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57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7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1页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

####县3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项目

2、项目承担单位

1)单位名称:

####县建设局

2)项目联系人:

############

3)联系电话:

############

邮箱:

################

3、拟建地点:

1)拟建地点:

####县城西北洪凝河与山阳河交界处

2)占地面积:

50亩(33335m2)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省工程咨询院

工程咨询等级:

甲级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工咨甲############

发证机关: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法律、法规与政府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2国务院第284号令)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0)

·《####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

·《污染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986年3月)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9年5月)

·《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11月)

·200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第31号令《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

·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9号《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省排污费征收标准及计算方法》(2003)

·《####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

2、规划与计划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

·《####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2)

·《####省####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

3、标准与规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J46-8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建筑防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16-83)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省####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

·《####县目前企业排水情况汇总表》

·污水处理厂选址意见及拟建场地情况

·####县对于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其它要求和规划

1.4可行研究的范围

1)城市概况与水环境污染情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对城市的水资源情况、供水与排水情况、现有的给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排放的污水水量与水质、河流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

4)预测进水水量和水质,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及处理程度。

5)对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6)对污水处理厂厂址、污水收集管网布局方案和配套建设条件进行论证。

7)污水处理厂工程方案及污水管网设计。

8)环境和社会影响分析,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运行和节能措施。

9)项目运行管理。

10)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预测。

11)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12)财务评价。

13)社会效益评价。

1.5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1)在国家及省、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划、计划原则指导下,以城市总体规划、给排水专业规划为基础,依据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和减少污染、造福人民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进行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污水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拟建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地方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根据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在社会经济、财政能力可以承受的前提下,根据当地污水排放水质水量、现状排污设施情况、水资源条件、城市供水规划及人口、工业用水需求,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3)根据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效果和经验,充分考虑本地城市污水排放及河流污染的实际情况,确定污水管网的布置方案,污水处理厂选用技术适用、先进、运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积极稳妥地选用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的工艺设备,达到预期的目标。

4)在确保达到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投资和运行成本,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和费用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增加或尽可能减轻地方财政、城市居民和企业的负担。

5)设计中妥善处理污水、污泥、噪声、气味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防止二次污染。

6)执行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污水处理厂

1.6.1.1建设规模

1)设计年限:

20年(含建设期)

2)设计规模:

3万m3/d

1.6.1.2进出水水质

1)设计进水水质为:

CODCr≤800mg/l

BOD5≤600mg/l

SS≤400mg/l

NH3-N≤23mg/l

总磷(TP)≤7mg/l

2)出厂水质

####县污水处理厂应执行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

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为:

  CODCr≤60mg/L

BOD5≤20mg/L

 SS≤20mg/L

NH3-N≤1.5mg/L

总磷(TP)≤1mg/L

pH6-9

3)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处率为:

E(CODCr)≥92.5%

E(BOD5)≥96.7%

E(SS)≥95%

E(NH3-N)≥97.8%

E(TP)≥85.7%

1.6.1.3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为3万m3/d污水处理厂,采用百乐克工艺,占地33335平方米(50亩)。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

·污水提升与预处理系统

·污水生化处理

·污泥处理

·厂区附属建筑

·动力及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检测仪表系统

·厂区总平面及配套设施

1.6.2污水管网

1.6.2.1自洪凝河与罗山路交汇点沿洪凝河至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3米宽板涵11000米(含绿化)

1.6.2.2自解放路与外贸路交汇点至洪凝河与罗山路交汇点铺设DN1500砼排污管1000米

1.6.3工程投资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574万元

流动资金189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56万元

总投资5630万元。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

建筑工程费3075万元,

设备购置费1358万元,

安装费147万元,

其它费用635万元,

预备费282万元,

建设期借款利息77万元。

污水处理厂固定资产投资3392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费估算为1213万元,

设备购置费1283万元,

安装费147万元,

其它费用514万元,

预备费158万元,

建设期借款利息77万元。

管网工程固定资产投资2182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费估算为1862万元,

设备购置费75万元,

其它费用121万元,

预备费124万元。

1.6.5资金筹措方案

·申请贷款:

2600万元

·自筹资金:

3030万元

1.6.6项目建设期:

1年

1.6.7水厂定员:

44人

1.6.8主要经济指标

·平均年总成本费:

1533万元/年

·单位处理成本:

1.29元/吨水

·年经营费:

983万元/年

·单位经营成本:

0.79元/吨水

·处理单位污水总投资:

1150元/吨水

·污水厂单位水量占地面积:

1.11m2/吨水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2.1####县概况

2.1.1区域位置

####县位于####半岛东南部,介于东经118度55分—119度32分,北纬35度32分—35度39分之间,南与日照市东港区相连,北与潍坊市诸城接壤,东邻青岛市的胶南县,西临莒县,东西最宽处55公里,南北最长处49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495.74平方公里。

####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属洪凝镇辖区,座落在昆山、灵公山和洪凝河、山阳河之间,地处东经119度11分—119度13分、北纬35度44分—35度47分。

现状城市建设主要在洪凝河和山阳河之间的狭长的工业带发展。

现状地势略微向东南倾斜,北、西地势偏高。

2.1.2社会经济概况

####县现辖9个镇、3个乡共12个乡镇,634个行政村。

这12个乡镇分别是:

洪凝镇、街头镇、于里镇、许孟镇、潮河镇、汪湖镇、叩官镇、中至镇、高泽镇、石场乡、户部乡、松柏乡。

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1.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03%;农民人均收入3228元。

截至2003年底,城区总人口为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8.5万;非农业人口为0.4万人,外来暂住人口0.5万人左右,流动人口0.6万人。

截止到2003年,全县农业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00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14.74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4.9%;全县工业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骨干带动战略,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好转。

全县工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3.7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3.87亿元。

限额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及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95547万元,实现增加值115207万元,工业增加值率为118.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400万元,其中:

国有单位投资46939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6411万元,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2050万元。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连年实现收支平衡,2003年县内财政收31152万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县财政支出293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02%,全县连续15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县域交通运输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3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538.9公里,全县完成公路货运量164万吨,货运周转量165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04万人,客运周转量8530万人公里。

2003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359万元,全县交换机总容量达125000门,年末电话用户83236户,移动电话达到47000户,全县城乡全部实现程控化。

电力事业继续发展,全年用电量46873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39140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026万千瓦时。

国内贸易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6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2%。

城乡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集贸市场日益活跃。

年末共有集贸市场68个,年成交额34468万元,比上年减少3.3%。

2003年全县自营进出口总额5915.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8.8%,新批三资企业7个,实际利用外资310万美元。

2.1.3自然、地理

2.1.3.1地形地貌

地形:

####地处鲁东低山丘陵与鲁中南低山丘陵街接地带,崂山支脉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境,西来的泰沂山余脉也延伸至境内,构成由东至西穿越全境中部的马蹄铁型隆起地带。

这些地形特征构成了####县中部低山隆起,向南、北、东三向倾斜,河流呈放射状向四方分流的特征。

境内群山连绵,丘陵起伏,海拔在18-706.7米之间,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山头有24座,100米以上的有103座,在涓河、院西河、洪凝河、街头河、潮自河等河流的下游和潍河两岸,有较大的平原地带。

全县山地面积511.54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2%,丘陵895.9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9.9%,零星小平原88.2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5.9%。

地貌:

####县地貌单元大部分为剥蚀的低山丘陵地形,北部、东部有局部的山间小平原。

以马耳山、####山、九仙山、野虎山、大青山、珠宝山为脊,构成本区的分水岭,这其中最高的是马耳山,海拔706米。

2.1.3.2土壤地质

####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次级隆起——胶南隆起区的西北边缘、沂沭断裂带东侧,胶莱中生代拗陷盆地的西南部。

