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085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docx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

总论哲学与哲学史

第一,哲学是哲学家对个人体验以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等问题的彻底理论反思。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哲学概念,哲学是静观思辨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则从惊异、闲暇和自由等方面界定了哲学。

具体而言,哲学需要个人体验;这种体验应具有普遍性,即能反映时代精神;哲学是一种理论反思,是一种知识体系;哲学具有实践导向;哲学反思是彻底的,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哲学反思是开放的,任何哲学都不能宣称已经“穷尽真理”,原因在于个体体验的主观限制以及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迁。

第二,哲学史是哲学的发展史。

列宁写道:

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西方哲学史有规律可循。

黑格尔把西方哲学发展史看作是一个理性自身的辩证历程。

¡°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

(《哲学史讲演录》)。

罗素把哲学看作是一部受社会政治因素影响的发展史。

文德尔班将哲学史看作是一部问题史。

马克思主义将哲学史的发展看作遵循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原则,同时,哲学史反映经济基础,在阶级社会里维护一定的阶级关系和立场,同时,哲学史还被看作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

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1)古希腊罗马哲学(公元前600年左右-公元3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主要可分为古希腊哲学和古罗马哲学两个阶段。

(2)中世纪基督教与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公元375-公元14世纪)。

主要可分为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时期。

主要问题是利用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论证基督教教义。

“哲学为神学的婢女”。

其中哲学上表现为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世纪-16世纪)。

主要问题是:

人文主义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兴起。

(3)西欧近代哲学(公元16-17世纪)。

基本问题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发展。

(4)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启蒙运动以及法国机械唯物主义思想,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在18-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是欧洲哲学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

中西哲学的差异。

第一,知识型与伦理型的哲学形态的差异,求真与求善的差异。

例如,天文学研究的两种取向,一是本体,二是政治和农时需要;苏格拉底的伦理学也是知识型的。

第二,逻辑推理与经验体验思辨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苏格拉底辩证法、芝诺的辩证法、西方逻辑学的发达;中国传统: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格物致知、修身养性。

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与意义。

第一,通过学习西方知识,可以深刻了解西方思想发展;第二,可以培养思思维能力。

第三,是学习其他科学的基础;第四,是融汇中西文化的需要。

方法:

教材与原著结合;阅读使人广博、论辩使人敏锐、写作使人深刻。

主要参考资料。

第一,赵敦华著:

《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罗素著:

《西方哲学史》(上、下),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翻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第三,《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北京大学西方哲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

第二章古希腊中期哲学

第三章古希腊晚期哲学

第四章古罗马哲学

古希腊哲学总论

一、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

古希腊哲学是欧洲哲学的开端和发展渊源。

恩格斯说: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68页)

从年代上,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公元前7-6世纪,是古希腊哲学形成时期。

2、公元前5-4世纪,是古希腊哲学从的繁荣并转入危机的时期。

3、公元前4世纪末-2世纪初,称“希腊化”时期。

4、公元前2世纪中叶-公元5世纪,是古罗马哲学时期。

从内容上,是以苏格拉底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古希腊世界

二、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1.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

德国哲学雅斯贝斯认为,文明的不同根本在于不同文明历史上都具有一个“轴心时代”。

例如,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古希腊就形成了自己的轴心时代,这左右了近千年以来的不同文明。

2.古希腊哲学产生的特有原因

(1)古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思想受到东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城邦的法制生活培养了古希腊人的普遍意识;(3)源是自然科学技术的影响。

(4)对自然事物的主观心理原因,“惊异”;(5)古希腊经济繁荣造成的有闲阶层,“闲暇”。

三、古希腊哲学的主要特点

1.爱智慧、尚思辨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哲学”在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即“热爱”(philos)与“智慧”(sophia)的合成,其本义为“爱智慧”。

在希腊人看来,“爱智慧”穷究宇宙来源,探索人生目的。

2.探讨自然本原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本原或者始基(thefirstpricinple)就是自然界或世界的开端或者本质。

希腊哲学所有的问题几乎都与自然本原有关。

从伊奥尼亚学派的本原学说到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整个希腊哲学主要以对自然本原的探讨为主题。

3.朴素直观的辩证理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希腊人试图以理性而非神话的方式来说明多种多样的自然统一性。

有人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基本精神概括为:

非宗教的精神,即从自然和社会本身来说明自然与社会的发生与发展;思辨的精神,即以理性的推理来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4.实践和探索精神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希腊人的哲学思考与个体和社会实践具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往往知识广博,不拘泥于构造哲学体系,同时,他们的哲学往往来自于个体实践并且付诸于实践。

同时,他们非常重视对个人行为的伦理学与公众行为的政治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

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最早的希腊哲学是在公元前7-6世纪,产生于希腊的殖民地——伊奥尼亚地区。

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这里产生了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很注重研究自然现象,是最早的自然哲学家。

他们所探讨的中心问题是万物的始基(本原)及其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米利都学派有三个著名的代表人物,按照出生年代的顺序,他们是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

1、水是万物的始基

泰勒斯是米利都唯物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泰勒斯预言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发生于日蚀,规定一年为365天和规定一月为30天等。

他对几何学很有研究,是他第一个在圆里而画了直角三角形。

泰勒斯受到希腊人的极大尊敬,得到“贤者”的称号,与梭伦同属“七贤”。

2、水作为始基的原因

第一、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第二、泰勒斯生长在沿海,自然会把水看得很重要。

第三、受巴比伦,埃及传说的影响,水是神圣的。

第四、在当时看来,水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它可以适应一切容器的变化。

3、水为始基命题的评价

(1)这是第一次试图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质本身来说明万物的本原。

这一命题的提出,宣布了哲学的诞生和哲学史的开端,标志着从神话向哲学思维的过渡。

(2)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是从统一性、总体性上把握世界的一种可贵的尝试。

(3)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始基,有着狭隘的、直观的、朴素的局限。

“万物所由之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它们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偿补”——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是泰勒斯的朋友和学生。

据说阿那克西曼德是希腊人中第一个写自然论文的人。

阿那克西曼德通晓当时的自然知识,特别是天文地理知识。

据说,他绘制了希腊第一张地图,他还第一个发明了日晷的指针,并且制造了计时器。

据说他还率领过一支远征队在黑海之滨的阿波罗尼亚建立了米利都的一个殖民地。

第一,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万物的始基不是水,而是“无定形者”或无限者。

“无定形者”是没有限制的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无定形者”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水所具有的特定的具体性质和形态,比水更有普遍性、一般性,更能说明多样性的统一。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者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东西——冷与热、干与湿等,这些对立因素使世界形成运动,从而产生万物。

第二,万物变化具有规律。

他把规律称为命运。

无论是宇宙的、还是人间的事物,都接受着一种必然性或者自然律来永远地校正着这种平衡。

这种正义的观念——即不能逾越永恒固定的界限的观念——是一种最深刻的希腊信仰。

万物的始基是“气”

阿那克西米尼是米利都派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后一个重要代表。

阿那克西米尼是阿克西曼德的朋友和学生。

他熟悉当时的自然知识。

据说他第一个区分了行星和恒星,还认识到冰雹是由雨结成的。

较为正确地解释了虹的现象。

万物的始基是“气”

阿那克西米尼也用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在物质的东西中寻找世界万物统一性的基础。

他主张世界万物的始基是“气”或空气。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比水灵活,比无限者实在。

阿那克西米尼对世界万物的形成也做了具体的描述。

他认为,空气之所以能够产生万物,是因为空气受到温度的作用就会发生稀散和凝聚的运动,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由这种永恒运动而产生的。

这种理论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使不同的实质之间的一切区别都转化为量的区别,完全取决于凝聚的程度如何。

米利都学派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的成就,而是因为它所尝试的东西”。

公元前494年,米利都城被波斯烧毁,这个学派就不复存在了。

“万物都是数”——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的生平

毕达哥拉斯的生卒年代大约是前580-500年。

他出生于萨摩斯岛的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毕达哥拉斯早在青少年时代就热衷于从事学术和宗教活动,他曾到米利都就学于泰勒斯。

但毕达哥拉斯产生一个与米利都派相反的想法,即从自然之外找自然的原因。

他通晓了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语言文学,洞悉了埃及的宗教思想,吸收了当地的美术、几何、天文等各种知识。

