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6421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电网农网十二五发展纲要文档格式.doc

2010年末,公司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477%,平均供电可靠率(RS1)达到99.636%,综合线损率6.53%。

一、农网网架结构进一步加强

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以优化供电模式为核心的新型农村电网建设模式体系,有力指导和规范了农网建设;

通过推广应用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农网综合评价技术等农网优化规划技术,改善了农村电网的电源布局及网架结构,提高了农网的供电能力。

农网110kV及以下变电站双电源供电比率达到70.46%,较“十五”期末提高了23.26个百分点;

县城10kV线路实现环网供电的比率达到47.90%,较“十五”期末提高了18.67个百分点。

二、农网装备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紧凑型模块化变电站/开闭所、无油化开关、GIS组合电器、电压无功控制设备等广泛应用,110kV及以下变电站有载调压主变比率达到84.09%,较“十五”期末提高了24.09个百分点;

110kV及以下变电站断路器无油化率达到95.10%,较“十五”期末提高了36.30个百分点;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实现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的比率达到43.33%,配电变压器实现自动无功补偿的比率达到16.55%;

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有载调容配电变压器、S11及以上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得到推广应用。

三、自动化与通信水平稳步提高

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技术已广泛应用,县调自动化系统达到实用化要求的比率达到82.19%,110kV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班比率达到56.16%。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县城、工业园区等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重要区域推广应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等技术已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建设,提升了农网安全运行和优质服务水平。

逐步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电力载波、无线公网(GSM、GPRS、CDMA)、无线专网等通信为辅的农电通信网络,光纤通信覆盖全部变电站和供电所的县供电企业比率达到69.37%。

四、信息化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

根据SG186工程总体部署,2007年启动农电管理业务应用开发建设,构建支持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农电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已完成部署26个网省公司本部到公司总部的农电系统应用以及山东、宁夏、河南和甘肃4省129个县供电企业应用,建成了运行畅通、高效、规范、实用的信息传递通道,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办公自动化、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系统广泛应用,提升了县供电企业生产、营销、物资、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业务的信息化与规范化水平。

95598客户服务系统应用覆盖县供电企业比率达到91.96%,实现银电联网的县供电企业比率达到51.90%。

第二节“四新”技术广泛应用

在农网装备方面,推广应用氧化锌避雷器、线路过电压保护器、穿刺式防弧金具、线路复合绝缘子、平行集束架空绝缘电缆、架空导线绝缘护套等设备,有效提高了农网供电安全可靠性;

推广应用变电站和线路智能巡检、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与在线监测、10kV带电作业、电力设施防盗报警等技术,有力提升了农网装备安全运行水平。

在综合节能技术方面,推广应用S11及以上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动态无功补偿、全网无功优化、线损分析与管理、电能质量监控、谐波检测与治理等技术,实现了农网综合节能降损,提高了农网供电质量。

在营销服务方面,积极应用预付费电能表、自助缴费终端、移动收费终端等技术,实现多种缴费方式,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第三节科技进步专项工作取得重要成绩

一、农网智能化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围绕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目标,开展农网智能化建设专题研究,并提出了“建设以坚强为基础、智能为特征的新型农网”的建设目标。

依托公司坚强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和“农村智能配电网试点工程配套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开展分布式电源接入对农网的影响、农网配电自动化、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农网用电信息采集、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了农网智能化技术标准及规范,建设了8省8县示范工程,为农网智能化技术研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有力推动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及科技进步先进县建设

选择代表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特点的13个县供电企业,依靠科技手段开展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建设,提高县供电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形成建议推广项目70项;

2009年组织开展农网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创建,制定了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命名11个“科技进步先进县供电企业”,在公司系统树立了一批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典型,为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积极开展农网无功优化补偿建设工作

2009年,发布《110kV及以下县级配电网无功优化补偿技术规范和典型应用模式》,提出适用于高、中、低压配电网和低压用户端的无功优化补偿模式,并组织开展29个县供电企业全网无功优化补偿试点建设工作,增强了县级配电网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控能力,有效提升了农网经济运行水平和电压质量。

