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87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心养神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现代人一切心灵困惑不都是因为贪多造成的吗?

越贪多越困惑,越困惑就越贪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说:

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

心情快乐

《黄帝内经》说: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之心。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是说圣人能够将他的嗜好调试到和世俗一样,适应世俗习惯,没有恼怒和愤恨的不良情绪。

一切以恬愉、自得为要务。

恬愉就是一种快乐、悠闲、自足的心态,养生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心情。

《黄帝内经》还说: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老子》还加了一条“安其居”。

我只说“任其服”,其他读者自会领会。

所谓“任其服”,就是穿的衣服不在于质量好坏、价钱的贵贱,你要觉得它好,觉得他合身,它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件好衣服。

反之,你要是一件名贵的衣服穿在身上,但是你老觉得还有比这更名贵的,老觉得不合适,那这件衣服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这四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意动词,本来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主观上觉得是这样,觉得食物美,觉得衣服好,觉得住房安,觉得风俗乐。

现代研究发现,人们拥有的快乐和拥有的金钱往往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财富越多,人就越快乐。

快乐或者幸福,实际上是一种感觉。

你心里觉得快乐了,你就可以变得快乐,这就叫做“境由心造”。

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时,整个惠州一天只杀一只羊,这羊肉都是给那些当官的吃的,苏东坡根本吃不到。

苏东坡想我吃不到羊肉,不是还有羊骨头吗?

于是他就专门请人买来了羊骨头,用羊脊骨熬汤,不但骨头里的骨髓好吃,而且这碗骨头汤更是甜美,味道好极了。

他给他的弟弟写了一封信,说他在惠州这个地方发现了一道美食羊脊骨。

他还很幽默地告诉弟弟,只是那些狗不高兴了,没有骨头吃了。

现在饭店里有一道菜叫“羊蝎子”,据说就是苏东坡发明的。

苏东坡能够在那么艰苦的生活中,在吃骨头中,发现了生活的快乐。

如果没有一颗快乐的心,很难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心地善良

《黄帝内经》里说要“德全不危”。

德要全,而不要有缺失。

《灵枢。

本神》说: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说明德是与生俱来的,生来的时候就存在的一种天然本性,符合本性就叫有德。

这个“德”就是天真。

心地善良就是要保持一颗淳朴、天真的心。

《黄帝内经》对此有着详细的论述。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只有保持天然的真气,天然的这种品德,才能做到心地善良。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定义,这个定义有几次修改。

一开始的定义是要身体健康;

后来发现光身体健康还不行,后来加了心里要健康;

后来发现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还不算真正的健康,还有社会适应力要健康;

再到后来又发现,光这三个方面的健康还不够,又加了一条,那就是道德的完善。

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特别强调人要有“德”,最高的德就是“仁”。

仁字是一个单人旁家一个“二”字,本意是说二人的关系,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所以“仁”就是爱心,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后来就有了“仁爱”这个词。

《黄帝内经》也提到这一点: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是说无论是地位高的人,还是地位低的人,都不要去羡慕别人,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朴实的,纯正的状态,这种质朴的天然状态就是“德”。

一个人只有保持这种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乐。

试想一个心术不正,成天算计别人,没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人,他能快乐吗?

一个不快乐的人,他能健康吗?

心胸开阔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提到: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是要我们向中古的圣人学习,胸怀要开阔,就像游行在天地之间,要把眼光放宽,把听力放大,要四通八达,放宽到四面八方之外。

视觉、听觉要达到四面八方以外,实际上是指人的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于眼前利益,不要局限于自我,或者说一个家庭。

这一点对于心理的调节,对于养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安徽省桐城县,有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六尺巷。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有一天,清代大学士张英接到一封家书,说是邻居盖房子把墙砌得挨着自家房子了,希望张英动用自己的权力,让这户人家往后让。

张英在回信上写了这么一首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他家里的人接到这封书信之后,非常惭愧,也醒悟过来了、就主动向后让了三尺。

隔壁那户人家也受感动了,也主动地让了三尺。

这样这条巷的宽度就有了六尺,后人把它叫做“六尺巷”。

要达到心胸的开阔,首先就是要能忍让,要宽容。

有一副对联:

“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还有一副对联:

“能受苦方为之士、能吃亏不是痴人。

”在我的家乡-----安徽的徽州,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一所房子,为了让路,墙角主动往后切掉一块,并在上面刻了五各字:

“作退一步想”。

一个心胸开阔得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狗苟蝇营,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

心灵纯净

《黄帝内经》调神的方法重点讲了“四心”:

心地善良、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情快乐。

这里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的说法还要加上一个“心”—心灵纯净,共同构成“五心”。

这样,在精神调养方面就全面了。

当今社会,我们过多地关注物质生活,多少人俗物缠身,多少人追名逐利。

由于心灵被污染,所以忙乱、烦恼、焦虑、孤独、忧闷,总觉得太累!

