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460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最新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化学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Word文件下载.docx

Y

Z

W

盐酸

+

Z的硝酸盐

W的硝酸盐

7.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春天,远远地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C

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大量的H+

D

加压条件下,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

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都变小

8.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

样品成分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KCl(MnO2)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Na2CO3(NH4HCO3)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NaCl(KNO3)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NaCl(MgCl2)

过量NaOH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9.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水的电解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10.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中放入的物质都对应正确的是(  )

装置名称

锥形瓶内物质

胶头滴管中物质

HCl气体

NaOH溶液

Cu固体

稀硫酸

CaCO3

稀盐酸

NaOH固体

H2O

CO2气体

Ca(OH)2溶液

锌粒

NH4NO3固体

NaCl固体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13分)

11.(6分)请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

(2)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是      ,

(3)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      ,

(4)不宜经常用钢丝球擦拭铝锅,原因是      ,

(5)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      操作,

(6)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12.(7分)现有A﹣F六种常见物质,其中B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A、B、C三种白色固体都含有同种金属元素,E是固体单质,D、E、F都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为A      ,B      ,E      .

(2)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A→C:

      ;

F→D: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0分)

13.(11分)过氧化氢溶液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

(1)要收集干燥的氧气,整套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选填字母A~E),装置C盛放的液体是      .

(2)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可以连续反应使用,理由是      .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获得的氧气理论值总是比实际实验操作收集到气体的数值大(若装置不漏气且实验操作正确),原因是      .

(4)生产火箭燃料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少量偏二甲肼X,可用双氧水处理排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8H2O2═2CO2↑+N2↑+1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可供选择的仪器或装置如图2所示,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H3,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NH3,产生的现象是      .

14.(9分)某兴趣小组将点燃的镁条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内,镁条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并伴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同学们对镁与CO2反应的产物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

产物是MgO和C;

猜想Ⅱ:

产物是MgO、MgC2和C.

提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MgO+H2O=Mg(OH)2,Mg(OH)2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MgC2+2H2O=Mg(OH)2+C2H2↑

【实验分析】为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热水,无气体放出,说明猜想      不正确;

②为了验证另一种猜想中白色固体成分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若猜想正确,此时Mg与CO2反应的类型属于      .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对“CO2不助燃”,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四、计算题

15.(7分)(2006•益阳)将一块质量为8.5g的铁合金(成分为铁和碳)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91.9g稀H2SO4,恰好与铁合金中的铁完全反应(碳不溶于稀H2SO4),所得氢气的质量为0.3g.已知含碳量高于2%的铁合金为生铁,含碳量低于2%的铁合金为钢,试根据计算回答:

(1)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考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题的关键是在熟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时,结合选项进行筛选

解答:

解:

A、用食醋探究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盐,是利用了醋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而软水中不含或很少含有,常用肥皂水后加以鉴别,加入肥皂水后,在硬水中将出现较多新物质浮渣,而软入水中没有浮渣,却有许多泡沫.所以属于化学性质的利用,故B不符合题意;

C、验证6B铅笔能否导电,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的利用,故C正确;

D、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属于化学性质的体现,故D错.

故选:

C.

点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操作型.

A、取用放在细口瓶的液体时:

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

标签对着手心;

细口瓶瓶口紧靠容器口.

B、液体加热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

并且要先均匀加热.

C、酒精灯用完后,熄灭时,绝不能用嘴去吹,防止火焰进入酒精灯,引起危险.

D、加热后的蒸发皿很热,用坩埚钳夹取,不能用手拿,烫手.

A、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时,如图所示的操作是正确的.

B、液体超过试管体积的

,会沸腾时飞溅出来;

所以图中操作错误.

C、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并且最好盖两次.所以图中操作错误.

D、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所以图中操作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

如给液体的加热方法,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物质的简单分类;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物质的分类.

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分析.

B、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C、根据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利用物质的类别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来进行计算分析.

D、根据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分析.

A、由化学式NH4NO3知道,硝酸铵提供的营养元素是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化学式NH4NO3知道,硝酸铵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故B说法不正确;

C、硝酸铵(NH4NO3)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x+(+1)×

4=+1,则x=﹣3价.硝酸根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硝酸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y+(﹣2)×

3=﹣1,则y=+5价;

故C说法正确;

D、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结合概念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化学与生活.

