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64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docx

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复习题集第5781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其他安全》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涂装流水线工艺单元中存在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A、辐射

B、真菌

C、抛丸烟尘

D、苯系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涂装流水线工艺单元中的漆料存在苯、甲苯、二甲苯。

2.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发生机械漏油着火事故,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A、设法使巷道风流反向

B、设法加大巷道风速

C、迅速撤离

D、向调度室报告火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井下巷道发生火灾,井下通风主要以稳风措施为主,并且视具体情况而定。

加大风速只会使火灾快速发展,风流反向会使烟气向巷道深处蔓延,若有人员因火灾被困,烟气会侵袭受困人员。

井下着火后应向调度室报告,并且采取灭火措施尝试扑灭初期火灾,如无法扑灭再撤离现场。

3.石蜡的燃烧属于()。

A、扩散燃烧

B、混合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4.下列粉尘,不具备爆炸危险性的是()。

A、PVC聚氯乙烯粉尘

B、石英砂粉尘

C、丙烯酸树脂粉尘

D、苯乙烯粉尘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可燃物的粉尘具备爆炸危险性。

5.某电子生产企业使用少量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危险化学品。

工人在作业过程中均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为提高工人安全意识,企业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关于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A、脱岗行为属于管理因素

B、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厂房墙面窗户缺陷属于环境因素

C、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标志选用不当属于人的因素

D、作业场地光照不足属于物的因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选项A,脱岗行为属于人的因素。

选项C,标志选用不当属于物的因素。

选项D,光照不足属于环境因素。

6.某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建立双重预防机制纳入年度工作规划,制定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组织全体员工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根据风险清单制定隐患排查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关于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做法,正确的是()。

A、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覆盖所有活动及区域,无需考虑异常紧急状态

B、企业建立从生产负责人到每位基层操作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实行闭环管理

C、企业要求隐患排查的范围包含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但不包括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

D、企业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要求掌握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选项A,安全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选项B,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逐渐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不是生产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制。

并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实行隐患闭环管理。

选项C,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等相关服务范围。

7.特钢厂电炉车间在用天车进行加料作业时,需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包括()。

A、班长

B、修包员

C、天车司机

D、装料辅助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天车是桥式起重机的俗称,桥式起重机属于特种设备,其司机属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8.机床运转过程中出现异常声音,特别是撞击声的出现往往表明机床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不安全状态。

下列情况中,能发出撞击声的是()。

A、零部件松动脱落

B、润滑油变质

C、零部件磨损

D、负载太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出现撞击声。

零部件松动脱落、进入异物、转子不平衡均可能产生撞击声。

9.企业采用液氨制冷,液氨车间制冷压缩机为螺杆式压缩机,液氨储量15t。

根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车间内作业员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是()。

A、放射性皮肤疾病

B、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C、尘肺病

D、噪声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螺杆式压缩机发出的噪声能引发的职业病是噪声聋。

10.设计安全防护罩必须全面考虑各项技术要求。

下列技术要求中,错误的是()。

A、只有防护罩闭合后,传动部件才会运转

B、对于固定安装的防护罩,操作人员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能触及运动部件

C、防护罩与运动部件之间有足够的间隙

D、为了便于调整,应安装开启防护罩的按键式机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罩的技术要求:

(1)只要操作人员可能触及的传动部件,在防护罩没闭合前,传动部件就不能运转。

(2)采用固定防护罩时,操作人员触及不到运转中的活动部件。

(3)防护罩与活动部件有足够的间隙,避免防护罩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任何接触。

(4)防护罩应牢固地固定在设备或基础上,拆卸、调节时必须使用工具。

(5)开启式防护罩打开时或一部分失灵时,应使活动部件不能运转或运转中的部件停止运动。

(6)使用的防护罩不允许给生产场所带来新的危险。

(7)不影响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维护保养时不需拆卸防

11.木工机械刀轴转速高、噪声大,容易发生事故,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木工机械加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A、高处坠落

B、热辐射

C、粉尘

D、电离辐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木工机械的危险因素:

(1)机械伤害。

(2)火灾和爆炸。

(3)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

(4)木粉尘危害。

(5)噪声和振动危害。

12.甲市王某经人介绍前往某建筑公司工作,上班后第二天早上,王某提前到达工地现场,在准备绑扎钢筋时,被正在实施维修作业的塔吊上掉落的扳手砸伤,致使右臂骨折。

在处理该事故工伤认定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该建筑公司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和没有到上班工作时间为由,不认定为工伤

B、该建筑公司工会在事故发生1年后发现,公司并未按规定为王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随后立即向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甲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王某工伤认定申请,根据该市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结论,最终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王某和该建筑公司