《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实际上分两个层次:

“恬淡”说明,心态平和,少私寡欲;

而“虚无”则是更高一个层次,是心灵纯净、没有杂质的层次。

这与孔子的“仁爱”、老子的“虚无”,释迦牟尼的“虚空”境界是一致的。

心灵纯净,不仅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源头,更是人生最美妙、最高明的境界。

张其成]“五心养生”——解决当代人心灵困惑的法宝 

2008-9-117:

20:

00

5

推荐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

当今社会很多人心理遇到了很多困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最大问题,心理疾病甚至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对付心理疾病,解决心灵问题,《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论语》以及佛家经典都有很多精彩的论述。

我们应该从这些经典中吸取修心调神的精髓,来解除当代人生的困惑、心灵的迷茫、心理的疾病。

在认真研读古圣先贤的经典基础之上,加上多年来的修炼实践,我摸索了一套“五心养生法”,这套方法分三个内容,一个是养神功,一个是动功,一个是静功。

这里只介绍“五心养神法”。

当代人面临的心理困惑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当代人的心理状况,所面临的精神困惑。

大家现在普遍都在说一个字,这个字用得频率非常高,那就是“忙”字。

大家都很忙,遇到谁打招呼都说:

“你现在忙不忙?

”回答一般是:

“这一阵太忙了。

“忙”这个字很有意思。

左边是一个心,右边是一个亡,意思就是亡心,一个人没有了心了,或心找不到了。

忙的结果是什么?

是“盲”,是上面一个亡,下面一个目,眼睛也亡了,眼睛辨认不出方向了。

而“盲”的结果又导致了“茫”,茫然,前途茫然,更重要是心灵茫然,心灵迷失,心理困惑,这是一个流行病。

大家现在可能都意识到了,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年,还是老年,我们的心理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

忙→盲→茫

在青少年当中,尤其是在高校里面,自杀率是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是十分令人堪忧的。

一些中年成功人士,也都找不到北,所以有这么一首顺口溜:

“事业进入迷茫期,人生进入困惑期,家庭进入分裂期,夫妻进入凉拌期,子女进入叛逆期。

”这是不是一些成功的中年人士的生活状况?

当然我希望他们不是那样。

但是我所接触的很多成功人士,很多企业家,都纷纷地向我诉苦。

我想这些苦无外乎是一个字,那就是找不到心了,茫然无措了。

老年人呢?

一些老年人由于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渐渐地就有了一种孤独感。

实际上这也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古圣先贤,我们的文化经典是怎样解决的呢?

我把它归纳为五个心。

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五个心,我们一定能够心神安宁,能够快乐幸福,也不会出现这些心灵的问题。

这五个心就是:

当然这五个心,是我用现在话给它做的概括,目的是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

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按照《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清静、少欲”。

首先是要“恬淡虚无”,就是要清静,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心态要平和,不要贪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一个人只要心态清静了,那么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体内,这样身体就健康了。

《黄帝内经》还有两句话:

以后我希望大家见面的时候,如果要问你:

”我希望大家的回答是不忙,我很“闲”。

要说一个“闲”字,这就是《黄帝内经》说“志闲而少欲”,闲就休闲,是一种悠然的状态。

同时“闲”字是门里有一个木字,原本是用木头把门栓住,这样外面的欲望、诱惑就被挡在门外了。

我们做的事情可以很多,工作可以很忙,但心态一定要闲,要闲情逸致。

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这个“闲”就是“恬淡虚无”,这个“闲”就是少欲,不要有太多的欲望。

这一点在《老子》里说得也很多。

少则得,多则惑。

什么意思?

就是越少你实际越有收获,越贪多你实际越迷惑。

我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

不就是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太多吗?

一多了之后就迷失了,就迷茫了,就不知道选什么了,也就困惑了。

困惑了还能快乐吗?

如果人只有在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之下,你才能把心闲下来,心态才能平和。

当然我们说要达到这个平和,真正的心灵要静下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你可能会说,我也希望它静下来,希望有一种悠闲的心态,但是我就很难做得到。

那怎么办?

