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62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4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三维目标+教学板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主要史实:

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基本事实。

了解主要历史人物:

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教材有关插图和历史材料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和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民族独立的合理性;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及其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难点】

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和影响。

一、新课导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

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

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句名言告诉我们:

“有压迫就有反抗。

”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活动的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

2.思考:

殖民者到拉丁美洲后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了什么?

(生:

掠夺财富并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

师: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①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玻利瓦尔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

学生阅读第3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玻利瓦尔。

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讲授南美独立战争的概况,引导学生分析南美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美国家联合作战等)。

指导学生概括玻利瓦尔在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4.师简单介绍圣马丁: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分析,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

①赶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②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③鼓舞了殖民地人民。

目标导学二:

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和知识拓展部分,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殖民据点。

要求学生读资料要迅速,并善于归纳,读图要注意从细节中捕获有效信息。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对印度进行了更残酷的殖民掠夺和奴役,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人民和英国的民族矛盾尖锐,这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土兵是起义的骨干力量。

教师在这里要注意点出这时期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以更好理解当时国际背景。

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及结果:

学生阅读第4页章西女王“相关史事”,师讲述章西女王英勇抗击英国殖民者的英雄事迹。

教师指导学生读《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并指导学生归纳起义失败的原因。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殖民掠夺和压迫是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运动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三位民族英雄:

玻利瓦尔、圣马丁和章西女王。

他们为争取民族独立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都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表现出反抗民族压迫的决心和勇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一课时,应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如:

为什么在19世纪初期,拉丁美洲会出现波澜壮阔的独立运动?

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如:

为什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成功了,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了?

再回到本课的知识结构上,加强理解与记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提高阅读、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与局限性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做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式下,改革开放是各国富强的必经之路。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主要内容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为什么普京说他此生最佩服的人是彼得大帝?

他作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

彼得一世改革

1.师介绍背景:

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它盛行农奴制。

农奴制下的农奴和封建制下的农民是有区别的。

2.师引导学生读第6页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了解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师介绍彼得一世,让学生读第7页的“人物扫描”,了解相关人物——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4.师提问: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有哪些?

生归纳。

师总结: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

师:

取胜的俄国获得了哪一个出海口?

生:

获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目标导学二:

废除农奴制

1.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俄国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增多,但是,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依然缓慢,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阅读第8页的“相关史事”。

2.生讨论总结: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

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师提问:

为什么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生: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师提问: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与影响是什么?

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

5.俄与英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有何不同?

有什么局限性?

生:

目的是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实施者是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

局限性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德国的

改革

背景

内容

结果和影响

彼得一世

改革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文教上

社会习俗上

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亚历山大

二世改革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废除农

奴制

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主体参与——体验教学;创设情境——感受教学;分组学习——探究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奴制这两次改革在俄国历史上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巨大推动作用。

 

第3课 美国内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林肯在美国历史的作用以及对南北战争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

注意知识的重新整合与知识的迁移,加深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制定实施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政策能产生的巨大威力;学会用唯物史观评价个人和人民群众地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它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的认识,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通过对林肯的认识和了解,学习他个人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

南北战争的起因。

一、新课导入

展示表格:

“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的结果和林肯像。

排名

1948年

1969年

1998年

2010年

1

林肯

林肯

林肯

林肯

2

华盛顿

华盛顿

华盛顿

罗斯福

3

罗斯福

罗斯福

罗斯福

华盛顿

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排名第一的是林肯,从他入主白宫到遇刺身亡,只有四年的时间,四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领导了美国内战,这场战争导致美国损失618000个青壮年劳动力,伤亡人数超过了150多万,成千上万的家庭流离失所。

而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的林肯,为什么依旧是美国人心目中最受尊敬的总统呢?

让我们回到那场如火如荼的美国内战中去一探究竟。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

南北矛盾的加剧

1.教师讲授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冲突——美国内战。

2.引导学生阅读第10、11页的“相关史事”。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抑制外国商品的输入。

同时,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建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

指导学生归纳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

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奴隶制的存废成为双方斗争的焦点。

奴隶制的存在,经济上已阻碍美国经济发展,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国家分裂的潜在因素。

目标导学二:

内战爆发

1.教师讲授:

林肯1860年就任美国总统(导火线)——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开始标志)——内战爆发。

2.教师让学生阅读第11页的“人物扫描”,引导学生分析:

林肯为什么能当选美国总统?

