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4069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农业规划实验报告册Word文件下载.doc

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水资源主要指大气降水和地表的湿润状态,降水的季节分配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不同的干湿地区适宜不同的农作物分布。

例如,长绒棉的生长需要特别强调光照条件;

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等。

(2)地形:

①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

②丘陵缓坡(坡度小于25°

)适宜发展梯田农业;

③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

④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3)水源:

主要是灌溉用水是否充足,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4)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是作物生长的基础。

如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等。

此外,还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具有适宜条件的区域。

自然条件对布局影响的特点:

①影响着农业并综合作用于农业布局;

②具有“单项否决性”;

③因农业具体部门不同、作物不同,对各种自然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市场: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如矿区周围、城郊发展乳畜业、园艺业。

(2)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对易腐、变质产品影响较大。

(3)政策:

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4)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5)科技:

培育良种,提高产量,扩大种植范围;

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等。

3.注重某种农业布局对区位因素的特殊需求,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区位选择

例如,对小范围农业区位选择可进行如下分析

主要区位、主导区位、限制性区位:

4.农业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

1)农业劳动力条件

2)农业技术装备

3)农业生产技术

4)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5.原有的农业基础

(1)农业发展规模、水平与发展速度,生产总投入和产出,历年发展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中原因,为分析农业发展方案提供依据。

(2)农业生产结构、总体布局态势与土地综合利用情况。

(3)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与自给性生产、集中种植与分散种植等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规律。

(4)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与农业资源开发程度变化。

(5)农业收入分配与消费状况。

(二)农业区域专业化与综合发展

(1)农业区域专业化是以区域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为依据而实施的。

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化程度取决于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

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在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同时,也必须进行综合发展。

(2)各个区域应明确发展的重点,以一种或两种农业部门,一种或两种作物作为发展经营重点,但要兼顾一切可以发展的其它农业部门。

(三)农业生产基地规划布局

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生产条件好,土地集中连片,生产规模较大;

②技术装备条件好,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劳动生产率高;

③生产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尤其是土地潜在生产能力大;

④农产品按人均占有产量产出商品率高,商品量大。

确定农业专业化生产基地时,必须确定区域内粮食自给率和当地粮食增产的单产水平,计算出应确定的粮食种植面积(即基本农田),余下的可安排其它经济作物或建设农业专业化基地。

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总体上讲,区域农业规划应本着农业生产地域合理分工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①较大地域范围:

既有专业化部门,又与多样性、综合性相结合;

①较小地域范围:

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的有利条件,发展优势部门,实行专业化、区域化生产。

(四)区域农业产业化

(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1)生产组织;

2)经营方式与内容;

3)经营目的;

4)具体实施

(2)农业产业化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克服农户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

2)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4)有利于利用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吸引金融资本向农业产业流动;

5)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实行农业产业化解决了小规模经营与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的矛盾。

(3)区域农业产业化要求和条件:

1)要有相对的资源优势

2)主导产品要有较高的商品率

3)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

4)有运作灵活的产业化组织载体

5)建立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4)区域农业产业化基本组织形式:

1)“公司+农户”模式

2)“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模式

3)“专业批发市场+农户”模式

大东山石人嶂山系沿翁源县的北部边界穿越韶关市,精妙地将其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为属南亚热带气候的翁源县和新丰县,北部则为属中亚热带气候的韶关盆地。

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

韶关市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

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

年平均气温18.8°

C―21.6°

C,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8°

C―11°

C,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

C―29°

C,冬季各地气温自北向南递增,夏季各地气温较接近。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韶关盆地地形复杂,地势落差大,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坡向山地的气候会有很大差异。

一般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地气温垂直递减率约在0.45-0.75℃/100m之间。

降雨量则往往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增加率一般为400~100mm/100m。

中国科学院结合作物生长条件,将韶关盆地划分为5个垂直气候带:

400m以下,双季稻能正常生长;

400~600m,单、双季稻过渡带;

600~800m单季稻;

800~1100m,不适宜种水稻,可用作林区;