四、农村“低电压”治理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2010年,为更好地服务“家电下乡”和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农村“低电压”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17项“低电压”综合治理管理与技术典型措施,建设了4省5县试点工程,并总结试点建设经验,提出14种“低电压”综合治理典型方法,为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第四节农网科技进步体系逐步健全

一、农网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农网科技投入累计达到78.14亿元,承担科技项目共计269项,获得专利180项(发明专利2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4项,出版专著18部,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11项,其中公司重大科技项目“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获得2009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农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及试点应用”获得2010年度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科技进步组织体系逐步建立

已形成以公司农电工作部为主导,以中国电科院和国网电科院为技术支撑,网省公司示范应用、高校积极参与的产学研用常态科研工作体系,并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中发挥作用。

通过科技项目研究、农电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逐步形成一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良好合作精神的专业技术队伍。

三、农网技术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2008年发布了《农网科技进步支撑框架》,提出了42项适用于农网发展的重点应用技术,收录了69项优秀实用“四新”成果,形成符合农网建设需求的技术支撑体系,明确了农网科技进步建设方向,推进优秀成果在公司系统的共享应用,有效指导公司系统农网科技进步建设。

四、农网标准化体系逐步规范

按照公司“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农网技术标准体系的规范和完善,在农网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和典型供电模式,《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新型农网评价标准》、《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和《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等广泛应用。

“十一五”期间制修订农电行业标准17项、企业标准12项。

截至2010年底,公司系统按照“典型设计”建成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24891座、线路46.01万公里,10千伏线路262.39万公里,低压线路497.16万公里,配电台区440.28万个。

第二章“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形势与技术需求

第一节发展形势

一、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需要先进农网科技成果作支撑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代农业迅速发展,农村原有分散生产生活的格局发生改变,家用电器全面进入农村,农村用电量快速增加,对农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必须统筹城乡电网发展,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农村电网规划,加快农网建设,打造坚强可靠的新农网。

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农网科技进步提供了新机遇

2010年初,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从经济实用性、安装方便灵活性、环境适应性、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对农网发展支撑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农网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

三、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及“三集五大”体系对农网发展提

出了新课题

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要求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农村电网同样需要与各级电网的协调发展,开展符合农网特点的智能配、用电环节研究与建设,研究应用分布式电源接入农网、用电互动化等技术。

因此,加快推进农网智能化建设是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工作的必然要求。

同时,随着公司全面实施“三集五大”,农网发展及农电管理需要顺应形势,找出薄弱环节,以科技手段支撑管理方式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不断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技术需求

一、农网规模不断增长要求提高优化规划水平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且不平衡、东西部差异较大、部分地区乡镇城市化进展迅速,用电需求和农网规模快速增长,优化资源配置问题突出,需要充分考虑农网的技术经济性,深入研究农网优化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科学系统、规范先进的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依靠科技手段优化配置农网建设资源,解决“卡脖子”、“过负荷”、“低电压”等问题,提高农网供电能力,降低农网损耗,提升农网灾害应对能力。

二、农网装备的科技含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农网建设资金不足,早期装备存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运行可靠性较差等问题,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节能水平等方面性能的提升,与供电需求不适应,与农网智能化要求差距明显。

为了支撑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及智能化建设,迫切需要研究经济实用、结构紧凑、节能环保、适应能力强、满足智能化要求的农网装备。

三、智能电网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农网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

农网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统一规范的自动化系统典型建设模式,亟待研发具有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智能化要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终端设备;

需要深入研究具有经济实用、传输距离远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测量点多、范围分散场合的通信技术,为农网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环境保护要求深入研究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国家要求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研究各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发电及并网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降损技术。

