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475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docx

奥鹏电大东北师范大学春季《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

2015年春季

《中外教育史》

期末考核答案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克己内省

答:

克己是传统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和普遍的教育方式。

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

内省是指积极开展自我主观思维活动,使个体言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2、《劝学篇》

答:

《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

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

3、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答:

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答:

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

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

5、五项竞技

答:

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

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

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

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

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

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6、骑士教育

答:

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答:

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其修身养性和实现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不仅在思想方面引领着人们正确的实现为人处世之道,同时在实践中也体现了道德的重要性.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

2、简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内容。

答:

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

2.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3.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

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简述教会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答:

早在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传教士就来到中国沿海一带进行传教活动,并且开始设立学校。

鸦片战争后,随着英国军事入侵,各国的传教士也相继拥入中国。

除传教外,他们陆续开办教会学校。

从1840年至1900年六十年间,教会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840年一1860年为第一阶段。

主要是传教士在当时开放的几个港口开办一些附设在教堂的学校,均属小学程度,规模也很小,目的主要是“传教”。

这一阶段教会创办的学校主要有:

①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在香港创办的英华书院;②1844年英国传教士霭尔特色(MissAldersay)在宁波创办的女子学校,这是外国人在我国设立女子学校的开始。

(二)第二阶段

1860年一1875年为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教会学校发展迅速,和前一阶段相比,虽仍以小学为主,但已开始出现了教会中学,从比例上看中学约占百分之七左右。

这一阶段创办的比较著名的教会学校主要有:

①1863年法国天主教在上海创办的圣芳济书院;②1864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C·W·Mateer)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的蒙养学堂1876年改称文会馆,为济南齐鲁大学的前身。

(三)第三阶段

1875年一1900年为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的教会学校从数量上看有恶性的发展,教会中学的数量增加,同时出现了教会大学。

这一阶段创办的教会学校著名的主要有:

①1879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圣约翰书院,后来在1894年改为上海圣约翰大学;②1881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圣玛利亚女校。

4、简述终身教育思想。

答: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

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5、简述皮亚杰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答:

结构主义教学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出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早期学习;倡导广泛应用发现法等。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极大地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并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6、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四)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

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1、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2、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五)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

“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

”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由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则,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儿童中心论

  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

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

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

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

三、论述(每题10分,共40分)

1、关于教育的宗旨或目的,朱熹与颜元的观点有何差异?

答: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颜元:

以实学代理学。

批判传统教育,尤其是批判宋明理学教育,这是实学教育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颜元是这一思潮中的重要代表。

颜元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深刻揭露和猛烈抨击了传统教育,尤其是程朱理学教育,并在批判中创立了以“实学”为特征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主张学校为“人才之本”,必须培养“实才实德之士”,提出应该传授包括诸多门类的自然科技知识,各种军事知识和技能在内的“真学”、“实学”强调接触实际,从躬行获得知识的“习行”教学法,重视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等,颜元的这些见解在当时独放异彩,别具一格,对中国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2、论述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答:

梁漱溟(1893——1988年),原名焕鼎,出生于北京一个数代官宦家庭,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新儒家代表者,乡村建设实验的重要领袖之一,也是山东邹平及菏泽等实验县的实验理论设计师。

1、重视乡村教育

  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社会。

他断言中国自古就没有什么阶级及阶级对立。

中国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西洋文明的输入,使儒学根基松动,这使得破坏了中国传统伦理本位的礼俗秩序,使中国出现严重文化失调。

中国早启理性也不充许退回去走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在中国因缺乏阶级对抗的形势而行不通,唯一合理的路就是通过乡村教育来进行乡村建设。

2、乡村教育的实施

  

(1)乡村教育组织形式:

梁漱溟把村学、乡学、乡农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

村学、乡学是他在邹平实验时采用的实验体制,乡农学校是他后来的实验机构,先在荷泽试行,后推广到其他14个县的实验区。

但这二者从组织形式上看没有实质差异。

梁漱溟办的村学、乡学与一般学校不完全相同,是一个教育与政治、经济混为一体的“政教合一”、“以教统政”的机关和团体。

  

(2)课程设置:

成人教育部。

农闲时上课,所有男性成人均须参加。

妇女教育部。

一般为下午开课,以妇女为教育对象。

课程基本上与男性成人教育相同,同时增加了育婴及家政等内容。

儿童教育部。

每天上课(妇女上课时只上半天),农忙时停课。

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和公民等。

以“适用”为原则,重视精神陶冶。

  (3)精神陶冶:

梁漱溟十分重视精神陶冶,认为它比知识技能训练更为重要。

因此精神陶冶成了重要的课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更明确的认识其如何‘为人’的至德,更彻底的能为‘中国人’的道理。

”乡村居民活起来,是要乡村建设人员去推动的,所以乡村服务人员尤其要进行精神陶冶,“启发同学大家的深心大愿”。

  精神陶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即合理的人生态度与修养方法的指点,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折”。

3、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有哪些?

请选取一位为例谈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答:

(1)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

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及教育学家,也是影响现代社会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笔尖带有感情的大文豪,引发法国大革命的先锋。

对社会改造运动极有贡献。

改变教育发展趋势的学者,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

其强调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发展序阶的观念,鼓动了近代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科学化风潮,可说是促成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思想家。

  卢梭生于瑞士日内瓦,出身新教家庭,母亲早逝,“出生是其悲惨命运的开始”。

在姑姑及乳母的照顾下。

自幼孱弱多病。

父亲以鐘錶业为主,不仅是一个能干的手工业者,也是一个嗜读古籍思想先进感情丰富的爱国者。

卢梭七岁时已读一些文学和歷史书籍,其中Plutarch的《传记集》对其影响最大。

自述其养成他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养成高傲不受屈辱的性格。

卢梭后来从新教改宗为旧教,十七岁开始学习和研究音乐,并研读英国思想家培根、洛克、霍布斯的法著,法国笛卡儿、蒙田、帕斯卡、伏尔泰等人的作品,以及德国莱布尼兹的著作。

这时大概是其廿五岁的时候。

他几乎完全是靠自学的。

1740年起卢梭担任过家庭教师一年,使得他对教育有兴趣。

自称Emile是构思廿载,执笔三载的產物。

似乎构思就在此时。

后来他和狄德罗(Diderot)熟识,并结识伏尔泰、霍尔巴哈、F.M.Grimm等人。

,因而和法国啟蒙运动的百科全书学派有关,参与编纂百科全书的工作。

1743年担任法驻威尼斯大使祕书一年。

  1756年,卢梭开始厌倦都市生活,移居巴黎附近乡村,一心著述。

包括《社会契约论》(SocialContract,1762)及《爱弥儿》等重要著作。

Emile于1762年问世时,其攻击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教会,一方面则是来自伏尔泰和百科全书派。

因其特别强调情感的重要性,也反对经验主义所导致的感觉论。

在爱弥儿中,卢梭鼓吹新的教育思想,摘引一些教士的神学理论,痛斥教士的荒诞愚昧。

引发轩然大波,巴黎大主教亲自干涉,焚书于巴黎。

甚至有议员喊出”光烧书没用,一定要烧死作者”。

后来卢梭被迫逃亡,出走日内瓦,又到处逃亡,最后逃到英国Hume处。

1778年逝世,1794年获得隆重仪式国葬。

(2)、卢梭的基本思想

1.基本概念─自然与社会

  

(1)自然─返回自然(BacktoNature),与文明对立。

(2)社会─是使人类堕落的主要原因。

  卢梭的思想体系中充满著矛盾的对立。

在政治方面他发表过”社会民约论”,使政治思想的啟蒙运动达到了高潮,但在歷史哲学方面,他却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对于啟蒙思想抱持著一种反对的态度。

他的”返回自然”的自然主义可说是对啟蒙思想的反抗。

但他的教育思想却又道地地是啟蒙思想。

2.卢梭的教育学说─

(1)自然主义的教育学说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启蒙思想,但为了避免啟蒙思想的极端─主知主义,所以卢梭提出了重”情”与”意”的浪漫主义来予以纠正。