≥1100m,一般只宜辟为保护区。

年太阳辐射量低,光温资源配合好,光能资源有效性高。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雨热基本同期,有利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

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年日照时间1473—1925小时,北部乡镇冬季每年均有降雪。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为雨季,9―2月为旱季。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

韶关盆地是广东省典型的秋旱受灾地区。

旱灾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损失重,严重阻碍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韶关盆地农业旱灾孕灾环境复杂,致灾因子多样,承灾体脆弱。

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或汛期,秋、冬蒸发强烈,灌溉能力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种植结构压力大等是其主要原因。

韶关盆地农业旱灾以秋旱为主,偶有夏秋连旱和春旱抬头,近10年来随着蔬菜种植的发展,冬旱呈现日趋严重态势;

成灾率、受灾率一般都较高。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适合发展耕作业和林牧业。

例如:

马坝油粘米依靠当地特有的土壤、水质、气候和人文等因素,运用独特的选育、加工工艺进行生产,米质观感晶莹光亮,富有光泽和油质感。

曲江区马坝镇位于韶关市区南部,境内地势由东向西南倾斜,属丘陵地貌的地理位置。

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0.1℃,年降水量1600毫米。

该镇水资源丰富,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从而提高了马坝油粘米的品质。

图为韶关盆地地形图

韶关盆地的水文环境具有如下特征:

A水量: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

暴流性明显,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雨季尤其是暴雨天气一旦到来,极易导致洪峰拥塞,水位暴涨,泛滥成灾;

韶关盆地水资源在空间上具有由北向南递增、山地水资源多于河谷盆地的分布规律,季节分配也很不均匀;

常流量较好,水量平衡强度大。

B.水质:

砂量较小;

总体水质较好,局部河段受到污染。

C.水能:

韶关盆地河流水量足,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按照我国普遍应用的土壤分类系统,韶关盆地有8个土类,14个亚类,40个土属,138个土种。

成土母质有花岗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系和石灰岩等。

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壤风化淋溶作用比较强烈,有机质分解迅速,普遍呈酸性反应,pH值在4~6之间。

一般丘陵山地的有机质层厚度为11~17cm,有机质含量2.0~8.5%,自然肥力较高。

红壤是韶关盆地地带性土壤,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海拔350~400m以下的地区,是农业开发利用的主要土壤类型。

黄土

壤分布于350~800m范围内,这类地区主要是林业和某些药材的生产基地。

海拔800~1150m之间为黄壤分布区域,适宜于发展林业。

海拔1150m以上则为南方灌丛草甸土分布区域,一般只宜作为保护区。

土壤的垂直分带和气候垂直分带大体上是符合的。

在地势较低平广阔的宽谷和河谷盆地,广泛分布着由各种沉积、洪积、冲击物经人为耕作后发育而成的储育型、潜育型、沼泽型水稻土。

水稻土的土层较深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

韶关盆地现已形成了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铸锻件、建筑材料等资源型行业组成的重点产业;

以机械制造、轻工、

纺织、石油化工、电力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加工工业;

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医药等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

韶关农业优势明显,气候资源优越,人均耕地面积在全省排第一。

由于近几年加强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生产持续增长,

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当年价)98.9亿元,确立了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作为全市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特色,蔬菜已发展成为继水稻后的第二大作物;

优质稻面积已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近七成,总产达53万吨;

优质畜禽如三元杂交猪、山地养鸡、山上养羊等和优质鱼得到很大发展;

特色优质水果如沙田抽、三华李、一六李、奈李、青梅、大果批把等面积达到22万多亩,占水果面积近50%;

丛生竹、毛竹林和烟叶发展迅速;

七大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近八成。

201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4亿元,农业增加值131.3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584元。

优质水稻、蔬菜、畜禽产品、烟叶、水产品、水果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如南雄板鸭、张溪芋头、火山粉葛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且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个县(市、区)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区、镇签约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己成为国内外客商的热点投资地区。

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又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韶关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屏障,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

