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782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下载.doc

研究各种地下工程(地铁、道路隧道、基坑)的设计理论、新工艺、新技术(包括人工冻结施工新技术)及其工程检测技术;

主要以研究地下工程(地铁、道路隧道、基坑)引起周围地表、建筑物与构筑物变形、沉降的预测理论和控制技术,研究深大基坑工程支护理论和新技术为特色。

2.软弱地基处理新技术

研究高速公路与铁路、建筑工程、城市地铁和隧道工程中的软基加固、处治方法和软弱地基检测的新工艺、新技术。

3.工程结构理论与应用

研究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包括结构可靠度、结构检测、结构新材料、复合结构,新型地下支护结构的理论、设计与应用等。

4.边坡工程

研究高速公路、铁路与矿山的生态护坡边坡设计、计算理论及其稳定性,边坡的环境和生态效应;

研究高大边坡护坡技术、计算理论、稳定性及相关检测技术。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或半年),在职硕士生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分要求:

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2学分实践性环节)。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2~3门,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

1.学位课

A类课程:

(公共基础课7学分)

(1)自然辨证法2学分

(2)第一外国语5学分

B类课程:

(基础理论课5学分)

(1)矩阵论(须先修线性代数)3学分

(2)计算方法2学分

(3)数理方程3学分

(4)模糊数学2学分

C类课程:

(专业基础课与D类共6学分)

(1)高等土力学2学分

(2)土木工程材料学2学分

D类课程:

(专业课)

(1)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专论2学分

(2)道路工程专论2学分

(3)工程结构设计2学分

(4)土木工程数值计算2学分

2.非学位课(约选12学分)

(1)模型试验理论与方法 2学分

(2)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2学分

(3)地基处理新技术2学分

(4)桩基工程学2学分

(5)高性能混凝土2学分

(6)结构可靠度理论2学分

(7)结构动力学2学分

(8)工程水文学 2学分

(9)道路工程与环境2学分

(10)高等岩石力学2学分

(11)工程计算机应用2学分

(12)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2学分

(13)结构抗震理论2学分

(14)桥梁结构分析2学分

(15)流体动力学2学分

(16)污染控制理论及技术2学分

(17)渗流力学2学分

(18)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2学分

(19)工程3S技术2学分

(20)系统仿真2学分

(21)学术研讨(必选)1学分

E类课程:

(全校选修课程)

(1)第二外语2学分

(2)弹性力学与有限元2学分

(3)弹塑性理论2学分

(4)地理信息系统应用2学分

(5)程序设计语言2学分

(6)应用概率统计(须先修线性代数)2学分

(7)文献检索2学分

(8)生态学2学分

3.补修本科生课(选补2—3门本科课,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

(1)岩土工程2学分

(2)施工技术3学分

(3)土力学3学分

(4)基础工程2学分

(5)混凝土结构(或结构设计原理)4学分

(6)结构力学3学分

(7)路基路面工程3学分

(8)桥梁工程2学分

4.学位课程说明

(1)高等土力学

主要讲述土的本构关系及土工有限元分析、固结与流变理论、土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分析、桩的动力测试方法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土的本构关系及土工有限元分析,熟悉土的固结与流变理论和土的动力特性,了解桩的动力测试方法及应用前景,能应用或借鉴土的本构关系及土工有限元分析原理解决有关岩土工程及道路工程力学模型和理论计算问题。

先修课程:

普通土力学、弹性力学或弹塑性理论、矩阵论及计算方法。

后续课程:

土木工程数值计算、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专论、道路工程专论。

(2)土木工程材料学

讲述土木工程材料的结构(构造)与基本性质,着重讲述石灰、水泥、混凝土、建筑钢材及木材等常用材料的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相关课程及开题打下基础。

弹性力学。

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专论、高性能混凝土、道路工程专论、工程结构设计等。

(3)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专论

主要讲述现代岩土工程新进展、深基坑工程、边坡稳定性与滑坡灾害分析、软土工程地基处理复合新技术、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人工冻结技术与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国内外岩土工程的新进展,掌握各种深基坑工程设计理论与工艺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滑坡灾害分析,地基处理复合新技术思想,熟悉盾构法、新奥法施工城市隧道方法与设计理论及对环境影响的分析,了解人工冻结技术与应用,能解决有关深基坑工程、地基处理、边坡工程、城市隧道施工与设计等岩土工程问题。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高等土力学、弹性力学或弹塑性理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处理新技术等。

(4)工程结构设计

主要讲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材料、新结构、新的试验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设计理论,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裂缝及耐久性设计、结构的延性及抗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性能和设计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理论的假定及思想,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计算、裂缝及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为后续相关课程及开题打下基础。

土木工程材料学、结构可靠度理论、弹性力学或弹塑性理论。

(5)土木工程数值计算

主要讲述现代数值方法、有限元法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法、ANSYS、FLAC等软件在土木工程(岩土与结构)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广泛了解工程现代数值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数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矩阵论、计算方法、弹性力学或弹塑性理论、高等土力学。

(6)道路工程专论

主要讲述交通运输导论、道路规划、道路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路面新技术、路面施工工艺、道路设计规范演变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道路工程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相关课程及开题打下基础。

土木工程材料学、高等土力学。

路面设计原理与方法。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研究生要参加学校、学科所统一规定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

注重个性发展,发挥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本学科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或生产实践、技术服务。

时间不少于40个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大学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或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等。

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及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要求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

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记1个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必修学术研讨课,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或讲座,并写出研讨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时间一般于第三学期进行。

考核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

业务考核主要是课程学习、外语水平、本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开题报告及写作表达能力。

考核由学科组组织专家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

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进行。

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延长学习时间,考核组认为不宜继续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

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其他各项要求,经考试合格和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

(1)进入论文工作应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2)一般在第三学期提出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

(3)论文应着重叙述研究工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研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4)学位论文依次包括如下内容:

封面、题目、扉页、摘要(中、英文)、目录、引言或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5)取得规定的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