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分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352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被子植物分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被子植物分科.docx

《被子植物分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子植物分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被子植物分科.docx

被子植物分科

第五章被子植物分科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二)被子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重要植物特征、分布,及其经济价值与生态意义。

(三)学习如何利用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有目的地开展植物资源的发掘、筛选与利用,以及进行植物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

二、教学内容

了解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和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等实践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重视引导学生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和有关植物志等参考工具书独立进行植物种类的鉴定,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内容繁多的植物形态、结构等植物分类特征术语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生机勃勃的植物世界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被子植物分科内容包括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毛茛科、桑科、石竹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菊科;单子叶植物纲:

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等重点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等

三、教学手段

在总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图片资料的生动直观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结合植物腊叶标本,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质量。

同时,积极利用森林公园、植物园等植物种类集中的场所,开展植物学实习活动。

 

第五章被子植物分科

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纲

一、木兰科Magnoliaceae

本科约18属,300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1属,120多种,大多产西南部。

木兰科的主要形态特征:

乔木和灌木。

单叶互生;托叶大,脱落后在小枝上留下环状托叶痕。

花大,两性,单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被不分花萼与花瓣,花被片6至多数,每轮3片。

雄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与柱状花托状花托的下部。

花药长于花丝。

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与柱状花托上部。

子房1室,每室胚珠2个或多颗。

果实为聚合蓇葖果,花托于果时延长,种子有丰富的胚乳。

小结

木兰科的识别特征:

木本。

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

聚合蓇葖果。

二、毛茛科Ranunculaceae

本科约37属,1200种,主产北温带。

我国约有36属,570多种,各省均有。

毛茛科主要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稀一年生草本。

叶为单叶分裂或羽状复叶,基生或茎生。

花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两性,少单性;萼片5枚或多数,有时花瓣状。

花瓣5,基部有时有距。

雄蕊多数分离,心皮多数离生。

1室,胚株1至多个。

瘦果,少为浆果或蒴果。

本科与木兰科相似,是具有原始性状的科。

双子叶草本植物即由本科保留草本性质演化而来,与木兰科是平行发展的科。

本科的识别特征:

草本。

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三、桑科Moraceae

双子叶植物,隶属荨麻目,约67属,1000种。

主产热带和亚热带,中国16属,150种。

全国均有分布,多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地区。

桑科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或藤本,常有乳状液汁。

单生、互生。

花小,单性,同株或异株。

常密集为葇荑花序,隐头花序,有的集成头状花序或穗状。

单被花,萼片4个,雄花的雄蕊与萼片同数且对生。

1花的雌蕊由2心皮组成1室,1胚珠上位子房小瘦果或核果,由宿存的肉质花被包裹,并集生成聚花果,或许多小瘦果着生于肥大而中空的花序托内壁上形成隐花果。

小结

桑科识别特征:

木本,常有乳状汁液,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而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

*Co4;Coo;A4♀:

*Ca4;Coo;G(2:

1)

四、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本科约55属,1300种,广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有26属,约250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石竹科形态特征:

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常在基部连成一横线;花辐射对称,两性;花瓣4-5;雄蕊为花瓣的2倍;萼片4-5,分离或连合成筒;子房上位,1室,少2-5室;特立中央胎座。

果实为蒴果,少为浆果。

小结

石竹科识别特征:

草本,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雄蕊为花瓣的2倍;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五、锦葵科Malvaceae

本科约50属,1000多种,分布于温带和热带。

我国有15属,80多种。

锦葵科形态特征:

草本或木本,常披星状毛或鳞片状毛。

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萼片5,常有副片(苞片,俗称三角苞),花瓣5片,旋转状排列。

雄蕊多数,花丝连合成单体雄蕊,花药1室纵裂。

上位子房,2至多室。

心皮彼此结合,中轴胎座,每室1至多数倒生胚珠。

果为蒴果或分果。

小结

锦葵科识别特征:

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

本科中有许多著名纤维植物,如棉花、麻、洋麻,此外,还有许多观赏植物,如锦葵、蜀葵等。

六、葫芦科Cucurbitaceae

本科约90属,700种,大部分产热带地区。

我国有22属,100多种,南北均有分布。

葫芦科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藤本,植株被毛、粗糙,常有卷须。

单叶、互生,常掌状分裂。

单性花,同株或异株。

萼片、合瓣各为5片,分瓣或离瓣。

雄蕊5条,常两两连合,一条单独,或为3组,或完全联合。

花药常折叠弯曲。

雌蕊由3心皮构成,下位子房。

果为瓠果。

小结

葫芦科识别特征:

具卷须的草质藤本。

叶掌状分裂。

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

瓠果。

七、杨柳科Salicaceae

本科共3属,约400种。

常见的是杨属和柳属,主产在北温带。

三属我国都产。

杨柳科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有托叶。

花单性异株,葇荑花序。

每花有一苞片,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

雄蕊2,雌蕊1,子房1室上位。

蒴果,2-4瓣裂,种子小,多数,基部有长毛。

小结

杨柳科识别特征:

木本,单叶互生有托叶,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

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八、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

本科约300属,3000种,广布于世界各地,以北温带为多。

我国有80属,300多种。

本科主要形态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基生叶呈莲座状无托叶;叶全缘或羽状深裂。

花两性,辐射对称,排成总状花序。

萼片4;花瓣4,呈十字形花冠;雄蕊6个,外轮2个花丝短,内轮4个花丝长,为四强雄蕊。

雌蕊由2心皮组成,被假隔膜分为假2室,侧膜胎座。

果实为角果(有长角果和短角果)。

本科有经济价值的许多蔬菜和油料作物(油菜),少数供药用、观赏和作饲料。

小结

十字花科识别特征:

植株具辛辣味。

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九、蔷薇科Rosaceae

本科是一个大科,有4个亚科,约115属,3200种,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有55属,1000多种。

草本、灌木或乔木。

单叶或复叶,常有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

花托突起,或下陷成壶状、杯状,或平展为浅盘状,或下陷而与子房相结合。

花下位、周位或上位。

萼裂片、花瓣常为5片。

雄蕊常多数,并与花萼、花瓣联合着生于花托边缘,形成蔷薇型花。

雌蕊由1至多数心皮,分离或联合,上位或下位子房。

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蓇葖果等。

小结

蔷薇科识别特征:

花为5基数,心皮离心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

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

1.绣线菊亚科Spiraeoideae

2.蔷薇亚科Rosoideae

3.李亚科Prunoideae

4.苹果亚科Maloideae

十、豆科Legaminosae

按照哈钦松的意见,本科分为三个科,由这三个科组成豆目。

    现仍按恩格勒系统的分科予以处理。

本科约690属,17000多种,为种子植物的第三大科,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有150属,1100多种,南北各地都产。

由于本科较大,常可分为三个亚科:

1.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

2.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

3.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

其中蝶形花亚科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豆科形态特征

草本,叶常为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有叶枕,具托叶。

叶除羽状复叶外,也有三出复叶或单叶。

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通常为5枚,多为合生,花冠多为蝶形

雄蕊10个,9个花丝连合,一个分离,呈二体。

心皮1个,上位子房1室,常具多个胚珠,果为荚果。

小结

豆科识别特征:

叶常为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有叶枕。

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

果实为荚果。

十一、芸香科Rutaceae

约100属,10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我国约有24属,150种。

以柑桔类果树最为有名。

芸香科的形态特征:

多为芳香性常绿乔木或灌木,常具刺,少为草本。

叶为单叶或复叶,常具透明油点,无托叶。

两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萼片4-5片,常合生。

花瓣4-5片,分离,雄蕊与花瓣同数、2倍或多数。

花丝分离或合生,着生于环状的肉质花盘周围。

上位子房,4-5室,亦有多至16余室的。

果多为柑果、浆果或核果。

小结:

芸香科识别特征:

茎常具刺。

叶上常见透明油点,无托叶。

萼片花瓣常4-5片,花盘明显,果多为柑果或浆果。

十二、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

本科约250属,2000多种,多产于北温带。

我国有57属,近500种,主要供蔬菜和药用。

伞形科的形态特征:

草本,茎常中空;叶茎生,常为羽状复叶或裂叶,叶柄基部膨大成鞘状。

伞形或复伞形花序,花序常有总苞。

花小,两性,花多为辐射对称。

花序的边花有时两侧对称。

萼片5,很小或不明显,花瓣5,分离,雄蕊5,2心皮,花柱为2,下位子房,有上位花盘。

双悬果,果实有肋或翅

小结

伞形科识别特征:

草本,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伞形、复伞形花序,双悬果。

十三、茄科Solanaceae

双子叶植物,隶属茄目。

本科约85属,3000种,广布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南美洲种类最多。

中国24属,约115种,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茄科的形态特征:

多数草本,少数灌木。

小乔木,有时为藤本。

植物体有特殊气味(叶含麻醉性植物碱)。

叶互生,无托片。

花两性,常两性,常辐射对称,花单生、簇生或聚伞花序。

花萼具5裂片,宿存(花开萼不掉,随果实一起长大)辣椒茄果实采摘时连果柄一起采下。

花冠通常5裂,合瓣花,轮状(茄)、钟状(蔓陀萝)或漏斗状(烟草)。

雄蕊5枚,为冠生雄蕊,花丝着生在花冠筒基部,并与花冠裂片同数互生。

花药开裂方式多种:

多数孔裂,如茄、马铃薯,少数纵裂,如番茄、辣椒。

子房由2个心皮合生而成2室,或因假隔膜而成3-5室,上位子房,中轴胎座。

果实浆果或蒴果

小结

茄科识别特征:

花萼宿存,花冠轮状,雄蕊5个。

着生于花冠基部,并与之互生,花药常孔裂

十四、旋花科Convolvulaceae

本科约有50属,1000余种,多数产于热带和亚热带。

我国有19属,90余种。

旋花科的特征:

多为缠绕草本,常具乳汁。

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常单生或数朵集成聚伞花序。

萼片5,常宿存,花冠常漏斗状,大而明显。

雄蕊5个,插生于花冠基部。

雌蕊多为2个心皮合生,子房上位,2-4室。

果实多为蒴果。

小结

旋花科识别特征:

茎缠绕,有时具乳汁,花冠漏斗状,蒴果。

十五、唇形科Labiatae

本科约220属,3500余种,广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99属,800余种,全国均有分布。

唇形科形态特征:

多草本少灌木,茎方形,四棱,单叶对生或轮生,常含挥发性芳香油,有香味。

花于叶腋形成聚伞花序或轮伞花序,然后再成总状、圆锥状排列。

花两性,两侧对称(稀近辐射对称)。

萼片合生5裂,少数4裂,常2唇状宿存。

花冠2唇形,合瓣,上唇二花瓣合生,下唇3花瓣Co(2/3),雄蕊4枚,二长二短,二强雄蕊(A2+2)有时退化成2个(鼠尾草属),雄蕊与花冠裂片互生,着生在花冠筒上。

雌蕊为2心皮合生,上位子房,子房深4裂,每室1个胚珠,花柱1个,插生于分裂子房的基部,柱头浅裂,花盘明显。

果实为4个小坚果,种子无胚乳或有少量胚乳。

小结

唇形科识别特征:

茎四棱,单叶对生,花冠唇形,二强雄蕊,心皮2个,4个小坚果

十六、菊科Compositae

菊科是被子植物最大的一个科。

约有900多属,3万余种,广布于全世界。

我国160多属,2000余种。

菊科的主要形态特征:

草本,有的具乳汁。

单叶,多互生,无托叶。

头状花序,花序基部有多数总苞片;

花多两性,少单性或中性。

萼片5,变为冠毛或鳞片,花冠裂片5或3;花有辐射对称的管状花和两侧对称的舌状花;另含有钟状花冠等。

雄蕊5个,聚药雄蕊;二心皮构成子房,柱头2,下位子房。

果为瘦果。

小结

菊科识别特征:

草本,头状花序,聚药雄蕊,瘦果顶端带冠毛或鳞片。

菊科植物可分为二亚科

1.管状花亚科:

该亚科植物均有管状花,舌状花有(花冠常3裂片)或无,无乳汁。

2.舌状花亚科:

该亚科植物花序全为舌状花(花冠常5裂片)组成,植物体具乳汁。

代表植物:

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var.spatiosumBaily

向日葵HelianthusannusL.

莴苣LactucasativaL.

莴笋LactucasativaL.var.angustataIrish.

蒲公英TaraxacumHand-Mazz

 

第五章被子植物分科

第二节单子叶植物纲

一、泽泻科

本科有13属,70种以上,广布全球。

我国有5属13种,南北均产。

特征:

水生或沼生草本,有根茎和块茎。

叶常于茎上基生,有鞘,叶形变化较大。

花两性或单性,常轮生于花茎上。

萼片和花瓣均3枚,雄蕊6至多数,稀3枚;雌蕊的心皮6至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延长的花托上;胚珠1-2个。

聚合瘦果。

代表植物:

泽泻Alismaplantago-aquaticavar.orientaleSam.

慈姑SagittariasagittifoliaL.

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eMiq.