五、亟待突破分布式电源多点分散接入农网的支撑技术

随着国家清洁能源的跨越式发展,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农网已成为现实需要。

分布式电源具有分散性、波动性、季节性、反调峰性、远离负荷中心、间歇式供电等特点,将对农网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技术挑战,需要尽快攻克含分布式电源的农网优化规划、安全运行、控制与保护方式等技术难题,以适应我国能源结构转变的新形势,有力提升农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

六、客户多样化需求需要提供友好互动的用电服务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推进、新能源的分散接入,以及家用电器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国家将出台更灵活、更市场化的分时电价政策,用户希望了解更多的电力供应和市场信息。

同样电网企业需要掌握各类负荷变化趋势和用电营销信息,便于实现电网科学调度。

这些必然要求电网具备较强的双向互动、相互协调的能力,以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供受电计量装置的功能多样性、信息化水平和安全监控水平提出新的要求。

第三章“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指导思想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落实“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技术需求和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目标,按照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瞄准制约农网建设与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推广农网规划、建设、运维及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突破农网智能化关键技术,逐步提高农网科技含量,有效提升农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建设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服务公司与电网两个发展方式的转变,助推“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推广应用与研发创新并举。

从农网建设与改造需求出发,大力推广应用农网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开展研发与技术改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

2.坚持安全性、先进性。

密切结合电网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农网的安全可靠性要求,积极应用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和电网技术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体现“先进、可靠、合理、节能”的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围绕当地电网发展现状及需求,把科技进步工作和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结合起来,坚持采用符合农网特点的新技术,防止盲目投资和过度超前建设。

三、发展目标

立足农网智能化建设的总体需求,围绕农网优化规划、农网装备、自动化及通信、信息化、生产运行管理、营销服务和智能用电、新能源接入及微电网技术等7个专业,推广应用60项农网适用技术,攻克22项关键技术,建设农网智能化和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等试点工程,推动农网科技水平全面提升,显著改善农网各项指标,具体如表3-1。

表3-1“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目标

序号

指标

“十二五”期末

1

农网综合电压合格率

98.45%

2

农网供电可靠率

99.73%

3

农网综合线损率

6.2%

4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比率

80%

5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率

100%

6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比率

7

县城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比率

40%

8

110kV及以下智能变电站比率

10%

9

变电站自动化数据远方传输主通道采用光纤通信方式的比率

90%

10

智能配电台区比率

60%

11

具备通信功能的配电台区比率

65%

1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电力客户的比率

第四章“十二五”农网科技发展重点任务

第一节农网优化规划

一、发展目标

按照公司“大规划”、“大建设”体系要求,深化农网优化规划技术研究及应用,优化电源布局和网络结构,推动农网建设的规范化。

“十二五”期末,初步建成以110(66)kV和35kV电压等级为骨干网架,10kV、0.4kV以下网络协调发展的农村电网。

110kV及以下变电站实现双电源供电比率达到80%,至少有两路110kV及以上电源线路供电的县域电网比率达到98%,县城10kV线路实现环网供电的比率达到80%。

二、重点工作

1.加强农网优化规划和标准化设计。

推广农网深度规划技术、农村电网综合评价及规划软件,提高农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优化农网电压等级,促进农网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

根据公司统一部署,在农网建设改造中大力推广应用输变电及配电工程典型设计;

提倡农网差异化设计思想,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农村重点供电区域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增强农网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2.推广应用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

采用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加强对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指导;

针对目前小城镇发展速度快,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供电需求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推广应用《小城镇典型供电模式》,规范小城镇电网建设;

建设典型供电模式技术支持平台,建立贯穿典型供电模式生成及管理、工程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等工程建设环节的一体化应用系统,加强工程建设过程管控。

3.合理采用单相配电方式。

综合考虑地理环境、负荷特点和技术经济性,在用户呈分散或者团簇式分布、地形狭窄或狭长区域、纯单相负荷的农村居住区,合理应用单相配电方式,发挥单相配电方式在降低线损、节约投资、改善供电质量等方面的优势。