在这一点上,首先你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要相信老子说的话“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万事万物芸芸众生,都遵循循环往复的大道规律,最终都要回归到我们的始点上。

只要回归初始,系统才会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态,社会与大自然才能恢复安静和谐。

老子表面上看是告诉自然观,实际上是告诉人生观,告诫我们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初衷。

我们人生都是赤条条来的,走的时候也是赤条条去的,只有这样万物与人类才会孕育新的生命和新的起点。

所以我们生命的法则也要和万物一样,要安静平和。

这是规律、大法则,谁也改变不了。

然后你一定要树立这样的意志:

“我一定可以把心静下来,把心态放平和。

”只要你心里这样想,那就一定可以做得到。

大家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力,要相信心神的作用。

只要你心里想,我要静下来,就一定可以静下来。

而静下来之后,最重要的是把它保持住。

我曾经拜会过中国佛协的会长一诚大师,他跟我说了一句话:

“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

”说得十分深刻!

现代人的一切心灵困惑不都是因为贪多造成的吗?

所以《老子》就告诉我们一个字叫“少”,越多越困惑,越少越简单,越简单反而越有快乐。

所以我们说:

清静少欲,那么你心态就平和了;

心态平和了,你就快乐幸福了。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是说圣人能够将他的嗜好调试到和世俗一样,适应世俗习惯,没有恼怒和愤恨的不良情绪。

《黄帝内经》还说: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这句话《老子》里面也有,除了“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以外,还有一条叫“安其居”。

这是什么意思呢?

“美其食”就是我们吃任何东西,都要觉得味道很好,经常要这么去想。

要保持一种高兴的情绪,觉得很好吃,再怎么不好吃的东西,你要觉得它好吃,它可能就会变得真的好吃了。

“任其服”,穿的衣服不在于质量好坏、价钱的贵贱,你要觉得它好,觉得它合身,它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件好衣服。

“安其居”,你居住的地方就是你心灵的避风港,无论是大还是小,哪怕是陋室,是小屋,因为是自己的,就要觉得它很安适、很安稳。

“乐其俗”,你要对自己的习俗、自己所处的风俗环境感到很满意,就会快乐起来。

这四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意动词,本来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主观上觉得是这样,觉得食物美,觉得衣服好,觉得住房安,觉得风俗乐。

久而久之,就进入到你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一种习惯,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一定是快乐幸福的。

其实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对人生的满足感,而不一定就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

现代研究发现,人们拥有的快乐和拥有的金钱往往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财富越多,人就越快乐。

你心里觉得它快乐了,它就可以变得快乐,这就叫“境由心造”。

我们要保持这种快乐的心态,那我们就真能快乐起来。

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叫“笑一笑十年少”,要经常保持微笑,这个比吃什么药都好。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每一天早晨起床以后,不要急着洗脸,要对着镜子,向镜子里的你微笑。

为什么要在起床的时候?

按照心理学的研究,刚起床的时候,是人从潜意识进入到意识的分界线、是从潜意识到意识的过渡时刻,这个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或者经常激励自己,对自己说:

“今天我一定很快乐!

”那么你这一天就可以变得很愉快、很快乐。

相反,如果要是给自己加一个不良的意念,那你这一天都不会快乐。

所以精神的力量是非常重大的。

实际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怎样才能变得快乐起来,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换位思考。

在换位思考、反向思考中会发现快乐。

其实快乐是自己发现的。

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如果你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就可以从中得到快乐。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的坎坷,经常被贬。

有一次他被贬到惠州。

当时,整个惠州每一天只杀一头羊,这羊肉都是给那些当官的吃的,老百姓根本吃不到。

当然,苏东坡也吃不着。

苏东坡想我吃不到羊肉,不是还有羊骨头吗?

于是他就专门请人去买来了羊骨头,用羊脊骨熬汤,不但骨头里的骨髓好吃,而且这碗骨头汤更是甜美,味道好极了。

他给他的弟弟写了一封信,说我在惠州这个地方发现了一道菜,这道菜叫羊脊骨,味道鲜美无比。

他还很幽默地告诉弟弟,只是有“人”不高兴了,那些狗不高兴了,没有骨头吃了,都被我吃掉了。

现在饭店里还有着一道菜叫“羊蝎子”。

就是苏东坡发现的。

苏东坡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生活中,在吃骨头中,发现生活的快乐。

心地善良

《灵枢?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只有保持天然的真气,天然的这种品德,才能做到心地的善良。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定义,这个定义有几次修改,

一开始的定义是要身体健康,后来发现光身体健康还不行,所以加了心理要健康,后来发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不算真正的健康,还有社会适应力要健康。

再到后来又发现,光这三个方面的健康还不够,又加了一条,那就是道德的完善,道德上要健康。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就是说人要有一个淳朴的、健康的品德,这在《黄帝内经》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特别强调人要有“德”,最高的德就是“仁”,仁字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二”字,本义是说二人的关系,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所以“仁”就是爱心、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后来就有了“仁爱”这个词。

这个仁爱之心是人的本性: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来就是善良的。

《黄帝内经》里也提到这一点: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

是说无论是地位高的人,还是地位低的人,都不要互相地去羡慕别人,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朴实的、纯正的状态,这种质朴的天然状态就是“德”。

一个人只有保持这种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乐。

试想一个心术不正、成天算计别人,没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人,他能快乐吗?