胶南隆起区位于县城东南部,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胶莱盆地位于县域西北部,面积接近全县的一半;沂沭断裂带之昌邑——大店断裂纵穿全县西北边缘地带,经过于里镇的小窑、官帅镇东河、汪湖镇的高化村,一直向北、北东方向延伸,在全县的长度约24公里,沂沭断裂带是一个活动枢纽及地应力集中、释放带。

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山坡及沟谷两侧的残坡积砂砾层及山间平原的非积黄土层,大致可分为:

上更新统(Q3):

坡积黄土、亚粘土夹黑色粘土,主要分布在较大河流两岸及山间平原的边缘地段。

全新统(Q4):

冲积砂层及砂砾层,主要分布在周围边缘地区的于里、管帅、汪湖、许孟、潮河等乡镇的平原地带;全新统残坡积黄土、夹砂砾层主要分布在河床两边及较为平缓的山坡上。

2.1.3.3水文地质:

####县境内主要水库有墙夼、长城岭、小王疃、河西、石木子、大绿汪、学庄水库等,其中墙夼水库为大型水库,长城岭、石木子、学庄水库为中型水库,其余均为小型水库。

主要河流有潍河、沭河头河向南汇入傅疃河。

潮白河向东流入黄海。

2.1.3.4水资源

####县地处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域,降雨较充沛,但由于地形地势的山高坡陡,蓄水困难,水库存、塘坝的拦洪蓄水能力仅占径流总量的25%;县境内河流众多,但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流域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

全县小型水库136座,中型水库2座,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8.4亿立方米。

县境内地下水水质较好,但贮量小,且分布不均衡,全县地下水储量6169万立方米,人均占有126立方米,只及全省平均水平的45%,同时可供开采利用的极少,仅为2656万立方米。

总之,全县水资源贫乏,人民生产生活用水较困难,抵抗旱灾的能力差。

2.1.4环境保护

2.1.4.1工业污染源现状

工业废水排放:

2003年####县监测了县城工业企业的采水排放情况,工业用水总量为3041.87万吨,其中,重复利用水量2492.16万吨,新鲜水量549.42万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2.19万吨。

工业废气污染情况:

2003年全年SO2排放量3553.04吨,排放工业烟气881.12吨,排放工业粉尘471.12吨,全县工业燃煤22.86万吨。

固体废弃物:

2003年####全县共产生工业废弃物60.37万吨。

2.1.4.2水环境

1、地面水

(1)洪凝河平水年径流量0.1925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0.114亿m3,汇水面积99平方公里,径流系数0.29,水质属清洁级。

(2)山阳河平水年径流量0.1377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0.082亿m3,汇水面积70.8平方公里,径流系数0.29,水质属清洁级。

(3)水库

·石庙子水库,总库容0.1232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079亿立方米,死库容0.0125亿立方米,每年平均来水量0.05868亿立方米,汇水面积16万平方公里。

当前水库用途主要是防洪养殖和灌溉。

·学庄水库,总库容0.174亿立方米。

其中兴利库容0.1137亿立方米,死库容0.0195亿立方米,全年平均来水量0.10232亿立方米,汇水面积34平方公里,当前水库的主要用途为防洪、灌溉、养殖。

·河西水库总库容0.2008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111亿立方米,死库容0.006亿立方米,全年平均来水量0.12375亿立方米,汇水面积45平方公里,当前水库的主要用途为防洪、灌溉、养殖。

·小区疃水库总库容0.1495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0625亿立方米,死库容0.0135亿立方米,全年平均来水量0.1072亿立方米,汇水面积33.5平方公里,水库位于####县小王疃村南1公里,距县城直线距离18.6公里,大坝高程118.44米,当前水库的主要用途为防洪、灌溉、养殖。

