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4706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x

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2018-2019学年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集美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

1.A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需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才可以培养

D.由于结构简单,只能通过二分裂方式繁衍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

常见的病毒有:

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

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

【详解】A、该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A错误;

B、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可以繁殖后代,B正确;

C、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可以繁殖,在普通培养基上无法繁殖,C错误;

D、原核细胞中的细菌一般是二分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不进行二分裂,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识记病毒的组成,即蛋白质和核酸;并且明确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2.关于真、原核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进行无丝分裂

B.酵母菌、乳酸菌产生ATP的结构均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植物的叶肉细胞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属于自养生物

D.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但是它们均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以及遗传物质DNA等结构。

原核生物虽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是少数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

【详解】A.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等分裂方式,A错误;

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结构,B错误;

C.植物的叶肉细胞和蓝藻细胞能够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

C。

【点睛】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无丝分裂,一般是二分裂,注意二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3.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中,O最多,H次之

C.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中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

D.P参与构成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合物,如磷脂、RNA、脂肪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A、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A错误;

B、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因水的含量多,故O的含量(占细胞鲜重的质量百分比)最多,C次之,B错误;

C、同一生物体不同发育时期,含水量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高,C正确;

D、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含P,D错误。

故选C。

4.如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则对甲、乙、丙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乙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丙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叶绿体中不可能同时存在甲和丙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

血红蛋白组成元素是C、H、O、N、Fe;

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

【详解】A、甲含有C、H、O、N,Mg,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乙组成元素是C、H、O、N,还含有铁离子,可能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有运输氧气,B正确;

C、丙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构成的是磷脂,构成生物膜,C正确;

D、甲可能是叶绿素,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丙可能是磷脂,组成叶绿体的两层膜,故叶绿体中可能同时存在甲和丙,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元素组成,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5.下列有关多肽和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8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八肽和环状八肽中肽键数相同

B.血红蛋白的四条多肽链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进行连接

C.10种数量相同的氨基酸可合成不同种类的多肽链

D.蛋白质在NaCl溶液中盐析后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链状八肽中有7个肽键,环状八肽中有8个肽键,A错误;

B、血红蛋白的四条多肽链间通过二硫键进行连接,B错误;

C、10种数量相同的氨基酸因为其种类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可合成不同种类的多肽链,C正确;

D、蛋白质在NaCl溶液中盐析后空间结构并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淀粉、蔗糖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C.脂肪和性激素都属于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D.某些无机盐是组成磷脂和纤维素的重要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

乳糖是动物体内常见的二糖,蔗糖、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脂肪中氧元素含量低,碳和氢元素比例较高,而糖类则相反,同质量的脂肪比淀粉在氧化分解时耗氧多。

【详解】A.糖原、淀粉、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而蔗糖水解后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

B.性激素是脂质,是固醇类化合物,含有C、H、O三种元素构成,B正确;

C.性激素不属于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C错误;

D.纤维素是有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不含有无机盐,D错误;

故选:

B。

7.下列有关糖类生理作用的概括中,错误的是(  )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

C.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体内唯一的储备能源物质

D.糖类可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的分类、分布和功能,核酸的分类和化学组成,脂肪的作用,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葡萄糖和核糖、脱氧核糖是单糖,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糖原、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详解】A、核糖是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A正确;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

C、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脂肪也是储能物质,C错误;

D、糖类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具有信息识别作用,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D正确.

故选:

C。

8.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糖类组成

B.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体现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C.人工脂双层膜能让02通过不能让Ca2+通过,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答案】D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B错误;O2通过人工脂双层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与选择透过性无关,C错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D正确。

9..细胞膜上有多种不同的膜蛋白,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酶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膜蛋白的合成场所均为核糖体

B.基因不同是不同膜蛋白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

C.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酶均具有专一性

D.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合成,以及膜蛋白的作用,膜蛋白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有些膜蛋白可作为“载体”而将物质转运进出细胞。

有些膜蛋白是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的专一受体,如甲状腺细胞上有接受来自脑垂体的促甲状腺素的受体。

膜表面还有各种酶,使专一的化学反应能在膜上进行,如内质网膜上的能催化磷脂的合成等。

细胞的识别功能也决定于膜表面的蛋白质。

【详解】A所有蛋白质的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A正确;

B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导致膜蛋白分子结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B正确;

C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酶都能特异性识别某些物质或者细胞,均具有专一性,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因此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相结合,D错误;

故选:

D。

【点睛】注意:

受体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不是所有的受体都在细胞膜的表面。

10.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一般含有一个细胞核

B.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

C.DNA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D.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没有细胞核细胞就不能进行代谢和分裂分化活动。

【详解】A.真核细胞一般情况下含有一个细胞核,也有例外如草履虫,A正确;

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随着细胞周期,核仁可以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B正确;

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因此RNA可通过核孔出细胞核,但是DNA不能,C错误;

D.实验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多利羊,D正确;

故选:

C。

1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内质网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

B.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

C.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

【答案】B

【解析】

内质网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而有内质网的细胞就是真核细胞;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但植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有线粒体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能是胞内蛋白,也可能是分泌蛋白。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2.下列对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线粒体能够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B.叶绿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扩大酶附着面积

C.细胞骨架与细胞内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D.细胞中的溶酶体与损伤细胞器的清除有关

【答案】B

【解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95%以上的能量来自线粒体,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消耗的能量多,线粒体分布多,A正确;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B错误;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溶酶体与损伤细胞器的清除有关,D正确。

13.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多糖

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三磷酸腺苷

【答案】A

【解析】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A正确。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因此无核孔,B错误。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C错误。

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然后合成三磷酸腺苷(ATP),D错误。

14.H+的跨膜运输有的与质子泵:

(H+的载体蛋白)有关。

质子泵分为三种,一种为生成ATP的F—型质子泵,另外两种为消耗ATP的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

B.P—型质子泵为H+顺浓度梯度运输

C.类囊体薄膜上的质子泵为V—型

D.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

【答案】D

【解析】

F—型质子泵不消耗ATP,说明F-型质子泵不能将H+逆浓度梯度运输,A项错误;P—型质子泵能消耗ATP,可推知P—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B项错误;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过程能生成ATP,说明类囊体薄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C项错误;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生成ATP,可推知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具有催化作用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酶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C.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高效性决定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酶都具有催化作用,其中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而少数酶是RNA,A错误;酶适宜于在低温条件下长期保存,B错误;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专一性决定,C错误;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本质及作用特性。

16.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甲乙丙三个实验组,各组温度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酶数量的限制

B.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将使丙组酶的活性提高,曲线上升

C.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

D.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甲组温度

【答案】C

【解析】

在t时刻之后,甲组曲线不再上升,是由于受到底物数量的限制,A错误;丙组产物浓度达不到平衡点,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在t时刻降低丙组温度,不能使酶的活性提高,B错误;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小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不可能大于乙组温度,C正确;甲组比乙组提前达到平衡点,说明甲组更接近最适温度,若甲组温度大于乙组温度,则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大于甲组温度,D错误.

17.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

C.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一般需要消耗ATP

D.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嘌呤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项正确;ATP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B项正确;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连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C项正确;ATP是由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腺苷构成,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细胞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的底物一定是糖类

B.人体细胞呼吸的产物一定有C02

C.细胞无论进行何种呼吸方式都产生ATP并释放热能

D.恒温动物细胞离体培养后,呼吸强度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A.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因此,细胞呼吸的底物不一定是糖类,A错误;

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B错误;

C.细胞呼吸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C正确;

D.恒温动物细胞中

酶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在离体培养中,呼吸强度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D错误;

答案选C。

19.酵母菌的细胞呼吸途径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②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有氧条件下,过程③中既有[H]的产生又有[H]的消耗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02产生情况

【答案】C

【解析】

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有氧条件下,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二阶段有[H]的产生,第三阶段有[H]的消耗,B正确;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能量,合成ATP,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合成ATP,C错误;②③过程都能产生C02,相同时间产生的C02量不同,因此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可以检测过程②、③中的C02产生情况,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特别要注意C选项,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会产生ATP。

20.将酵母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形成小膜泡,将各结构或物质进行纯化处理。

含有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能产生CO2的是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B.丙酮酸+小膜泡

C.丙酮酸+细胞质基质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虽然是小膜泡是由线粒体内膜反卷而成,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但是不能利用丙酮酸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

C、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可以利用丙酮酸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酵母菌可以利用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21.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如图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段肌肉细胞中的肌糖原将被大量消耗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有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超过c,人体获得能量的途径仍以有氧呼吸为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段氧气消耗率逐渐增加,血液中乳酸水平低且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以有氧呼吸为主。

BC段乳酸水平逐渐增加,说明无氧呼吸逐渐加强。

CD段氧气消耗率较高,血液中乳酸水平升高,说明该阶段在进行有氧呼吸的同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不断加大,消耗大量的肌糖原,A项正确;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过程中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因此不论何时,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都等于O2消耗量,B项错误;

C、有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C项正确;

D、由图可知,运动强度大于c后,氧气消耗速率仍然处于最大,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无氧呼吸多,所以人体获得能量的途径仍以有氧呼吸为主,D项正确。

故选B。

22.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O2浓度: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

C.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乳酸菌只能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消耗有机物就能产生乳酸。

2、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ATP远远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详解】A、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进入线粒体中有氧呼吸,由于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因此氧气浓度关系为: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A正确;

B、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水,即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只能来自有机物,B错误;

C、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中产生ATP最多,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C错误;

D、同一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产乳酸或酒精的酶,D错误;

故选:

A。

23.[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水的光解

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C.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

D.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

【答案】A

【解析】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既可以来自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A错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H],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B正确;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如乳酸,C正确;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D正确。

【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