他不满萨摩斯实行僭主政体,于是移居南意大利的克罗顿。

毕达哥拉斯到克罗顿后建立了一个组织,毕达哥拉斯派的团体是一个政治、宗教、科学三位一体的组织。

毕达哥拉斯派坚信灵魂不死和灵魂转世,并规定许多戒律。

非常注重体育和音乐,认为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净化灵魂。

积极开展谐音学、数学、天文学等科学的研究。

毕达哥拉斯派积极参与政治。

“万物都是数”

与米利都派把具体形态的物质形态作为万物的本原相反,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比水、气更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具有量的属性,因此,他们把数作为万物的始因或本原。

具体过程是这样。

首先,数从构成数的元素产生;其次,从数产生出几何图形;再次,从几何图形产生出可感物体。

毕达哥拉斯给予不同的数不同的性质。

例如,“1”代表理性,因为它是万物不变的本原;“2”代表意见,因为它包含矛盾;“4”和“9”代表公正正义,因为它是相等的数对相等的数,2×2=4,3×3=9。

”7“是死亡,因为它机务因数又非倍数。

”10“是和谐,因为它是1+2+3+4的总和。

其中”1“是”诸神的生母“,”10“则是最完美的数。

因此,往往硬凑成”10“,例如”对地“的提出。

例如,万物的产生时规定了十对对立面:

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毕达哥拉斯派的错误在于把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的规定性,夸大为现实世界的本原,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征。

柏拉图说:

上帝是一位几何学家。

但应该承认,他们对客观世界量的方面的认识,符合人们认识发展的规律。

罗素说:

“有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全部的这一观念都是从毕达哥拉斯那里来的。

”(罗素:

《西方哲学史》,上卷,第65页)

“爱菲斯的晦涩哲人”

在伊奥尼亚地区,爱菲斯城邦的赫拉克利特哲学继承了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传统,又在辩证法方面将人类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赫拉克利特哲学。

1857年马克思在致拉萨尔的信中说:

“我对这位哲学家一向很感兴趣,在古代的哲学家中,我认为他仅次于亚里士多德。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

“这个原始的但实质上是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提出来的:

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这种辩证法的世界观也引起了黑格尔的重视,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

“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

赫拉克利特生平

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赫拉克利特的鼎盛年约在第六十九届奥林比亚竞技会期间,即公元前504-501年。

古代有些记载说赫拉克利特本应是王位继承人但把王为让给了弟弟。

他对当时的政治制度不满。

因此,他隐居拒绝参加政治活动。

赫拉克利特传世的仅有143条残篇。

残篇思想极为深刻,表达方式多用比喻,被后人称为神谕式哲学家、悖论式哲学家、晦涩哲学家说谜者哭的哲学家等等。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派的传统,也从具体的物质中去寻找世界统一性的基础。

他说: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

赫拉克利特关于朴素唯物主义的论述,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说世界的本原“火”是运动的。

火本身也要受一定原则的限制或支配,这个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就是逻各斯。

二是说“火”与万物相互转化。

“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正像货物换成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

”三是说灵魂的本质就是“火”。

他说:

“闪闪发光的是干燥的灵魂,它是最智慧、最优秀的。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说:

“赫拉克利特也说:

本原——热的呼气,照他的说法,万物都是由它组成的——就是灵魂;再说,这种呼气是最不具体的又是不停地流动的”。

不仅人的灵魂是火构成的,而且神也是火构成的。

但是,构成人的灵魂的或与构成神的火的纯正程度是不同的,公开否定神创世界说。

“万物皆流;无物常住”。

v火及万物的变化必须遵守规律,这也就是普遍理性或者逻各斯。

“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v逻各斯的具体内涵就是万物的相互转化与永恒流变。

第一,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

”第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被称为“流动的哲学”、“变化的哲学”。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走下同一条河流的人,经常遇到新的水流。

v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是朴素的、直观的,还没有上升到自觉的概念的高度。

他的思想亦具有相对主义因素,据说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曾宣称“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自然惯于掩盖自己

v逻各斯是人们认识的对象。

像荷马那样具有广博的知识属于小慧,只有把握逻各斯,才能有真正的智慧。

v赫拉克利特更为重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他强调自然惯于掩盖自己,逻各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眼睛和耳朵对于人们乃是坏的见证”。

