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3934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

《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偏光显微镜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

若光线通过另一物质时,光的速度、折射率、吸收性和光皮的振动性、振幅等因照射方向而有不同,这种物质在光学上则具有“各向异性”,又称双折射体,如晶体、纤维等。

二、光的偏振现象

光波根据振动的特点,可分为自然光与偏光。

自然光的振动特点是在垂直光波传导轴上具有许多振动面,各平面上振动的振幅相同,其频率也相同;

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及吸收等作用,可以成为只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波,这种光波则称为“偏光”或“偏振光”。

三、偏光的产生及其作用

偏光显微镜最重要的部件是偏光装置——起偏器和检偏器。

过去两者均为尼科尔(Nicola)棱镜组成,它是由天然的方解石制作而成,但由于受到晶体体积较大的限制,难以取得较大面积的偏振,近来偏光显微镜则采用人造偏振镜来代替尼科尔梭镜。

人造偏振镜是以硫酸喹啉又名Herapathite的晶体制作而成,呈绿橄榄色。

当普通光通过它后,就能获得只在一直线上振动的直线偏振光。

偏光显微镜有两个偏振镜,一个装置在光源与被检物体之间的叫“起偏镜”;

另一个装置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叫“检偏镜”,有手柄伸手镜筒或中间附件外方以便操作,其上有旋转角的刻度。

从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两个偏振镜时,如果起偏镜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平行,即处于“平行检偏立”的情况下,则视场最为明亮。

反之,若两者互相垂直,即处于“正交校偏位”的情况下,则视场完全黑暗,如果两者倾斜,则视场表明出中等程度的亮度。

由此可知,起偏镜所形成的直线偏振光,如其振动方向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平行,则能完全通过;

如果偏斜,则只以通过一部分;

如若垂直,则完全不能通过。

因此,在采用偏光显微镜检时,原则上要使起偏镜与检偏镜处于正交检偏位的状态下进行。

四、正交检偏位下的双折射体

在正交的情况下,视场是黑暗的,如果被检物体在光学上表现为各向同性(单折射体),无论怎样旋转载物台,视场仍为黑暗,这是因为起偏镜所形成的直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不发生变化,仍然与检偏镜的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缘故。

若被检物体中含有双折射性物质,则这部分就会发光,这是因为从起偏镜射出的直线偏振光进入双折射体后,产生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两种直线偏振光,当这两种光通过检偏镜时,由于互相垂直,或多或少可透过检偏镜,就能看到明亮的象。

光线通过双折射体时,所形成两种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依物体的种类而有不同。

双折射体在正交情况下,旋转栽物台时,双折射体的象在360°

的旋转中有四次明暗变化,每隔90°

变暗一次。

变暗的位置是双折射体的两个振动方向与两个偏振镜的振动方向相一致的位置,称为“消光位置”从消光位置旋转45°

,被检物体变为最亮,这就是“对角位置”,这是因为偏离45°

时,偏振光到达该物体时,分解出部分光线可以通过检偏镜,故而明亮。

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利用偏光显微术就可能判断各向同性(单折射体)和各向异性(双折射体)物质。

五、干涉色

在正交检偏位情况下,用各种不同波长的混合光线为光源观察双折射体,在旋转载物台时,视场中不仅出现最亮的对角位置,而且还会看到颜色。

出现颜色的原因,主要是由干涉色而造成(当然也能被检物体本身并非无色透明)。

干涉色的分布特点决定于双折射体的种类和它的厚度,是由于相应推迟对不同颜色光的波长的依赖关系,如果被检物体的某个区域的推迟和另一区域的推迟不同,则透过检偏镜光的颜色也就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