你能预测到美国南北战争的最终结果吗?

为什么?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为什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

学生思考作答。

3.呈现图表:

区域

北方

南方

州数

23个

11个

人口

2200万

900万

工业生产占全国比重

91%

9%

  教师:

从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上,我们发现内战初期,北方的力量比南方强大,但北方却失利。

原因是什么?

学生:

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还幻想妥协,战备松懈,同时北方政府没有提出废除奴隶制和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没有注意充分发动人民和广大奴隶的力量,所以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连续失败。

目标导学三:

北方的胜利

1.教师结合《美国内战形势图》设置具体问题情境:

战争初期,北方虽然力量比南方强大,作战勇敢,但军事上不断失败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才能反败为胜?

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

北方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争取人民的更强有力的支持?

学生:

林肯政府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而采取了颁布《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宅地法》两个措施,激发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2.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任务出发考虑问题。

训练学生运用类比法思考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说美国南北战争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指导学生思路:

先指出第一次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然后再想二者的共同作用。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美国南北战争的作用,让学生联系战争的起因,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

如何评价林肯?

学生讨论:

林肯在内战最危急的关头,顺应了广大人民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了奴隶制,解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林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三、课堂总结

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应根据问题的不同要求,灵活组织问题答案,注意答案内容的增减。

通过识图、比较、列举等方法了解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意义,理解《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个文件的有关内容及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掌握明治维新内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对比等方法掌握日本的改革概况,并了解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日本这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幕府统治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

播放《大国崛起》第七节:

日本。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而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的亚洲国家。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

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教师介绍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而这一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教师提问:

列强怎样打开日本国门?

学生思考作答。

目标导学二:

倒幕运动

1.引导学生观察《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封建社会等级如何划分?

(天皇→士[将军—大名—武士]→民[农、工、商])

2.让学生阅读第15页“相关史事”,了解倒幕运动的背景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的史事。

3.日本迁都: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目标导学三:

明治维新

1.教师结合相关材料讲解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政治上,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关于“明治维新的影响”,指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

这里要注意和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可以看书归纳。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日本的历史告诉我们: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路。

当前,我国也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才能使我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上本课之前,可以让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阵痛,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将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有力。

再联系我们的生活,通过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比,让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

”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教学难点】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

电的应用

1.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讲授电力发明、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积累感性认识,并提问:

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3.让学生阅读第19页的“人物扫描”,了解发明大王爱迪生。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讲故事活动。

“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让学生尽己所知,畅谈爱迪生的感人事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

目标导学二: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教师介绍内燃机的发明,多媒体出示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第22页“知识拓展”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材料以及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

提问: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有哪些优越性?

组织学生讨论,师生归纳:

汽车有新型的动力;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从中感悟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师生归纳:

汽车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

3.让学生阅读第20页的“相关史事”的内容,观察“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让学生思考:

飞机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师生共同归纳。

目标导学三: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教师介绍科学家诺贝尔及其贡献。

2.师生归纳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堂总结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同学们更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作贡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量图片,联系课外的一些知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查找历史资料的方法与途经。

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体会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

通过将工业革命的影响与现实社会比较,学习从历史角度了解过去、认识今天、认识社会、探索未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评价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的影响;通过对工业革命的了解,感受它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的原因,大众教育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教学难点】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

一、新课导入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这些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对人类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简要讲述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的观点,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有积极的一面。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师呈现图片和材料,学生分析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

3.学生根据课本和相关资料归纳19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目的、表现和影响等。

目标导学二:

城市化

教师介绍城市化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第25页的“相关史事”来体会城市化对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标导学三:

社会问题

1.呈现相关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第26页的“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和第27页的“知识拓展”,让学生分析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哪些问题,有何影响,以及当时人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又是如何改善的。

2.目前我国也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请大家谈一谈周围环境的变化或家庭生活有哪些变化。

如果有消极的影响,请说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开放性的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与探究,知道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人类的文明步伐急剧加快。

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可以看到的机器设备,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

工业革命也使工人遭受更大的剥削,工人们更紧张地工作,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工业革命还造成了大量的工业污染,使得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让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是感知历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