二、莎草科

本科约80余属,4000多种,广布于世界各地。

我国有28属,500多种,其中许多为农田杂草。

莎草科的特征:

草本,多数具根状茎,少数块茎或球茎,茎常三棱形,多实心。

叶常3列,狭长,叶鞘闭合。

花小,数朵排列成很小的穗状花序,下具鳞片多数,称为小穗,再由小穗排成各种花序。

每花具1苞片(鳞片或颖片),花被完全退化或成刚毛状。

花多两性,雄蕊多为3;雌蕊由3或2心皮组成,子房上位,1室,1胚珠,柱头3。

小坚果。

小结:

莎草科特征:

草本,茎常三棱形,实心,叶常3列,叶鞘闭合;花被退化,小穗组成各种花序;小坚果。

代表植物:

1.香附子CyperusrotundusL.

2.荸荠Eleocharistuberosa(Roxb)RoemetSchult

3.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

4.牛毛毡Eleocharisyokoscensis(Franch.EtSavat.)TangetWang

5.蒲草(席草)Lepironiaarticulata(Ret.L)Domin:

用于编席。

6.水莎草Juncellusserotinus(Rottb.)Clarke

7.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Fr.Schmidt.

8.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mL.ssp.Flabelliformis(Rottb.)Kuk

三、禾本科.

本科是被子植物中的大科之一,约有650多属,12000多种。

根据茎是否木质化而分为竹亚科和禾亚科。

本科为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科,如稻、麦、玉米、粟(小米)、高梁等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甘蔗糖料作物以及牧草、竹类等均属本科。

其它如造纸、纺织、铺建草皮、保提护岸、水土保持等方面,禾本科植物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禾本科形态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亦有木本。

茎常称为禾秆,圆柱形,节与节间区别明显,节间常中空。

常于基部分枝,称为分蘖。

单叶互生,成2列,叶鞘包围秆,边缘常分离而覆盖,少有闭合。

叶舌膜质或退化为一圈毛状物,很少没有。

叶耳位于叶片基部的两侧或没有。

叶片常狭长,叶脉平行。

花序种种,由多数小穗组成。

小穗的结构:

1至数朵小花,2个颖片,小穗轴,小花1-几个。

小花的结构:

外稃具芒(相当于苞片);内稃无芒(相当于小苞片);外稃内方有浆片2个,少有3个(相当于花被);雄蕊3个,少有1,2或6个;柱头2个,多羽毛状,子房1室,上位,内有1个弯生胚珠,果实多为颖果。

根据茎是否木质化而分为竹亚科和禾亚科

小结

禾本科特征:

秆常圆柱形,节间常中空。

叶2列,叶鞘边缘常分离且覆盖。

由小穗组成多种花序。

小麦属TriticumL.

大麦属HordeumL.

稻属OryzaL.

粟属SetariaBeauv.

甘蔗属SaccharumL.

蜀黍属SorghumMoench

玉蜀黍属ZeaL.

黍属(稷属)PanicumL.

狼尾草属PennisetumRich.

燕麦属AvenaL.

本科约200多属,2800多种,广布于世界各地,尤以温带和亚热带最多。

按照哈钦松的意见,将恩格勒所定本科范围中的某些族植物自成一科,或归并入其他科中。

但为了学习方便,我们这里仍按照恩格勒所定科的原范围予以介绍。

四、百合科

多年生草本,少为木本;常具根状茎、鳞茎或块根。

茎直立或攀援。

叶为单叶互生、基生,少有轮生,叶有时退化为膜质鳞片,以枝行使叶的作用花两性,少单性。

花序种种,花被花瓣状,排列为两轮,通常6片,辐射对称;雄蕊6枚,与花被片对生。

花药纵裂。

雌蕊3心皮构成,子房3室,子房上位、下位或半下位。

果实为蒴果或浆果。

小结

百合科识别特征:

单叶;花被片6片(视频欣赏),排列或两轮,雄蕊6枚与之对生,子房3室;果实为蒴果或浆果。

代表植物:

葱AlliumfistulosumL.

洋葱AlliumcepaL.

蒜AlliumsatiumL.

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er

金针菜(黄花菜)HemerocallisliloaphodelusL.(H.flavaL.)

萱草HemerocallisfulvaL.

百合LiliumbrownniF.E.BrownexMiell.var.colchesteris(Wall.)Wils.

山丹LiliumpumilumDC.

卷丹LiliumlancifoliumThunb.

石刁柏(芦笋)AsparagusofficinalisL.