心胸开阔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是要我们向中古的至人学习,胸怀要开阔,就像游行在天地之间,要把眼光放宽,把听力放大,要四通八达,放宽到八方之外。

视觉、听觉达到四面八方以外,实际上是指人的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于眼前利益,不要局限于自我,或者说一个家庭。

要达到心胸的开阔,首先就是要能忍让,要宽容。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在我的家乡——安徽的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一个房子,为了让路,墙角主动往后切掉一块,并在上面刻了五个字: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狗苟蝇营,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

以上说的四点——心态要平和,心情要快乐,心地要善良,心胸要开阔,是调心、养神的关键,也是现代心理学所强调的心态平衡的四大要素——淡泊、快乐、善良、宽容。

做到了这四个“心”,我们的神就会安宁下来,就不会郁闷、不会困惑了。

这样对我们的健康、长寿都是十分有利的。

心灵纯净

《黄帝内经》调神的方法重点讲了四心:

这里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的说法还要再加上一个“心”——心灵纯净,共同构成“五心”。

当今社会,我们过多地关注物质生活,多少人俗务缠身,多少人追名逐利。

由于心灵被污染,所以忙乱、烦恼、焦虑、孤独、忧闷,总觉得心太累!

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是心灵纯净!

心灵清浊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的幸福指数!

纯净的心灵不仅能造就高雅的气质,更重要是能获得精神的自由、人生的幸福!

《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实际上分两个层次,“恬淡”说明心态的平和,少私寡欲;

而“虚无”则是更高一个层次,是心灵纯净、没有杂染的层次。

心灵纯净不仅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源头,更是人生最美妙、最高明的境界。

让我们先看一看儒家。

有一天,孔子让他的几个弟子谈谈自己的人生志向,子路说要统领千乘之国,使国民有勇有道义。

冉求说要治理小国,让他们衣食充足。

公西华说愿意做一个小司仪,主持祭祀和会谈。

孔子听了,对子路笑一笑,对其他人不置可否。

轮到曾皙时,曾皙说了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

孔子听了大加赞赏,原来这正是孔子自己的理想!

一般人看了,都会觉得很奇怪,曾皙说的不过是日常小事,春浴欢咏,人人不都可以做到吗?

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难道孔圣人就这点志向吗?

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

表面上看是身体沐浴,实际上是心灵的沐浴,不仅洗身,而且洗心。

这是孔子所希求的大同境界,是一幅安宁、快乐、恬静、温暖的社会风俗图。

只有人人都心灵纯净,有仁爱之心,社会才能安宁,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这种生活如此的平实,却又如此难得。

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孔子时代,可是我们的心灵能达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由、安宁的境界吗?

再看道家。

老子说要“致虚极,守静笃。

”不是一般的虚静,而是“虚极静笃”就是虚静到极点。

“虚极静笃”是一种得道的境界,“虚静”容易达到,但“虚极静笃”却很难达到,需要长期的修炼。

虚静到极点就是一片纯净的心灵世界。

庄子提出“心斋”和“坐忘”两种修炼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抛开一切欲念使心灵纯净,不以物累,不受形役,万物和自身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才能回归大道,回到自然本性,达到纯净、自由的至乐境界。

佛家更是主张心灵的纯净、无染。

有句偈语:

“有心无相,相由心生;

有相无心,相由心灭。

”相是一副皮囊,也是人的外在形象;

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

禅宗主张:

“明心见性,即可成佛。

”只有心性澄明、虚空,才能摆脱烦恼、消除业障,达到佛的境界。

所以“境由心造”,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心中欢喜、慈悲,我们的相貌也会随之祥和;

如果我们心中有怨气、有恨意,我们的相貌也会呈现一副凶相。

如果我们心地光明,那么就能营造出一片光明的世界;

如果我们心地有染,那么必定自我痛苦,也给别人造成痛苦。

佛家禅语:

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

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佛家说:

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

——镜子明澈,映出影像千姿百态;

心地澄清,成就众生的法力千变万化。

我们现代很多人常常去佛寺、道观,如果只是去烧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