浪漫主义对于卢梭来说仅是手段。

卢梭在爱弥儿中所阐发的教育思想虽有许多言过其实及不正确的推论、欠缺之处,但却暴露了当时形式化教会教育之种种限制、缺点与弊端,对整个欧洲影响甚深。

他实可视为推翻古旧宗教教育基础,并奠立新式儿童教育之基础的第一位重要作家。

  

(2)卢梭的自然教育学说要点

  A.去除外在束缚及形式作风,纠正矫揉造作的恶习。

痛恨耶穌会的“学府”作风,认为学校规章多如牛毛。

“无非要把孩童训练成一头驯马,修剪得像花园裡的树。

  B.自然教育就是negativeeducation。

C.自然教育就是教育者要了解儿童及大人的天性,了解儿童的天然需求及生理本能,然后顺著天性来教育。

“顺其自然”是教育的最高指导原则。

自然就有教育作用,因为自然就是善。

“凡来自造物主手中一切都是好的,但一经人手就变坏了。

D.主张自然惩罚说,认为“自然仍有约束力,因此有教育作用。

E.自然教育就是实物教学的教育。

儿童不要太早接近书本。

认识实物需要经过感官,所以感官的培养很重要。

  F.自然教育就是尊重学童价值的教育。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衡量儿童。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不应附属于成人之下。

给予儿童自由,就是尊重的表示。

(3)、卢梭在《爱弥儿》的教育构想

  《Emile》是一部教育小说。

卢梭将教育看成一种过程,故将每一年龄阶段都看得相当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其分几个段落加以叙述,每一段落都有生理及心理上的特征。

其分法较有学理依据,弹性也较大。

  其将出生到青年期分成下列阶段:

  1.婴儿期:

0-2,以会说话为分界限。

父亲是天然教师,母亲是天然护士,但母亲较重要。

母亲应自己教养孩子。

本期最重要工作是注意保健。

以自然为原则,让婴儿儘量活动,不要妨碍。

不要包扎太多衣服。

最好居住乡村。

2.儿童期:

3-12。

以感官发展为主,不要进行知识及道德方面灌输。

“儿童期是理性睡觉期”。

实物及感官教学与自然惩罚最适此期教育。

“游玩”是儿童的生命。

身体锻鍊持续进行。

  3.青年前期:

12-15。

心理特徵是好奇,生理特徵是精力旺盛。

学童形同“雄鹿”。

是劳动、学习及研究的适当时期。

“自我发现科学”,问一些适合其能力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

善用其好奇心。

为了要学习及发洩精力,必须学习手工。

手工教育是手脑并用的教育,是一技之长的教育。

在学习手工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一同工作。

15岁之前不应有书,非有不可的话,只要有《RobinsonCrusoe》即可。

  4.青年期:

15-20。

正式教育的开始,因理性从此期开始自然地运作,故可从事知识、道德及宗教的学习。

另性教育及异性朋友的交谊也应展开。

15岁之前“自我”的生活,之后应体认到还有群居生活。

15岁之后,“还得给他一颗心”。

宗教教育方面不是某个特定的宗,而是要他善于运用理性从事信仰的选择。

培养同情心,带学生参观一些医院、养老院、贫民窟、监狱等处,能同情他人不幸处境。

并研读歷史人物传记及文学作品,以扩大其人际关系。

4、评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答:

人本主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一)教学目标上强调培养“完整的人”

  人本主义主张教育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在人本主义者看来,教育要培养的人应该是“完整的人”和“自我实现的人”,也就是身体、心智、情感、精神融为一体的人,即知情合一的人,因此说这种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感、意志的培养和对整个人的教育。

(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罗杰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

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强调过程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要以真诚、关怀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氛围。

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给学生创设“真实问题”并且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思考,课程的安排是无结构的,主要是从事自由的讨论,使学生能形成和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习主要是促进学习过程的不断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鼓励思考,而学习内容退居第二位。

(三)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自由为基础的有意义学习。

学生本身就具有学习的内在潜能,老师的任务不是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我理想来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所选教材必须符合学生的经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生活目的。

(四)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自主评价

  学习评估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做。

人本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都是自己制定和选择的,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学的怎么样,因此只有自己才能作出最恰当的评价。

“自主评价”就是由自己制定评分标准,并实际执行评价,看自己的行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评价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