·长城岭水库,总库容0.1228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0421亿立方米,死库容0.00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0.1386亿立方米,汇水面积42平方公里,水库位于才公柏乡前长城岭村南1.1公里,距县城直线距离10.5公里,大坝高程166.8米,当前水库的主要用途为防洪、灌溉、养殖。

·户部岭水库总库容0.4803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3亿立方米,死库容0.02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0.224亿立方米,汇水面积64平方公里,水库位于####县户部乡户部村北0.5公里,距县城直线距离19.5公里,大坝高程96.08米,当前水库的主要用途为防洪、灌溉、养殖。

·大绿汪水库总库容0.1127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0328亿立方米,死库容0.008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0.1888亿立方米,汇水面积59平方公里,水库位于里镇大绿汪村南50公里,距县城直线距离18.4公里,大坝高程158.6米,当前水库的主要用途为灌溉。

·墙夼水库总库容3.28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0.85亿立方米,死库容0.1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1.416亿立方米,汇水面积656平方公里,水库位于诸城市积沟镇墙夼村南0.5公里,距县城直线距离16.9公里,大坝高程108.8米,当前水库的主要用途为防洪、灌溉、养殖。

2、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变质岩、火成岩、碎屑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水质良好矿化度都小于1克/升,但水量较小,单井升水量一般小于3立方米/时米,分布在县城东、东南、东北部,占全县总面积的46%。

2.1.5####县城供水现状及规划

2.1.5.1供水现状

1、城区主要供水管道供水压力0.020-0.045兆帕。

2、2003年,城区工业用水量3041.87万吨(其中新鲜水549.42万吨),生活用水量328万吨。

3、城区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县城区地势高低不平,高差变化大,最高地方与最低地方相差70米左右。

县城区采用统一供水方式,这样就造成了高地方与低地方供水水压不均衡。

(2)部分供水主管道管径过细,布置不够合理,致使供水水量不足,部分高地方水压偏低,已不能满足城区规模的发展。

(3)部分供水管道老化,爆管事故频繁发生,水质二次污染现象时有出现,需要对老化的管道进行更新。

2.1.5.2供水规划

####县供水管网,采用二套系统,一是生活供水管网系统;二是回用水供水管网系统。

生活配水管网以环状布置为主、局部为枝状。

回用水管网以支状网为主。

由于该县地形比较复杂,高差比较大,考虑采用分区分压供水。

消防用水与城市供水采用同一管线系统供水,生活管网和污水回用管网都要满足消防需要。

城市消防应按同一时间二次消防火灾点考虑,每次消防水量为35L/S。

除本规划管线外,室外管线的管径不得小于DN100,同时要满足城市用水和消防的需要。

供水管网系统中均设消防栓,其间距不得小于120m,确保城市安全。

鉴于城市供水中存在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可以逐步更新老化管道,在管道过细的地方同步敷设新管线。

2.1.6城区排水现状及水体污染现状

2.1.6.1排水现状

####县城区现状排水设施为雨污合流制系统,现有排水管渠多以管道和砖混结构的暗渠为主。

2.1.6.2排水工程规划

根据####县城区地形南高北低,两边高中间低的特点和规划布局,以洪凝河为界将整个城区划东西两区。

在洪凝河与山阳河的交界处前建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在长青路、沿河路、东外环路铺设主干管,沿南北向道路铺设次干管。

将长青路主干管及沿河路主干管汇集的污水集中到沿河路主干管,沿洪凝河向东进入污水厂;将东外环路主干管的污水沿山羊河向西送入污水厂。

处理后的污水排入洪凝河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符合国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在当今世界上,环境与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早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通过了著名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制订了21世纪议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

各国政府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已成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从1973年开创环境保护工作,1983年12月,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

1992年8月首次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3月,全国人大第八届四次会议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国家战略。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目标和重要原则。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

“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必须强化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和环境保护压力大的国情意识,强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效益意识,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本项目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2.2符合####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的目标

####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省的目标。

据此,####省人大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议》,省政府编制实施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国家环保总局将####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