,通过两件作品串起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其中既有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又有生活常识的一些相关知识,而其中的最后知识点我都将引到绘画技法和绘画知识上,让他们在教学设计中做主动学习的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浏览艺术作品时教师应该起到导游的作用。

引导学生去学习,同时又把学生最需要的东西给他们,让他们能够“不虚此行”,在你的每一节课上有所收获。

我觉得美术欣赏教学,特别是绘画名作的教学设计是比较难的,很容易把课上成教师在前面讲,学生没有响应—曲高和寡。

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

【篇二: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农业工具的改进(结构原理和先进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

(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重视发展生产,重视选拔贤才)

引导过渡:

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

有哪些成就?

请看第3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开元之治”

学生阅读10——11页课文、插图和资料,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唐玄宗)

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任用贤才——“走马任姚崇”,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

根据11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

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

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

盛世经济的繁荣

学生阅读11—13页,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

1.课文中说,唐朝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耕技术,发明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筒车)

教师补充说明:

农业上的灌溉工具,三国时期发明的叫做“翻车”,就是今天农村里还在使用的“水车”,靠人们用脚来踩动它,是比较吃力的。

唐朝发明的叫做“筒车”,它把水流的力量和竹筒的盛水功能巧妙地结合起来,不再依靠人力了。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片段出现了转动的筒车,很明显是个错误。

那时连翻车都还没有发明出来,哪来的筒车?

2.学生观察12页“唐朝穿裙衫的妇女”,结合11页“动脑筋”: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3.组织学生读“自由阅读卡”(第14页),联系课本前面的彩色图片,回答:

唐朝最为有名的陶瓷品种是什么?

(青瓷、白瓷和唐三彩)

4.结合“地图册”第7页“想一想”:

这里提到的三个地方是什么?

(国子监、曲江池、大雁塔)

当时长安的居民住宅区叫做什么?

(坊)商业区叫做什么?

(市)长安还有什么特点?

(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5.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叫做“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过渡讲解:

可惜唐玄宗统治后期却走向腐败,导致唐朝的衰落。

唐朝的衰亡

1.学生阅读13—14页的课文,按14页“活动与探究1”: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

)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

(没有)

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

(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

(907年)巩固小结

1.完成“填充图册”4——6页相关内容。

2.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篇三:

教案】

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

第一部分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3、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作用、制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4、唐代章怀太子等墓壁画对当时政治生活的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墓室壁画与同时期宗教壁画具有同步发展的特点相互参照、比较。

3、中国现代壁画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方法上有很大发展,可以作为教学的参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开鉴赏:

提问:

什么是壁画?

讲述中国壁画的地位。

2、汉代墓室壁画:

(1)分布:

(2)内容:

(3)欣赏代表性墓室壁画。

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

(1)概述:

(2)具体赏析墓壁画。

(3)学生讨论比较墓壁画与汉代墓室壁画在画法和表现技巧的异同。

4、鉴赏区别画像石、画像砖

(1)画像石:

中国汉代的石刻画。

主要用于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的建造与装饰。

它产生于西汉,盛于东汉故又称汉画像石。

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

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6类:

①庄园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②体现墓主人仕宦身份、经历的礼仪与象征物。

有数量众多的车骑出行、射猎、谒见、属吏、武库、收租、讲学、建筑等画面。

④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像。

⑤神话故事、祥瑞物象与天象图。

⑥各种以植物为母题的花纹和图案。

画像石内容因地而异。

如山东为历史故事、战争、刑徒,河南为天象、杂技、斗兽、收租,陕西为农作、祥瑞物象、云气蔓草,江苏为纺织、犁耕,四川为宴饮、伏羲、女娲等。

画像石艺术风格是构图方式、造型特点、雕刻技法统一的体现。

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另一部分作品──典型的如庄园、收租、宴饮、乐舞等有了依据直观感受构成画面的迹象,描绘了高视点俯瞰下的景物,形象有序地向上方发展,上下间距表示了远近关系。

建筑和坐榻、等用具的透视造型,也辅助性地制造出空间深度。

(2)画像砖:

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绘画。

画像砖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

题材与内容——作为一种艺术体裁,画像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题材内容广泛地表现了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民情及生产劳动等。

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性,反映了同一时代艺术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画像石是汉代厚葬习俗的产物。

统治阶级提倡孝廉,使厚葬成为与仕途升浮相关的社会行为。

与此同时,死后灵魂升天的希冀在战国木椁墓向汉代砖石墓演变之后,更多赋予墓室以象征意义,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

功利目的与“死即再生”的观念吻合,不仅导致画像石在墓中的数量渐多,而且规定了画像石的功能通过它们在墓中的位置体现出来。

三、学生观看课件,欣赏代表作品。

四、分组讨论:

欣赏古代壁画有何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与俑类随葬品在性质、内容上的相互联系。

六、布置课外思考:

墓壁画怎么表现当时政治生活的?