4.攻克35kV配电化关键技术。

为适应西部偏远地区办电需要,研究35kV配电化典型建设模式,提出35kV线路轻型化设计、经济型小型化智能化35kV配电化变电站、35/0.4kV直配等设计方案,研发关键设备,建设试点工程,为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难题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第二节农网装备技术

积极推广应用可靠性高、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智能化、少维护的农网变配电装备,提升农网装备的科技含量,夯实农网科技进步基础,支撑农网智能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110kV及以下变电站有载调压主变比率达到90%;

110kV及以下变电站断路器无油化率达到97%。

1.推广应用紧凑型变电设备。

推广应用紧凑型箱式变电站、户外高压组合电器等结构紧凑、可靠性高的电力设备,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缩短变电站建设工期,减少设备维护工作量;

广泛推广应用有载调压主变、无油化开关。

2.推广应用高可靠中低压电力设备。

坚持“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原则,推广应用10kV环网柜、10kV永磁操动机构智能开关、平行集束架空绝缘电缆、线路复合绝缘子、新型熔断器等先进可靠技术产品,提高装备的科技含量。

3.广泛推广应用节能型配电变压器。

结合各地负荷特性,推广应用S11及以上型号的节能型配电变压器;

在平均负载率较低的区域,推广应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降低农村配电网综合线损。

4.研制农网智能化配电装备。

在不断提高断路器操作稳定性的基础上,研制经济实用的智能选相控制断路器;

研究农网配电设备状态测量传感及自诊断技术,研制低功耗、高可靠智能配电终端;

研究经济实用的智能快速故障检测装置。

第三节农网自动化及通信技术

根据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要求,推广应用调度自动化、智能化变电站等技术,结合农网智能化建设需要,构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完善农网配电自动化、农网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率达到100%,110kV及以下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比率达到80%,县城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比率40%,110kV及以下智能变电站比率达到10%,智能配电台区比率达到60%,县供电企业建设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的比率达到20%,变电站自动化数据远方传输主通道采用光纤通信方式的比率达到90%,具备通信功能的配电台区比率达到65%。

1.推广应用农网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根据电网发展规模及特点,采用不同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完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强化安全操作、设备和现场监测等功能,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及在控;

推广应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遥视系统等,有效解决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测问题,促进变电站无人值班。

2.深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与应用。

积极应用110kV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采用先进、可靠、环保的智能设备,体现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特征,实现自动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及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

组织研究符合农网特点的35kV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提出集成化程度高、经济可靠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方案,建设试点并推广应用。

3.推广应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

在管理基础好、各方面条件较成熟的县供电企业,推广应用农网统一数据采集与集中监控平台,推广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试点建设,将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台区监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实时系统的资源整合和数据集中处理,实现监控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

4.完善配电自动化及智能配电台区建设模式。

根据农网具体特点,优化配网网架结构,因地制宜地制定性能稳定、维护简便、功能实用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负荷特点,推广应用配调一体化模式、主站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独立模式、无主站配电网自动化模式、故障指示器模式,提高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负荷特点,推广应用标准型、简洁型和扩展型等三类智能配电台区典型建设模式,规范智能配电台区建设。

5.构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

变电站、供电所、主干线路敷设专用光纤通道,建设宽带光通信骨干网络;

在经济发达地区,通信接入层网可采用EPON通信技术等,在农村偏远地区,分支线路及末端可采用电力载波、无线公网、无线专网(3G专网、WSN)等通信方式;

不断探索适合农村电网点多面广特点的经济实用型通信技术,重点解决偏远地区的通信问题。

6.研究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

研究遵循IEC61968/61970/61850标准、支持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接入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实现农网运行优化、风险预防、电网事故应对及安全保护等自愈控制功能,提高农网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第四节农电信息化技术

按照公司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要求,加强农网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农电管理与公司管理接轨。

1.深化农电综合管理系统应用。

按照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农电综合管理系统应用的实用化进程,建设总部与网省之间的信息化通道,促进同业对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