“神”是“一”——色诺芬尼

爱利亚派是古希腊早期哲学一个重要的唯心主义派别,因发源于意大利南部的爱利亚城而得名。

这个派别思想先驱是色诺芬尼,主要代表是巴门尼德和芝诺。

色诺芬尼出生在小亚细亚地区的科罗封城邦,著有《哀歌》、《讽刺诗》、《论自然》等著作。

色诺芬尼对原始的多神观念进行了出色的批评。

色诺芬尼反对多神论,但并不主张无神论,而是主张一神论和神的万能论。

这个思想为一神教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但更直接的是导致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说”。

色诺芬尼对于神话中流行的神人同形同性论进行了讽刺性的批判,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见解。

(1)神是唯一的。

“唯一的神,在所有的神祗和人中最伟大,无论是形体还是思想都和有死亡之物不同”。

(2)神是不动的。

“他永在同一处,所以永无运动,在不同时间到不同地方对他是不合适的,他毫不费力地用理智的思想主宰一切。

”(3)“他全视、全思、全听”。

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中心人物。

早年信奉毕达哥拉斯派的学说,据亚里士多德说,巴门尼德是色诺芬尼的学生。

他早年热心政治,给爱利亚城邦立过法。

他的著作即诗体的《论自然》。

“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

——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

v巴门尼德存在学说的基本范畴是存在和非存在。

他说:

“我们的论断是建立在‘存在’或者‘非存在’这个基础上的。

v“存在”和“非存在”有两条不同的研究途径:

一条是认为“存在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

前者是真正实在的真理之路,后者则是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意见之路。

“真理之路”目的就是要把人们从变动不居的现象引向常住不变的对象。

v存在特征的论证:

第一、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第二、存在是“一”,不可分。

第三、存在没有时间、不动没有位移。

第四、存在是完满的。

第五,存在是思想的对象,只有存在可以被思想。

思想与存在是一致的。

“能被思维者和能存在者是同一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第31页

v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第一次提出“存在”范畴,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与存在是一致的这个命题。

巴门尼德的存在论为后来统治西方哲学长达2000多年之久的形而上学传统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所说的存在仍然具有相当浓厚的感性直观的色彩(如“滚圆球体”的比喻),尚未达到最普遍最抽象的程度。

“保卫巴门尼德的那些观点,反对另一些非难他的人”——芝诺

v芝诺(ZenofromElea,约公元前490~430年)活动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

他站在奴隶主贵族派的立场上反对当时的僭主政治,据说他阴谋推翻僭主政治,事泄被捕,被判处死刑。

在哲学上,他提出了许多论证为存在说辩护。

v芝诺否定“众多”的论证

v芝诺反对¡°多¡±的论证是:

如果承认¡°多¡±的存在,那么就会导致体积上既无限大又无限小,数目上既有限多又无限多的矛盾,因此,存在就不能是众多,只能是单一。

¡°一¡±是真实的,¡°多¡±是虚假的。

v芝诺否定“运动”的论证

v“二分法”。

运动着的东西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完成行程的一半,而在完成行程的一半后,还须完成行程的一半的一半……如此分割,乃至无穷,因而它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是无限的,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

v第二,“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阿喀琉斯)是希腊跑得最快的英雄,而乌龟则爬得最慢。

芝诺证明,因为追赶者与被追赶者同时开始运动,而追赶者必须首先到达被追赶者起步的那一点,如此类推,他们之间存在着无限的距离,所以被追赶者必定永远领先。

v第三,“飞矢不动”。

任何物体都要占有一定的空间,离开自己的空间就意味着失去了它的存在。

飞矢通过一段路程的时间可被分成无数瞬间,因为飞矢在每一瞬间只能在空间上占据一个点,把许多静止的点集合起来也只能是静止的,所以飞着的箭并没有运动。

v既然承认存在运动会得出上述明显与事实和感觉相矛盾的荒谬结论,那么,存在就不能是运动的,只能是静止不动的。

v芝诺的这些论证反映了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必然遇到的客观矛盾。

他把时间空间和运动过程固有的有限与无限、连续性与非连续的矛盾统一截然分割开来,只承认无限性和非连续性,不承认有限性和连续性,所以就出了运动不真实的结论。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

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芝诺的论证方法亦对论辩术和逻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古希腊中期哲学

总论

公元前5-4世纪,是希腊城邦奴隶制从发展、繁荣转向危机的时期,也是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

当时出现了许多哲学派别,其中最主要的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唯物主义和柏拉图的理念论唯心主义。