第二部分天地之间──宗教壁画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和艺术成就。

1、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2、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居于主导地位,道教美术作品比较少,在表现形式上受佛教美术的影响,而道教、儒教思想和一些美术表现手法也对佛教美术产生影响,在后期的发展中出现“三教合一”的造像。

世界上有哪些宗教?

你在哪见到有宗教雕塑?

二、新课:

1、欣赏敦煌249窟狩猎图

249窟的狩猎图描写了山林间各种不同的动物──鹿、羊、狼、猴、犀、虎、野猪,表现手法简练,有的只用一两种色傅染,有的还只是单色的线描,用笔虽少,并不影响充分表现物象的效果。

画家善于描写出各种动物的真实情态,使它们活跃地出现在壁上。

画家还在外来佛教题材里,渗入了本土的神话与传说;

在外来的样式里,渐渐换上了自己所塑造的符合于群众审美观点的形象;

在题材的处理上,也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

在绘画技法上,画家汲取了外来的强调表现对象体积感的晕染方法,而把这种方法紧密地与传统的能明确生动地表现对象形态的线条结合起来,加强了绘画的表现力。

同时,画家适应群众爱好与社会思想的发展,不断地丰富了壁画的题材、创造了新的形式。

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降生为净饭王子后的一生事迹)是敦煌早期石窟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

早期的本生故事采取单幅构图,表现故事中的一两个场面,佛本生故事画都是以慷慨牺牲,舍己救人为主题。

除了本生故事、佛传故事以外,还有许多种表现佛经经义与故事的壁画,那些画总称为经变。

在魏隋之际就出现了少数的法华变与维摩变,到唐代巨大构图的经变成为壁画的主要部分,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这时不过只是大幅经变的附属部分了。

在经变中最常见的是净土变。

净土变很注意利用图画描绘极乐世界,藉以引起信徒向往的热忱。

这想象的极乐世界是以现实作借鉴的,以当时人间认为美的东西组成幻觉中的净土。

这里不但有楼台伎乐,水树花鸟,琉璃钵饭,百味馨香,而且这冬夏不分、有飞天散花的世界被描述成:

“极乐国中无昼夜,花开花合辨朝昏。

”“化生童子舞金田,鼓瑟箫韶半在天。

”因此净土变中除了佛、菩萨,画面表现了极其壮丽的楼台亭榭,在画面上部有飞天散花,前有杂鸟莲池以及奏乐跳舞的仙女。

这些净土变相,运用来自生活的想象创造了欢乐的景象,透过那些美丽物象的表现,曲折地反映了对于现实物质生活的赞美与愿望。

2、赏析永乐宫三清殿壁画(李松)

1952年在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发现,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

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其建筑、壁画、雕塑,作为设计构思的统一体,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要确立全真教在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正统地位,以此来巩固已在元代社会成为显贵的全真教派后期掌教人的社会地位。

朝元图规模宏伟,气象庄严,将近三百身超过真人身高的群像组合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是交响乐、颂诗性质的巨构,特别能够体现传统壁画艺术吴道子传派“以气胜”的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朝元图》中的八位主像,有更多的超凡入圣的理想化成分,不仅仅是表现于面相和华贵无比的服饰、坐具、华盖、供具上,更重要的是在群像组合间形成的众星捧月氛围中所突出的一派王者气象。

三清殿《朝元图》是一个整体布局完整的宏伟巨构,但各壁的绘画技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西部诸天众。

八个主像之中也以绘于北壁西部的勾陈最为成功。

八主像皆能表现出帝王之尊,而勾陈一像微微下视的眼神中更流露出帝王之威。

其部众的组合,有内在的呼应顾盼关系,在程式化手法中注意到人物一定的性格表现,包括手的男女老少形态差别和动作表情。

勾陈前方的传经法师一组和后边的南斗六星等眼神都向勾陈方向凝注,表现出对奏事者和勾陈反应的注意。

勾陈左右的玉女和金母身侧的玉女都是《朝元图》中最美的女性形象。

三、小结

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案等在石窟寺内的布局、相互关系和艺术特色。

四、布置课外思考: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第一部分:

事死如事生——陵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

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

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唐三彩属于什么?

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

三星堆

2、讨论: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

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

①狮子;

②石人石马和马夫;

③翼兽和北门六马;

④“蕃酋”像;

⑤华表;

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150℃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烧成。

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