D、在工伤认定审核过程中,王某妻子坚持认为此事故情形完全符合工伤认定,但该建筑公司不认为是工伤,并要求王某妻子承担举证责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A选项错误,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

B选项错误,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D选项错误,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13.下列关于雷电的破坏性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直击雷具有机械效应、热效应

B、闪电雷应不会在金属管道上产生雷电波

C、雷电劈裂树木系雷电流使树木中的气体急剧膨胀或水汽化所导致

D、雷击时电视和通信受到干扰,源于雷击产生的静电场突变和电磁辐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直击雷和闪电感应都能在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闪电电涌(即雷电波)侵入。

14.下列关于物资堆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资的堆放应遵循“重不压轻,大不压小”的原则

B、物料直接存放在地面上时,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4m

C、当堆垛高度为1.2m时.底边长应为0.3m

D、垛的基础要牢固.不得产生下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当物料直接存放在地面上时,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4m,且高与底边长之比不应大于3。

15.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等特点。

下列关于雷电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坏电力设备的绝缘

B、引起电气设备过负荷

C、造成电力系统过负荷

D、引起电动机转速异常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电性质的破坏作用。

破坏高压输电系统,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的电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二次放电也可能造成电击,伤害人命;形成接触电压电击和跨步电压导致触电事故;雷击产生的静电场突变和电磁辐射,干扰电视电话通信,甚至使通信中断;雷电也能造成飞行事故。

16.根据《安全生产法》,关于钢铁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B、配备不少于1名兼职注册安全工程师

C、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可不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委托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代为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7.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

A、密闭除尘设备措施

B、粉尘惰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粉尘惰化措施属于防止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18.下列关于电击和电伤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论大小电流均可造成电击或电伤

B、无论高压、低压配电系统均可造成电击或电伤

C、无论电击或电伤严重时均可危及生命

D、电伤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人体组织,严重时对心、肺、神经系统等所造成的伤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伤害多见于机体的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

能够形成电伤的电流通常比较大。

电伤的危险程度决定于受伤面积、受伤深度、受伤部位等。

19.下列属于事故间接原因的是()。

A、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够

B、事故报告与救援不及时

C、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D、未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间接原因: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他。

20.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下列关于生产经营单位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C、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D、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45度。

如必须设置水平管道时,管道不应过长,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孔,方便清除积尘,防止管道堵塞。

21.下列关于由电气装置故障造成危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气装置故障导致异常接地,使电位升高

B、电气装置故障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电弧等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C、电气设备受电磁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D、控制系统硬件或软件的偶然失效造成大面积停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电气火灾爆炸是由电气引燃源引起的火灾和爆炸。

电气装置在运行中产生的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引燃源主要形式。

22.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下列拟采取的应急措施当中错误的是()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的液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液氨泄漏事故时,正确的应急措施是保障人员安全,堵漏,减小事故影响。

23.天然气的组分有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与纯甲烷气体比较,天然气的爆炸可能性()。

A、低于甲烷

B、高于甲烷

C、与甲烷一样

D、随甲烷比例减小而降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爆炸极限不同的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介于它们中爆炸极限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天然气中甲烷爆炸下限最大,爆炸下限最小的是丁烷,因此其爆炸极限介于甲烷和丁烷之间。

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天然气的爆炸可能性高于甲烷。

24.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危害,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控制危险源

B、营救受害人员

C、消除危害后果

D、查清事故原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营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5.某县天然气供气站发生着火爆燃事故,造成1名操作工烧伤、站内储罐供气设施烧毁,该县政府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分析。

关于该事故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认定为自然事故,可不追究操作工事故责任,但要对供气站进行行政处罚

B、如认定为自然事故,应按照爆燃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后果不同分别给予管理者行政处分

C、如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调查组可给予事故责任者纪律处分

D、如认定为责任事故,应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追究责任者纪律处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对认定为自然事故(非责任事故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故)的可不再认定或者追究事故责任人;对认定为责任事故的,要按照责任大小和承担责任的不同分别认定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

在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责任事故者提出行政处分、纪律处分、行政处罚、追究刑事责任、追究民事责任的建议。

因此A、B错误。

选项C中事故调查组职责之一是给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26.食用植物油仓库起火。

该起火灾为()。

A、B类火灾

B、C类火灾

C、D类火灾

D、F类火灾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

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

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

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27.下列几种仪表中,可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仪表是()。

A、兆欧表

B、数字式万用表

C、模拟式万用表

D、接地电阻测量仪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绝缘材料的电阻通常用兆欧表(摇表)测量。

28.下列关于电流伤害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不到10A的电流也可能造成灼伤

B、电弧烧伤也可能发生在低压系统

C、短路时开启式熔断器熔断,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出来不至于造成灼伤

D、电光性眼炎表现为角膜炎、结膜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形成的烧伤以及被熔化金属溅落的烫伤称为间接电弧烧伤。