A、根据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概念进行分析.

B、蛋白质遇到这种加酶洗衣粉都被分解,所以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衣料其成分中应含有蛋白质根据日常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C、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氧化合物等.

D、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的动植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材料,所以错误.

B、加酶洗衣粉中含有特定的酶,蛋白质在这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和水反应水解,所以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衣料其成分中应含有蛋白质,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正确.

C、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碳氧化合物等,不包括二氧化碳,所以错误.

D、氢气不是不可再生能源,所以错误.

本题考查材料的分类、大气污染物、能源等知识,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宏观表示该物质是有哪些元素组成的;

微观表示一个分子中有多少个原子;

还可以表示物质中各种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①由化学式知道维生素P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①正确;

②一个维生素P分子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故②错误;

③一个维生素P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27:

16,故③错误;

④将维生素P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为CO2和H2O,故④正确.

D.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会运用意义解决具体问题,本题比较简单.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应加强训练.

A.Y>W>X>ZB.W>X>Y>ZC.X>Y>W>ZD.Y>W>Z>X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金属与金属材料.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由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及表格不难看出,金属YW和盐酸反应,说明YW这种金属排在氢前,说明XW这种金属排在氢后;

而且Y可以和Z、W的硝酸盐溶液反应,说明Y在Z、W前;

W可以和Z的硝酸盐溶液反应,说明W在Z的前面,X可以和Z的硝酸盐溶液反应,说明X在Z的前面,故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

Y>W>X>Z.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物质的微粒性;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解答本题时可以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即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

A、远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是由于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通电分解的过程是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说明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C、盐酸、稀硫酸都能够使紫色蕊变红,通过比较其溶液中的微粒可知,是由于二者的溶液中具有相同的氢离子的缘故.

D、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且一般情况下气体微粒之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在加压的条件下很容易被压缩.但分子本身的体积并没有变化.说明了在加压的条件下,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应用微粒的基本特征来解释一些现象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盐的化学性质.

压轴实验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

B、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

C、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较小,因此降温结晶氯化钠不能析出,硝酸钾说杂质,少量时也很难析出,故不能使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钾分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但NaOH溶液是过量的,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碱的化学性质;

电解水实验;

金属的化学性质;

酸碱溶液的稀释.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A、依据久置的NaOH溶液中的物质成分分析判断;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会生成氢气的情况分析判断;

C、依据水电解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1:

8分析判断;

D、依据碱液加水碱性变弱分析判断.

A、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在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盐酸,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酸碱反应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图象符合该特征,故A正确;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会立即产生氢气,且随着锌的加入氢气量会不断变大直至反应结束,图象不符合该特征,故B错误;

C、水在电解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图象反映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故C错误;

D、碱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将会减小,但不会小于7,故D错误;

此题属于图象分析考查题,是一些常见变化及图象信息结合的体现,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选项中的叙述与图象相结合,正确分析出图象的意义,从而判断各个选项的正误.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甲装置要使气球鼓起,需是瓶内的压强变小,乙装置要使气球鼓起,则是瓶内压强变大,据此解答即可.

A、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

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气球不能够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不会膨胀;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会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

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瓶内的压强变大,气球能够膨胀起来,故选项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气球能够膨胀起来;

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不会导致瓶内的压强改变,气球不能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后导致压强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1)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

(2)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小苏打是 碳酸氢钠 ,

(3)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盐是 硫酸铜 ,

(4)不宜经常用钢丝球擦拭铝锅,原因是 防止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

(5)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 过滤 操作,

(6)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 肥皂水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硬水与软水;

酸的化学性质;

常用盐的用途;

(1)根据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解答;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解答;

(3)根据常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解答;

(4)根据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解答;

(5)根据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过滤解答;

(6)根据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桀骜的.

(1)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常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3)常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硫酸铜属于盐;

(4)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不宜经常用钢丝球擦拭铝锅,原因是防止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5)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过滤操作;

(6)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答案:

(1)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碳酸氢钠

(3)硫酸铜

(4)防止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