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oute

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P.officinaleAll.)

丝兰YuccagloriosaL.

土麦冬LiriopespicataLour.

玉簪Hostaplantagina(Lam.)Aschers.

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L.

 

 

第五章被子植物分科

第三节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1.恩格勒的分类系统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于198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一书中发表的,是分类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系统。

在他们的著作里,将植物界分成13门,而被子植物是第13门中的一个亚门,即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并将被子植物亚门分成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二个纲,将单子叶植物放在双子叶植物之前,将“合瓣花”植物归入一类,认为是进化的一群植物,计45目,280科。

恩格勒系统是根据假花说的原理,认为无花瓣、单性、木本、风媒传粉等为原始的特征,而有花瓣、两性、虫媒传粉的是进化的特征,为此,他们把葇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型,而把木兰、毛茛等科看作是较为进化的类型,上述假说导源于艾希勒(A.W.Eichier),在今日被许多植物学家认为是错误的。

恩格勒系统几经修订,在1964年出版的《植物分科志要》第十二版上,已把放在原来分类系统前面的单子叶植物,修正了认为单子叶植物比双子叶植物要原始的错误观点,但仍将双子叶植物分为古生花被亚纲和合瓣花亚纲,基本系统大纲没有多大改变。

并把植物界分为17门,其中被子植物独立成被子植物门,共包括2纲,62目,344科。

2.哈钦森被子植物分类系统这个系统是英国植物学家哈钦森于1926年在《有花植物科志》一书中提出的,1973年作了修订,从原来332科增加到411科。

哈钦森系统是在英国边沁(Bentham)及虎克(Hooker)的分类系统,和以美国植物学家柏施(Bessey)的花是由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概念为基础发展而成的。

他认为两性花比单性花原始;花各部分分离、多数的,比连合、定数的为原始,花各部螺旋状排列的,比轮状排列的为原始,木本较草本为原始。

他还认为被子植物是单元起源的,双子叶植物以木兰目和毛茛目为起点,从木兰目演化出一支木本植物,从毛茛目演化出一支草本植物,认为这两枝是平行发展的;无被花、单花被则是后来演化过程中蜕化而成的;葇荑花序类各科来源于金缕梅目。

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并在早期就分化为三个进化线:

萼花群(Calyciferae)、瓣花群(Corolliferae)和颖花群(Glumiflorae)。

哈钦森系统为多心皮学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本系统坚持将木本和草本作为第一级区分,因此导致许多亲缘关系很近的科(如草本的伞形科和木本的山茱萸科、五加科等等)远远的分开,占据着很远的系统位置,为此,把被子植物分为木本群和草本群是形式上的附会,有着时代性的错误,故这个系统很难被人接受。

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对多心皮系统进行了多方面的修订。

塔赫他间系统,克郎奎斯特系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塔赫他间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塔赫他间是1954年公布的。

他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并通过幼态成熟演化而成的;草本植物是由木本植物演化而来的;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的水生双子叶植物的具单沟舟形粉的睡莲目莼菜科。

他发表的被子植物亲缘系统图,主张被子植物单元起源说,认为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代表,由木兰目发展出毛茛目及睡莲目;所有的单子叶植物来自狭义的睡莲目;葇荑花序各自起源于金缕梅目,而金缕梅目又和昆兰树目等发生联系,共同组成金缕梅超目(Hamamelidanae),隶属于金缕梅亚纲(Hamamelidae)。

自1959年起,塔赫他间分类系统进行过多次的修订(1966、1969、1980),在1980年发表的分类系统中,他把被子植物分成二纲,10亚纲,28超目,其中木兰纲(即双子叶植物纲)包括7亚钢,20超目,71目,333科;百合纲(即单子叶植物纲)包括3亚纲,8超目,21目,77科,总计共92目,410科。

塔赫他间修改的分类系统,较1954年系统作了较多的修改,首先打破了传统的把双子叶植物纲分成离瓣花亚纲和合瓣花亚纲的概念,增加了亚纲的数目,使各目的安排更为合理;其次,在分类等级方面,于“亚纲”和“目”之间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对某些分类单元,特别是目与科的安排作了重要的更动,如把连香树科独立成连香树目,把原属毛茛科的芍药属独立成芍药科等等,都和当今植物解剖学、染色体分类学的发展相吻合的;再次,在处理葇荑花序问题时,亦比原来的系统前进了一步。

但不足的是,增设了“超目”一级分类单元,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