亚里士多德哲学是这一时期哲学思想发展的概括和总结。

总论

v哲学思想的繁荣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公元前5-4世纪中叶,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到了高峰。

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推行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使雅典转化为民主制。

雅典战胜了波斯帝国取得了海上霸权,使海外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

v随着经济、政治的繁荣,自然科学也有很大发展。

v由于经济、政治、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哲学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唯物主义经过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到德谟克利特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唯心主义也经过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万物有四根——恩培多克勒

v恩培多克勒出生在西西里岛一个富饶的城邦阿克拉加斯,一生充满了神秘气息和神奇色彩。

罗素说:

哲学家、预言家、科学家和江湖术士的混合体,在恩培多克勒身上得到了异常完备的表现。

v¡°四根说¡±(根就是元素的意思)是恩培多克勒的本原说。

恩格多克勒继承了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米尼的¡°气¡±和赫拉克利特的¡°火¡±,另外又加上¡°土¡±,他把这四种元素看作形成世界万物的根源。

“首先请听真,万物有四根:

宙斯照宇宙,赫拉万灵源;还有爱多妞,伴同奈斯蒂,抛尽自己珍珠泪,浇灌万物生命泉”

v第一、四大元素作为世界的本原或始基,是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的。

v第二,四种元素的结合形成一个事物,事物的解体又分化为这四种元素。

v第三,四元素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比例混合起来造成世界万物。

v第四,¡°爱¡±和¡°恨¡±是万物生成变化的动因(爱恨说)。

爱和恨与四大元素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同类相知”

v¡°流射说¡±解释感觉。

认识的主体通过感觉器官上的孔道,向认识客体射出极其精细的物质¡°流¡±,认识客体也向主体射出同样精细的物质¡°流¡±,两股物质流在通过感官的孔道时彼此相遇,便产生了各种感觉。

v感觉的产生依赖于流射物与感官通道之间的符合关系。

所以恩培多克勒提出了“同类相知”说。

他认为我们是“用气见神圣的气,用火看昏暗之火,用友爱对友爱,用争吵见可悲的争吵”。

同类相知说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就是同类元素自己认识自己。

种子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萨哥拉

生平种子说“异类相知”

生平

v阿那克萨哥拉是伊奥尼亚人。

三十岁时渡海到雅典讲授哲学。

他第一个架起了连接海外和希腊本土的“哲学桥梁”,把哲学和科学带到雅典。

六十岁时被迫逃出雅典。

v阿那克萨哥拉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酷爱科学,淡漠政治。

他的著作主要有《论自然》已失传。

v是太阳把光放进月亮的。

v我们称虹为阳光在云上的反照。

这是暴风雨的先兆。

因为云上流着的水引起风,降下雨。

种子是世界的本原

v阿那克萨哥拉从物质世界本身寻找世界的源泉。

提出了“种子说”。

种子“就是世界的本质,“种子”是指组成事物的相同的物质颗粒。

v种子的性质。

第一、“种子”在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都是无限的。

第二、“种子”是同质的。

由此,亚里士多德把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称为“同素体”。

第三、作为物质始基的种子是“永恒的”。

第四,“种子”是混合而存在的。

在阿那克萨戈拉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纯粹的,如纯白、纯甜、纯肉等等。

事物的本性是由在它之中所包含的那个最多的成分所决定的。

第四、“种子”是非感性的。

第五,“种子”没有运动能力。

物质种子的运动是靠“奴斯”所推动。

物质种子的运动是靠“奴斯”所推动。

v“理智”是阿那克萨戈拉哲学的重要概念,希腊语原文为nous,通常音译为“努斯”,亦意译为“心灵”等。

v阿纳克萨格拉认为,一切将要存在的、一切过去存在但现在已不复存在的、以及一切现在存在而且将来也要存在的东西,都为理智所安排。

虽然万物由种子结合生成的外部动力,就是“努斯”或“理智”。

v“理智”作为外部动力因,摆脱了“友爱”与“争吵”的形象性和隐喻性,更具思辨性和概括性。

在西方哲学史上,阿那克萨戈拉是第一个将“理智”看作高居于物体之上的精神实体的哲学家。

“异类相知”

v在认识论上他提出了与恩培多克勒相反的“异类相知说”。

他认为,感觉的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