弧光放电时电流很大,能量也很大,电弧温度高达数千度,可造成大面积的深度烧伤。

29.复杂固体物质其本身不能燃烧。

复杂的固体物质在燃烧时的顺序是()。

A、分解为气体→燃烧→氧化分解

B、氧化分解→分解为气体→燃烧

C、气化→氧化分解→分解为液体→燃烧

D、分解为液体→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

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

30.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某金属结构加工企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员工宿舍与办公室、库房设在辅跨内

B、气瓶库与漆料库同设在辅跨一层

C、配备1名专职安全员

D、焊接作业与涂装作业同在主跨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他选项错误在于,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开,有毒、有害作业要和辅助区分开。

31.下列关于铸造作业中的浇注作业的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A、浇注前检查浇包、升降机构、自锁机构、抬架是否完好

B、浇包盛铁水不得超过容积的90%

C、操作工穿戴好防护用品

D、现场有人统一指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浇注作业一般包括烘包、浇注和冷却三个工序。

浇注前检查浇包是否符合要求,升降机构、倾转机构、自锁机构及抬架是否完好、灵活、可靠;浇包盛铁水不得太满,不得超过容积的80%,以免洒出伤人;浇注时,所有与金属熔液接触的工具,如扒渣棒、火钳等均需预热,防止与冷工具接触产生飞溅。

32.在涂装车间或其入口处的显著位置应设置的安全标志不包括()。

A、当心中毒标志

B、当心弧光标志

C、禁止吸烟标志

D、禁止明火标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焊接作业产生弧光,当心弧光标志应放置在焊接车间,故B项不属于涂装车间的安全标志。

33.正常运行与操作时,不会在空气中产生电火花的有()。

A、节能灯

B、控制按钮

C、插座

D、接触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工作电火花及电弧。

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火花。

例如,刀开关、断路器、接触器、控制器接通和断开线路时会产生电火花;插销拔出或插入时的火花;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与换向器的滑动接触处、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电刷与滑环的滑动接触处也会产生电火花等。

切断感性电路时,断口处火花能量较大,危险性也较大。

34.某炼铁厂在停产期间进行大修作业,安全科长甲审批动火证后,车间主任乙第二天持动火证安排操作工丙进行焊接作业,丙按作业任务要求在地坑附近作业,发生爆燃事故。

该起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追究事故相关人员责任。

下列责任认定中,错误的是()。

A、丙为直接责任者

B、丙为主要责任者

C、甲为领导责任者

D、乙为间接责任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事故责任认定为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领导责任者,没有间接责任者。

35.下列关于锻造设备安全技术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锻压机械的机架和突出部位不得有棱角

B、蓄力器应有安全阀,安全阀的重锤应位于明处

C、启动装置的结构和安装应能防止锻造设备意外开启或自动开启

D、外露的齿轮、摩擦、曲柄、皮带等传动机构有防护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安全阀的重锤应位于带锁的锤盒内。

36.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涂装车间属于微小气候,有关微小气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涂装车间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20m3/h

B、涂装车间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循环措施

C、涂装车间洁净室人均风量大于40m3/h

D、涂装车间设计的夏季温度应为22~30℃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工作场所的新风应来自室外,新风口应设置在空气清洁区,新风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非空调工作场所人均占用容积20m3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t30m3/h;如所占容积20m3时,应保证人均新风量≥20m3/h。

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人均新风量≥30m3/h。

洁净室的人均新风量应40m3/h。

封闭式车间人均新风量宜设计为30~50m3/h。

微小气候的设计宜符合下表的要求。

参数

冬季

夏季

温度

37.某建筑安装公司履行新建厂房总承包合同时,不属于总承包单位应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是()。

A、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B、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C、脚手架等设施的检查验收

D、根据安全生产需要修改新建厂房安全设施设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修改新建厂房安全设施设计应由设计单位修改。

38.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不属于影响能力的因素是()。

A、观察力

B、注意力

C、克制力

D、思维想象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或者说,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

能力标志着人的认识活动在反映外界事物时所达到的水平。

影响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感觉、知觉、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39.液化石油气瓶罐装站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时,其安装位置应选择在()。

A、罐装站围墙高处

B、可能泄漏点的上方

C、可能泄漏点的下方

D、可能泄漏点的上风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应按所监测的可燃气体的密度选择安装位置。

监测密度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如石油液化气、汽油、丙烷、丁烷等)时,探测器应安装在泄漏可燃气体处的下部,距地面不应超过0.5m。

监测密度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一氧化碳、氨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苯等)时,探测器应安装在可能泄漏处的上部或屋内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