近年来,韶关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韶关发展现代农业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界定,针对韶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主要结果如下:

  韶关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形成产业的主导产品少,名优特产品更少;

②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少;

③产品的加工企业少,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④韶关市劳动生产率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偏低;

⑤土地生产率和农业科技普及率低;

⑥农民收入和农村社会服务化水平低;

⑦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素质偏低;

⑧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和体制性障碍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韶关市自然条件与资源环境总体质量较差,突出表现在:

①山地面积大、耕地分散细小、人均耕地有限,加上农田水利设施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种植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②经济基础较差,交通、通信设施较落后;

③政府偏重于工业的发展,因此对农业的投入较少,以致农民信息不灵,承担的风险大,开拓市场困难,运输成本高,限制了大市场的开发和农产品大规模输出;

④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受传统观念束缚,对新技术适应能力差,加上该市人才严重外流,使其缺少能改进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指导农民的技术性人才。

针对以上分析的不足及原因,对韶关市农业化持续发展提出下列一些对策:

①充分利用该市的资源优势,选准主导产业并将其建立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之上。

确立主导产业实施农业生产化的基础和前提,应把握三条原则:

一是资源优势原则。

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选择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覆盖面大、牵动农户多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韶关市近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把种植西瓜作为增加经济来源的途径,如果政府加以扶持,是可以发展成主导产业的。

另外还有茶叶、甘蔗、香菇等也可以发展为主导产业。

二是市场导向原则。

要选择有较大市场容量的产业和有消费需求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

例如目前人们追求提高生活质量,“无公害”蔬菜在城市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韶关应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努力把当地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甚至是港澳地区的大型蔬菜来源基地。

三是递次推进原则。

在突出发展好主导产业的同时,侧重培养几个后续产业和推进山区特色经济向“一县一拳头、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化方向发展,结合韶关目前正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形式,各市县可以尝试将该地区的农产品与旅游景点一起配套推出,例如曲江南华李的种植地距离南华寺不远,如果让每个来旅游的人都知道南华李的话,又何愁南华李找不到市场呢?

②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龙头企业是联结农户和市场的纽带,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制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

韶关市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有实力的单位或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发展一批能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销售服务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可从乡镇企业中培养、扶持,也可以尝试建立农协等群众性团体,更好地协调农民的积极性。

农产品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要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龙头企业和参与者主体的结构来划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

公司(企业)带动型、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性、市场带动性、主导产业带动型。

各县市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生产力水平出发,适合采取哪种模式就采取哪种模式。

目前,韶关市采取公司(企业)带动型和主导产业带动型是比较合适的。

公司(企业)带动型能充分发挥公司或集团企业联结农户和基地的作用,解决了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问题,还增加了农业投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主导产业带动型是利用当地资源,从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通过振兴某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③运用市场规律,优化配置要素。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发现制约山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最大因素是土地分散、资金不足、信息技术落后和资源低效配置问题。

在实际运用中,韶关市应突出抓好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以集中培植基地牵引生产要素重组。

关键在于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副产品的生产由小而全转向大而专,由分散转向集中,逐步形成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区域特色明显的专业化产业基地。

二是以龙头企业带动要素优化配置。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是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要素优化。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发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优势产品;

扩大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合和协作,培养农业各类人才;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

④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政府应办起“推广、服务、经营”三位一体的经济实体,大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搞好信息服务,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产品价格走向和供求关系,为跨省市大批商品销售提供商机;

搞好科技服务,鼓励科技人员走出去,对生产基地的规范、种植、管理等各个环节给予具体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开展群众性科普和互助活动。

⑤建立适应城市农业生产化发展的领导体制,积极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应建立并形成一整套科学完善的指挥领导、支撑保障和考核监督体系。

加强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政府应主要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研究产业化发展的战略,制定产业化发展规划;

二是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强化综合协调功能;

三是强化对产业化的扶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建立农产品保护机制,加强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管理;

五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健全农业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六、实验结果分析

七、实验心得

八、教师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